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神雕俠侶》的朋友一定記得,西藏密宗絕世高手金輪法王,身份乃是蒙古國師。雖然小說人物是虛構的,但蒙古和藏傳佛教之深厚淵源卻是史實。
元朝覆亡以後,中原政權和藏佛關係仍見密切。明初宣德皇帝一方面篤信藏佛,同時又以宗教籠絡為治藏政策。是故,此朝御製佛教重器輩出,無論是鎏金銅像、瓷質供器、唐卡聖像、乃至手抄佛經,皆不乏鉅作絕品。
今年北京春季拍賣,保利就帶來了兩件宣德御製佛教藝術品,將於6月7日的晚拍隆重舉槌。一件是明朝宮廷佛像代表作 - 150cm高的鎏金觀音像;另一件則是「開一代未有之奇」的青花瓷 -「永平安頌」高足碗。
乘此良機,我們回到六百年前的中國,一覷見證漢藏文代交流、技藝融會的大明美學。
Lot 5091|明宣德 御製銅鎏金自在觀音坐像
高度:150cm
來源:
- 新田棟一先生(1912-2006)舊藏
- 佳士得香港,2001年10月29日,編號510
展覽:金銅佛造像特展,台北故宮,1987年
出版:
- 台北故宮,《金銅佛造像特展圖錄》,1987年,圖版119
- 香港佳士得,《香港佳士得二十週年回顧-中國瓷器及工藝品精選》,2006年,第261頁
估價待詢
菩薩像要辨識身份,很多時需要從衣裝、法器、手印等角度多方面考究。若然頭上寶冠(有時是頂髻)上有一尊「化佛」,則可以肯定是觀音大士無疑。
「化佛」基本上就是一尊小小的阿彌陀佛,來源有各種版本的故事。按主流說法,觀音本是凡人,皈依佛門後受業於阿彌陀佛,最終大覺大悟,於是頂上置佛龕,龕中供奉阿彌陀佛,以報師恩。
由於受造像大小所限,觀音頂上化佛很多時只有一個大概輪廓。至於此尊宣德御製觀音,體量碩大,達150cm之高,化佛造工罕有地精細非常,雙手合十,雙腿結跏趺坐於蓮花座上,臉上佛相乃至頭上髮髻都清晰可見,相當難得。
寶冠上化佛造工相當精細
觀音作自在坐姿,左腿跌坐,右腿自然前伸,腳踏蓮花,穩坐山石形台座。上身挺直,左手抬起,右手拇指、中指輕拈,於胸前結法印。
一般來說,如此法印視為說法印,源自釋迦牟尼在鹿野苑首次闡述「四聖諦」,也就是「初轉法輪」的歷史事件,故又稱為法輪印。拇指與食指或中指相觸成圓,象徵法輪為方法與智慧之結合,其餘三指則代表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的早期佛教「三乘」概念。
不過若然考慮到時代背景,如此手勢或許是另一種法印 - 施依印。
右手拇指、中指輕拈,胸前結法印
由於蒙古和藏傳佛教之緊密關係,藏佛信仰在元朝時便已相當流行。朱元璋曾經出家當過沙彌,登上大寶後對佛教採取保護政策。這位明朝開國皇帝不欲重蹈唐朝中原與藏地(吐藩)戰爭衝突之覆轍,故遣特使入藏邀請噶舉派黑帽系最高法王到南京受封,藉懷柔政策安撫邊陲勢力。
後來燕王朱棣,雖然是起兵篡其姪才登基成為永樂帝,可是非但沒有改變父親朱元璋的西藏政策,而且更為積極籠絡藏佛各大派系,恭請上師、分封法王、興建佛寺。他本人亦篤信藏佛,被上師高僧尊稱為「掌控力之輪等七政寶的法王」。
及至宣德一朝,朱瞻基秉承祖父永樂的信仰以及西藏政策,也沿襲御用監內設「佛作」機構專門製作漢藏風格造像。此尊宣德御製觀音像,正是此背景下誕生的一代美術品。
宣德帝御容
藏族藝術中,觀音菩薩或度母多半結施依印(又稱護法印),使善眾免遭「八難」。八難為見聞佛法之八種障礙,包括地獄、餓鬼、生長壽天、世智辯聰等等。
