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然化石到青銅、雕塑古美術 台北允臧齋1月拍賣精選一文盡覽

台北允臧齋拍賣將於2024年1月7日舉行秋季拍賣會,其中涵括自然史中的化石,酒品、當代與近現代藝術、東方古代雕塑,以及中國骨董工藝品等門類,其中不乏來源有緒,傳承清晰的藝術品,也有淹沒在歷史洪流中的文化瑰寶。以下整理了精選拍品的名單資料,讓諸君可以一文盡覽之。



Lot 110|中生代 侏羅紀 柄海百合

產地 : 德國 赫茲馬登
尺寸: 150 x 80 cm
估價:
NT$ 800,000 - 1,200,000
RMB 189,000 - 300,000
USD 18,900 - 37,000

柄海百合具有顯著的外型特徵,平均體型較大。出自德國赫茲馬登的柄海百合化石姿態優美,特殊的金屬質感,是為化石化過程中被黃鐵礦置換後埋藏於油頁岩中;圍岩析出微微光澤,整體猶如大自然親手打造的藝術品。



Lot 112|中生代 侏羅紀 窄吻狹翼魚龍

產地 : 德國 赫茲馬登
尺寸:136 x 60 cm
估價:
NT$ 1,500,000 - 2,500,000
RMB 355,000 - 592,000
USD 47,400 - 79,100

窄吻狹翼魚龍屬擁有狹長吻部、窄鰭狀肢;從他們流線型的身體可以見得其為泳速很快的海洋生物。自德國赫茲馬登(Holzmaden)發現保存相當良好的化石,同時也是該地區代表性化石之一;骨骼清晰的窄吻狹翼魚龍與沉黑油頁岩相互輝映,是為精美與珍稀並存的物件。




Lot 321|商中期 - 晚期 青銅獸面紋斝

高度:26.5 cm
估價:
NT$ 1,000,000 - 2,000,000
RMB 237,000 - 474,000
USD 31,600 - 63,200
來源:

  1. 美國施德爾氏舊藏 Joseph J. Schedel(1895- 1981)。
  2. 紐約佳士得,1989/12/2,Lot 29。

參閱:

  1. 商晚期獸面紋斝,高 28.2公分,安陽小屯18號墓出土,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考古研究所藏。
  2. 商中期或晚期 獸面紋斝,紐約蘇富比,2012/9/1,Lot 97,高 31 cm,成交價:US$170,500。

拍品敞口,束腰,鼓腹,圜底,下承椎狀足。口沿上立有兩個巨大的菌狀帽柱,鋬手、三足光素,範線清晰可辨。胸部、腹部設有兩層紋飾帶,分別由T形角和 C 型角的大獸面組成,鋸齒狀的血盆大口,以及高凸的臣字眼的視覺效果震攝人心,饕餮剩下的身體部分和羽毛皆以雲紋勾勒,櫛比鱗次,佈局縝密,令人過目難忘。

這類敞口束腰的斝濫觴於夏代,底承三足,用以架柴火,大概與爵扮演相似的溫酒功能。相較於平底斝,圜底斝出現時間略晚,存世數量也較為稀少。如發現不少商中時期銅器的鄭州白家莊,即同時出現平底、圜底兩種形制的斝,說明兩者曾同時被使用,功能相仿,可能更多取決於器主的喜好。持本斝與白家莊發現的圜底斝並觀,即可發現,本斝的獸面裝飾更為繁複,年代較晚,不過早於現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的獸面紋斝,說明本斝的年代當落在商中、晚期之間。 1977 年安陽小屯 18 號墓出土的獸面紋斝,不論器形、裝飾風格皆與 本斝相仿,可引為年代的重要參照。

本斝的特別之處在於,既延續商中期以來的傳統(器形、風格特徵)與粗放遒勁的氣質(如缺乏精細打磨的範線),一方面也透過獸面紋的華麗設計(已跳脫商早期的簡單線刻獸面紋),承上啟下,佈局華麗而生氣昂揚,不似部分晚商銅器裝飾流於程式化、缺乏生命力。紐約蘇富比在2012年拍賣日本舊藏的獸面紋斝,不論器形風格、裝飾皆與本斝相同,當年以逾17萬美金成交,本斝估價更為合理,品項完好,值得感興趣的藏家朋友關注。


