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佛教,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中國的信仰」。所以有此印象,全因此宗教從印度傳宏到中土之時,無論是信仰還是藝術,皆受中原文化莫大影響。佛教落地生根的過程中,更在中國這個文化大熔爐中催化出獨特美學。今日我們就借一系列精美造像,一談中原佛教藝術,從高古隋唐說到近世明清。
佛教自漢朝傳入中土。作為外來宗教,造像藝術初時還帶著濃厚古印度風格。至魏晉南北朝,隨著佛法弘化,佛教藝術日益興盛,工匠的探索鑽研為中國雕塑美術奠定根基,使隨後的隋唐佛像得以圓熟璀璨。
隋朝造像之盛,遠非南北朝可比。隋文帝即位後,下詔修復北周武帝廢佛時所摧毀的寺宇、佛像,造金、銀、檀香、牙、石等像逾10萬軀。其子煬帝對佛教藝術更是鼓勵。據記載,當時的禮部尚書曾造10萬金銅佛,天台智者大師一生造像更達80萬之多,造像之盛況空前可想而知。
隋朝國祚雖然短,但在藝術發展上扮演上承下啟的角色,故佛像中不乏承襲南北朝樣式之例。
隋 銅鎏金菩薩|Lot 8169,21.1cm,估價HK$120,000
以此銅鎏金菩薩為例,頭戴髮冠、面龐長圓、睿智安詳、寬衣博帶、衣紋飄舞、身姿綽約、立於蓮台之上。舒展的大蓮瓣上承載兩並小蓮瓣,為南北朝流行樣式。火焰形大背光,中間部份為身光、頭光,精美莊嚴。
大唐盛世,乃中國史上的黃金時代。創作融會貫通,取材兼容並蓄,令藝術大放異彩。佛教雕塑發展至另一個高峰,風格上更為寫實。觀此銅鎏金觀音像,三彎立姿、婀娜多姿、髮髻高束,立蓮花台座,下承六棱底托,華麗富貴。頂上化佛,肩上披彩,下身裹裙,再看右手所持淨瓶,足見造工之細緻寫實。
唐 銅鎏金觀音|Lot 8171,17.3cm,估價HK$60,000
隋唐佛像,洋洋大觀。可惜唐武宗發動中國歷上有名的第三次滅佛,強迫僧尼還俗,拆毀無數寺院,焚毀無數隋唐佛像。傳世隋唐佛數目有限,我們如今只能借所存例子,略窺隋唐佛教藝術之貌。
唐宋兩代,中土都發生了激烈的文化碰撞。大唐是因為對外貿易通商與文化交流繁盛,宋朝則更多是因為與外族的戰亂頻繁。現在就借圍繞宋朝的遼、金兩國,看一千年前的中土造像藝術。
遼 銅鎏金釋迦牟尼站像|Lot 8173,11.8cm,HK$130,000
此尊釋迦牟尼,表情刻劃細膩,大氣莊嚴,為典型遼代中原佛像。風格上繼承了唐朝工藝典雅端莊的遺韻,吸收宋朝造像寫實手法的同時,又融入了契丹和北方民族的審美和表現技法。面相鼓圓,螺髮平緩,方形台座寬肥飽滿,俱為遼佛之藝術特徵。
為說明這種文化碰撞如何影響造像藝術,這裡破例一借佛教以外的神獸為例。
金 銅坐龍|Lot 8147,26.5cm,估價HK$1,000,000
金 銅坐龍|北京 首都博物館
金 銅坐龍|哈爾濱 金上京歷史博物館
此金代銅坐龍,青銅實鑄,弓身踞坐,尾部上翹,前趾著地,後趾有力抓地。龍首徵昂,龍口半張,似端視前方。整體造型勻稱,各部位呼應映襯,渾然一體。據史書記載,金朝皇帝曾下旨把所乘車廂上的扶手所飾,由坐龍改為鳳,故坐龍應為金朝御用器物。可是如此形制,卻非金人所創。
銅坐龍形象,學者認為是組合鷹、蛇、犬等身體部位而成。這些動物身體形態,反映北方民族的圖騰崇拜觀念。銅坐龍非金朝所創,而是沿用中原制度的產物,反映女真人當時銳意漢化改革之心。金朝雖然湮沒於歷史之中,但數百年後捲土重來,入關建立清朝,就成功在漢化之下,統治中土200多年之久。
