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華藝春拍焦點|仿古、菩薩、荷花經典 一探潑彩以外的「大千世界」

張大千是當今書畫市場的王者。在剛過去的4月,他的一軸仿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鈎金青綠山水,以HK$3.7億大幅刷新拍賣紀錄,表現勢如破竹。

大千的潑墨潑彩最為人熟悉,但其藝術化境,又豈只潑彩?無論是工筆還是寫意,山水抑或花鳥,他無一不精。在「張大千熱潮」的帶動下,各種面貌的作品皆廣受藏家青睞。

香港華藝國際春拍即將開鑼,中國書畫部就帶來一系列張大千佳構,涵蓋山水、菩薩、荷花,盡見不同風格題材。乘此機會,我們回到這位大師一生的各個創作關鍵節點,一探其藝術之路。


Lot 119|張大千(1899 - 1983)《黃山擾龍松》立軸 設色紙本

創作時間:1928年
尺幅:137.5 x 68.5cm
鈐印:「張爰印」、「大千」、「季蝯私印」、「大千居士」、「苦瓜滋味」
款識:

  • 一上丹臺望,千峰到杖前。雲陰封曲徑,石壁劃流泉。聲落空中語,人疑世外僊。浮丘原不遠,蘿戶好同搴。擬石濤和尚筆法寫於大風堂。張爰。
  • 山之奇兮黃之峰,峰之奇兮多奇松。真奇那得肯輕示,一峰拔出蹲擾龍。擾龍盤旋數千丈,枝枝葉葉爭搶攘。我來遊觀不敢捫,金光逼逼若飛屯。翠髯紫鬣亦奮迅,風雷呼起山山應。吾將拾取在毛錐,興到臨池逢人贈。此大滌子題所畫黃海擾龍松也,因用其稿,並書其句,非敢掠美,藉藏吾筆。戊辰上巳。大千漫志於海上。

出版:

  • 《名家翰墨·張大千前期山水特集》,P29,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5月
  • 《中國名畫家全集 - 張大千》,P16,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 《中國畫研究叢書·書畫同源·張大千》,P24,榮寶齋出版社,2013年

估價:HK$2,800,000 - 3,800,000


大千學畫之初,便是從明清兩代入手。他對石濤情有獨鍾,多有臨摹,幾可亂真,騙倒不少鑒賞大家。

「大滌子」石濤,一生浪跡天涯,屢遊黃山,師法自然,搜盡奇峰打草稿,與弘仁、梅清等列為「黃山畫派」,對後世影響深遠。

大千臨仿古人極為用功,對黃山畫派研究尤深。1927年,他首次登上黃山,居於山中看雲觀海,古畫名跡與實地勝景兩相激發,終跳出桎梏,參得造化。

此幅寫於1928年,取黃山奇勝「擾龍松」入畫。此乃大千臨自石濤名跡《黃山八勝圖冊》其中一開。該冊寫於康熙十五年(1676)以後,石濤攝黃山蓮花峰、白龍潭、湯池等勝景入畫,每開附長詩,堪稱詩書畫之絕。


石濤《黃山八勝圖冊》之〈擾龍松〉|京都泉屋博古館藏


張大千《黃山擾龍松》局部


張大千《黃山擾龍松》局部

大千取石濤之稿,但自出機杼,將方寸之冊頁擴為四尺全開大中堂。畫面擴張之餘,不弱其細緻精鍊,一樹一石,鉅細無遺,勾勒精準而不淪瑣碎。整體氣魄雄渾,傳神雋逸,設色蒼潤明淨,實屬其早年擬石濤筆意之佳作。

值得留意的是,畫角鈐有一方「苦瓜滋味」朱文印。石濤自號苦瓜和尚,大千這枚印章的典故正緣於此,專門鈐用在臨仿石濤的作品之上。



Lot 121|張大千(1899 - 1983)《水閣消夏》立軸 設色紙本

創作時間:1937年
尺幅:136.3 x 67.7cm
鈐印:「張季」、「大千」、「大千豪髮」
款識:日月淹秦甸,江湖動越吟。蒼樹應露下,白閣自雲深。皎皎非鸞扇,翹翹失鳳簪。床空鄂君被,杵冷女嬃砧。北思驚沙雁,南情屬海禽。關山已搖落,天地共登臨。丁丑二月寫玉溪生詩句于網師園中。蜀人張爰。
說明:香港蘇富比2019年春季拍賣會,「絲路畫緣 - 東南亞私人收藏二十世紀書畫」專輯,Lot 1267拍品
估價:HK$600,000 - 800,000


1930年代初,張大千舉家客居蘇州網師園,將殿春簃改作畫室「大風堂」。當時園內常有文人雅士流連,成為雅集勝地。大千於此處與眾多名賢密切交流,畫藝飛進。

1937年三月,大千自北平南返,參與籌備第二屆全國美展事宜,並與徐悲鴻、黃君璧等畫友會面。此幅上題「丁丑二月⋯⋯於網師園中」,可知大千寫就此作之時,已回到蘇州網師園寓所。