玉器專書《Splendor of Jade: Four Thousand Years of the Art of Chinese Jade Carving》

俄亥俄州The Schedel Arboretum and Gardens花園

俄亥俄州The Schedel Arboretum and Gardens花園

Schedel 在俄亥俄州 Elmore 是一個響亮的名字,俄亥俄州享負盛名的花園(The Schedel Arboretum and Gardens)即出自其家族,Joseph J. Schedel(1895-1981)出生在德國,一戰前後來到巴拿馬、古巴尋找新的機會,隨後才在美國中部定居下來,二戰以後、事業有成的 Joseph 開啟了藝術收藏,在中國玉器領域,他可以說是美國最有名的收藏家之一,他在 1974 年出版的玉器專書《Splendor of Jade: Four Thousand Years of the Art of Chinese Jade Carving》即邀請到台北故宮玉器專家那志良為其作序。

據Schedel基金會的記載,Joseph在1979年陸續購藏20件博物館等級的商周銅器,本斝應該即是這批收藏的其中一件。據悉 Joseph畢生沒有轉手過任何一件收藏,近30餘年來,國際拍賣行偶見的 Schedel收藏,皆是在1989年其夫人(Marie)過世之後才流出。本斝出現在佳士得,也正好是在這一年。



Lot 328|戰國早期 青銅嵌紅銅龍紋方豆

高度:30 cm
估價:
NT$ 2,000,000 - 4,000,000
RMB 473,000 - 946,000
USD 63,200 - 126,400
來源:雲中居珍藏,1994 年或以前購於香港。
參閱:

  1. 春秋晚期 鑲嵌紅銅龍紋方豆,河南固 始侯古堆出土,現藏河南省博物館, 高29.7 cm。
  2. 春秋晚期 圓蓋豆,壽縣蔡侯墓出土。

本器為少見的方形蓋豆,厚柄高足,若根莖蔓生,線條寫實曼妙。蓋器相互對應,器腹略深。蓋高隆,側面呈圓弧狀,平頂,蓋緣有四個幾何化的龍形立鈕,蓋沿、器沿呈折沿之姿,厚方唇,蓋沿有四個小獸面邊卡,值得注意的是,獸首的雙角是由夔龍組成,裝飾繁複,別具巧思。器腹有四個環,側面皆以西周晚期流行的重環紋為飾。而蓋上的龍形立鈕,可以在壽縣蔡侯墓的蓋豆蓋上找到相同的設計,也為我們定位本件方豆的年代提供參照。

紅銅鑲嵌的各樣龍紋,以及幾何化的神獸紋為本器主要、最為醒目的裝飾,自蓋頂而下,依序為柿蒂紋、走龍紋、工字紋、走龍紋以及足上的神鳥紋,佈局講究,將整件器物鋪滿華麗的裝飾,搭配高凸的鈕、環、獸面邊卡,烘托出精采的立體視覺享受。

研究指出,這類在預先鑄好的圖像凹槽嵌入紅銅薄片,藉由紅銅的色澤突出圖像的裝飾效果的嶄新工藝風尚最早出現在春秋中晚期,在戰國早期的山西、河南地區最為流行。在戰國中期以後,逐漸被水陸攻戰圖等為代表高浮雕刻紋圖像銅器、錯金銀銅器所取代。記錄清代皇室收藏的《西清古鑑》收錄數件鑲嵌紅銅的器物,清一色為酒器之屬的瓢壺、圓壺,沒有任何食器的存在,這也可以說明本器的珍稀,即便如清代皇室收藏之博贍,也沒有見過鑲嵌紅銅的食器。

