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氏明式家具的滄海遺珠 安思遠掌眼「黃花梨六足架子床」亮相嘉德香港秋拍

洪建生收藏,在古董家具界無人不識。這位實力建業創辦人的明式家具珍藏,乃由「亞洲藝術教父」安思遠 Robert Ellsworth負責掌眼組織,後者為之編纂的《洪氏所藏木器百圖》更成為教科書級圖錄。

很多人以為,洪氏最珍罕的家具統統收錄於《洪氏所藏木器百圖》之中。其實不然,事關安思遠為洪氏把關的最後一批家具,最終來不及入書,當中包括一張明朝黃花梨六足折疊架子床,乃是傳世孤例,

現在,此顆洪氏家具的滄海遺珠重現人世,將於10月12日在香港舉槌拍賣,估價HK$900萬 - 1,500萬。如此一件天下無雙的重器,這樣的定價無疑低於市場估值,相信勢必引起一番龍爭虎鬥。

不過在競投戰開始之前,我們先聽喬皓一席話,讓這位中國嘉德古典家具部總經理兼資深專家,親自為諸君解說此傳世孤品。


Lot 198|明晚期 黃花梨可折疊式子母屉六足六柱架子床

尺寸:209.4 x 139.6 x 222.5 cm
來源:洪氏收藏
估價:HK$9,000,000 - 15,000,000


問:六柱架子床,博物館展覽或拍賣時有看到。可是六足架子床,卻是極為罕見,在家具發展上有何來歷淵源?

喬:所有藝術都一樣,必然是從文化歷史長河中發展改變而成,斷不會是憑空而生。

這張六足架子床是數百年前的晚明家具,架子床本身的原型可追溯至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至於與之甚有淵源的六足床榻,則早於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已經出現。

目前歷史最悠久的出土木床,乃是河南信陽長台出土的戰國彩繪六足床榻。這種原始的床,就像我們如今所睡的一樣,無柱無架,是一種開放式空間。

及至東漢時期,高低大小相異的屏風開始結合帷帳和坐榻使用,稱「屏坐榻」。三面圍屏在魏晉時期開始流行,與此同時,以多扇豎長版組成的圍屏不但用來圍繞坐榻,而且被放置在大床之上,與帷帳組合。對比上述原始的床,這種設計構成半封閉的空間,為主人帶來了私隱。


河南信陽長台出土的戰國彩繪六足床榻(示意圖)


東晉《女史箴圖》記載中的床


敦煌北魏257窟南壁「弊狗因缘圖」(佛教故事),開始出現四足平板床

喬(續):雖然那時候的床沒怎能保存下來,但幸而還有文獻可考。例如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以及敦煌壁畫,皆多有記載體現。

受佛教影響,上述「屏坐榻」多為帶壼門的箱式榻,而且屏風、床、帷帳都是分離個體。

直至南北朝時期,床屏合體,北朝高足圍屏床榻形成。然而,帷帳依然是單獨存在,依靠柱礎來固定。到後來,與高足圍屏床榻相搭配的帷帳,成為建築一部分而存在。直至明朝後期,真正意義上的架子床才真正出現,床架方成為床的一部分。

從六足床榻到六足架子床的這段歷史,我們數百字就聊完,但其實是經歷了差不多兩千年的家具文化結晶。


敦煌初唐220窟


北魏司馬金龍墓石柱礎,安放帷帳杆用


五代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卷(局部)|北京故宮

問:理論上,四足應該足夠承重。那麼架子床的六足是為何而設計?

喬:我們看古典家具,尤其是像床一類大尺寸的,很容易會覺得它們的設計是一體固定的、不可變動的。這張六足架子床,套現代用語,是一張「高機能設計」的床,正好顛覆大家三觀。

床兩側面中間的足部皆可拆卸,四角腿足則可變短,變成一張四足睡榻。我們可以推想,這是平板型睡榻與架子床合二為一的兩用床榻,應為羅漢床與架子床過渡時期的產物。

因為床頂架的原因,在原本四足的基礎上,製作者又在兩側額外加了兩根腿以承重,原本的四足也相應加高。這意味,此床作為架子床使用時,是要比平板睡榻略高一些的,也間接說明架子床在初創期要配腳踏來使用。