施依印是掌心朝外,食指、中指或無名指與拇指相觸成圓,其餘三指朝上。圓圈象徵方法與智慧之結合,三指代表佛、法、僧「三寶」為所依之物。
看此觀音像手印,也符合施依印之描繪,以及施者多為觀音的現象。
此手印一般視為說法印,但在明朝宮廷造像背景下,也符合施依印之描繪
漢藏風格除了在手印此等形式上體現,也見於觀音像整個造型之中。
觀音臉相寬大平坦,面容端莊,神態安詳,體現明代中原地區普遍流行的審美標準;衣紋寫實,衣褶流暢自然,衣服邊緣鏨刻花紋,也是明朝造像的表現形式和手法;胎體厚重,內膛滿敷紅色泥土,顯示了中原傳統的泥範鑄造工藝特點。
可是仔細觀之,觀音同時又受到藏傳造像藝術、尤其是明代宮廷造像之影響,全身多處表現出藏式造像的鮮明特徵。
例如軀體及四肢,整體非常規範,結構勻稱,寬肩細腰,完全不同於明代中原造像常見的豐臃體態,明顯受到藏傳佛教藝術造像量度的影響。
又例如衣紋表現,雖然採取中原寫實手法,惟衣質柔軟輕薄,衣紋簡潔明快,凸顯出體態的優美變化及肌肉的自然起伏,這一點也明顯借鑒了藏傳藝術的表現形式和手法。
至於裝飾樣式,如雙耳所戴的圓形耳環、耳邊飄揚的繒帶、胸部的連珠式瓔珞、手足所配的釧鐲等,都與藏式和明代宮廷造像的裝飾風範一致。
裝飾樣式,與藏式和明代宮廷造像風範一致
觀音整體面貌予人端莊慈祥、嫻靜溫婉的藝術美感,展現出中原地區特有的審美情趣。雖然兩種藝術形式之中,中原藝術乃是主流,但卻是因為匠人巧妙融會藏傳藝術於其中,才使觀音像的藝術水平和表現效果遠遠超越當時的純粹中原造像。
此等文化碰撞衍生出精彩藝術的結果,成因並非只是皇帝的宗教信仰與國家政策,也與歷史脈絡甚有關連。
忽必烈統治元朝之時,邀請著名紐瓦爾雕塑匠阿尼哥(Aniko,1244-1306)擔任總管,與其尼泊爾與西藏弟子為朝廷鑄造佛像,興塔建寺。時至明初,漢人自然開始陸續取代尼、藏兩地匠人,但與此同時,宮廷佛像也就承襲了元蒙遺風。
另一點值得一提的是臉相。
觀音菩薩本是男兒身,面目有慈悲瞋怒諸相,後來引入中原後,大概於唐玄宗時期開始以女性形象現身。唐、宋、元時期,觀音法相仍然男女並存;惟明代以降,中原地區已經絕少看到男相觀音。
此尊宣德御製觀音,面容端正飽滿,雙目微合,神態寂靜慈祥,不失威嚴,帶有男相特有之俊朗與英氣,也是其中的精彩特點。
觀音帶有男相特有之俊朗與英氣,也是其中的精彩特點
五代 銅鍍金水月觀音像|浙江金華萬佛塔出土
本尊觀音最後一個引人關注的形象,在於像下台座。此底坐取山石之形,但其實與造像一樣是以精煉黃銅鑄造,上部平坦以安放法身,中間束腰,下部寬大,在視覺上和實際用途都達到了穩定之用。
如此精巧台座,自然令人聯想到觀音菩薩的道場、大家熟悉的普陀山。
《華嚴經》記載:「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伽山,彼有菩薩名觀世音自在……」此外又云:「海上有山多聖賢,聚寶所成極清淨,華果樹林香遍滿,眾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觀自在,為利眾生住此山,汝應往問諸功德,彼當示汝大方便……」
補怛洛伽山、普陀洛迦山、普陀山都是指同一個觀音道場,僅為不同翻譯版本而已。其實甚至是布達拉宮,「布達拉」也是梵語普陀洛迦的漢語翻譯。一般認為,《華嚴經》對普陀山的描繪,正是水月觀音之創作起源。
台座與造像一樣是以精煉黃銅鑄造
台座在視覺上和實際用途都達到了穩定之用