本方豆係目前已知唯三的鑲嵌紅銅方豆,另兩個是同出於河南固始侯古堆一號大墓的方豆。三件方豆尺寸相仿,唯方豆器形略呈圓弧,不若本豆稜角折沿明顯,此外,其高足作八邊形的柄設計,這也是兩者相異之處。在鑲嵌紅銅方面,兩者同樣是八層紋飾,不過方豆的龍紋、神獸紋排列較為細密,相比之下,本豆所呈現的更為灑脫大器。侯古堆大墓的主人被認為可能是宋國公主,亦即吳王夫差夫人,該豆鑄有四字銘文:「之飪」,特別記錄到這類方豆器為,這也是僅此一見的方豆自銘之例,說明方豆這類並不在傳統重要禮器範疇的新興器種,已經躍升為春秋戰國之際高級貴族不可或缺的禮器,並擁有獨特的器名,標誌他們打破周禮規範,走向嶄新的時代。

本豆為知名的「中國古董教父」雲中居張偉華先生舊藏,自 1990 年代收藏至今,雪藏近卅載,如今首次面世,彌足珍貴。這也是允臧齋藝術繼春拍紅銅鑲嵌大壺之後,再一次得到張偉華先生的委託,將雪藏多年的珍稀器種方豆首次釋出,這同時也是目前唯一可流通的紅銅鑲嵌方豆,收藏價值無庸贅言,值得感興趣的藏家朋友關注。





Lot 333|西周早期 善齋舊藏「散姬」方鼎

高度:22.5 cm
估價:
NT$ 9,000,000 - 18,000,000
RMB 2,132,000 - 4,265,000
USD 284,800 - 569,600

銘文(器內壁): 「散姬作尊鼎」


來源:廬江劉體智(1879-1962)舊藏。
著錄:

  • 劉體智,《小校經閣金文拓本》,1935 年,卷二,頁33.4。
  • 劉體智,《小校經閣金石文字》,史語所金石拓本資料庫藏,登錄號:187677-033-4。
  • 羅振玉,《貞松堂集古遺文續編》,1934年,卷二,頁28.3。
  • 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1937年,卷二,頁51.1。
  • 羅福頤《三代吉金文存釋文》,1939 年,卷二,頁38,第 562。
  • 王國維、羅福頤,《三代秦漢吉金著錄表(八卷)》,1933 年,表一,頁 25。
  • 福開森,《歷代著錄吉金目》,1937 年,頁 116。

  • 嚴一萍,《金文總集》,臺北,1983 年,編號 0701。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北京,1984 年,編號 02029。
  • 王獻唐,《國史金石誌稿》,青島,2004 年,編號2083。
  • 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上海,2012 年,編號 01440。

研究:

  • 黃盛璋,〈銅器銘文宜、虞、夨的地望及其與吳國的關係〉,《考古學報》1983.3。
  • 李仲操,〈兩周金文中的婦女稱謂〉,《古文字研究》18 輯,1992。
  • 曹定雲,〈西周夨國考〉,《出土文獻研究》第 5 集,1999。
  • 李朝遠,〈周原遺址與西周銅器研究的進展 - 從〈州原遺址與西周銅器〉談起〉,《中國文物報》,北京,
  • 2004 年 4 月 30 日,頁 7。楊亞長,〈夨國與散國族姓問題之辯說〉,《中原文物》2007.5。
  • 陳昭容,〈「夨姬」與「散姬」── 從女性稱名規律談夨國族姓及其相關問題〉,《古文字與古代史》第三輯,2012。
  • 陳穎飛,〈清華簡〈良臣〉散宜生與西周金文中的散氏〉,《出土文獻》第九輯,2016。

參閱:

  1. 西周早期 伯方鼎,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藏,高 24 cm。
  2. 西周早期 揚方鼎, 倫敦蘇富比,2015/5/13,Lot 103,高 25.5 cm,估價£400,000 - 600,000。
  3. 西周早期 德方鼎,上海博物館藏,高 24.4 cm。

