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畫家再添真跡 十月華盛頓國家美術館設展

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這名字未必太多人認識,但一提及他的名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相信卻並不陌生。

多年來藝術史家普遍認為他是一位完美大師,慢工出細活,因此作品產量極少,只有大約40幅作品傳世,當中還要包括好幾幅備受爭議,指是襲用其名氣的贗品。

然而,最新研究卻為這位荷蘭國寶級畫師再添真跡,一直未確定是否他繪畫的《戴紅帽女孩》,獲華盛頓國家美術館認證為真品。

館方在偵查館藏真偽過程中,還重構這位大師繪畫落筆的歷程,得出曉有趣味的新發現。

閒言少敘,且看這次偵查如何展開?



維梅爾《戴紅帽女孩》(1666-67),現藏華盛頓國家美術館


傳 維梅爾《長笛女孩》(1665-75),現藏華盛頓國家美術館


維梅爾《一位女士寫作》(1665),現藏華盛頓國家美術館

藉著上年新冠疫情休館契機,華盛頓國家美術館(NGA)為四幅館藏維梅爾(1632-1675)畫作展開調查,利用高光譜反射率成像技術透穿四幅畫作油漆層,掃描原稿筆觸,從中除了有助鑑定作品真偽,還可更深入了解其所涉工藝,材料、構圖,以至創作歷程。

這四幅館藏品分別是《持天秤的女人》、《一位女士寫作》、《戴红帽女孩》和《長笛女孩》。後兩幅多年來備受質疑是否維梅爾真跡,上述調查結果將會是今年10月該館「維梅爾的秘密」展覽重點主題。

先談談兩幅傳為維梅爾作品的傳承經過。

早於19世紀初,《戴紅帽女孩》已在巴黎有拍賣紀錄,1925年輾轉售予美國銀行家Andrew W. Mellon,及後Mellon轉讓予他名下基金會AW Mellon Educational and Charitable Trust ,再由該基金會於1937年轉贈給NGA。

至於《長笛女孩》於1906年被發現,1942年由藏家 Joseph Widener 捐贈给NGA,不少專家認為此幅質量未達維梅爾作品應有水平,加上有廣泛修改痕跡,所以半世紀以來就是否維梅爾真跡展開漫長爭論。

雖然研究詳情要待10月8日開展前夕才發表,但館方已率先確認《戴紅帽女孩》屬維梅爾真跡,至於《長笛女孩》真偽答案,則要待開展前夕揭曉。這次展覽展期至2023年1月8日,四幅作品之後將借予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展出。


維梅爾《持天秤的女人》(1662-63),現藏華盛頓國家美術館

調查同時發現,學界對維梅爾繪畫習慣假設有誤,他並非一名細心大師,精雕細琢才下筆。他和很多畫家一樣,同樣在創作歷程上多番實驗,不斷嘗錯和摸索,才終成現今作品。

以《戴紅帽女孩》為例,學者認為維梅爾偏愛描繪女像。但在顯像技術下,發現此幅底稿竟是一名戴著寬邊帽男性肖像,只是不知何故畫家中途放棄,把主題改為女性肖像。

至於鎮館之寶《持天秤的女人》,此幅主角是一名戴白色帽巾少婦,手持天秤,右手尾指與秤構圖成平行線;橙色窗幔滲透柔和而微弱的日光,為灰色牆壁添上光彩。室內大部份都被陰影籠罩,惟獨橙色亮光令少婦面龐、右手手指、拿著的秤具以及畫框的右邊更為突出,可見作者佈局精巧細膩,用筆層次豐富。

然而,這次在畫布底層發現原稿以快速、粗略、更厚實筆觸來繪畫,手法與最終版本極為不同,維梅爾應是在不同階段完成此幅。

綜合以上發現,館方認為從中反映維梅爾不斷修改畫中細節。這與大家說他是細心大師,心思熟累的形象相矛盾,也遠非後人所指他是遲遲才下筆的完美主義者。

至於他一生為何畫量極少,藝術界或需要另尋答案。


深入《持天秤的女人》油漆層的映像揭示了底漆中的化學元素。桌布的紋理外觀源於維梅爾最初快速的筆觸


《持天秤的女人》油漆(右)中的紋理筆觸與表面漆(左)中的褶皺無關,這表明維梅爾在曾修改了褶皺 

電子掃描科技日趨成熟,近年多次為各國藝術機構採用,發掘名畫更多肉眼未能看見的細節。

例如2020年,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便以3D掃描技術,還原《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原貌;今年蘇格蘭國家畫廊亦宣布,用X光技術發現梵高《農婦頭像》(1885)隱藏一幅作者自畫像。相信隨著相關技術愈來愈進步,更多名畫的歷史將被改寫。


維梅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1665),現藏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華盛頓國家美術館

維梅爾的秘密︱展覽

地點:華盛頓國家博物館
地址:National Mall between 3rd and 9th Streets at Constitution Avenue NW, Washington, DC, 20565, National Mall, Washington, D.C.
展期:2022/10/8 - 20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