左圖:觀音像台座局部;右上圖,紫禁城保和殿丹陛上之山石;右下圖斷代明朝正統至天順年間的青花博山爐
當然,觀音住處真貌,無人親眼得見。不過台座重巒疊嶂、怪石嶙峋之模樣,我們還是得以從同期文物中找到身影,例如是明初修建的的紫禁城保和殿丹陛上之山石,以及斷代明朝正統至天順年間的青花博山爐,可見必定同為官方設計式樣。
整體而言,觀音像髪絲刻畫精細,富韻律感;胸前飾傘狀連珠式瓔珞,佛光寶氣;上身穿天衣,下身著僧裙,裙裾束腹前,天衣裙裾均鏨刻精美錦地蓮花卷草紋飾,工藝細緻;下擺自然下垂,兩側飄帶飛揚而起,將織物的柔軟質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造像通高150cm,法身胎體厚重,底部磨損處可見銅質精煉,燦若黃金,通體鎏金厚重,寶光璀璨。如此出眾且重份量的佛教造像,無疑為皇室施造並供奉之珍器。
如此出眾且重份量的佛教造像,無疑為皇室施造並供奉之珍器
如此貴重的觀音像,來源也是顯赫,乃新田棟一(1912-2006)舊藏。有「萬罍之王」之稱的商朝青銅重器皿方罍,器身也曾經是這位傳奇佛像收藏家的雅蓄。
此君生於日殖時期台灣,原名彭楷棟,曾經擔任電影《望春風》男主角。他年少時醉心桌球(台稱撞球),15歲隻身赴日便是希望成為職業球手。雖然事與願違,不過其後就因回台開設桌球店而廣結人緣,奠下貿易生意基礎。
二戰後,彭楷棟於東京定居經商,迎娶日籍妻子後取名新田棟一。他在日本的生意非常成功,曾經在當地納稅人排行榜中名列第十三位富豪。憑藉堅厚財力,新田棟一躋身一流藏家地位。
電影《望春風》上映時的報道,列明彭楷棟主演
彭楷棟送贈大量珍藏予台北故宮
至於他為何特別情傾佛教藝術,故事情節真是堪比電影。
話說他當時四十餘歲,在日本作外匯交易而誤墜法網,身陷囹圄之間回憶湧現,想起兒時無憂於台灣廟宇拜媽祖的片段,出獄後就專攻佛像。
歷經多年搜求,新田棟一的收藏可說是蔚為大觀。他曾將大量藏品捐贈台北故宮、東京國立博物館和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台北故宮更三次特別為之舉辦專展,其中以1987年舉辦的首次「金銅佛造像特展」影響最為深遠。是次在北京亮相的宣德觀音像,正是此展重點藝術品,也出版於展覽圖錄當中。
2010年,57.1cm高的「明宣德 御製鎏金銅無量壽佛坐像 」在香港佳士得上陣,以HK$7,010萬刷新「宣德年鎏金銅佛像世界拍賣紀錄」,由亞洲藝術諮詢顧問公司Littleton & Hennesy Asian Art請得。
是次150cm高的宣德觀音像會否打破紀錄,我們拭目以待。
本宣德御製觀音收錄於1987年金銅佛造像特展圖錄
明宣德 御製鎏金銅無量壽佛坐像|2010年,香港佳士得
Lot 5093|明宣德 御製青花「永平安頌」高足碗 「宣德年製」款
直徑:16.8cm
來源:
- 倫敦蘇富比,1985年12月10日,編號195
- 香港蘇富比,2009年4月8日,編號1671
展覽:保利藝術研究院、保利藝術博物館,「弘曆的世界——乾隆御製詩文稿、蘭亭圖帖緙絲卷暨重要宮廷藝術特展」,北京,2021年04月23日-05月10日
出版:保利藝術研究院、保利藝術博物館編:《弘曆的世界》,編號150,上海書畫出版社,2021年
估價待詢
宣德青花瓷近年在古玩市場搶盡風頭。先是海獸紋高足盃,於北京以RMB 5,250萬易手;接著是名古董商張宗憲珍藏的夔龍紋罐,在香港以HK$3,145萬成交。這兩件青花佳器,分別摘下兩地5月拍賣的古董瓷器成交桂冠。