  4. 西周晚期 散氏盤,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5. 西周晚期 散伯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拍品立耳略向外撇,厚唇,鼎腹四面皆覆蓋一個大獸面,共設八個扉棱,下承四個細長柱足,其上皆飾一小獸面。器內壁鑄有一行五字的銘文:散姬作尊鼎。本器的裝飾延續晚商以來的華麗樣式,以細密的雲雷紋襯地,其上為栩栩如生的饕餮,圓睜高凸的雙目則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這即是所謂的「三層花」樣式,烘托出立體的層次感。值得一提的是,本器的獸面紋已呈分解之姿,主體畫面被巨大的頭部所佔據,其中又以 T 字形的獸角最為醒目,上海博物館藏一件西周早期的鬲鼎,其獸面紋也有相同的 T 形大獸角,可作為本器年代參照。此外,寶雞國墓地發現的「伯方鼎」除了擁有相同的 T 形角大獸面,在尺寸、裝飾方面與本器完全相同,也可以說明兩者確為一時所作。學者在解讀該種紋飾的時候,也為其精湛的工藝所震攝,即便經歷了商周之際的政治社會劇變,依然維持了不遜商代全盛時期的工藝水準。


西周早期・獸面紋鬲鼎(局部拓影),上海博物館藏


西周早期・伯方鼎(局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藏

可與本鼎相參的另一個例子為現藏上海博物館的「德方鼎」,銘文記載:「唯三月,王在成周,延珷(武王)福,自鎬......

描述周王自鎬京來到成周,為武王舉行祭祀爾爾,因此「德方」鼎被公認為是周成王時期的作品。幾無身體、僅保留頭部的獸面紋,帶牛角獸面裝飾的細長柱足,與本器幾無二致,或許可以進一步說明本器同樣屬於成王時期的藝術風格。

散作為一個國家(氏),對大家而言應該不陌生,如輔佐周文王、武王翦商的股肱之臣散宜生,即是散氏家族的重要成員。在滅商之後,散被冊封在王畿附近(陝西鳳翔),宋代以來,即有散國的銅器重現於世,如大名鼎鼎的「散季敦」即是北宋時期所出。後來光緒十七年(1891)還在散國故地發現一批散國器物(散伯簋、散伯匜),不過這些散國器物,不論器形、紋飾皆反映西周晚期的時代風格,本鼎明顯較早,其間可能有幾百年的鴻溝。

散國時常出現在西周銅器銘文記載,台北故宮所藏、著名的國寶“散氏盤”,即是記錄周厲王時期、王畿附近散、夨兩國之間的土地糾紛,據學者考證,散、夨兩國即是位於汧河的兩岸,散國位於今日的鳳翔(汧河東岸)一帶,夨國則在西岸的隴縣附近。

本鼎亦鑄有銘文:「散姬作尊鼎」。「散姬」為周代對貴族女性的稱名方式,由字首的散(國族名)以及後綴的姬姓(女子之姓)組成,不過歷來學者聚訟紛紜的是,她究竟是嫁到散國的姬姓女子□抑為姬姓散國的公主□,所幸這個疑難經過陳昭容老師整合所有散、夨通婚相關銅器銘文反覆辯證,終於得到解答(陳昭容,2012):這裡的作器者「散姬」,應該是嫁到散國的異國姬姓女子。我們可以想像,「散姬」雖然來自外邦,卻在夫家受到丈夫的無限寵愛抑或子嗣的尊崇,享有崇高的地位,更擁有製作青銅禮器的資格,要知道在當時青銅器乃係政治權力的象徵,用以傳子孫百世,在西周早期更是由王都的皇室作坊統一監造,若非與周王室關係密邇,不可能享有如此榮耀。再者,由女性作器更加罕見,目前只有洛陽北窯發現的「王妊簋」為嫁入周王室的妊姓女子所作之器,此外再無他例。本器「散姬」作器更是迄今發現最早、諸侯家內女性作器的孤例,作爲理解周代歷史、性別關係的重要史料,珍稀價值不言可喻。


「近年國人收藏吉金之富,首推廬江劉氏」
「民國以來收藏青銅器最多的人」

這是著名學者容庚(1894-1983)與福開森(John C. Ferguson)對好友劉體智的評價。 

劉體智(1879-1962),字晦之,安徽廬江人,「善齋」為其堂號。劉體智為淮軍名將劉秉璋四子,在中法戰爭前夕,劉氏托孤於李鴻章,在晚清第一名門成長的他,耳濡目然,自幼「嗜金石之學」。成人以後,北洋嫡系的劉體智仕途平步青雲,曾任戶部郎中、大清銀行安徽督辦,民初轉任中國實業銀行上海分行經理,成為金融圈名人,名燁一時。伴隨他的仕宦生涯,以及殷厚的經濟實力,他也逐步建立自己的收藏體系。劉體智的收藏包 括甲、金、磚瓦、陶及善本書籍拓片等,尤以青銅器、甲骨收藏聞名。民國 23 年,劉氏將數十載收藏心血結晶編輯成書付梓,題為《善齋吉金錄》,收錄逾千五百器,其中商周彝器,逾六百件,遠超前人。


