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民樓、北美十面靈璧山居、天玉居 保利香港拍賣的古董大腕珍藏

古董界有許多大腕,行事作風低調,但珍藏每次釋出市場,都必定是焦點所在,引無數英雄在拍賣場上競折腰。

翻開今季秋拍圖錄,保利香港拍賣便帶來如此三個堂號。

首先是雍正「皇八子」圖碗御瓷,曾於香港葛氏「天民樓」轟動海內外的首個公開展覽亮相;接著是名列「宋代五大名窯」的定窯孔雀穿花紋葵口盤,源出近年屢屢寫下天價成交的「北美十面靈璧山居」雅蓄;此外還有一系列宋元古玉,源出十載前於京師拍賣引起哄動的台灣「天玉居」典藏。

事不宜遲,讓我們一起鑑賞這批將於10月8日舉槌的珍品佳器。


Lot 3018|清雍正 黃地綠彩「皇八子」圖碗一對 「大清雍正年製」款

直徑:15 cm
來源:

  • 香港蘇富比,1977年12月1日,編號125

展覽:

  • 《清代藝術展》,倫敦東方陶瓷學會,1964年,編號188
  • 《天民樓藏瓷(上冊)》,香港藝術館、香港市政局編,中華商務聯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1987年,圖103
  • 《天民樓基金會藏明清彩瓷特展》,佳士得上海分公司,1994年,頁18-19、圖8

出版:

  • 《天民樓藏瓷(上冊)》,香港藝術館、香港市政局編,中華商務聯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1987年,圖103
  • 《天民樓基金會藏明清彩瓷特展》,佳士得上海分公司,1994年,頁18-19,圖8

估價:HK$2,500,000 - 3,500,000


收藏圈流傳這麼一個故事。在互聯網還未面世的年代,有海外華人藏家慕名來港朝聖,誤會「天民樓」重器真的收藏在一座公開大樓,於是要計程車司機載他去。司機不明所以,最後駛到了粵語同音的「天文台」。

天民樓真實所在,其實是葛氏私人寓所,自然不輕易展示人前。上述趣事雖是誤會一場,但也可從中看出天民樓名氣之大,早已傳遍中外。

天民樓由收藏大家葛士翹創立,於1960年代已具規模,宮廷御器不計其數,絕對是博物館級數。1987年,天民樓藏瓷在香港藝術館首次公開展覽,轟動海內外藝術界,兩冊圖錄至今仍奉為中國瓷器「聖經」。

