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琉璃之藝術美 名藏家麥溥泰專訪

距離今年國際古玩展(IAF)揭幕,不足一個月。今次我們先帶大家了解一下本屆特展「閑事與雅器-泰華古軒藏古代琉璃珍品」。由泰華古軒主人麥溥泰與永寶齋主翟健民,訴說中國古代琉璃器的故事。

麥溥泰先生慷慨借出的琉璃,有70多件為瓶壺等器具,另有80多件為髮簪。麥先生指出,這些琉璃其實由唐代已開,很多器具來自唐代,髮簪則來自宋代。

今次展出的髮簪,在眾多展品中最精彩。最近香港掀起一股「宋代熱」,不少人追看的電視劇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充滿宋代味道。劇中講述幾個家庭的軼事。家庭裡的大房二房,他們學習泡茶、插髮簪、香道等。麥笑言,當時的美插了琉璃髮簪,確實特別琉璃髮簪竹、甚至更顯高貴。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掀起一股宋代熱


全劇充滿宋代味道


琉璃髮簪比竹、甚至金銀髮簪更顯高貴

宋代當時經濟發達,是個文人社會,很重視美學。由宋代瓷器可見一斑。麥形容,宋瓷單色、簡單,但裡面很有深度。

一般認為,中國人的設計通常不會太多元化,但髮簪並不一樣。有單簪,有雙簪,有配不同的龍頭、鳳尾。有些髮簪在一條簪裡面,還有扭繩紋、線紋,裡面更有多種顏色。試想想,在八百年前的世界能夠造到如此多姿多彩,非常厲害。


宋 汝窯天青圓洗|台北故宮


琉璃髮簪設計多元化

琉璃器如何稀有?

很多人覺得,琉璃不過是水杯等日常用品,每天都看到,有甚麼珍貴?事實上,琉璃器放諸西方、中東,在古埃及時代,早期的三、四千年前經已出現。到古羅馬時期,經已進入琉璃器的黃金時代。

中國的琉璃器,很多因唐朝的中西交流,令琉璃器輸入到中國,由我們再演繹、學習。這些琉璃器其實帶有少許西方色彩,中東色彩。到了宋代,已開始造到一定數量的琉璃器,可說是鼎盛時期。惟琉璃器具因本身太易破爛,所以剩下來的數量很少。


麥溥泰(左)與翟健民,訴說中國古琉璃之美


琉璃杯

古代哪些人多用琉璃器?

琉璃器是一些很稀有的用具,在唐宋時期,多數是一些寺院、皇宮,或者是上流社會的皇室貴族使用,絕非普通人用得到。


琉璃細咀小壺


琉璃碗的紋飾,是正宗北宋屈輪紋的紋飾


琉璃碗的紋飾,是正宗北宋屈輪紋的紋飾

琉璃器型有何特別?

以這隻琉璃碗為例,那是正宗北宋屈輪紋的紋飾。這個屈輪紋我們在世界各地,例如東京國立博物館的漆器、尤其宋代的漆器裡可經常看到,但琉璃器好像僅此一件。

再看這個細咀小壺,此壺的器型到明代洪武年間正式成型。以瓷器做例,這器型的瓷器由洪武開始製作,稱作軍壺,到明朝中後期則大量出口。但如果說琉璃器,應該也是僅此一件。


壺頂的鳳首,設計源自波斯文化


壺頂的鳳首,設計源自波斯文化


展出的琉璃器百分百全部由中國本地所產

琉璃器與中西交流

其實琉璃器可以說是絲綢之路的文化,因它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產物。這把琉璃執壺,壺形雖小。它的頂部就像鳥兒的頭,稱作鳳首。這造型其實是源自中亞地區的波斯文化。唐朝的唐三彩,很多時候可看到鳳首,但琉璃則很少看到。

這是波斯文化傳到中國帶來影響的典形例子。麥先生收藏的琉璃器,最難得就是它們百分百全部由中國本地所產。


展覽詳情

第12屆國際古玩展(IAF)2019

展覽日期:
2019/5/24|6pm - 9pm(VIP開幕夜,僅限獲邀貴賓)
2019/5/25 - 27|11am - 7pm
2010/5/28|11am - 5pm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廳 5BC
地址:香港灣仔博覽道1號
除VIP開幕夜外,公眾免費入場

 

專題講座:中國古代琉璃的魅力

日期:5月25日(六)
時間:下午2:30 – 3:30
講者:齊東方教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語言: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