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齊仕閣Chiswick拍賣行,將於9月1日舉辦亞洲藝術古董拍賣會。此次拍賣精心甄選了750件拍品,皆獨具特色、別具匠心。本次拍品涉及廣泛,包含了瓷器、銅器、畫作等。舉槌在即,把握時機,競投收藏。
Lot 5 |清早期 壽山石雕觀音像
高度:19cm
估價:£400 - 600
壽山石雕像與英國大收藏家漢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1660-1753)和大英博物館的建成頗有淵源。他用文字記錄了其私人收藏中的一組壽山石,此組藏品為大英博物館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此雕像與大英博物館展出的壽山老嶺青石雕布袋和尚有類似之處。壽山老嶺青產於高山以北的老嶺山,最初始於宋代。此雕像色澤溫婉、雕工細膩。觀音神態安詳,衣襟褶皺分明,神形兼具,引人入勝。
Lot 9|清乾隆 銅胎掐絲琺瑯繪鵪鶉花卉圖紋鼻煙盒
尺寸:3.5 x 9.5 x 6.5cm
估價:£700 - 900
該鼻煙盒的盒頂有一對栩栩如生的鵪鶉,盒壁以秀麗的牡丹紋點綴,盒底與盒內施白釉。1924年,瑪麗王后(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祖母)慶祝57歲生日時,其他王室成員就送給了一對類似的鵪鶉圖紋盒子為她慶生。
這對盒子頗有影響,並於1935年借給皇家藝術研究院展出。「雙鵪」傳達了平安吉祥的美好祝願且有高度欣賞價值,使這件鼻煙盒格外出彩。
Lot 14|明 黑漆描金像
高度:35cm
估價:£500 - 800
來源:自1980年起英國私人收藏
Lot 94|清十八/十九世紀 玻璃鏡景觀仕女圖
尺幅:23 x 17cm
估價:£300 - 500
此圖製作結合了中西工藝,散發著異域氣息。玻璃鏡繪畫是由1599年成立的東印度公司引入中國的,後來由法國傳教士在康熙(1622-1722)朝廷的影響下得到廣泛關注。從那時起,中國開始從西方引入了鏡子、玻璃容器和燈具。
在郎世寧(1688-1766)推廣下,玻璃鏡繪畫工藝在中國得到發揚。當時在歐洲,名為verre églomisé之製作方法已經純熟,葡萄牙傳教士謝務祿,又名曾德昭評論道:「在中國,人們對使用油來描繪的技巧雖然十分好奇,但技藝不夠成熟。」
雖然如此,中國製作的玻璃鏡圖成品在歐洲還是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歡迎,並且與中國固有的特色工藝例如瓷器、刺繡一同運往歐洲,被嚮往異域風格的名流貴族廣泛收藏。但因為海運困難重重,使現存品格外稀有、珍貴。
Lot 202|清 人物圖四幅
尺幅:78 x 21.5cm
估價:£400 - 600
四幅人物故事圖以輕盈、精準的筆法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仕女與士大夫流連於庭院間的意趣。
Lot 352|清十九世紀 粉彩繪人物故事圖紋繡墩
高度:48cm
估價:£800 - 1,200
此粉彩繪繡墩集戲劇性於一身,三幅人物故事圖紋意趣盎然。第一幅仕女捉蝶圖不禁讓人回想起《紅樓夢》裡寶釵撲蝶的場景。
第二幅呈現了秀才坐船赴京趕考,娘子相送的依依惜別之景。第三幅他身穿朝服,頭戴官帽,衣錦還鄉與娘子談笑風生。古代官人的生活情趣在一小小繡墩上盡顯魅力。
Lot 353|清康熙 五彩人物故事圖紋棒槌瓶
高度:38cm
估價:£1,200 - 1,600
來源:英國私人收藏
Lot 451|明末清初 五彩繪人物故事圖紋折沿盆
直徑:27.5cm
估價:£1,000 - 1,500
Lot 478|清 竹雕套象牙拆信刀
長度:29cm
估價:£500 - 800
竹刻、木雕、象牙及犀角雕刻工藝,因為有相似之處,被合稱為竹木牙角雕。明代中晚期,在江南地區,商品經濟的萌芽和生活水平的進步讓工藝品的市場需求快速增長。
某程度上,竹木牙角雕刻是當時文人生活逐漸變得豐富且細膩的縮影。此拍品結合兩種材料,匠心獨運、雕工精美的同時也飽含歷史意義。
Lot 632|西藏約十九世紀 唐卡四幅
尺幅:50.5 x 34cm;43 x 30.5cm;47 x 32.5cm;43.5 x 28cm
估價:£500 - 800
來源:英國私人收藏,得於1970 - 80年間
四幅唐卡主題分別為聖觀音、金剛力士、文殊菩薩和阿彌陀佛。
拍賣詳情
拍賣行:倫敦齊仕閣Chiswick Auctions
地址:1 Colville Road, London, UK, W3 8BL
預展時間:2021/8/28-31|11am - 4pm(倫敦時間)需預約
拍賣時間:2021/9/1|10am(倫敦時間)
聯繫方式(品相報告及照片等):
asianartrequest@chiswickauctions.co.uk
+44 20 8992 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