張大千《水閣消夏》局部


張大千《水閣消夏》局部

畫中見庭園一隅,疏柳叢竹,茅扉緊閉,主人置身其中,或水閣倚欄,或茅廬高眺,童僕則溪畔洗硯,似悠然閒適,正乘涼消夏。全畫取材四尺整幅,佈局疏密有致,用筆輕盈。作品取法石濤筆墨,而趨清逸一路。

翻查來源,此作曾於2019年香港蘇富比「絲路畫緣 - 東南亞私人收藏二十世紀書畫」專輯中亮相。據介紹,原藏者為東南亞華僑,乃著名實業家,業務遍及中外,廣涉房地產、貿易、投資等。他在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間,因生意之緣,遍遊各地,且性忱藝術,入藏不少瓷器及書畫,其鑒賞品味及識見,至今仍為業界所重。



Lot 117|張大千(1899 - 1983)《太平景象》立軸 設色紙本

創作時間:1940年
尺幅:125 x 54.5cm
鈐印:「張爰」、「三千大千」
藏印:「盉盫所藏」、「耿實秋鑒賞」
款識:阿僧祗品偈。以此諸塵數諸刹,一塵十萬不可說,爾劫稱讚一普賢,無能盡其功德量。庚辰秋八月,敬造普賢菩薩一區於青城山中。大千居士張爰。
出版:

  • 《中國近現代著名畫家作品集》,圖20,中藝(香港)有限公司,1992年版
  • 《北京翰海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五周年紀念特刊》P179,圖236,1996年版
  • 《翰海·書畫卷》,P345,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
  • 《張大千畫集·上卷》,P160,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5年版
  • 《現代書畫投資·張大千卷》,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估價:HK$12,000,000 - 18,000,000


張大千畫過無數佛教題材的作品,蔚為經典。不過,少有人知道,他其實成長於天主教家庭,曾就讀天主教學校,母親曾友貞、二哥張善孖都是教徒。在他20歲左右,因未婚妻病故等種種因由,頓感世事無常,遂至松江禪定寺出家為僧,歷時百日,後被家人勸返還俗。

雖然做不成出家人,但在此期間,他聽經說法,種下佛學禪宗的根基識見,取法號「大千」,並以之為終生藝名。

論畫佛教題材,出家不出家也並不重要,關鍵始終是畫家對佛法的領悟,以及用筆墨詮釋佛學的功力。

此幅《太平景象》造型奇古,佈局精心,可見佛典遺韻,又匠心獨運,結合山水、人物、走獸、花卉於一幅,殊堪珍重。

畫中繪普賢菩薩,伴有白象。普賢(梵文Samantabhadra)是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常侍釋迦牟尼佛右側,專司一切諸佛之理德、定德和行德。普賢以六牙白象為坐騎,佛經載:「普賢之學得於行,行之謹審靜重莫若象,故好象。」


张大千《太平景象》局部


张大千《太平景象》局部


张大千《太平景象》局部

唐代以前,普賢形象多為男相,宋代以後則偏向女相。此作的普賢菩薩濃鬢捲髮,男相特點突出,趺坐蒲團之上,面相肅穆,後有頂光,較貼近唐代以前的形象。

畫中有六牙白象佇立在旁,鼻卷紅蓮兩朵,敬獻菩薩。蓮花用朱砂層層敷染,設色深沉飽滿,質感綿厚柔絨。背景山石壁立,猶如鐘乳石洞。大千用豎筆斧劈,以淡墨摻赭石皴染,現遒勁之態。

大千此作的構圖實有本源可追。明代吳彬繪有《楞嚴廿五圓通佛像冊》,其中一開《普賢》,便採如此構圖。到了清中期,「揚州八怪」之一的羅聘,亦作《普賢菩薩像》一幅,繼承了吳彬的基礎。而張大千所作《太平景象》,在前人筆墨上再另闢新徑,強調設色濃麗,筆墨肆恣。


吳彬《楞嚴廿五圓通佛像冊》,台北故宮藏(左);羅聘《普賢菩薩像》(右)

畫面左上方,書法與畫面石壁融為一體。以帶有金石韻味的隸書題「阿僧祗品偈」,並錄《華嚴經》其中一句:「以此諸塵數諸刹,一塵十萬不可說,爾劫稱讚一普賢,無能盡其功德量」,以示一心向佛的虔誠。

然而,若我們回到大千作畫時的當下,則可明白這幅《太平景象》在佛典以外,還別具深意。作品寫於1940年,正值抗戰烽煙四起之時。大千自七七事變後,飽經顛沛之苦,最終隱居四川青城。此地風光幽甲天下,給予畫家極大慰藉和創作靈感。身處青城淨土,大千精研繪事,勤於筆墨,寫下此幅《太平景象》,正有寄願和平之意。


Lot 120|張大千(1899 - 1983)《碧荷》立軸 設色紙本

創作時間:1950年
尺幅:140 x 69cm
鈐印:「張爰長壽」、「張大千長年大吉又日利」
款識:小舫紅窗面面開,殷勤纖手折花來;碧筒近說風流歇,解語多應惜此盃。庚寅冬日,天竺荷花猶盛,泛舟加城西湖,折花飲酒,亦亂離中不可多得之一快事也。大千張爰。
高嶺梅題簽:碧荷。大千八哥作。嶺梅藏。
展覽:

