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趙無極熱」後,亞洲現代藝術市場近年迎來「常玉天下」。常玉畫作先後以天價成交,屢破紀錄,把這位「東方馬蒂斯」的身價推高至HK$3.03億。
本月秋季拍賣,常玉在拍賣世界花開兩朵,分別於南北兩地綻放。
今天晚上,金魚畫作首先於香港登場,挑戰常玉動物主題拍賣紀錄;三日之後,《紅底黃菊》則於華藝國際隆重亮相,此幅繪於常玉憂患人生的鉅作乃北京秋拍焦點所在,預期將超越RMB 5,000萬 - 8,000萬(NT$2.15億 - 3.45億)的估價易手。
常玉(1895-1966)《紅底黃菊》油畫纖維板
創作時間:1940年
尺幅:59.5 x 39.8 cm
簽名:玉 SANYU
來源:
- 法國私人收藏(家屬直接購自畫家本人)
- 法國重要私人收藏
- 佳士得香港 2015 年秋季拍賣 LOT0007
出版:
- 《鄉關何處:常⽟的繪畫藝術》,台北國⽴歷史博物館, 2001年, 第74圖,第121頁
- 《常⽟油畫全集》,⾐淑凡著,國巨基⾦會及⼤未來藝術,2001年 ,第113圖,第223頁
- 《常⽟油畫全集 第⼆冊》,⾐淑凡著,⽴⻘⽂教基⾦會,2011年,第113圖,第129頁
估價:RMB 50,000,000 - 80,000,000
常玉天下屢創天價 花卉畫作倍數升值
談藝術以前,讓我們先說市場。
常玉三大創作主題 - 花卉、裸女、動物之中,花卉作品升值速度令人尤其咋舌。
今年7月,紅底白花的《青花盆中盛開的菊花》在香港以HK$1.91億成交,刷新常玉靜物畫拍賣紀錄。此作上一次拍賣是2005年,當時成交價為HK$773萬,意味在15年時間(2005至2020年)升值了24倍。
《青花盆中盛開的菊花》|2020年7月,香港佳士得
《青花盆與菊》|2020年10月,香港蘇富比
另一幅黑底藍花的《青花盆與菊》,先後於2004年、2009年兩度上拍,分別在台北及香港以NT$2,037萬(約HK$460萬)、HK$3,482萬成交,5年間升值7.5倍。
及至今年10月,此畫再以HK$1.87高價易手,意味在16年間總共升值了40倍之巨。
至於是次的主角《紅底黃菊》,曾於2015年在香港拍賣,當時估價HK$1,000萬 - 1,500萬,結果以遠超預期的HK$4,600萬成交。事隔5年,畫作又會在華藝國際以多少倍落槌?
上述問題還有待結果出爐,現在就讓我們進入常玉的花卉藝術世界。
《紅底黃菊》局部
《紅底黃菊》上的常玉簽名
我覺得常玉自己就是盆景,巴黎花圃裡的東方盆景 - 吳冠中
常玉乃第一代旅法華人藝術家,1920年代移居巴黎,大半生旅居於此「花都」異鄉。畫風以東方水墨寫意融合西方野獸派的簡潔強烈特質,慣以平塗單純色彩及簡約線條構成畫面,開創出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被譽為「東方馬蒂斯」。
花卉是常玉長伴一生的主題。儘管在中國白描與野獸派影響之下,當時的作品以平面化空間及簡化造型表達呈現,但構圖仍然來自真實存在的花卉。
後來,常玉更傾向為筆下花卉賦予主觀感受與情感想像。花卉不只是他對東方文人花鳥傳統的延續,亦是他藝術生命的自身投射,故構圖大膽融入想像與臆造,比例不再只依循現實 - 常玉在法國四十多年創作生涯,雖然孤獨傲世,卻是繁花盛放,正如他筆下菊花。
藝術上的如此變化,或許亦與常玉當時的經歷有關。
常玉與友人攝於巴黎
花都異鄉 粉紅之後
常玉生於清末四川的富貴人家,父母經營當地數一數二的大型紡織廠,故他童年時衣食無缺,無憂無慮。
自幼受儒風熏陶,國畫學自親父,書法師承當朝翰林學士,同時對中華傳統工藝與古美術甚感興趣。旅居巴黎初期,他仍然過著相當富裕的生活,如公子哥兒般享受著西方藝術世界的五光十色。
相機當時乃罕見的高級奢侈品,常玉就是巴黎極少數擁有相機的亞洲人,交的女朋友都是西方女生。生活依靠家裡寄錢接濟,沒錢的時候,他就拿相機去當押;到有錢時,再跑去贖回來。
《紅底黃菊》局部
可以想像,這位公子哥兒初到巴黎,仍然逍遙自在。完全不知道痛苦是甚麼,所以當時他的畫都很甜美,沒有悲慘的東西出現。看到的東西都是快樂的,畫的東西也很快樂。常玉那時的創作愛用粉紅色,稱為「粉紅時期」正是因為如此背景。