床兩側面中間的足部皆可拆卸,四角腿足則可變短


拆卸中間足部和四角腿足變短後

喬(續):有明一代,皇室貴族、高官顯宦喜用拔步床。及至明中後期,架子床從拔步床簡化而成,主要流行於江南地區。要解答你提出的承重疑問,我們得略作考古探索,研究兩者結構。

首先我們看三個墓葬,分別屬於明初魯王朱檀(山東鄒城市)、嘉靖時期望族潘允征(上海盧灣區)、萬曆內閣首輔王錫爵(蘇州虎丘)。

三墓皆有拔步床出土。其中,朱檀與潘允征的均爲床體四足與檐柱下植地板之上,而地板四面均衡分布十二足以承重,結構和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的藏品近似。

至於王錫爵的,形制上已開始傾向於架子床,床體四足落地,檐柱下植床前地板之上。三者共通之處,乃是床頂架的重量都靠床體和檐柱來支撑。


明朝 黄花梨拔步床|美國 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


喬皓|中國嘉德古典家具部 總經理兼資深專家

喬(續):嘉靖四十四年,嚴嵩、嚴世藩父子獲罪抄家所得清單中,有「螺鈿雕漆彩漆大八步等床52張」、「彩漆雕漆八步中床145張」、「漆大理石有架床1張」、「嵌螺鈿有架凉床5張」。八步床為拔步床之別稱,有架凉床應爲四柱或六柱架子床。

萬曆時期工科給事中何士晋所匯輯的《工部廠庫須知》記載:「萬曆十二年七月二十六日,御前傳出紅殼面揭貼一本,傳造龍鳳拔步床、一字床、四柱帳架床、梳背坐床各十張,地平、御踏等俱全。」明確記載「四柱帳架床」。可見,嘉靖、萬曆時期,架子床便出現了。

根據這些考古研究及文獻記載,可知架子床是由拔步床簡化所成,而當廊廡消失之後,床頂架子的重量便完全需要腿足來承擔。

《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記載:「雍正元年七月二十三日,郎中保德傳旨:『著做松木床一張,長七尺五寸,寬五尺五寸,連架子高六尺五寸。不要甚重,做輕著些,周圍安楠木欄杆架。欽此。』」

這個有關架子床承重的記載,就是我們最後一條所需線索。說明架子床剛開始出現的時候,加兩條腿以承重,實合情合理。

問:兩用床榻以外,此架子床還有其他功能性的巧妙設計嗎?

喬:床面,亦是此具架子床的考究之處。活屜,可折疊,更是便於搬運。軟屜中間於底面做活榫,正面鑲嵌銅片,恰好可以對折。

活屜的屜面下安四根長豎棖和四個短橫棖,以增加穩固性。掛簷、床圍子、門板皆為整板透雕,與常見的攢鬥有所不同,或許是過渡期受羅漢床獨板的影響,也或許是為了移動過程中的穩固性。

頂架亦可從中間對折,也是便於搬運和存儲的。此外,整張架子床尺寸寬大,掛簷、床圍、立柱、活屜、腿足等部位均以活榫銜接,便於分解組合。


活屜,可折疊,便於搬運

問:高機能的明式家具,設計往往是有實際需要。例如是交椅,為了行旅外出使用,所以設計才如斯靈巧。可是床,應該不會隨便移動吧?

喬:如你所言,床作為大型家具,一般應是固定之物。可是此張六足架子床擺在眼前,它有著深思熟慮的兩用和機動設計,而且用上有「木中黃金」之稱的黃花梨製造,所費不菲,斷不可能只為了鬧著玩。

我們推想,它的主人或許是一位將軍,而六足架子床是他特別訂製之物。行軍打仗時,他隨身帶著的是平板睡榻,坐臥兩用;居家時,他便緊隨時尚步伐,用上了當時新出現的架子床。

這除了顯示出那位主人如何喜愛此張架子床外,也符合心理上的合理解釋。


相信原主人行軍打仗時,隨身帶著的是平板睡榻

喬(續):今時今日,有些朋友出國旅行,行李箱會帶上平日用的枕頭、毛毯等,好讓自己在陌生環境下能睡得好。這在普通話叫「認床」,即粵語說的「怕睡生保床」。

架子床主人可能就是一位認床的將帥,所以行軍時就把床變榻隨身攜帶,確保作戰期間能有良好的睡眠質素。

問:聽上去合理,但直覺這種移動有點誇張,尤其是行軍那麼遙遠,真的可行嗎?

