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美學遇上西方鐘錶工藝 細味Phillips春拍卡地亞中國風座鐘

2024年,富藝斯(Phillips)在香港鐘錶春拍,帶來兩件融入東方古董藝術的卡地亞(Cartier)座鐘,在鐘錶藏家以外,更吸引了古董收藏圈的關注。其中一件以明末清初的玉洗為水盤的水磁浮座鐘,以行方預期6倍的價錢落槌,連佣近HK$1,500萬成交,成為一時佳話。

來到今年香港春拍,富藝斯特別於5月23日設立鐘錶晚間拍賣,精心蒐羅16件拍品,涵蓋十九世紀為中國市場打造的卓越時計與機械奇珍,以及深受遠東文化啟發的卡地亞裝飾藝術時期座鐘臻品,全部源自同一顯赫珍藏。亮點包括三件製於1920-30年代,以東方藝術風格設計的卡地亞座鐘;以及一件製於1800年代,針對當時中國市場製造的手槍形時計。

讓我們藉此機會,細味卡地亞匠人如何把東方美學,與西洋鐘錶工藝完美結合。


Lot 802|卡地亞(Cartier)卓越、獨一無二博物館級別水晶秘時座鐘,鑲嵌縞瑪瑙、鑽石、珍珠母貝、黃金、琺瑯及珊瑚

製造時間:約1930年製
尺寸:100 mm(底長);215mm(高);70mm(寬)

錶殼號碼:2826、C973及1109
估價:HK$2,000,000 - 4,000,000


首先是一件融入卡地亞魔幻工藝與中國傳統瑞獸的秘時座鐘(或稱神秘鐘)。

神祕鐘最引人之處,在於時鐘中央兩根指針未與齒輪零件嚙合,宛如漂浮在半空之中,奇幻無比。事實上,它的設計靈感,確實源自法國鐘錶匠兼魔術師Jean Eugène Robert-Houdin。

1830年代,擁有「現代魔術之父」美譽的Robert-Houdin,透過創新光學工程,結合魔術、科學、鐘錶,實現指針凌空漂浮的效果。

卡地亞鐘錶巨匠古艾(Maurice Couët)從此汲取靈感,在1912年製作出首座卡地亞神秘鐘「Model A」,甫一推出就被鼎鼎大名的銀行家J.P.摩根收入囊中。


兩根指針宛如漂浮在半空之中

神秘鐘的箇中玄妙,是透過光學原理,把指針固定於兩片透明的水晶玻璃上,藉由齒輪讓走時輪系推動水晶玻璃,顯示時間。

卡地亞的每座神秘鐘的華麗裝潢皆為手工製作,擁有一系列的設計和材料,材質從青玉、碧玉、鑽石、藍寶石、綠寶石和紅寶石不一而足。昂貴的價格,使它們從未被設計用於大規模生產,且每件都很可能獨一無二。

1920年代,古艾陸續創作出一系列精美神秘鐘,每件都兼具華麗的材料與複雜的設計,體現頂尖工藝,本拍品即是一例。製於1920年代至1930年代初秘時座鐘,大多呈現中國風或埃及主題奇幻風格,後來的例子則更側重形態雕塑。

這座神秘鐘的中國元素相當濃厚。首先,巨大的八角形錶盤上,鑲嵌著龍翼造型的鑽石指針,顯露出飛龍在天的氣勢。螺鈿錶圈飾黑漆祥雲紋,熠熠生輝,更帶有福澤吉祥的寓意。除了錶圈之外,底座階級亦可見黑漆祥雲紋裝飾。


珊瑚一邊雕刻成辟邪


另一邊則雕刻成蒼龍

卡地亞經常從十八至十九世紀中國和日本藝術中汲取靈感,銷售人員經常前往遠東搜索各種奇異稀有的珍寶。此座鐘用上古董珊瑚雕刻改制,精雕「辟邪」及「蒼龍」兩種瑞獸,並綴以鑽石提升華彩。

