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創作,養份和靈感很多時都從經典而來。澳門首屆「中葡文化藝術節」,香港的姚志良就「惡搞」西方古典宗教油畫,以相機拍下一輯充滿化工味道的照片。我們專誠為大家找來了原來的畫作,與姚志良的作品對比看看。
文藝復興巨匠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的《救世主》(Salvator Mundi),去年在紐約佳士得以US$4.5億(約HK$35億)成交,成為拍賣史上最貴的藝術品。主角自然是耶穌基督,水晶球象徵我們的世界,右手則正祝福人間。
接著三幅都是巴洛克畫派代表人物卡拉華佐(Caravaggio,1571-1610)的作品,首先是《荒野中的施洗者聖約翰》(Saint John the Baptist in the Wilderness)。聖經記載,施洗者約翰在曠野度日,身穿駱駝毛衣服,吃蝗蟲野蜜果腹,過著非常簡單的生活,象徵不為名利的淡泊之心。他在約旦河為人施洗,勸人悔改,是西方藝術常見題材。
《冥想中的聖方濟各》(Saint Francis in Meditation)。方濟各本是富家子弟,受感召後創立小兄弟會(又稱方濟會),堅持過著簡樸貧苦的生活來宣道,即所謂的托缽修會。他一般就兩種造型,一是拿骷髏頭,二是親近飛鳥動物。骷髏頭有多種解釋,有人認為象徵生命短暫,強調死後永生;有說法則指是方濟各接受聖傷,克服死亡。據說他在生時,真的會拿著骷髏頭到處去。
《聖多馬的懷疑》(The Incredulity of Saint Thomas),源自《約翰福音》中非常有名的章節。畫中拉開衣襟的是耶穌基督,釘十字架後復活過來。門徒多馬卻滿是懷疑,「除非我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絕不信。」耶穌於是真的讓多馬這樣做,並說「你因為看見了我才信嗎?那沒有看見卻信的有福了。」
再來是另一位巴洛克畫家拉圖爾(Georges de La Tour,1593 - 1652)的兩作。這位法國人以繪畫燭光作光源的晚景聞名,《木匠聖約瑟》(Joseph the Carpenter)為晚期代表作。約瑟是耶穌地上的父,體型魁梧,鑽木時眼中卻露出疑懼。小耶穌在燭光照耀下,卻堅定看著前方,象徵指引世人道路。
《閱讀中的聖葉理諾》(Saint Jerome Reading)。這位封聖的人物身兼修士、神學家、歷史學家,是古代西方教會領導群儒的大學者。早期拉丁教會奉他為四位西方教會聖師之一,西方有很多以他為主角的油畫,特徵是紅袍白鬚,形象通常是寫作,旁邊有時會有骷髏頭。
其他展品
Alter Ego 當代藝術主題展|他者 The Other部份
展期:2018/7/8 - 9/9
地點:澳門舊法院大樓
地址:澳門南灣大馬路
開放時間:10am - 8pm(周一休館)
入場:免費
查詢:853 8399 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