是次舉槌的這對雍正朝黃地綠彩「皇八子」圖碗,正是當年展出的珍品之一,同時亦被收錄於展覽圖錄,可謂「教科書級別」的御瓷。


1987年,「天民樓藏瓷」展覽開幕禮,樓主葛士翹向來賓致詞


《天民樓藏瓷》被收藏界奉為圭臬,是次這對雍正「皇八子」圖碗亦收錄其中

黃地綠彩,乃明清宮廷瓷器的矜貴品種。首先,黃地代表九五至尊的皇權,釉色上已是高級;其次,它不但考畫工,更講究雕工,手藝不同一般。

黃地綠彩器工藝複雜,瓷胎未晾乾之前,匠人便要依照圖樣在上面錐劃紋飾,接著在底部青花書年款,首次入窯高溫燒製。瓷胎出窯後,再填施彩釉,二次入窯低溫燒造方成。

早在明朝永樂年間,景德鎮御瓷便開始燒造黃地綠彩,惟成果未如理想。直到明朝中葉,黃地綠彩方見大成。

至於黃地綠彩嬰戲圖碗,乃明代中晚期嘉靖御窯創燒的名貴品種。清初康熙帝已延續燒造,然風格粗獷。及至他的皇兒雍正一朝,御窯廠精益求精,此類器物遂成上品。


本品局部


明 嘉靖 嬌黃釉綠彩嬰戲圖碗|台北故宮

嬰戲、百子一類的圖紋,傳統上與重生男丁、延續血脈有關,早在宋朝已相當流行,當時在書畫呈現較多。及至明朝,描繪嬰戲的瓷器品種日漸豐富。

不過清代御窯的黃地綠彩器物,多見刻繪花卉、雲龍紋,嬰戲圖卻是鮮見。

本碗通景飾「八子鬧園」圖,庭院中勾欄嚴整,蒼松挺拔虯曲,諸小童嬉戲於庭院中,或轉風車,或敲小鑼,或擊鈸,或擂鼓,姿態各異,形象生動,童趣盎然。

宮廷藝術品若以嬰戲為主題,人物自然是皇子貝勒,背景當然是皇家庭園,加上矜貴的黃釉為地,故本碗圖紋又有「皇八子」圖之譽。雍正子嗣不旺,「皇八子」圖的情景或許便是帝心所願。


是次舉槌的雍正朝「皇八子」圖碗

本品撇口,深弧腹,圈足,足端圓潤,修削規整,胎體堅白細膩。碗底心雙圈內青花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字體佈局嚴謹,纖秀端莊,乃雍正御窯標準款識。

紋飾方面,錐刻流暢自然,施彩均勻細緻,黃彩清亮,綠彩怡人,是為同類器中之上品。與父親康熙朝同類器比較,主體紋飾幾乎被放大一倍之多,使得畫面更為飽滿,孩童形象更為突出,刻劃填彩亦更為細緻。

尤為難得的是,歷經數百年歲月洗禮,本器仍然能夠成對流傳,殊為不易。

除了1987年天民樓的處女展覽以外,本器亦於90年代在「天民樓基金會藏明清彩瓷特展」亮相,更早又於倫敦東方陶瓷學會的展覽登場。無論是來源還是展覽紀錄,皆是無懈可擊。





Lot 3125|宋 定窯模印孔雀穿花紋葵口盤

直徑:19 cm
來源:

  • 藍理捷,紐約,1990年
  • 倫敦蘇富比,2004年6月9日,編號156
  • Eskenazi Ltd.,倫敦
  •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EK228,購自Eskenazi

展覽:

  • 《中國高古藝術》,藍理捷,紐約,1990年

出版:

  • 《中國高古藝術》,藍理捷,紐約,1990年,編號33

估價:HK$2,500,000 - 3,500,000


天民樓的名字出自古籍,有「不為貧賤憂懼傷神,不為富貴汲汲營營」之喻意。「北美十面靈璧山居」之名,則源於一件大名鼎鼎的古董。

1989年,晚明名家吳彬《十面靈璧圖》在紐約上拍,以US$121萬寫下中國古書畫拍賣紀錄。此金額在當時無疑是天價,紀錄此後亦保持多年未破。這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美國藏家得此珍品,愛之如惜,也就以之作為堂號,是為「北美十面靈璧山居」。

過去數年,「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橫掃香港、北京兩地拍場,天價成交屢次登上新聞報道。背後功臣,便是獲得藏家信任、負責獨家代理的大型拍賣行 - 保利。

令人印象最為難忘的,包括雍正御製的青花釉裡紅龍紋天球瓶,由「中國古董教父」Eskenazi售予山居主人,最終以RMB 1.47億天價寫下天球瓶成交紀錄。

今回這件在香港舉槌的定窯葵口盤,亦是Eskenazi為山居主人掌眼把關的佳器。


「中國古董教父」Eskenazi

定窯位於古代定州(今河北省一帶),主產白釉瓷器,世稱白定。大文豪蘇東坡曾詠歎「定州花瓷琢紅玉」,金人劉祁亦曰「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足見有花紋的白定,千年之前已是名品。

有明一代出現「宋朝五大名窯」說法時,定窯登榜與汝、官、哥、鈞並列,美名遍天下。在此五大名窯之中,定窯更是唯一以紋飾見長者。

匠人在白色胎土上以模子範印花紋,罩上透明釉後,紋線間積釉色深,呈現清晰圖案,為牙白素淨的瓷面增添無限華美。如此含蓄溫雅、變化萬千的美感,乃藏家心中的白瓷典範,自然也為宋朝以降各地窯場爭相襲仿。