  • 「梅雲堂藏張大千畫」,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993年4月17日-5月23日
  • 「香港梅雲堂所藏張大千之繪畫」,日本東京涉谷區立松濤美術館,1995年4月5日-5月21日
  • 「梅雲堂藏張大千畫」,新加坡美術館,1997年2月28日-4月27日

出版:

  • 《張大千畫》,P28,香港東方公司,1961年2月初版
  • 《梅雲堂藏張大千畫》,圖版44,高美慶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993年
  • 《香港梅雲堂所藏張大千之繪畫》,圖版43,日本涉谷區立松濤美術館,1995年
  • 《張大千研究》,彩版80,巴東著,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年12月
  • 《跌宕飛揚,手揮五弦 - 談張大千的繪畫》,P115,黃苗子著,收錄於《畫壇師友錄》,台北東大圖書股份公司,1998年2月

說明:「梅雲堂」舊藏
估價:HK$12,000,000 - 18,000,000


大千寫荷獨步畫壇,精作無數。張大千畫過各態荷花,曾說「賞荷,畫荷,一輩子都不會厭倦」,可謂「荷痴」。早期多用沒骨法,後融合徐渭、石濤、八大等筆趣,盡顯文人寫意畫風;中年歸蜀,蹤及陳洪綬、唐寅等細潤華滋之路;40年代赴敦煌臨摹壁畫,盡吸隋唐五代藝術精華,好用工筆重彩。

此幅《碧荷》作於1950年秋冬之交, 正值大千盛年。經歷敦煌之旅回來,他的畫技提昇到另一層次,無論是明人的疏放、元人的秀逸、宋人的嚴謹、唐人的典雅,皆融會貫通。


張大千《碧荷》局部

此作畫面出諸寫意,糅合八大、石濤寫荷之精妙,筆勢縱橫而不失章法。全幅以墨為主,輔以赭石花青,整體清新可喜。大千借用濃淡墨色的交錯來表現遠近關係,墨韻層次豐富,為「大千荷」的精品。

此幅《碧荷》曾為大千好友高嶺梅(1913-1993)多年珍藏,早於60年代便收錄於高氏所編的《張大千畫》中。高氏擅長攝影,以藝術人像著稱。他與大千相識於上世紀30年代中期,二人惺惺相惜,交往密切。兩人書信往來和畫上題款中,高嶺梅稱張大千為八哥,而大千則稱高氏四弟。


張大千與高嶺梅夫婦

50年代起,兩人交往愈發密切,每當大千到訪香港,都由高嶺梅夫婦接待。此後,凡張大千舉辦重要展覽、出版畫冊書籍,多由高嶺梅全權負責。

高氏齋名「梅雲堂」,所藏張大千書畫極豐,涵蓋不同風格之代表作,有的是當時高價購藏,亦不乏大千酬答知己的佳作。故此,「梅雲堂珍藏」猶如張大千作品來源的金漆招牌,曾於2011年及2013年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中釋出,均引起轟動。



Lot 118|張大千(1899 - 1983)《秋居圖》鏡框 設色紙本

創作時間:1961年
尺幅:89 x 48.5cm
鈐印:「張爰私印」、「千秋願」、「雲璈錦瑟爭為壽」
款識:歲辛丑十月寫此恭介達雲仁兄六十華誕,弟張大千張目寒頓首再拜。
估價:HK$2,000,000 - 3,000,000


1950至60年代,大千終覓得桃源,遷居巴西「八德園」。他在此地挖池引水,栽花植木,營建中式園林,更飼養猿、鶴、雉雞、孔雀等珍禽異獸。

大千在八德園的生活恬然自得,藝術創作漸至高峰。此幅《秋居圖》作於1961年,畫中筆墨捨山峰之渾厚,更著重皴法層次之運用,近渚巨松數株挺立,林木蓊然,見山巒岩塊輪廓之質感,技巧嫻熟,且設色溫潤蘊藉,畫面氣息明澈,盡顯秋居之韻致。


張大千《秋居圖》局部


張大千《秋居圖》局部


張大千於八德園畫室

大千一生周遊列國,加上為人豪爽熱情,結交了不少好友。此幅《秋居圖》正是他為老友賀壽而作。

上款「達雲」為黄杰將軍,乃軍政界重要人物。民國十三年畢業於黃埔軍校,戎馬一生,戰功彪炳;骨子裡卻是文人,喜愛藝術,精詩詞,擅書法,有「儒將」之稱,與許多藝壇名家過從甚密。

畫上題「恭介達雲仁兄六十華誕」,所鈐「千秋願」、「雲璈錦瑟爭為壽」之印乃大千祝壽專印。落款中「弟張大千、張目寒頓首再拜」所記之「張目寒」,曾於1925年與大千義結金蘭、情同手足。由作可證三人之交遊,難能可貴。


拍賣詳情

拍賣行:香港華藝國際
專場:璀璨 - 中國書畫集珍
預展時間: 2022/5/28 - 29
拍賣時間: 2022/5/29
地點:香港君悅酒店宴會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