此朝青花如此受收藏家垂青,當然自有道理。
宣德年間景德鎮窯厰燒造的青花瓷器,燒造技術登峰造極,成就被稱頌為「開一代未有之奇」,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至上地位。成就宣德青花瓷大名,「蘇麻離青」正是此中關鍵。
青花發色蒼雅淋漓,筆劃紋飾可見鐵斑沉著,「蘇麻離青」特徵鮮明可見
宣德青花使用西亞進口鈷料「蘇麻離青」(又稱蘇泥勃青),呈色深豔明亮,線條間往往形成青藍中帶黑的錫斑,再罩一層透明釉,暈染處淋漓盡致宛如宣紙畫的筆觸墨痕,極富風韻。
此高足碗通體施釉肥厚,釉色明潤,設計簡潔高雅。外壁大幅留白,僅於碗壁中線處以青花書寫藏文「平安頌」經文一周,外壁下部繪仰式蓮瓣紋一周,高足邊畫卷草紋一周,外壁及高足上下加飾雙青線。青花發色蒼雅淋漓,筆劃紋飾可見鐵斑沉著,「蘇麻離青」特徵鮮明可見。
至於匠人藉以呈現西亞顏料風韻的器形與文字,則皆是藏佛而來。
外壁藏文「永平安頌」為藏地祈頌平安吉祥之重要經典
描繪羅漢的絹本,留意畫右方人物捧著帶盞托的高足碗
此宣德青花瓷撇口,深弧壁,高足微侈,足中空,屬典型高足碗器形。外壁藏文「永平安頌」為藏地祈頌平安吉祥之重要經典,各大教派均有念誦,可翻譯為:日平安,夜平安,陽光普照皆平安,日夜永遠平安泰,三寶護佑永平安。
藏地喇嘛每日早中午均要念經喫茶。集體飲茶時,僧侶會取出隨身攜帶的茶碗放在面前,由專門司茶役的僧人斟茶,可知高足茶鐘為高僧日常佛事修行必備,朝夕相伴。藏族甚至有諺語曰:「刀碗配套不離身,友或仇人隨時見」。
各類高足碗中,如此件飾吉祥經者,尤其受到珍視。明中葉《漢藏史集》載,「兩隻由朝廷頒賜的碗,被稱為格爾,由化身的大明皇帝獻給得銀協巴和眾生依怙大乘法王。這兩隻碗中大的一隻是獻給大乘法王的,此碗為青花碗,上面有白晝吉祥(夜晚吉祥)等文字,繪有六種圖案及吉祥八寶,由於有這些珍貴的圖案更顯得貴重。」
如此描述,與宣德朝所製的蓮托八寶紋高足碗相合。由此亦可知,吉祥經與八寶皆為「珍貴的圖案」,使青花碗更加貴重。
明永樂 白釉印花龍紋高足碗及碗套|西藏博物館
明永樂 青花梵文「永平安頌」僧帽壺|西藏博物館
上述「…由化身的大明皇帝獻給得銀協巴和眾生依怙大乘法王」記載,亦間接道出了明朝皇帝與藏佛關係。
傳統上,藏傳佛教稱呼當地世俗統治者為菩薩化身。時移勢易,當藏佛尋找藏地以外的政權支持時,便把此等做法擴展開去。從元朝到清代,藏傳佛教會尊稱庇護佛法的漢地統治者為「文殊菩薩化身」,故有「化身的大明皇帝」此類說法。
至於銀協巴與大乘法王,分別指藏佛噶舉派黑帽系第五世活佛,與明朝賦予薩迦派領袖之封號。永宣兩帝透過大量分封法王,分散及平衡西藏宗教勢力,權術可見一斑。
是次在保利登場的宣德高足碗,有可能如《漢藏史集》所載青花碗,由明朝天子贈予藏佛上師,但亦有機會供於御苑佛堂,伴隨頌佛禮法的宣德帝左右。
內壁印刻蘭札體梵文經文一周,對應外壁經文位置
這件宣德高足碗,外壁盡是異域風華,容易令人忽略景德鎮御窯廠在內裡低調表達的中土技藝。
細心觀賞內壁,實有蘭札體梵文經文一周,對應外壁經文位置,只因釉層較厚,頗不易覺察,惟側光方依稀可見。以手撫之,釉面平整光潤,故內壁文字當是於潔白胎體上印刻而成,使文字有淺浮雕效果,施釉後方可顯出字形,同時又使釉面平滑,名副其實是鬼斧神工。