本品局部

本品作六瓣花式開光,模印兩隻展翅孔雀,口銜花卉,別具匠心。孔雀是南方珍禽,多作裝飾紋樣,搭配牡丹花,則具有吉祥富貴寓意。

古人認為孔雀與神鳥鳳凰一脈相承,故孔雀備受皇室權貴之喜。例如名列「唐宋八大家」的韓愈,寫過《奉和武相公鎮蜀時詠使宅韋太尉所養孔雀》一詩,以「穆穆鸞鳳友」形容孔雀之高貴,堪如鸞鳳之友朋。

孔雀既為皇室所愛,自然亦常現身宮廷畫作。與本品同出宋代的,包括北宋崔白的《枇杷孔雀圖》,以及同樣由台北故宮收藏的《緙絲孔雀圖》。

古代定州除了瓷器以外,緙絲亦素有盛名。研究指出,定窯印花圖案多受同時期織物啓發。對比本件定窯的孔雀紋和《緙絲孔雀圖》,或可窺見箇中承續關係。


宋 崔白《枇杷孔雀圖》|台北故宮

宋《緙絲孔雀圖》|台北故宮

藏家都知道,不少瓷器都受到金屬器風格影響。本盤亦不例外,六瓣花式開光其實是一種仿金銀器的做法。

宋金時期,高水平窯廠的仿金銀器出品定位高檔,專供權貴使用。金朝《大金集禮》有言:「天眷二年奏定,公主禮物,依惠妃,公主例外,成造衣襖器用等物……定磁一千事」,可見定窯不僅為金國宮廷御用,亦透過榷場貿易進入南宋宮廷。

如本器般的定窯孔雀紋器物頗為罕見,近似藏例僅見台北故宮院藏數件。

本器早在1990年便為藍理捷(J.J. Lally)收藏,當年亦在這位紐約名古董商舉辦的「中國高古藝術」展覽亮相。及至2004年,本器於倫敦蘇富舉槌,拍行當時亦形容為「Extremely Rare」- 意即極度罕有。


本品載於2004年倫敦蘇富比圖錄



Lot 3559|宋 黑白玉俏色雕雙龍紋佩

高度:8.6 cm
出版:

  • 郭典霖,《天玉居藏玉:唐宋遼金元明清玉器》,編號75

估價:HK$ 1,000,000 - 1,200,000


在拍賣世界,能獲得「單一藏家專場」待遇的,盡數非一般人物。今季保利香港秋拍,便為台灣「天玉居」特設專拍。

天玉居珍藏玉器近四十載,2013年時集結300餘件古玉,橫跨大唐至滿清各朝,出版《天玉居藏玉:唐宋遼金元明清玉器》,成為玉器鑑賞的教科書之一。

與天民樓、北美十面靈璧山居一樣,天玉居鋒芒內斂,行事不喜舖張。不過我們知道,2012年北京保利拍賣,山水堂藏玉大賣,斬獲HK$3,800萬成交額,當中所藏玉石器,便是由天玉堂主人掌眼把關。