惟至30年代末,父母、大哥相繼離世,常玉頓失經濟所依,自此過著貧困生活直至離世一刻,「粉紅時期」自然亦不復再。
然而,儘管物質生活非常清苦,但這位畫家的藝術追求卻在堅持不懈中達至嶄新境界。繪於1940年代的《紅底黃菊》正是一例。
《紅底黃菊》局部
紅樓夢中 孤高畫菊
曹雪芹對菊花情有獨鍾,在他的著作《紅樓夢》中,大觀園眾人結成「海棠詩社」,一同吟詠菊花之美。曹雪芹巧妙地透過十二首菊花詩,展現出了不同人物間迥異的性格以及獨特的精神追求。
《紅樓夢》正是常玉最愛讀的書,時常在巴黎咖啡館翻閱,愛不釋手。他畢生反覆描繪一幅又一幅的菊花,注入自己不同時期對同一主題的豐富闡釋,或是「花開不並百花叢」的高潔;或是「菊殘猶有傲霜枝」的孤傲;又或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然……道理就如《紅樓夢》的菊花吟詠一般。
常玉本人的遭遇以外,當時的巴黎亦是水深火熱。1940年,巴黎遭納粹德軍佔領,直至二戰末期才獲解放。戰爭期間,繪畫材料變得稀有昂貴。是故在1942-1944年間,常玉在巴黎獨立沙龍中展出的都是雕塑作品,直到1945年才開始重新展出畫作。
然而窮困潦倒的環境並沒有讓常玉心灰意冷。
《紅底黃菊》局部
《紅底黃菊》的金黃菊花,在炙熱張揚的紅色背景中傲然獨立,透露出常玉對未來依然懷抱著強烈的熱情和嚮往。可以說,那是他心中的一團煙火,渴望在未來的某個時刻綻放光芒。
常玉常常將中國傳統書畫中常見題材,舉如梅、荷、竹、菊等等,與西方繪畫的表現方式相結合,以抒發個人的生命價值觀與美學思考。無論是線條表達、空間構成、色彩運用,他都兼採中西形式,作品在透露出東方哲思的同時,又與現代美學相呼應,揭示了藝術家對東、西方藝術的深刻理解。
常玉創作蘊含著東方精神境界和哲學,對西方人來說往往不易理解明白,所以當時巴黎沒有太多人認同他、賞識他。
《紅底黃菊》
我的畫作以簡潔為己任 - 常玉
在他的花卉作品中,簡練線條與色塊始終是最重要的表現語言;常玉經常僅僅透過線條色塊的多種組合,就相同主題呈現出完全不同之層次效果。
在《紅底黃菊》中,他就刻意把色彩元素減至最低。在大膽鋪設的紅色背景之下,用疏密有致的線條勾勒出桌面、玻璃花瓶和幾簇菊花,皆以淡黃描繪。
這種單色的處理散發出簡樸之氣,同時讓常玉特別關注的線條得到更大發揮。保留書法線條與寫意筆觸的同時,此畫也可見他對於抽象形式與構圖的運用能力。几案婷婷點綴幽,黃菊姿態優雅秀娟,綴以枝葉,出奇高雅脫俗,瓶花靜靜佇立在一片熱烈的紅色之中,恬然自處,傲然而立,彷彿是當時悵悵失意的常玉在藝術百花齊放的巴黎對自我的對真實寫照。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即使無人關注也要自展芳華。自陶淵明以來,菊花就是隱士、高潔的象徵。常玉藉菊花表現自己對困頓的藐視、對生活的熱愛。
《盆菊與蝶》|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今次在北京登場的《紅底黃菊》,有一幅常玉金菊作品近例,名曰《盆菊與蝶》,繪於50年代,現由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珍藏,被當地文化部門列為「重要古物」,肯定不會再於市場現身。
兩者主要分野在於,《紅底黃菊》構圖較為簡潔,更能凸顯線條美感;《盆菊與蝶》描繪金菊的手法更為複雜仔細,配以飛蝶加重喜慶之感。兩幅金黃之菊,可謂各有所長。
如果說1930年代「粉色時期」屬於巴黎特有的浪漫風情,滿溢著生活的甜蜜芬芳;那麼1940年代花卉的用色則更加大膽主觀,直達內心。
以菊喻己,寓意深厚。菊花系列成為常玉人生不同階段的見證,亦是他不同心境的表達,同時傳達出一份他內心所隱藏的割捨不斷的鄉愁,成為這位一代大師藝術生涯中極為重要的創作部分。
華藝國際(北京)2020秋季拍賣會
現當代藝術專場
地點:北京金茂萬麗酒店
預展:2020/12/2 - 4
拍賣:2020/12/5|5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