伴隨國際時局的激變,以及山雨欲來的戰爭陰影,劉體智也開始思考出讓收藏, 經過傅斯年、徐中舒等人的來回奔走,籌備中的中央博物院於1936年向劉氏購得107件青銅器,箇中不乏「夨令尊」、「縣妃簋」、「曾姬無卹壺」等國之重寶,其後隨著中央博物院併入台北故宮,善齋舊藏的百件重器也成為台北故宮銅器收藏最重要的組成之一。

不過,藉由 1935-1936 年間傅斯年等人與劉氏的往來書信,其中並沒有發現散姬方鼎的蹤跡,這說明散姬方鼎可能早在1935年前即透過山中商會、盧芹齋等古董商流佚歐美或日本,抑或劉氏一直將本器留在身邊,時刻摩翫。固然還有其他可能的答案,但可以確定的是,散姬方鼎就此消失在大眾的視野,直到近百年後的今天,才再次現身。



Lot 344|約12 世紀 印度東北部 帕拉時期 合金銅錯銀錯紅銅觀音菩薩三尊像

高度:13.7 cm
估價:
NT$ 4,500,000 - 7,500,000
RMB 1,066,000 - 1,770,000
USD 142,000 - 237,000

來源:香港邦瀚斯,2021/4/21,LOT 17。
著錄:Himalaya Art Resources : no. 16978。
參閱:

  1. 12世紀 東北印度帕拉銀及鎏金佛教造像,香港蘇富比,2017/10/3,Lot 3140,估價:HK$4,000,000-6,000,000。
  2. 11世紀 東北印度六字觀音菩薩、持寶菩薩和六字大明母,大昭寺藏,高9.7cm。 

帕拉王朝是古代印度最後一個佛教王國,其造像風格傳承笈多遺風,創造出更為細膩而豐富的雕塑審美,為 8 至 12 世紀印度佛教在造像藝 術上的璀璨餘暉。 

本件拍品為帕拉藝術的經典之作,主尊觀音菩薩舒展坐於蓮花寶座之上,菩薩額頭寬廣,五官立體,表情慈祥;頭戴寶冠,中有化佛,結高髮髻,耳邊有凸出的扇形冠結,寶繒U型飄揚而上。觀音左手當胸 結說法印牽一枝蓮花,右手置於右膝施與願印。蓮花盛開於左肩,代表清淨與智慧。身軀呈三折姿勢,左腿橫盤,右腳下垂舒展,姿態優美。觀音右側雙手合十,恭敬虔誠的侍者為善財童子;左側形象威猛,表情嚴肅的侍者即是馬頭明王。三尊造像的蓮座底部以枝蔓造型的立 於底部繁複的須彌座上,使整體造像顯得精美耀眼,無懈可擊。



Lot 345|宋 銅漆金斗姥元君(或阿修羅)

高度:20.3 cm
估價:
NT$ 1,000,000 - 2,000,000
RMB 236,000 - 473,000
USD 31,000 - 63,200
來源:法國私人收藏。
參閱:

  1. 山西雲岡石窟,第 10 窟前室北壁窟門上側須彌山,大自在天像。
  2. 甘肅北石窟寺,第 165 窟門西壁北側,阿修羅天像。
  3. 11-12 世紀 雲南銅鎏金千手觀音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高 21 cm。
  4. 五代 銅鎏金千手千眼觀音像,北京故宮藏,高38 cm。