碗心中央,則暗刻雙圈篆書「宣德年製」四字兩行款。字體結構嚴謹,筆劃酣暢自然,轉折處渾圓,婉麗飄逸,雍容規度,與尋常所見楷書宣德年款頗為不同,而與見於個別永樂甜白釉的暗刻篆書「永樂年製」款識極為接近,可見本品當燒造於宣德早期。
碗心中央暗刻雙圈篆書「宣德年製」四字兩行款
左:本高足碗刻款;右:明宣德 天青釉高足碗款(景德鎮御窯廠出土)
宣德御窯楷書款識出自永宣朝書法大家沈度之手,既有文獻記載,亦為學術界所確認。
至於如本品所署之少見的篆書款識,學者對比館藏與出土永宣器物款識後,亦確認是沈度手筆。例如景德鎮御窯廠曾出土「明宣德 天青釉高足碗」,碗心青花書「宣德年製」篆書款,書法風格與本品並無二致。
是故,此式年款當時先由沈度書寫,後交景德鎮御瓷廠,由工匠按墨跡移到瓷坯上。
相同宣德高足碗例|台北故宮
相同宣德高足碗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綜觀全球收藏,與本品相同的例子僅四,分別由台北故宮、西藏布達拉宮、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德國希爾德斯海姆的羅默博物館珍藏。換言之,只有保利此件是私人收藏可以擁有。
據清點檔案記錄,台北故宮一例原藏景福宮-梵華樓-佛日樓區域。兩樓皆由乾隆所建,有石梯相連,俱屬內廷中重要佛堂。以此推斷,是次拍賣的高足碗亦無疑為極重要之佛前禮器。
保利高足碗上兩次登上拍場,分別是1985年和2009年。此間機會一過,或許又要多等十數二十載才能再目。
相同宣德高足碗例|布達拉宮
相同宣德高足碗例|德國希爾德斯海姆的羅默博物館
是次北京保利拍賣的宣德高足碗
Lot 5069|14世紀 尼泊爾 馬拉王朝 銅鎏金文殊菩薩
高度:42.5cm
來源:重要亞洲私人收藏
估價待詢
北京保利是次的「恒吉祥,永平安——信仰與皇權之夜」專拍,還有不少明清兩世的佛教藝術精品。不過筆者最後想一談的,卻是此尊尼泊爾文殊菩薩。
藝術文化歷史有如江河,古代在上游,水流到中、下游雖然已是另一番面貌,但上游的營份、元素、影響其實仍然有所傳承,只是需要細心觀賞方能得見。
就好像古印度的犍陀羅佛像,雖然希臘風格已沒於造像發展洪潮之中,但是西方人的高挺鼻樑特徵就一直流傳下去。尼泊爾佛像以悠久歷史、綿延不斷的藝術傳承、鮮明而獨特的民族風格特徵聞名,非但在喜馬拉雅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也影響了西藏乃至中原的造像發展。
是次在北京上陣的銅鎏金文殊菩薩像,正是尼泊爾佛像藝術輝煌成就代表作。
寶劍象徵猛利無比的智慧,能夠斬斷眾生一切煩惱執著
腳指屈曲繃緊,象徵證悟途上內心之警惕掙扎
就如化佛為觀音標誌,寶劍乃文殊菩薩重要象徵。
文殊菩薩,睿智靈善,與普賢菩薩並列,為釋迦如來兩大弟子。右手持寶劍象徵猛利無比的智慧,能夠斬斷眾生一切煩惱執著;左手結法輪印,象徵佛陀初轉法輪,啟迪眾生;雙腿結跏趺坐,腳指屈曲繃緊,象徵證悟途上內心之警惕掙扎。
此尊文殊寬肩細腰,體態優美,全身僅有裝飾而無衣褶,健美身軀和肌肉顯露無遺;雙眉如劍,勁利地向兩側上挑;雙眼如秋水,目光俯視,飽含溫情;鼻樑直挺,上端連著劍眉,形成倒人字形,美麗英俊;雙唇抿成窩狀,嘴角上翹,秀美中透著微微笑意。
整體造型端莊,法相圓滿,工藝精緻,裝飾華麗,既展現出佛教追求的莊嚴和寂靜境地,也切合世間人體雕塑美學典範,世俗美與宗教美融於一體。
那麼如此優美的造像,究竟出自何方匠人巧手?