是次我們精選了3件天玉堂珍藏,全部收錄於《天玉居藏玉:唐宋遼金元明清玉器》。本俏色雙龍玉佩,即為圖錄封面。


本品為《天玉居藏玉:唐宋遼金元明清玉器》封面

筆者訪問過不少收藏大家。對玉器收藏,他們雖各有品味喜好,但就異口同聲指出「俏色」最能顯示獨運匠心。

古代要取得上佳玉石,殊不容易。就算是乾隆盛世,也是出兵平定和田、葉爾羌等地區,打通了玉路,才為該朝玉器繁盛局面打下基礎。

那麼在更遠古的時代,經過開採、運輸等諸般困難,手上拿著難得玉石,就要在最不浪費的情況下,善用玉石的異色和皮殼,雕出件件精品。

本龍紋玉佩即為一例。

匠人以橢圓長形的和田黑白籽玉為料,正面俏色立體鏤雕黑白雲龍戲珠圖,背面則飾有四朵雲紋上下繚繞。

右邊白龍由上而降,蜿蜒曲折,昂頭前視,腳踩祥雲,呈降龍狀;左邊黑龍橫看爬行,姿態遒勁矯健,回頭張口吐珠,與白龍對望,呈行龍狀。

兩龍躍然玉上,栩栩如生,仿若真固在雲霄嬉戲爭輝。白龍身上的黃褐色玉皮,以及黑龍身上黑中帶白的部份,更令兩龍更具立體質感,甚是妙哉。

細賞本品,雙龍為橋形角,濃眉壓眼,眼珠圓瞪,上唇顎微上揚下勾,顎與眼中間有一小鼻,口露獠牙,下顎有鬚,腮邊飾渦旋紋,尖耳向後斜揚,龍髮後飄,細頸,胸前飾蛇腹紋。

此外,如蛇頸曲折彎轉的龍身,飾鱗次櫛比的魚鱗紋,背脊凸出如鋸齒狀,隨身形蜿蜒盤旋。四肢肩部飾火焰紋,四肢腳肘後有長毛後飄,腳肘前有護腕,三爪粗壯拳握,龍尾後伸勾捲於右腳下。上述種種,悉數為宋代龍紋的特徵風格。


談起龍,我們自然想到九五至尊。其實在始皇帝之前,中華早就有龍圖騰崇拜。

《史記‧封禪書》有曰:「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便指出龍是溝通天地、把統治者接應上天的使者。

此外,《山海經·大荒北經》有云:「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雨」,又說明龍的另一個特性 - 呼風喚雨。是故,若統治者德行順乎天意,社稷昌盛,風調雨順,亦會被視為神龍祥瑞。

本玉佩玉質黑白分明,質地溫潤細膩,雕工精細寫實,造型構思奇特,器體碩大精緻,品相完美無缺,窮工極巧,氣勢磅礡無比,高貴華麗,渾身皇家氣勢,或許便是趙宋皇室隨身御用把玩之物。



Lot 3568|金或元 白玉櫻桃獬豸紋帶飾

直徑:6.9 cm
展覽:

  • 台中縣文化中心,2000年2月
  • 《臺灣山水堂藏玉特展》,天津博物館,天津,2005年7月

出版:

  • 黃明輝,郭典霖,《山水堂藏玉——形神兼備》,臺灣,台中縣文化局,2002年12月,頁96,圖96
  • 郭典霖,《天玉居藏玉:唐宋遼金元明清玉器》,臺灣,文沛美術圖書出版社,2013年6月,頁135,編號133

估價:HK$ 300,000 - 400,000
 

「君子比德於玉」,這句孔子名言,《禮記》、《荀子》、《孔子家語》等經典俱有記載。如本器般以「獬豸」為主題的玉器,便十分適合君子佩帶。

獬豸是古代瑞獸,又稱「任法獸」。相傳外形似羊、黑毛、四足、頭上有獨角,善辨曲直。東漢《異物志》記載:「見人鬥,則觸不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意思是獬豸遇人衝突,會用角撞向理虧的一方;遇人爭論,會口咬不直正的一位。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此經典名句出自《論語‧憲問》,是孔子心中君子應有的美德和表現。知者不惑,指能夠明辨是非,不被歪理迷惑。獬豸玉雕,豈非正是「知者不惑」的象徵。

本器玉質潔淨細膩,晶瑩密實,鏤空雕琢。櫻桃樹枝葉茂盛,獬豸蹲坐樹下山石之上,回頭仰望,似張口嘶叫,旁邊靈芝叢生,上方一輪皎潔明月藏於流雲之中。整件帶飾構圖縝密,打磨細緻。北京故宮有一件雙鹿紋帶飾,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堪作比較。


明 白玉鏤雕松鹿紋帶飾|北京故宮


Lot 3689|遼 白玉飛鳳紋飾

長度:6.2 cm
出版:

  • 郭典霖,《天玉居藏玉:唐宋遼金元明清玉器》,編號183

估價:HK$800,000 - 1,000,000


鳳凰這種遠古神獸,本是百鳥之王,後來在悠長的中華文化中,逐漸被賦予了雌性身份,與飛龍分別成為帝后象徵。與此同時,又因為其不死不滅的神力,鳳凰圖騰尤為崇信生死輪迴觀念的契丹族所尊祟。

在這件玉飾誕生之處、即契丹人建立的遼國,我們不難在皇家藝術中找到飛鳳身影。不過神鳥鳳凰,同時也有著「君子」的一面。

大詩人白居易,官場失意被貶,路過陶淵明家鄉,訪其故居並寫下抒情詩《訪陶公舊宅》。開首「垢塵不污玉,靈鳳不置啄膻」,意思是君子不隨波逐流,就像美玉出塵不染,靈鳳不吃不潔之物。

愛國詩人屈原在《九章·涉江》言志,既說「被明月兮珮寶璐」,以明月之珠和寶璐(即美玉)比喻德實兼備,其志高潔。接著,又言「鸞鳥鳳凰,日以遠兮;燕雀烏鵲,巢堂壇兮」,意指朝堂晦暗,君子就如鸞鳥鳳凰,被主君疏離,一天一天遠去;小人如燕雀烏鵲,卻登堂入室,在宮廷築巢。


遼 白玉飛鳳紋飾|大英博物館

本器白玉潔白,純淨清透,潤澤晶堅,柔膩如凝脂,典雅精緻,為上好的和闐白玉料。雙面扁平鏤空雕琢一口銜蓮花的流雲飛鳳,頭上有靈芝狀鳳冠、長翎後翹、細頸彎挺,三縷長尾翎向後隨風飄動,鳳尾下有三朵流雲拱托。

綜觀各地收藏,大英博物館藏有一近例可比,同樣斷定為遼代之器。



Lot 3075|商晚期 青銅饕餮紋亞醜父辛簋

高度:15.6 cm
寬度:31 cm
銘文:亞醜父辛
來源:

  • 清宮舊藏(傳)
  • 羅振玉舊藏 
  • 黃濬 (1880-1951)舊藏,尊古齋
  • 馮洛侯(1902-1989)舊藏,鐃齋
  • Dr. Ernst Hauswedell & Co.,漢堡,1958年5月5日,編號3
  • 德國私人收藏,1958年入藏
  • 廣濟劉氏蓬勃齋收藏

出版:

  • 黃濬,《尊古齋所見吉金圖卷》,卷1,北京,1936,圖版47
  • 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卷6,北京,1936,圖版17
  • 黃濬,《鄴中片羽‧三編》,卷1,北京,1942年,圖41
  • 艾鍔風,《鐃齋吉金錄》,北京,1943年,圖版XI a-d
  • 殷之彝(張長壽),《山東益都蘇埠屯墓地和"亞醜"銅器》,《考古學報》1977年第2期,頁23-33,頁24,圖5, 頁25
  • Vadime Elisseeff,《塞努奇博物館藏中國古代青銅器》,卷1,巴黎,1977年,頁141
  • 嚴一萍,《金文總集》,卷3,台北,1983年,編號1049
  • 林巳奈夫,《殷周時代青銅器的研究》,東京,1984年,頁94,編號113
  • 潔西卡‧羅森,《賽克勒所藏西周青銅禮器》, 卷1,華盛頓,1990年,頁362,圖38.1
  • 考古學報,1997年2期24頁,圖5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 《殷周金文整合釋文》,卷3,香港,2001年,頁58,圖3332
  • 山東省博物館,《山東金文整合》,濟南,2007年,頁262
  • 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影像整合》,上海,2012年,編號03989

估價:HK$ 4,800,000 - 5,500,000
 

簋為古代用於盛裝食物的器皿,最早出現於商代。 據《週禮·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簋,實之,陳之。」青銅簋造型多樣,變體豐富,有圓簋、方簋、亦有上圓下方者。 早期簋並無耳,後來逐漸發展出雙耳簋,亦有三耳或四耳者。