辟邪一詞,見西漢《急就篇》:「射鬾、辟邪除羣凶。射鬾、辟邪皆神獸名也……辟邪,言能辟禦妖邪也,謂以寶玉之類二獸之狀以佩帶之,用除去凶災而保衞其身也。」先民認為獅虎凶猛,可除凶祟,所以用這種神獸來看守闕門和神道。

事實上,古代對辟邪一詞的使用,或獅或虎並不嚴格。以四川私漢高頤墓為例,墓前其中兩頭石獸,外形是獅子,惟前臂有翼,學者判斷更可能是神獸辟邪。然而同樣在四川,又有出土漢代石雕,老虎造型,也標記為辟邪。帶翼獅子的模樣,也令人聯想到西亞遠古的傳說生物獅鷲。


西漢玉辟邪|咸陽博物館

至於蒼龍則象徵權力、力量、好運和繁榮,蒼龍紋飾在御製瓷器更是十分常見,自15世紀早期已成為皇帝的象徵。

卡地亞匠人在這「辟邪」及「蒼龍」雙眼以蛋面鑽石鑲嵌,可謂極致考究。

這座神秘鐘,可謂把東方美學與西方魔幻交織在一起,堪稱傳奇的藝術臻品。如今這座神隱逾三十年的座鐘再度亮相拍場,實屬藏家們購藏的最佳機會。



Lot 806|卡地亞(Cartier),卓越、獨一無二博物館級別燈籠造型座鐘,鑲嵌軟玉、黃金、縞瑪瑙、漆器、鑽石及珊瑚,備雙面珍珠母貝錶盤,附原裝座鐘盒

製造時間:約1925年製
錶殼號碼:2656
尺寸:120mm(寬);220mm(高);85mm(長)
來源:

估價:HK$960,000 - 1,920,000


或許不少讀者都抱有疑問,為何卡地亞特別在1920-1930年代,裝飾藝術盛行的時代製造這些充滿中國藝術風格的座鐘。

其中一個原因,是這「咆哮的二十年代」歐美經濟蓬勃發展,帶動藝術、文學、建築與設計的蓬勃發展。奢華珠寶商和鐘錶製造商,在這段時間紛紛從印度、埃及尤其亞洲等異域文化汲取靈感,喚起人們對魅力和異國情調的想像,打造極盡奢華的裝飾藝術作品刺激消費。

加上藝術家與旅人對遠東地區的描繪日益豐富,人們對亞洲遠東的興趣與日俱增,而座鐘正是承載這股創意風潮的最佳載體,今回舉槌的燈籠造型座鐘便是佳例。玉鐘鑲嵌著黃金、縞瑪瑙、漆器、鑽石及珊瑚,完美體現了卡地亞在此時期的奔放創意。


當燈光亮起,光線穿透半透明玉板,宛若燈籠內透出熒熒火光

此座鐘最具玩味之處,在於內置發光裝置。玉板被製作成類似中式燈籠的形狀,當燈光亮起,光線穿透半透明玉板,宛若燈籠內透出熒熒火光,營造出令人沉醉的光影效果。

選擇玉石材質進行創作,亦盡顯卡地亞匠人的巧思。玉石硬度極高卻能雕琢出繁複紋樣,其半透明質地更成為鑲嵌寶石、呈現詩畫意境的絕佳畫布。

玉石在中國文化更是別具代表性。中國玉文化源遠流長,先民自古便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氣的結晶,使玉在政治、宗教、思想等方面都被賦予重要意義。《禮記》有云:「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玉又被賦予人格,光華內斂、晶瑩、純粹等特質,象徵著君子的高尚德性。

近八千年的中國玉器發展,不但貫穿了整個華夏文化傳承,亦成為西方學習東方文化的藝術途徑。


白玉與珊瑚紋飾,色彩對比鮮明

白玉面板上滿佈纏枝花卉紋,乃中國古代傳統吉祥紋飾,配合兩則紅色「卍」字浮雕,更添多壽吉祥寓意。此外,白玉色彩與用作點綴的珊瑚紋飾,以及用黑漆工藝製作的鐘體把手,帶出鮮明的視覺對比。