雙眉如劍、雙眼如秋水
全身僅有裝飾而無衣褶,健美身軀和肌肉顯露無遺
我們嘗試從文殊頭上找答案。
文殊頭戴大花冠,頭頂束高髮髻,髻頂安火焰寶珠,耳邊裝飾扇形冠結和U字形翻捲的繒帶,頭後有兩綹餘發垂於肩部,大耳垂肩,耳下墜花瓣形大耳飾。
留意花冠正面,造型特別,乃常見於紐瓦爾工匠作品的「切普」(Chepu)。切普為尼泊爾神獸,相當於中國的「饕餮」或印度的「光榮臉孔」,有頭無身,在各自文代中皆為神祇收服,最終成為守護神。
佛教造像歷史上,紐瓦爾(Newar)工匠手藝之佳與名聲之高無出其右,位居亞洲最技藝超凡的藝術家之列,曾經長期受西藏、蒙古、漢地權貴聘請鑄造佛像。
花冠正面有尼泊爾神獸切普
十六世紀尼泊爾鎏金銅切普裝飾
馬拉王朝國祚為十三至十八世紀,統治地區主要位於尼泊爾中部,包括紐瓦爾人聚居的加德滿都谷地。其中,十三至十五世紀的前期統治,有「尼泊爾文藝復興」美譽,乃尼泊爾造像的黃金300年。
是次此尊十四世紀文殊坐像,正是於紐瓦爾人手上誕生的馬拉王朝黃金時期藝術。2015年,同樣來自馬拉王朝的十三世紀「鎏金銅釋迦牟尼佛立像」,便以HK$8,020萬在香港佳士得寫下尼泊爾藝術拍賣紀錄,由內地重要收藏家請得。
當然,超群獨特的紐瓦爾美學,也絕非憑空而生。事實上,他們吸收四至六世紀印度笈多王朝文化的同時,也受到八至十二世紀印度帕拉王朝藝術影響。
以此尊文殊為例,自然而靈動的「三折肢」(也稱三屈肢)姿態,乃屬印度造像黃金時代、笈多王朝所創立之藝術傳統。
13世紀 尼泊爾 馬拉王朝 鎏金銅釋迦牟尼佛立像|2015年,香港佳士得
三折肢姿態,乃屬印度造像黃金時代、笈多王朝所創立之藝術傳統
是次此尊文殊坐像,正是於紐瓦爾人手上誕生的馬拉王朝黃金時期藝術
由紐瓦爾人支撐起的馬拉盛世藝術,接著又影響了中原以及藏地造像藝術,促成了尼、藏、漢結合之新藝術形式、也就是元宮廷造像風格。
當中的關鍵人物,就包括上文談及的阿尼哥。
忽必烈統治之世,藏佛薩迦派領袖八思巴為建造黃金佛塔而向尼泊爾求助。尼泊爾國王答允之,派遣約80位出色工匠前赴藏地,阿尼哥正是其中一員。他後來帶著尼泊爾及西藏分子,隨八思巴來到元朝大都,以修復一軀宋室遺留針灸銅人的「天巧」之工獲得忽必烈賞識,自此備受朝廷重用。
阿尼哥先後供職於「梵相提舉司」、「諸色人匠總管府」、「將作院」等官方匠作機構,從事佛教藝術創作。他在大都生活了四十餘年,不僅在佛教藝術上貢獻卓越,建有「塔三、大寺九、祠祀二,道觀一」,「凡兩都寺觀之像皆出其手」,更為重要的是在中原地區開創了嶄新佛像藝術風格,在元代史料中被稱為「西天梵相」。
時至今日,我們到北京妙應寺,仍然可以看到阿尼哥雕像。就正如他的造像藝術成就,仍然流傳於諸世佛像之中一樣。
北京妙應寺的阿尼哥雕像。妙應寺原為格魯派寺院,現為博物館
其他精選佛教藝術拍品
Lot 5092|清乾隆 御製刺繡寫繪「八大吉祥如意陀羅尼經」
尺寸:36.3 x 13.2cm
估價:RMB 18,000,000 - 28,000,000
