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釋亞洲市場的西方藝術 專訪蘇富比旗手級人物

近年來,蘇富比積極開拓亞洲的西方藝術市場。單是今季,香港就先後有「Face Off:畢加索/康多」及「Panorama」兩個展售會,裡面的西方藝術品俱份量非凡。究竟亞洲市場現在的動向如何?有哪些藝術家特別值得留意?就著這些疑問,我們專訪了香港蘇富比的兩位西方藝術旗手。


「Face Off:畢加索/康多」甚獲好評


「Panorama」展售會與春拍同期舉行


第一位是亞洲區主席黃林詩韻(Patti Wong),行內無人不識的名字。只要是蘇富比的現代/當代藝術夜拍,無論在香港、紐約、還是倫敦,必然聽到拍賣官落槌後說「Thank you, Patti」。經過她手的西洋名作多不勝數,有西方藝術的事情求教,「捨Patti其誰」?

問:在亞洲市場,西方藝術有多受歡迎?

Patti:這20多年來,蘇富比發展亞洲業務時,很注重帶西方油畫到香港展覽。開初是倫敦和紐約拍賣的巡展,接著是各式展售會和私人洽購。這幾年來,拍賣會上競投西洋畫的亞洲客戶愈來愈多。開始時,主要是高端買家,但現在人數愈來愈多,購買力和購買量都不斷增加。


「Panorama」展售會現場


畢加索《坐著抽煙斗的男子與愛神》


《坐著抽煙斗的男子與愛神》局部

問:當中有甚麼原因或契機?

Patti:亞洲藏家購買力愈來愈強,亞洲藝術本身的價值亦愈來愈高。當亞洲藝術和西方藝術的價值差距已經很少,很多買家外出旅遊,參觀歐美博物館後,就會東、西藝術也收藏。香港本身也有很多藝術盛事,好像是西九龍M+博物館、Art Basel等等,都令買家更追捧當代藝術。


今年的香港Art Basel

問:在亞洲市場推動西方藝術,有甚麼難關?

Patti:困難在於收集方面。亞洲方面是集中買家,賣家方面我們要在海外尋,希望資深藏家分享他們的收藏。這幾年,亞洲買家在拍賣會很活躍,歐美藏家看到,就想嘗試亞洲這個市場。


里希特(Gerhard Richter)《胭脂紅》


《胭脂紅》局部

Patti(續):往年,我們的晚拍開始有西洋畫,成績又非常好。例如是Andy Warhol大作《毛主席》(Mao),就刷新了西洋畫的亞洲拍賣紀錄。秋拍的西洋畫作又100%成交,大家都很鼓舞。今年我們收貨(徵集),以及辦這個展售會,就容易得多。


Andy Warhol《毛主席》去年在香港蘇富比創下佳績


第二位黃傑瑜(Jonathan Wong),S|2藝術空間的新任策劃總監。他上任後的第一炮,就是集合畢加索與康多(George Condo)的「Face Off」。這個展售會大獲好評,在香港「藝術三月」中絲毫不比其他展覽活動比下去。

問:眾多西方藝術中,亞洲藏家特別喜歡哪一類?

Jonathan:今次售展會帶來Willem de Kooning繪於1977年的高峰作品《無題》,是因為我們看到亞洲藏家對抽象藝術的熱愛。趙無極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亞洲藏家對當代抽象藝術亦有很強烈的需求。


Willem de Kooning《無題》


《無題》(部份)


Willem de Kooning是抽象表現主義大師

中國人對抽象藝術的興趣,我認為可能是從山水畫演變而來,一直都在。就好像趙無極,把西方抽象藝術與東方山水元素結合一起。以「中國」眼光去看,抽象藝術其實亦追求意境。


抽象大師趙無極

問:近年有哪位西方藝術家在亞洲市場冒起?

Jonathan:George Condo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現時在亞洲極之受歡迎。他乘著這幾年的潮流而興起,與「普普藝術」、「街頭藝術」、KAWS一類的東西結合。對比其他80年代藝術家,Condo現在才於市場再進一步。他的作品又充滿玩味,特別吸引年輕收藏家。

 


「Face Off」展的George Condo畫作

問:為甚麼選擇舉辦私人洽購的展銷會,而非拍賣?

Jonathan:拍賣時,舉牌競投心頭好會令人很緊張。如果是私人洽購,藏家和我們可以很直接的對話。對新客人來說,會特別感到放鬆舒服。在公開拍賣以外,他們可以更放膽說出心中所想。


米羅(Joan Miro)《詩》


斯丁格爾(Rudolf Stingel)《無題》


《無題》局部

Jonathan(續):這個途徑中,我們會知道客人的個別要求,例如特別喜歡某類顏色的畫作時,可以立即尋找藝術品,無需等待下次拍賣。我們希望給予客人親密無間的體驗。私人洽購可以達到這個目的,同時吸引更多新客戶。

 

Panorama: A New Perspective|賞心︰悅目新視野(展售會)

香港蘇富比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展廳5
日期:2018/3/29 - 4/3
查詢:+852 2886 7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