拍品為銅胎,然銅質有別於尼藏地區的紅銅,也與中原造像的材質有所區別,胎質精密,十分特別。斗姥元君全身泥有金漆紅漆,斑駁蒼桑。造型為三面六臂,上二臂向上舉起,各持一圓餅,由圓餅內的朱雀與桂樹可知其分別代表太陽與月亮,正二手各持無憂樹枝與缽,下二臂則分別握著寶劍與印章,印章上有陽刻「大吉」二字。坐姿上身挺拔,半跏趺坐。胸前有華麗的三層項鍊,另有 X 形瓔珞由肩而下,在腹部交錯成一個花節,垂落至足,自然灑落。

本件拍品風格極具特色,首先,三面法相的布局有別於大多數金銅佛造像,左右兩面法相的雕塑角度特殊,各朝左前、右前的 45 度角,從正面的視角即可看到兩側法相的五官,此種風格在金銅造像中極少出現,相似的樣式僅在石雕與繪畫中可見(見參閱),很可能是直接參考石雕的元素製作的;其次,斗姥元君所披掛的 X 形瓔珞,仍留有中原北朝造像的基因;其手中的日 ( 朱雀 )、月(桂樹),以及印章所刻的「大吉」二字,更透露出造像直接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頭頂所結的高髮髻,也與晚唐至遼的風格接近。再者,拍品面部眼瞼微凸、寬大而扁平的鼻梁以及內縮的下巴,以及高聳的七葉寶冠,皆有濃厚的南傳佛教造像風格。此尊造像融合了中原與南傳造像的各種元素,還有其獨特的法相,可以推測本件拍品為大理時期的造像(見下圖),甚為難得。


北京故宮展品與拍品眼睛眼瞼的比較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與拍品腹部的瓔珞花環以及下身趺坐的比例的比較



Lot 346|宋 彩塑佛頭

高度:37 cm
估價:
NT$ 250,000
RMB 59,000
USD 7,900
來源: 

  1. 巴黎 Vérité 家族舊藏,1930 年代購於日本。
  2. Pierre Vérité (1900-1993)、Claude Vérité (1929-2018)父子遞藏。

參閱:

  1. 宋 石雕佛像,重慶二佛寺。
  2. 宋 石雕佛像,陝西鍾山石窟。

此彩塑佛首面龐豐潤端莊,寬額豐頤,容貌端莊秀美,神情慈愛祥和,頗具唐代遺風,旋雲式髮髻常見於五代至宋時期的造像,長眉高挑,如彎月般斜入鬢角,雙眸半合垂目下視,眼尾處向上挑起,具有宋代造像特徵,雙耳垂肩,鼻端堅挺,嘴角微抿,唇部輪廓線優美,靜中有小笑。

此首體量不小,以此尺寸等比還原全身像估約3米左右,等級之高,必定出自於皇家供奉寺廟,彌足珍貴。此像原為法國巴黎著名收藏家族暨古董商Vérité家族珍藏,在非洲、大洋洲部落藝術領域,Vérité 是殿堂級的名字,數十載以來,Vérité 家族與山中商會、Rousset、J.J.Lally 等等知名藏家和古董商保持密切的往來。本尊佛首係 Vérité 少見的中國佛像收藏,從1930年代於日本購得,收藏至今,近百年的歲月,紀錄著Vérité家族的輝煌收藏歷史。



Lot 372|隋 白釉仰鐘式杯

直徑:9.9 cm
高度:8.6 cm
估價:
NT$ 850,000
RMB 200,000
USD 27,000
來源:日本私人珍藏
參閱:

  1. 隋 白釉仰鐘式杯,高 6.6 cm,陝西省文物考古所藏,隋仁壽元年(601A.D.) 元威夫婦墓出土。
  2. 隋 白釉仰鐘式杯,紐約佳士得,2023/3/24,Lot 1001,直徑 12.2 cm,成交價:US$100,800。

隨著考古發掘、學術研究等諸多方面的綜合發展,隋代陶瓷面貌愈加清晰,學界、市場對其的認知度大幅提升,尤其是隋代白瓷,它是真正意義上的白瓷的開端且水平極高,「隋白」一詞甚至成為收藏界的專有高級名詞。隋朝存世僅三十餘載,隋白瓷的燒造時間自然短暫,存世器物稀少,完整者則更為稀缺,但隋白瓷的意義卻遠遠超出器物本身。