明 銅彌勒佛坐像|Lot 8200,40.6cm,估價HK$280,000
佛教扎根中土愈久,就吸納愈多本土文化。至有明一代,這種影響已非常深遠,造像融合中華傳說故事,面貌甚至會徹底改變。這尊明朝的彌勒佛,就是最佳證明。
大乘佛教中,彌勒佛是釋迦牟尼的繼任者,未來將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是為未來佛。看隋唐造像,彌勒佛是作如來或菩薩造型,外貌非常「正常」,絕對和胖佛拉不上關係。
唐朝後的五代時期,有奇僧法名契此,樣貌奇特,身體矮胖,臉常帶笑,見物即乞,語無倫次,如顛似痴。由於契此常身負布袋,故被稱為「布袋和尚」。據說他圓寂之前,留下「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的說話,後人相信他就是彌勒佛化身。
明 銅彌勒佛坐像|Lot 8200,40.6cm,估價HK$280,000
自此,中原彌勒佛就常根據布袋和尚而製。此彌勒佛像,箕踞而坐,頭戴寶冠,兩耳垂肩,喜眉樂目,笑口大開。衣袍寬鬆,坦胸露腹,右手掐串珠,左手提布袋。袋口下敞,倒出元寶、玉如意、金鋌、銅錢等物,乃明朝中葉典型造像。
彌勒佛造型可愛可親,深受百姓所愛。所謂「大肚能容,客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其中蘊含的智慧,亦令佛法哲理更易為人明白理解。中華文化中受歡迎的文化,必然有其「實用」一面。傳說彌勒佛常會化身不同人物,到世間向窮人布施散財,所以他也被視同財神。民間流傳,摸一下彌勒佛的大肚皮,更能消災除病。
清乾隆 銅鎏金關公坐像|Lot 8246,11.1cm,估價HK$130,000
清 銅鎏金關公像|Lot 8260,10.3cm,HK$20,000
最後來到清代,要說的是「武聖」關羽。等一下,關帝不就是民間通俗所拜的神化人物嗎?怎麼和佛教有關?時間要和到隋代,和上文提到的天台智者大師有關。
據說大師覓尋地方建寺之時,關羽顯靈,助之建寺。寺成以後,關羽更依大師皈依歸佛,承諾護法。傳說真假,暫且不談。可是天台宗寺確實開始供奉關羽,後來各方相傚,關羽成為了佛教的伽藍菩薩,與韋馱菩薩並列,逐漸取代了原來的二十一位伽藍菩薩。今日走進佛寺,仍能不時看到關帝形像的伽藍菩薩。
清中期 銅關公像|Lot 8261,11cm,估價HK$17,000
清早期 銅關公|Lot 8262,14.5cm,估價HK$20,000
這些清朝造像,呈武士端坐之姿,身穿有龍紋的盔甲,左手置於腿上,右手輕捻長須美髯,我們一看就知道是關羽。其實如此的典型樣式,是確立於明清之時,與宮廷工藝有關。此前,關公像造型則是多有不同,今日看到也未必立刻認得出來。
萬昌斯|2019春季拍賣會
地點:香港萬麗海景酒店8樓
地址:香港灣仔港灣道 1 號
預展:
2019/5/25|11am - 8pm
2019/5/26 - 27|10am - 8pm
拍賣時間:
佛造像及中國古董珍玩:2019/5/27|1pm
中國古代玉器及翡翠珠寶:2019/5/27|5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