此簋外觀莊重肅穆,雍容華貴。 皮殼厚重,似黑漆,與清宮舊藏青銅器皮殼相似。 侈口,束頸,鼓腹,高圈足,獸首半環耳,有耳珥,頸部和圈足均有夔龍紋,輔以弦紋,頸前後增加浮雕虎,腹部前後增飾獸面紋,與故宮所藏堇臨簋紋飾類似。

器內底有銘文「亞醜父辛」。 已知的「亞醜」同銘器約有百餘,為商代晚期的族氏銘文。


本器傳承有序,屢經著錄,60餘年未見於市場,而今面世,實屬難得。 本件青銅簋由清末民國年間著名文物鑒藏家、尊古齋主人黃濬(1880-1951)購自羅振玉,後經德國收藏家、鐃齋主人馮洛侯(Hans Jürgon von Lochow,1902-1989) 藏蓄,為《鐃齋吉金錄》第十一號。

瑞典東方博物館藏亞醜父辛簋蓋,經溯源可知該簋蓋亦於20世紀初間接得自於羅振玉。 張長壽從紋飾、銘文及尺寸等多方論證,判斷該簋蓋與此器應為原配。


出版:林巳奈夫,《殷周時代青銅器的研究》,東京,1984年,頁94,編號113

出版:艾鍔風,《鐃齋吉金錄》,北京,1943年,圖版XI a-d

出版:黃濬,《鄴中片羽‧三編》,卷1,北京,1942年,圖41

拍賣紀錄Dr. Ernst Hauswedell & Co.,漢堡,1958年5月5日,編號3



Lot 3082|宋 銅錯金錯銀鳳首方盉壺

尺寸:24 cm高;28.2 cm長
銘文:
雍橐泉宮 金盉盎容二升重十六斤八兩第五
來源:

  • 日本重要私人收藏

估價:HK$1,000,000 - 1,200,000
 

神獸猛禽是古青銅器常見紋飾。相對於玉器的各種寓意象徵,祭祀崇拜的味道更為濃重。

盉,形似水壺,早見於商代早期,晚商至西周時尤為盛行。按《說文解字》,盉是用作調混醬汁之用;近代學者則認為,盉於商代時用來盛酒,至周朝演變成祭祀中倒水淨手之用。

青銅造的盉,大概在漢代開始便不再有之。不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類摹古風氣從未間斷。到了宋朝,因金石學盛行,如本器般的仿秦漢藝術品便因而誕生。


廣東信宜出土的西周青銅盉

本品製作精美,分上下部分。上為蓋,呈覆門狀,蓋頂上有神鳥俯臥其上,巨尖喙、圓眼、厚重的眉尾上卷,尖桃型立耳,雙翅上翹,器宇軒昂,蓋上錯金銀夔龍紋飾精緻華美。

下為盉身,方平口,口沿外展,束頸,器身圓鼓。一側有流,為鳳首形,上唇上卷。圓目凸出其上嵌金,眉毛厚重尾端長而上卷,尖立耳,髭鬣上揚,昂首挺胸。雙翅外展鋪於盉身之上,精美生動;雙足外探,如破壺而出,威猛而雄健。

另一側為龍形盉把,龍頭頂彎腳,龍口微張似有清泉傾流而下。龍頸連接盉身作把,可見工匠構思新穎,別出心裁。此盉在器身做繩紋裝飾,劃分出錯金銀夔龍紋飾,使器物更見精美華麗。


本器局部

器身之下,四隻熊狀瑞獸鼎立四角,弓身屈膝,以肩背扛起器身。《周禮·春官·司常》記載「熊虎為旗」,鄭玄注:「畫熊虎者,鄉遂出軍賦象其守猛,莫敢犯也。」以熊為足,不僅構思巧妙,亦突顯上位者威儀。

器底鏨刻銘文「雍橐泉宮。金盉盎容二升重 十六斤八兩第五」。戰國時代,秦孝公下令建造橐泉宮,這座宮殿至漢代仍被使用。由於仿刻了秦代小篆銘文,使此盉平添傳奇色彩,讓人好奇宋室是否藏有秦代同類盉壺。