直口,尖圓唇,深腹,腹壁弧度不大,餅狀小足,修坯規矩至極。胎質潔白,具粉質感。釉面均匀,杯心、脛部稍積釉,色顯青綠,溫潤如玉,釉面滿佈細碎片紋,為唐代以前的白瓷佳作。此類精細的隋白杯應為酒具,使用時可能配托盤,或為三足,或為高足,皆為皇家貴胄所享用,品級特別高。它們製作精湛,簡約典雅,含蓄内斂,氣質超凡,代表著中國白瓷的最高水平,稱為登峰造極之作亦不為過。

自2014年奉文堂專拍、2015年養德堂專拍以來,隋代白瓷的熱度節節攀升,2019年香港嘉德一對白釉深腹大杯更是取得逾170萬港幣的佳績,此外,2021年紐約蘇富比有一只8.3 cm高的白釉仰鐘式杯亦取得超估價百倍的好成績,本器口沿雖有小修,然瑕不掩瑜,經日本藏家金繕後,密藏多年,收藏價值不言可喻。



Lot 397|南宋 龍泉窯琮式瓶

高度:26.2 cm
估價:
NT$ 2,500,000 - 5,000,000
RMB 592,000 - 1,184,000
USD 79,100 - 158,000
來源: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參閱:

  1. 南宋 龍泉青磁琮形瓶,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高 26.7 cm。
  2. 南宋 龍泉青磁琮形瓶,出光美術館藏,高 23.3 cm。


Lot 400|明 安南青銅阿彌陀佛坐像

高度:76.5 cm
估價:
NT$ 1,800,000
RMB 426,500
USD 56,900

本尊拍品工藝粗曠,體態碩大,上胸微向前傾,風格十分特殊,其衣裝與髮形皆受到中原漢傳佛造像的風格影響,流露著中國元明時期的氣息;然其法相卻與中原佛有蠻大的差異,其臉型較長,鼻樑大而寬扁,眉宇間透露出較為樸實和藹的神態,輪廓較淺,臉頰與下頜豐滿而不失線條,透露出樸實而慈悲的神態,與南傳佛造像的美感接近。本尊拍品應為越南佛造像的精品,越南歷史淵遠長流,然因戰亂等因素,古代越南佛造像鳳毛麟角,如此身形巨大端莊,銅質厚實細膩的造像估計本於大型寺廟所供奉。如今能一睹風采,實屬難得,甚為殊勝。



Lot 405|張大千(1899-1983)《雲山翠靄》

尺幅:58 x 100 cm
傅申證書


參閱:

  1. 張大千《巻去青靄望水天》,紐約蘇富比,2018/3/22,Lot 1135,尺寸:100.5 x 192.3 cm,成交價:US$6,550,400。
  2. 張大千《夏山飛翠》, 香港蘇富比,2023/10/8, Lot 6170,尺寸:67 x 160.8 cm,成交價: HK$86,192,500。

此件《雲山翠靄》創作於1969-1971年間,為張大千剛離開巴西移居加州「可以居」時所作。值得指出的是,定居加州的十年,是他在海外最有影響力、潑墨潑彩意境最為成熟鼎盛的時期。此時的作品已慢慢褪去中國水墨畫的影子,更多是使用西方抽象色彩的潑彩技法,達成了中西合併之境界。

本作尺幅適中且整張潑色厚重,大量的石青、石綠匯聚於畫面左中一側,青綠之下可見濃墨托底。畫面中間到左端一派雨過天晴的景色,遠方的高山還有淡淡的青靄籠罩,近景的山樹郁郁蔥蔥、中景可能為「大風堂」的樓閣與岸邊亭臺、山坡草木華滋,皴法還帶巴西時期中西切換的技法。雖說此時是大千先生的創新時期,但仍不忘懷古,尤其詩句中之「偶見董思翁為煙客所作小景」,可知仍心懷古人,以明人董其昌為創作之本,闢畫作的先河,與先人對話之感不言而喻。