喬:這種想法很自然,現在即使是家財萬貫的富豪,也應該不怎麼會讓家中的床跟著自己跑。不過在古代,卻未必有像中那麼困難。這方面,我們可以參考著名古典家具學者譚向東的研究。

戰國例子除了上述河南出土外,還有湖北包山楚墓出土的折疊床。譚先生指出,此種折疊床利用巧妙的木軸折疊裝置,將2米左右的大床折疊為不足60cm的體積,便於運輸攜帶,拆卸折疊起來其實只需不到2分鐘便可完成,

明朝架子床結構和設計較為複雜,即使讓時間乘以十倍,那也只不過需時20分鐘而已。出門「打包」一張床,20分鐘不算久吧?


包山楚墓出土折疊床(示意圖)


蒙古俺答汗夫婦於河邊設帳休憩的畫像

喬(續):譚先生也在浩瀚的古代繪畫資料中,尋找可拆卸折疊家具的身影。

隆慶五年,明朝政府與圍困北京的蒙古議和,冊封蒙古俺答汗為順義王。下圖畫像所繪的就是俺答汗夫婦,當時於河邊設帳休憩。畫中帳頂書有「順義王帳房」字樣,帳房不大,僅僅圍繞著一張卍字紋圍欄的榻床。圍欄低矮,榻床也僅容兩人並坐,床沿亦以卍字紋為飾。

值得注意的是,俺答汗夫婦所坐的,看上去很像羅漢床,但明顯沒有腿足。故極可能是可拆卸的羅漢床。從圍欄三面等高來看,也很可能是架子床。只是在臨時休憩時,並未安裝腿足,以及床柱楣板等。

譚先生見多識廣,惟此前對可折疊架子床也只有耳聞,所收集的資料也僅得疑似的局部照片,未見真容。他以學者身份表示,精美的架子床傳世數量不少,能拆卸折疊的目前所知卻僅今次拍賣這一件,衷心希望藏者能珍而重之。

問:實際用途的機能設計以外,此架子床在美學上又有何特色?

喬:床頂與立柱間設挂檐,中有矮分格,嵌入透雕縧環板。挂檐、床圍子、門板皆爲整板透雕,與常見的攢鬥有所不同,或許是爲了移動過程中的穩固性,也或許與此床的婚嫁功能有關,是爲婚嫁而定制的,但用料奢華無疑。

床體正面圍子和側面圍子雕草龍穿花紋,龍身呈S形,俯仰相向,卷轉自如,間有纏枝蓮紋,綫條婉轉。門圍子雕麒麟紋,爲早生貴子、子嗣繁盛的象徵。挂檐雕鸞鳳紋,兩隻美麗的鳳頭相對脉脉含情,爲「鸞鳳和鳴」之意,象徵夫妻恩愛。

從整床紋飾看,這是一張與婚嫁有關的架子床。屜面編織卐字流水紋,緻密有序。床身設六根彎帶,床面邊抹較寬,平直厚實,是爲了適應活屜。束腰窄平,牙、脚圓格角相交,沿邊起陽綫,牙板正面和側面鏟地浮雕卷草紋,背面則爲簡約的壼門輪廓,同樣起陽綫,面面可觀。三彎腿,足端雕刻卷草紋。可拆卸的腿足亦在沿邊起綫,陰刻卷草紋,與固有的四足和諧統一。

喬(續):有位收藏名家曾經跟我說:偉大的藝術是永恆的、是歷久不衰的。他的意思是,不論是中國古書畫,還是西洋古典油畫,雖然是數百乃至千年前的古美術,但當中偉大的作品觸碰到永恆的美,所以我們不會覺得它們過時陳舊,為其超越時空的成就所驚嘆。

於我心中,明式家具也是相同道理。

此床早年出自於浙江慈溪,未經任何修復。綜觀全球公私收藏,也就只有這張唯一一張黃花梨折疊架子床。如此傳世孤例的設計、線條、美感、功能,安思遠以學識和品味,跨越文化與時間之距離去欣賞它,再把之引進洪氏典藏。

如今,我很榮幸能在它的歷史旅途上擔當一個角色,引領它到下一位收藏家處去,承傳此脈古典家具之美。


「亞洲藝術教父」安思遠


中國嘉德香港2021秋季拍賣會

專場:洪氏藏明式家具擷珍
預展:2021/10/9-11|10am - 8pm
拍賣:2021/10/12 | 3pm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展覽廳5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