至於座鐘兩邊的珍珠母貝錶盤,飾以中式風格數字時標,確保雙面皆可清晰辨時。指針再次以龍為造型,匠人巧妙地把時針化成龍頭,分針化成龍尾,呈現出游龍姿態。恍若這帝王象徵,現身雲海之間,寓意洪福齊天。


鐘頂的新月托星冠飾

此座鐘還有一處不能錯過,就是鐘頂的新月托星冠飾。此紋飾與埃及末代國王法魯克一世紋章上的頂冠相當近似,令人推測座鐘曾屬這位權傾一時的國王收藏。

法魯克一世在1936至1952年間擔任埃及國王,以奢華作風見稱,尤其熱愛收藏頂級鐘錶珠寶,藏品包括江詩丹頓、寶璣、百達翡麗、卡地亞及勞力士等鐘錶品牌最珍罕之作,卡地亞神秘鐘亦在藏品之列。他的藏品大都鐫有王冠徽記或姓名縮寫,相當個人化。

現存於卡地亞典藏的一件八角形錶盤鑲嵌珊瑚與黑色琺瑯金邊神秘鐘,正是法魯克一世舊藏。


法魯克一世及其紋章

值得一提的是,座鐘的原裝鐘盒,可見寶格麗(Bulgari)的銷售印章,列明於1954年7月16日售出。而埃及王室於1952年倒台後,法魯克一世流亡到意大利羅馬居住。

1950年代,二戰後的寶格麗業務包括銷售古董鐘錶。行方經研究後推斷,座鐘很可能是在這段時間才加上新月冠飾,售予與寶格麗擁有長久關係的法魯克一世。

擁有如此來源故事,加上座鐘本身製錶工藝及藝術價值,稱之為博物館藏品絕不為過。



Lot 811|卡地亞(Cartier),獨一無二、重要,軟玉及漆器三問座鐘,備螺鈿面盤、珍珠母貝羅馬數字時標、黃金、縞瑪瑙及翡翠,附原裝鑰匙

製造時間:約1929年製
機芯編號:7258
錶殼號碼:2498

尺寸:60mm(長);45mm(寬);110mm(高,連報時按鈕)
估價:HK$560,000 - 1,120,000


除了白玉,卡地亞匠人亦以青玉製造座鐘,玉板頂層及底層經過雕琢,構築出竹海意境。

匠人在座鐘三面,施以螺鈿這種中國工藝作裝飾。螺鈿,指將螺、貝、蚌等軟體動物的體殼加工成薄片,刻劃並拼組成花草、人物、鳥獸等紋樣,鑲嵌於漆、木等器物表面之裝飾技法。

早在良渚文化時期、即約公元前3,300年至前2,300年,中國便有鑲嵌蚌片、蚌泡的漆器,被視為螺鈿的濫觴。到西周之時,嵌螺鈿器物更上升至禮器地位。

相對其他工藝,螺鈿的發展無疑較為緩慢。從良渚文化過了三千多年,及至盛唐之世,才見到比較成熟的螺鈿器物。日本奈良正倉院珍藏的螺鈿紫檀琵琶,以及螺鈿玳瑁八角盒,便是箇中範例。


奈良正倉院珍藏螺鈿紫檀琵琶,可見琴板上以螺鈿工藝描繪琴手相當仔細

元明時期,螺鈿工藝所使用的貝殼品種更為豐富,加工更為精細,發展出加彩漆、描金、金箔、金銀嵌錯和加撒殼屑等輔助手法,終於創造出五色斑斕的效果。

螺鈿技法經琉球群島傳入日本,在日本稱作「青貝塗」。珍珠母通常被染成紫色或綠色,覆以漆層後再以浮石打磨,使表面光滑無瑕。如同時期許多作品,這些面板取材詩意或自然景觀,供人冥想靜思。