鈐印: 「張爰之印」、「大千居士」、「可以居」

誠如傅申老師所說,其鈐印為「可以居」所示,為1968年遷居加州「可以居」時期所作。但此景為何處仍有所疑惑。大千先生對巴西「八德園」的「五亭湖」依然有著訴說不盡的情愫,畢竟「八德園」為他心中文人山水的具體呈現,其中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皆為其嘔心瀝血堆砌而成,故其創作確實以其為範本留下不少作品。如2018年紐約蘇富比拍出的《巻去青靄望水天》,與2023年在香港蘇富比拍出的《夏山飛翠》皆為描繪五亭湖所作,足見大千先生如何以其創新技藝表現出他對愛園的滿意與掛念。或可推論《巻去青靄望水天》與《夏山飛翠》皆為大千先生從不同位置觀看五亭湖並繪之,同理,本畫《雲山翠靄》亦如是。畫中的諸多細節,只要細心分辨,皆可看出大千先生在「八德園」乃以不同角度觀之、畫之。

1968年於八德園所作的《巻去青靄望水天》,從未公開展出或出版於任何刊物中,但完成後不久便納入舊金山中國藝術中心收藏;《雲山翠靄》亦如此作一般,也許僅曾現於少數先人之眼廉。但此雲山翠影能在今日再次現蹤,是機緣亦是天命,讓大千先生意在筆先,從心所欲流轉於畫紙之氣韻再現於世。



Lot 684|商 玉人面柄形器

長度:8 cm
估價:
NT$ 250,000
RMB 59,000
USD 7,900



Lot 697|戰國 白玉人俑飾珮

長度:13 cm
估價:
NT$ 100,000
RMB 23,000
USD 3,100
來源 : 握瑜軒舊藏。



Lot 840|清乾隆 黃玉瑞獸擺件

長度:10 cm
估價:
NT$ 2,000,000-2,500,000 
RMB 470,000-592,000 
USD 63,200-79,100
來源:台灣南部實業家舊藏。
參閱:

  1. 18世紀 黃玉瑞獸,紐約蘇富比,2020/9/22,LOT 227,長 15 cm。成交價:US$1,714,000。
  2. 清18世紀 黃玉瑞獸,香港蘇富比,2023/10/9,LOT 3670,長 8.7 cm。成交價:HK$1,905,000。

黃玉質,雕一瑞獸回首匍匐之姿,形象靈動如生, 脊柱凹凸起伏有致,肌理骨肋寫實分明,如動如靜。 雙眼炯炯有神,姿色洋溢;獸鬚、尾、耳等各處雕琢細緻,無不展示玉匠卓藝。拍品打磨光潤,圓雕技法高超,實為難能可見之物。



Lot 841|18世紀 白玉太平有象如意

長度:52 cm
估價:
NT$ 1,250,000 - 2,500,000
RMB 296,000 - 592,000
USD 39,500 - 79,000
來源:台灣南部實業家舊藏。



Lot 842|明 白玉龍紋帶板

尺寸不一
估價:
NT$ 1,800,000 - 2,500,000
RMB 426,500 - 592,000
US$  56,900 - 79,100
來源:台灣南部實業家舊藏。
參閱:

  • 明 玉透雕松鹿紋帶板,北京故宮藏。高約 4.6 公分, 最長 12.6 cm。

玉帶板在明朝時為階級地位的象徵,《明史‧輿服志》載:「凡帝王、一品、公、侯、伯、駙馬、或皇帝特賜, 方可用玉帶。」足見玉帶板之珍貴。本組拍品皆白玉質,共二十件,分排方八件、魚尾兩件、輔弼四件,圓桃六件。排方及魚尾皆雕飾以雙龍紋;圓桃飾以雲龍紋;輔弼則雕以靈芝紋。玉質細膩,成套者少,加以雕工精湛,展現明代粗曠而又細膩的玉雕風格。


拍賣詳情

台北允臧齋藝術2023秋季拍賣

預展時間:2024/1/5(五)- 2024/1/6(六)|11am - 7pm
預展地點:台北富邦國際會議中心B2

拍賣時間:2024/1/7(日)|11am
拍賣地點:台北富邦國際會議中心B2(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1段108號)

競投官網:https://www.etherealauctioneer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