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堂主」曹興誠 香港家中佛教藝術珍藏曝光

「樂從堂主」曹興誠上次與The Value談論「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和「北宋汝窯天青釉洗」兩件名瓷,這次更大方分享家中藏品。這位收藏被譽為「小故宮」的百大藏家果然名不虛傳,走進他香港家中,還以為到了博物館呢。事不宜遲,讓曹公親自介紹這些佛教藝術珍藏吧。


十五世紀 丹薩替寺銅鎏金大日如來

曹:此「大日如來」像來自丹薩替寺,可能是明代早期。1948年拍的照片裡,就是這個形狀,並沒有固定在甚麼東西上面。「大日如來」就是藏傳佛教的「五方佛」,或叫作「五智如來」,所以一看就知道此像原本最少有五尊。

問:「五方佛」?「大日如來」?

曹:「五方佛」的中間是「大日如來」;東邊是「阿閦佛」;南方是「寶生佛」;西邊是「阿彌陀佛」;北方是「不空成就佛」。「大日如來」在正中間,是萬佛之母,釋迦牟尼也是其化身。


元 五方佛唐卡

曹:這四張唐卡是元代的,也是「五方佛」,少了中間的「大日如來」。所以這四個跟那「大日如來」在一起,就把「五方佛」圓滿起來。

問:「五方佛」各有何不同之處?


曹:手勢都不一樣,這是西方「阿彌陀佛」;


這個是東方「阿閦佛」,又名「不動佛」,手向內垂下,施觸地印;


這是南方「寶生佛」,手向外反出,施滿願印;


這是北方「不空成就佛」,手舉在胸前,施無畏印。

問:「五方佛」有何象徵意義?

曹:「五方佛」代表五個智慧,正好克制「五毒」。佛教裡面說,人會痛苦,是因為有「五毒」,「痴、貪、嗔、慢、疑」。平常人中了這五毒很不舒服,就在地獄裡面;「五方佛」把人救出來,很開心,就在天堂裡面。所以現在的講法,一天可能在地獄天堂輪迴很多次。

問:甚麼是「痴、貪、嗔、慢、疑」?

曹:「大日如來」剋「痴」,「痴」是無知;「阿彌陀佛」剋「貪」;「阿閦佛」剋「嗔」,「嗔」就是不高興、生氣、懊悔,負面的情緒;「寶生佛」是剋「慢」,傲慢;北方「不空成就佛」剋「疑」,就是懷疑。

問:元代跟明代的佛教藝術品有何不同?

曹:元代的東西比較開闊大氣,明代的唐卡一般小小的,擠成一團,而這四幅唐卡就很大氣,風格上看得出來。


十四世紀 丹薩替寺葉衣佛母

曹:這也是丹薩替寺出來的,叫「葉衣佛母」,衣服是葉子編的。葉衣佛母常嚐草、葉,造藥的,算是藏傳佛教裡的神農氏。



問:此「葉衣佛母」該如何欣賞?

曹:此像每個肢體組合都是跳舞姿勢,整體很飽滿,很有動感。從以前的眼光來講,設計很時髦,很有趣的作品。



隋 石雕犍陀羅佛頭 

曹:隋唐時,佛教在中國達到了頂峰。隋代的佛像非常大,就算是坐的佛,也像人一般高;站的話,有一、兩層樓高。

問:佛像怎樣才算好?

曹:好的佛像看起來在笑,但並不是社交性的微笑。有一種叫作「法喜禪悅」,那是禪定很舒服的狀態。似笑非笑,卻愈看愈笑,那《蒙娜麗莎》之所以迷人就是這樣。

問:犍陀羅佛像有何特點?

曹:非常希臘式,鼻子也是挺的。因為亞歷山大東征時,曾經把希臘的雕塑藝術帶到犍陀羅地區。後來,犍陀羅在一、二世紀傳到中國,到了此像已是六世紀,中西融和。此像眼睛比較東方,唯一不變的就是鼻子,所有佛像都保留著這種希臘式鼻子。


唐 黑石雕「母獅戲子」

曹:常見的獅子造型有兩種,綵球的是公獅;叼著幼獅的是母獅,所以這是母獅子。


問:此石獅從何入手?

曹:1977年在紐約拍賣過,後來我看到那圖片就到處去問,想買了20年都買不到。到5、6年前,那個人又拿出來賣,我就趕緊把它拍過來。

問:中國藝術品常見獅子造型,但中國有獅子嗎?

曹:中國有老虎沒有獅子。這是隨著佛像進來,佛像底下有「伏法獅」。


曹公滿腹經綸,佛學知識隨手掂來。但是,理工科出身的他,重視理性、邏輯,又是怎樣看宗教和以情感主導的藝術呢?The Value下回將分享他的「愛情與收藏」,還有對「科學與美學」的見解,請大家萬勿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