是套經書一函一冊,經函為硬板折合式,前後板與左板內折部分剔挖成如意云頭形。經書作經折裝,面板、背板識文描金裝飾,華美富麗。經書內頁為灑金絹本,共三十七開,前兩開上下欄內設色彩繪八寶於祥雲間浮現,第一開繪蒼龍教子圖,第二開繪一巨龍自海面漩渦中騰空而出,氣勢撼人。
第三開上下欄內對稱繪二龍爭珠,中間為釋迦牟尼演法圖,其中釋迦牟尼與觀音大士的形象均以刺繡工藝表現,肢體、衣紋、蓮花為平繡技法,釋尊蓮座與觀音大士所佩飾物為盤金繡技法,針腳細緻綿密,將人物的眉眼、髮梢都一一加以表現,工藝之精,令人嘆服。
第四開至第三十一開為佛經,共計二十八開,每開上下欄內亦對稱繪二龍爭珠,每開八行,行十三字,其中前二十二開為《清淨觀世音菩薩普賢七寶三昧陀羅尼經》,後六開為《佛說八名普密陀羅尼經》。經文書體為雋秀的館閣體楷書,製作工藝是先在絹本上墨書謄抄經文,再採用平繡技法依墨跡用靛青絲線繡製而成,針腳亦極細密,將書法的筆意表現得淋漓盡致。經文之後第三十二開左側彩繪護法韋陀,佛經中說他可驅除邪魔,保護佛法。第三十三開為靛藍地金彩繪祥雲圖。三十四至三十七開為灑金空頁。
Lot 5073|17世紀 蒙古 扎納巴扎爾風格 銅鎏金藥師佛
高度:29.5cm
來源:重要亞洲私人收藏
出版:黃春和著,《大漠聖蓮——一世哲布尊丹巴開創的蒙古佛像典範》,2016年
估價:RMB 4,600,000 - 6,600,000
Lot 5068|14世紀 西藏 丹薩替寺 銅鎏金雙身勝樂金剛
高度:30cm
來源:重要亞洲私人收藏
估價:RMB 4,500,000 - 6,500,000
Lot 5077|清乾隆 銅鎏金六世班禪
高度:52cm
來源:
- 日本藏家舊藏
- 北京保利,2015年6月6日,編號6382
展覽:保利藝術研究院、保利藝術博物館,「弘曆的世界——乾隆御製詩文稿、蘭亭圖帖緙絲卷暨重要宮廷藝術特展」,北京,2021年04月23日-05月10日
出版:
- 保利藝術研究院編:《保利拍賣十五週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下)》,文物出版社,2020年,p316-317
- 保利藝術研究院、保利藝術博物館編:《弘曆的世界》,編號151,上海書畫出版社,2021年
估價:RMB 2,600,000 - 3,600,000
Lot 5071|15世紀 西藏 銅鎏金藥師佛
高度:33.5cm
來源:
- 重要亞洲私人收藏
- 比利時安特衛普收藏家Marcel Nies舊藏
估價:RMB 2,200,000 - 3,200,000
拍賣詳情
拍賣行:北京保利
預展、拍賣地點:北京國貿大酒店(北京市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1號)
預展時間:2021/6/1 至專場拍賣前一日
專場:恒吉祥,永平安——信仰與皇權之夜(上、下)
專場拍賣日期:2021/6/7|6:30pm順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