細觀此座鐘,錶盤上的山脈和河流,以綠色和紫色描繪。圖中三人正在河邊下棋耍樂,盡顯傳統文人「琴棋書畫」的雅趣。

以塗漆或珐琅彩作如斯仔細的描繪,需要極其精細的操作、精湛的技術以及藝術敏感度,可見卡地亞匠人的鬼斧神功。

錶盤上的指針與前述兩個座鐘同樣以龍為造型,同時配上珍珠母貝羅馬數字時標,可說是將東西方元素融為一體。


螺鈿錶盤配上羅馬數字時標,將東西方元素融為一體


座鐘兩側俱作山水描繪,其中一邊鐫刻「聖泉峰」字樣

至於座鐘兩側俱作山水描繪,其中一邊鐫刻「聖泉峰」字樣,考據可能指向兩處聖地。

其中一說為黃山聖泉峰。此峰位於安徽省黃山市西南部白雲風景區,毗鄰桃花峰北側,與蓮蕊峰僅隔一條溝壑。據載,玉樞峰頂有溫泉甘美,可煉丹煮石,因地處險絕人迹罕至,衍生諸多神異傳說,故得「聖泉」之名。

就連「文青皇帝」乾隆也被黃山之美所吸引,為其皇叔、清代著名畫家允禧創作的《黃山三十六峰圖》寫下御題詩。其中聖泉峰的一段曰:「名字本相形,有貪斯有聖。泉自無分別,渫然寒且淨」。

另外一說則為巫山十二名峰之一聖泉峰。此峰位於巫山縣東部長江兩岸,十二峰奇峰林立,如詩如畫,自古有「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的詠嘆。聖泉峰雲雨變幻莫测,巫山雲雲雨更增添了它的神秘魅力。


座鐘頂的玉雕石獅暗藏玄機


唐乾陵石獅

座鐘頂部的玉雕石獅亦暗藏玄機,按下即可觸動座鐘的機械架構,啟動報時功能。

石獅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見的辟邪物品,一般用來與建築物搭配作為辟邪或裝飾用,廟宇、宮廷、園林、陵墓的入口便統統由這種貓科動物的雕像把守。

或許由於獅子並非中國原生物種,又因其威武之勢而借用來驅邪鎮宅,故在中國歷史上總是與真正的獅子有點距離,形象似是混合了其他動物的神獸。

例如東漢高頤墓前有兩頭石獅,形象上更似神獸辟邪,前臂有翼又像是西亞的傳說生物獅鷲。

大家熟悉的蹲獅形象,則大概於唐朝定型。其中最有名的,當數乾陵之例。乾陵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合葬之陵墓,內城四門各有一對石獅,體型雄偉結實,氣勢相當。


按下玉雕石獅即可觸動座鐘內的報時裝置


座鐘的鑰匙精巧嵌藏於錶殼內

此座鐘來自卡地亞「Pendulette à Répétition a Minutes」座鐘系列,意即三問報時鐘,誕生於1929年。迄今為止,存世同系列作品鳳毛麟角,每座皆描繪獨立場景,其中一件現為卡地亞典藏系列永久館藏。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座鐘的鑰匙精巧嵌藏於錶殼內,展現了卡地亞匠人巧思。此座鐘的鑰匙與錶殼均鐫有卡地亞手工編號「2498」,印證二者同源而生,難得可貴。



Lot 801|可歸為 MOULINIÉ BAUTTE & CIE 之作品,極度罕有、非常重要及精緻,黃金琺瑯手槍,備香水裝置、隱藏式時計、鑽石、珍珠、蛋白石、祖母綠,特為中國市場而製,附原裝鑰匙

製造時間:約1800年代製
長度:111mm
來源:

