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賽克就是人生 7旬美國藝術家McArthur Binion香港舉行亞洲首展

麥克阿瑟·比尼恩(McArthur Binion)自前年藝壇盛事威尼斯雙年展(Venice Biennale)後聲名大噪,這位美國藝術家現於香港舉行亞洲首展。年屆72歲的比尼恩,數十年創作生涯從一而終,堅持以馬賽克作為創作基本,認為這代表著他的人生,風格獨特。

展覽由立木畫廊與Massimo de Carlo畫廊攜手舉行,該畫廊亦將在其香港展覽空間舉行比尼恩的作品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機會,讓公眾得以欣賞這位藝術家之最新力作。提提大家,展期至下周六(7月6日)結束,有興趣的朋友切勿錯過。


麥克阿瑟·比尼恩

比尼恩在專業生涯中,他從不以藝術家的身份侷限自己。他於1973年在名聞遐邇的克蘭布魯克藝術學院畢業後,開始其獨樹一幟、創意無限及自我指涉的創作方式。其後,他遷往藝術氣氛濃厚的紐約,認識了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布萊斯.馬登(Brice Marden)及索爾·勒維特(Sol LeWitt)等藝術家並開始與他們合作。

1980及1990年代期間,比尼恩的創作風格轉變,從姿態抽象風格(gestural abstraction)演變為日趨簡約卻色彩繽紛的幾何抽象風格。1980年代開始,他產生了創作「下意識」(under-conscious)繪畫的想法,開始在作品中使用生活材質,在其隨筆畫下,層層疊疊地運用各種參照材料。

1990年代中旬,個人紀念性物品亦成為比尼恩作品創作的元素,而於2000年代初期,他將其個人電話簿、出生證明及家庭照的副本組合在密麻麻的手繪網格下,開創了這些美學元素的獨特融合。這些作品均於2017年在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上首度亮相。

在比尼恩的眼中,個人身份文件是其社會生活的總和,涵蓋了一個人的社會關係、公民身份、職業及家庭生活。他在最新的《Hand:Work:II》畫作系列中,運用連串錯綜複雜的層疊標記手法,將自己的手融入作品中,揭示其藝術創作花費大量時間與精神的特點,展現他凝聚於單一畫作中的眾多姿勢與動作。

比尼恩在作品中的大膽用色亦帶有自我指涉的性質,追溯至他於1980年代開創出「下意識」繪畫手法的最早期畫作。在這些作品中,比尼恩將顏色明亮飽和的油彩廣泛塗於他昔日電話簿的影印頁面上,重新創造在他早期畫作中的鮮明色調。比尼恩藉著將自己的手融入作品中,將其整體創作推向嶄新的概念領域,擴展至包括表演式自畫像。

近年,比尼恩在同輩藝術家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結合「後極簡」時代對嶄新商業級材料(在比尼恩來說,就是油畫棒)的熱愛,以及更為個人化的極簡主義創作手法,將他個人經歷在看似簡單的畫作中呈現出來。


展覽詳情

麥克阿瑟 · 比尼恩展覽「Hand:Work II」

展期:2019/5/22 - 7/6
地點:立木畫廊
地址:香港中環畢打街12號畢打行407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