做一分鐘雕塑 奧地利藝術家Erwin Wurm香港個展

隨著時代的進步,今天我們不論是娛樂、生活、汲收資訊、甚至是欣賞藝術,都不其然地在追求變化、動態,仿佛沒有一刻可以靜下來。在這個充斥著Moving image的數位年代,比較傳統的藝術形式例如畫作、雕塑等,其可能性是受限了,還是可以更大?

今回要介紹的,是來自奧地利的藝術家Erwin Wurm,乘著充斥著濃厚文藝氣息的藝術三月,將舉辦他首次在香港的個展,其作品更會於應屆Art Basel藝術展展出。Erwin Wurm的作品多年來被眾多歐洲的美術館、博物館收藏,他著名的雕塑作品除了藝術成分高,更蘊藏著跨年代的反思性。自古以來不少賢人都對「藝術」的形式爭論不休,鑑於原創性,甚至有人認為音樂、詩歌才是藝術的最佳形式,但於文藝復興時代,亦有詩人將雕塑與其代表的實體互相呼應而創作詩歌。但今日回看當時的雕塑,總是無法真實地體會作品的實時敘事,而Erwin Wurm的作品就擅長於探索雕塑的無限可能。

是次個展上,Erwin Wurm的《抽象雕塑》(Abstract Sculpture)系列新增多件金屬雕塑作品,作品探討人與物、物件與文化背景之間的關係及其聯想性。例如利用香腸具有人體形態特點,反思常用表達手法或修辭技巧背後的荒誕,其實暗示了香腸及其發源地巴伐利亞的文化連繫,以及香腸的形態與男性陽具之間的關係。當然這種暗示手法我們常見於藝術作品甚至電影之上,但很多時我們都以旁觀者 /觀賞者角度去思考,而Erwin Wurm卻將自我投放到物件,再將物件投放回到自我的心理延伸,是親身在場欣賞藝術的獨有體驗,是藝術家、藝術品與觀眾之間的交流,考慮到所有在場因素與心理因素而精煉出來的反思可能。

要創作一分鐘雕塑,先要一位參觀者利用一件家居用品,擺出簡單卻怪異的姿勢一分鐘。雕塑作品是否成功,取決於參觀者能否於一分鐘內保持同一姿勢不變,而該雕塑作品只會存在於該一分鐘,及以攝影方式快速捕捉的相片中。

「一分鐘」、「家居用品」、「身軀肢體」,都具有無窮的可能性,每位參與者與每件家居用品的回憶、心理反應,他們對「一分鐘」的認知等因素都是獨一無二。這「一分鐘」的體驗、即影即有相片的延伸性,以及將雕塑這種形式大眾化,增加了《一分鐘雕塑》的複雜層次。作品要求觀眾以一種令他們感覺不自在的方式來參與創作,藉此自省,將之轉化為顛覆性的「思維雕塑」。其實這種不自在,也可以反思社會對人們施加的壓力。

只有當參與者完全遵照藝術家的指示而將本身意願拋諸腦後,《一分鐘雕塑》作品才會誕生。


展覽詳情

Erwin Wurm(歐文.沃姆)個展

地點:立木畫廊|香港中環畢打街12號畢打行407室

展覽日期:2019/3/25 ‑ 5/11
開放時間:
星期二至五|10am ‑ 7pm
星期六|11am ‑ 7pm

免費入場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更多藝術、新聞娛樂生活資訊,立刻下載App。】
【本文經編輯刪節,原文刊於「形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