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觀東西交匯 香港大學的「瓷移物化」特展

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很能激起創作。以瓷器為例,在東、西交匯下,中國輸出極具異國風情的外銷瓷之時,世界各地的工匠亦爭相模仿「瓷國」出品,結合自己民族的藝術,創出中西合壁的精品。香港大學舉辦的「瓷移物化」特展,正正就是以此為主題。


約1710年代 意大利熱那亞 錫釉陶器 徽章紋碟,亞洲文明博物館

數千年來,中國為全球帶來最優質的瓷器。優雅、耐熱及耐潮的中國瓷器造型多變、色彩斑斕,既被積極搜羅,亦為世界各地工匠所爭相模仿。6世紀至20世紀,中國各地的窯產豐富,從華麗的宮廷陳設瓷,到碗、盤等日用瓷,甚至遠銷東南亞、日韓、中東的外銷瓷,應有盡有。


清康熙 景德鎮 金屬鑲嵌碗,鍍金或鍍銀青花瓷|17世紀末 荷蘭金屬鑲嵌,亞洲文明博物館藏

至14世紀,少量中國瓷器首次經中東商旅踏足歐洲,成為獻給歐洲統治者的禮物。工藝技術上,中國瓷器較以低溫燒製的歐洲陶瓷更優越,故在西方成為罕有奢侈品,偶爾更被鑲嵌上金銀,更顯貴重。


約1790年代 清乾隆 中國景德鎮 青花釉上彩瓷 洛克斐勒家族餐盤套裝的蓋杯一對,贈以紀念露美奈女士

16世紀初,隨葡萄牙建立來往中國的貿易航線,中國陶匠開始大量生產專為歐洲市場而設的外銷瓷,作為大規模出口貿易。中國的製瓷技術,如所有成功的發明般激發競爭。數個世紀以來,亞洲各地窯口持續生產各樣仿中國瓷器。歐洲方面,則到18世紀才生產出揉合歐洲與亞洲的優秀瓷器。


明天啟(1621-27)中國 釉上彩瓷 古赤繪碟一對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的「瓷移物化:陶染域外的明清陶瓷」展覽,除了本身的藏品外,還帶來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與香港海事博物館的收藏,探討國際陶瓷貿易如何在不同區域內傳播陶瓷的風格、形式及生產技術。

 

其他精選展品


1770年代 英國烏斯特 ​​​​​​軟質瓷 醬料碟,亞洲文明博物館藏


唐代 鞏義 水丞

 

「瓷移物化:陶染域外的明清陶瓷」


展期:2017/12/9 - 2018/2/27
地點: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地址:香港 薄扶林 般咸道90號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六|9:30am - 6pm
星期日|1pm - 6pm
大學及公眾假期休息
查詢:+852 2241 5500
入場: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