本品運用了焊接、刻劃、鑲嵌、金銀錯、鎏金、鏤空等技法,讓人讚嘆其複雜、高超的工藝技術。加之器物造型獨特,紋飾繁密,周身鏽色青綠,結合金銀錯的工藝,相信是宋代慕古之作。此盉整體雖古樸典雅,卻不見商周青銅器威嚴、凝重的特徵,反而顯得清新活潑。

台北故宮院藏一件嵌金銀三角雲紋盉,斷代宋朝以後,其獸首立雕與器上錯金銀紋飾,皆與本品相若。唯本品呈方形,更顯大氣規整。


是次舉槌的宋代銅錯金錯銀鳳首方盉壺


宋以後 嵌金銀三角雲紋盉|台北故宮



Lot 3061|清乾隆 銅胎掐絲琺瑯八吉祥獸足香薰蓋爐一對

高度:52 cm
來源:

  • Rochelle Thomas Galleries,早於1980年
  • Asprey & Co.,倫敦
  • 紐約私人收藏
  • 紐約佳士得,2013年9月20日,編號1631

估價:HK$800,000 - 1,200,000


最後一件精選拍品,我們換成大清宮廷藝術品,裝飾亦從神獸變為佛教圖紋。

談中國古玩,「景泰藍」可謂無人不識的名字。這種工藝正名掐絲琺瑯,雖然以明代「景泰」一朝命名,但總括來說清朝工藝更為精湛,本對香薰蓋爐正是一例。

掐絲琺瑯向以色鮮妍麗,光彩耀目著稱,且具固久防滲等實用特質,在明清兩代時多為帝王朝堂陳設用器,金絲纏身,甚具王者之氣。清帝多篤信藏傳佛教,而本對香薰蓋爐飾八吉祥和「卍」字紋飾,亦有可能是宮廷寺廟之器。

本對香爐外型獨特,呈八方形,盤口外侈,束頸,圓弧腹。器身其中四面設銜圓鋪首,下承四足。爐蓋隨爐身作八方形,每面皆鏤空雕飾佛教八吉祥紋。開光外為纏枝卷草紋,頂鈕圓大,尖頂圓身,形如肥棗,八面皆飾拐子龍如意紋,下承蓮托。

爐身頸部飾蕃蓮紋,肩飾如意紋一周,腹身每面皆飾纏枝蓮紋,蓮上亦托佛教八吉祥紋。身足相接處為高浮雕銅鎏金獸首,神情兇猛,造型寫實。足身以掐絲琺瑯工藝飾如意紋組成的變體獸面紋,仿古之餘又具獨特的創意。底面飾四隻蝙蝠,圍繞佛教「卍」字紋而飛。

八吉祥紋又稱佛教八寶,寶傘、雙魚、法螺、寶瓶、蓮花、盤長、法幢、法輪,象徵不同佛法寓意。

例如法輪和法螺,分別象徵佛法不滅、度化眾生,以及法音警世,降伏眾魔。又如法幢,寓意佛法堅固不衰、能勝外道;又像盤腸,形象是沒有開端和結尾的結飾,說明佛法圓融無盡。

本品工藝結合鏤空、掐絲、鏨刻浮雕技法,且掐絲均勻,紋飾清晰;填琺瑯料不出界,質地細密,製作精美,非凡俗工藝所能及。

鎏金金水鋥亮,熠熠生輝,無論是銅胎體還是鎏金都用盡上等材料,乃清乾隆時期精品。更難得的是,本品呈完整一對,實為賞玩收藏之上品。


保利香港拍賣|2023年秋季拍賣

地點:香港君悅酒店
地址:香港島灣仔港灣道1號

預展日期:2023/10/3 - 7|10am - 6pm

天玉居藏玉專場
拍賣日期:2023/10/8|9:30am

頤華:宮廷藝術珍品選粹
拍賣日期:2023/10/8|3pm

玫茵堂珍藏集萃專場
拍賣日期:2023/10/8|順延

中國古董珍玩專場
拍賣日期:2023/10/8|3:3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