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國際古玩展(International Antiques Fair,IAF)日前(7號)圓滿落幕,一連五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逾萬訪客參加,彰顯這項國際藝壇盛事的魅力所在。
本屆展會一如既往,獲大中華地區、東南亞、歐美各國的重磅收藏家,古董商、拍賣行踴躍參加,一年一度跨地域聚首一堂,交流切磋。
呈獻中華數千年的藝術瑰寶以外,也帶來其他亞洲地區以及西方各國的古玩佳器,囊括陶瓷、玉器、漆器、書畫、造像、金屬器、古典家具、喜馬拉雅藝術等等,讓大家零距離鑑賞這些珍貴文物。
今屆IAF,展期適逢內地長假「五一黃金週」,以及文化盛事「法國五月」。此外,國際拍賣界亦同期於香港舉辦「亞洲藝術週」,令剛過去周末成為「藝術三月」之後另一個藝術文化重磅月份,IAF更成為不少藏家及古玩愛好者的聚腳地。
今年IAF的特備展覽以「廣州十三行」為主題,重點展示廣彩瓷、紋章瓷等珍貴外銷藝術品,帶大家走進「廣州十三行」的藝術世界。
有謂「一座十三行,半部廣州史。」廣州曾經是清朝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而十三行不但在華洋貿易方面舉足輕重,更促進了中西藝術融合交流,並推動中國傳統藝術的傳承與創新,令這個南方城市發展出獨樹一幟的藝術氣象,與北方宮廷藝術互相輝映。
展覽首日展覽首日的特備講座,就以「廣州十三行|成就海上絲路巔峰的外貿之城」為題,由國際古玩展創辦人翟健民主講,帶領觀眾穿越時空,重溫這段東西方貿易與文化交流的輝煌歷史。
「廣州十三行|成就海上絲路巔峰的外貿之城」講座,由國際古玩展創辦人翟健民主講
首屆國際古玩展於2002年揭幕,創辦人為香港著名古董商翟健民和劉惠芳伉儷,其子翟凱東擔任總監之位主理營運。為確保展出的盡為真品重器,主辦單位每屆都邀請國際權威專家組成評審會,嚴格審查參展申請。
在翟氏努力經營下,國際古玩展一步一腳印,最近十年進駐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已經成為與歐洲藝術博覽會(TEFAF)比肩的殿堂級盛事。
對業界而言,兩者一中一西,相互輝映,能夠參與其中一方的展覽,便已屬實力與地位的證明。
國際古玩展宗旨是講好中國故事,提升公眾人士對藝術的興趣,同時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是故,在藝術品交易銷售以外,主辦單位亦十分著重文藝的推廣與教育,每年皆精心策劃叫好叫座的特色主題活動。
國際古玩展創辦人翟健民(左)與國際古玩展總監翟凱東(右)
翟健民每屆都親身帶團,為小朋友乃至大學生導賞,認識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古玩收藏,講求的不單是實戰經驗,還要與時並進,了解最新的學術研究與發展。有見及此,古玩展經常邀請各地專家學者舉辦講座,星光熠熠的陣容每次都令現場坐無虛席。
歷屆重磅講者包括齊東方(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現已光榮退休)、羅文華(故宮博物院藏傳佛教文物研究所長)、方毓仁(香港著名藝廊「一畫廊」創辦人)、小原好喬(城端蒔繪傳統漆器第十六代掌門)、竹中勝治(日本著名收藏家、傳統工藝士,曾獲日皇表彰勳章)、金英美(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亞洲部研究士)、Alberto Varela Santos(英倫著名古董商、中國外銷瓷專家)、Marinella Veronesi(銀器專家,雜誌《Alla Ribalta》著名專欄作家)等等。
讓下一代對國家、民族、社會產生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文化藝術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每屆展會,創辦人翟健民無論多忙碌,都會帶團為小朋友乃至大學生導賞,讓他們親身接觸歷史長河流下來的珍貴器物,體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古玩現場鑑定與茶藝表演等活動,亦十分受到海內外朋友的歡迎。
歷屆重磅講者包括齊東方教授
日本茶道大師木村宗慎表演茶道藝術
「《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
一件事情上了軌道之後,慢慢就會變成一種習慣。國際古玩展就是一個例子,從多年前創辦開始,一步一腳印,終於成為海內外公認的藝術博覽會。全球古玩收藏家和愛好者都記得:每年五月底,就是大家聚首一堂之時。我也曾經認為,這將會是一個風雨不改的時間。
不過,世界在變,環境在變,市場在變。
藝術界近年的發展方向,大都不再像以往般僅以單一項目掛帥。以香港「藝術三月」為例,大家談論關注的,是所有香港同期舉辦的活動,是各種活動如何環環相扣,是整個文化藝術氛圍如何吸引 – 這樣才促成了「藝術三月」在現當代藝術領域的口碑。
相對而言,香港五月則是以古玩藝術/亞洲藝術為主。過往,各項活動散佈於五月各個時期;如今,像「藝術三月」重頭戲集中在三月底一樣,大家逐漸有了共識,包括國際古玩展在內,重磅展覽、拍賣、表演都先後移師到五月初舉行。
我相信,「藝術五月」很快會成為香港另一個「文化藝術品牌」,而國際古玩展將會是這個品牌的重中之中。」- 國際古玩展總監 翟凱東(Ronald Ch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