估價:HK$800,000 - 1,600,000


上文提及的三件中國風格座鐘,俱是卡地亞乘著人們在裝飾藝術時代,對遠東的興趣而製造。若我們時間再撥前到19世紀,歐洲鐘錶商卻是因應遠東亞洲的需求,專為中國市場打造鐘錶。

事實上,鐘錶早在十六世紀由耶穌會傳教士帶到中國,各種設計華美的時計,就連萬曆帝也為之傾倒。正是憑藉鐘錶,傳教士們才成功打開紫禁城的大門。

隨著宮廷對來自西洋的奇器需求日盛,歐洲鐘錶工匠開始專為中國市場製造鐘錶。除了傳統的座鐘或懷錶,亦製作出外型模仿花卉、昆蟲、樂器乃至手槍的精巧時計。

今回舉槌的手槍形時計正是一例,握柄末端暗藏隱藏式時計,扣下扳機,槍管沒有子彈呼嘯而出,而是一朵極其精緻的金質鬱金香從槍管綻放,琺瑯花瓣間噴灑出玫瑰香霧,充滿浪漫氣息。


握柄末端暗藏隱藏式時計


槍管內藏一朵精緻的金質鬱金香,琺瑯花瓣間噴灑出玫瑰香霧

當年精於製造這種奇器的代表,當屬 Moulinié, Bautte & Cie。

1791年,日內瓦著名鐘錶匠Jean-François Bautte鐘錶商Jacques-Dauphin Moulinié 合作開設工坊,出品深受歐洲貴族青睞,就連大仲馬,乃至維多利亞女王都是他們的客戶。

及至1804年,另一位日內瓦鐘錶匠Jean-Gabriel Moynier加入,成立「Moulinié, Bautte & Cie, fabrique d'horlogerie」,生意拓展至土耳其、印度告中國。後來由於遠東地區需求旺盛,生產規模擴大,促使他們在佛羅倫斯和巴黎設立分號。

今回的手槍形時計雖無品牌簽名,但其工藝特徵與1804-1808年間 Moulinié, Bautte & Cie 作品完全吻合。隨附原廠琺瑯上弦鑰匙,由當時中國市場唯一生產此類鑰匙的製造商 Ragnaud à Genève 製作。


手槍一側鏨刻獵犬

手槍整體長度111mm,手柄以半透明的紅色和鈷藍色琺瑯裝飾,並以細膩的釉彩為底色,邊緣鑲嵌著一排珍珠。

八角形金盤上鑲石環繞中央,握柄末端暗藏錶蓋,飾有奢華的寶石鑲嵌,邊緣鑲嵌22顆鑽石環繞中央祖母綠與蛋白石。按下隱蔽按鈕,刻有羅馬數字的白色琺瑯錶盤便躍然眼前,另一側則顯示帶有擒縱機構的手動上鍊機芯。

藍色八角形槍管的頂端飾有黃金、月桂葉圖案和一圈鑽石。隱藏的鬱金香以六瓣紅白琺瑯製成。手槍兩側鏨刻一隻獵犬和一隻野兔。燧石擊鎚頂端雕有獅首。

扳起擊鎚向上移動機械裝置,同時降低金扳機。扣下扳機,擊鎚下降,鬱金香從槍管中彈出,花瓣綻放間噴灑香水。

據行方研究,現存十九世紀同類作品僅12件,收藏於百達翡麗博物館、伊斯坦堡伊托普卡比宮殿博物館等頂尖收藏機構,無疑是一件博物館級收藏。

除了5月23日的晚間拍賣,於5月24及25日舉行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拍賣亦薈萃逾200枚精湛卓越的珍稀時計,完美詮釋高級製錶工藝的巔峰成就與深厚歷史底蘊。


拍賣詳情

拍賣行:香港富藝斯
專場:名錶薈萃 - 香港 XX
拍賣日期:2025/5/23-25

預展日期:2025/5/16-25
開放時間:11am-7pm
地點: 香港九龍西九文化區柯士甸道西8號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大樓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