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利春拍古董精華遊 代入乾隆視角欣賞永宣宮廷頂尖藝術

收藏的樂趣,不僅關乎欣賞器物本身高超的技藝,更在於細味背後種種鮮為人知的故事。

今季北京保利春拍,這家業界巨頭帶來一系統御器珍器,從御題詩漆器到「永平安頌」青花瓷,從御製古琴到「百花不落地」琺瑯彩,橫跨明清兩代的盛世巔峰,體現帝王審美能力、統治權術、民族驕傲、乃至隱藏深處的私人情感。

就讓我們從永樂宮廷的剔紅蓋盒出發,代入三百多年後乾隆皇帝的視角,踏上這趟藝術精華遊。


Lot 6417|明永樂 乾隆御題詩剔紅茶花蓋盒

「大明永樂年製」款,御題詩鈐刻「古稀天子」、「猶日孜孜」二印
尺寸:直徑23.3 cm;高7.7 cm
備註:

  • 法國貴族P-L舊藏
  • 法國私人收藏
  • 法國拍賣行 Mathias & Oger-Blanchet,2019年12月9日,編號57

估價待詢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清三代之所以成就盛世,主因在於天子胸襟廣闊,能夠包容接納各種優秀的文化事物。這件永樂(1402-1424在位)宮廷漆盒,不但體現了乾隆(1735-1796在位)盛讚前朝藝術的氣度,亦顯示出他對三百多年歷史古玩的審美能力。

漆盒內所刻之御題詩〈詠永樂雕漆茶花盒〉,收錄於《清高宗御製詩》,乃乾隆五十年、即歸政前十年所作:「別翻花譜樣,圖作寶珠叢。朵朵能承露,枝枝如受風。雕幾泯痕迹,深淺謝皴烘。以置趯臺裏,真稱照殿紅。」

字裡行間可見,乾隆絕對是不吝讚美。他尤其喜歡本品雕工圓潤無刀痕,以「雕幾泯痕跡」形容之;接下來的用字,他選擇了筆法的「皴」和墨法的「烘」,說是「深淺謝皴烘」,說明乾隆帝觸類旁通,以書畫視角切入欣賞本品。


本品上之乾隆御題詩〈詠永樂雕漆茶花盒〉


瀛台三面臨水,奇石花樹,亭台樓閣,猶如海中仙島

本品的蓋面和立牆,皆是黃漆素地上雕紅漆花紋。蓋面飾十數朵山茶花,其中五朵已經盛開,八朵含苞待放。橢圓形葉穿插其間,前後掩映,佈局飽滿。立牆順時針方向飾菊花、薔薇花、山茶花、牡丹花、石榴花,兩兩成組,俯仰相間。

花紋枝葉紋理清晰而逼真,以不同的錦地雕刻方法,表現不同的花朵蕊芯,花筋葉脈亦處理得細膩入微。正因雕工如此出眾,使眾花生意盎然,乾隆帝才會感到「朵朵能承露,枝枝如受風」的栩栩如生之感。

最後是「以置趯臺裏,真稱照殿紅」。

照殿紅是名貴的山茶花品種,也是書畫中牡丹的一種分類,引申花卉散發紅寶石般的色彩,例如張大千就甚愛繪畫「照殿紅牡丹」。乾隆這句「真稱照殿紅」,不但承襲了「深淺謝皴烘」的書畫脈絡,以之形容裝飾山茶花與牡丹的本品,比喻更是妙到毫巔。

趯臺一詞聽上去比較陌生,其實就是大家熟悉的瀛台,即今日的中南海。這裡三面臨水,奇石花樹,亭台樓閣,猶如海中仙島。乾隆極為喜歡這裡的景色,曾御筆親繪《瀛台勝景圖》。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有名的「補桐書屋」便是位於瀛台。下文將會提及的另一重器 - 乾隆御製「湘江秋碧」琴,原本便是置於「補桐書屋」。遙想當時,若此上髹朱漆的古琴,與本剔紅茶花蓋盒同時置於瀛台,真是兩相輝映,「真稱照殿紅」。


本品局部


本品局部

今日的古董市場,焦點經常落在天價成交的瓷器、造像、玉器等身上。其實論製作之困難、技術之複雜、成本之高昂、矜貴之程度,漆器非但絲毫不輸,有時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據專家研究,每1毫米的漆層,漆工需要反覆髹漆約30次才能達到。本品漆層厚逾4毫米,即起碼要髹漆120次之多。由於每道漆層之間,又需要晾大半天至兩天時間,待至半乾方能再髹下一層。僅是這120次的髹漆,少則3、4個月,多則7、8個月才告完成。

接著還有剔刻部份。我們以本品筆劃最少的錦文為例,至少要36刀方可完成一個。意味僅僅為了蓋面一朵茶花的小小花蕊,匠人便要施展600多刀。只要一刀刻錯,滿盤皆落索。

西漢《鹽鐵論》以「故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風就萬人之功」,來說明漆器製作之貴重。若以之形容本品,亦無半點誇張。


本品局部


本品局部

明末清初成書的《春明夢餘錄》有言:「宣德之銅器,成化之窯器,永樂果園廠之髹器,景泰御前作坊之琺瑯,精巧遠邁前古。」永樂朝漆器聞名天下,和皇帝本人的喜好有莫大關係。

元末明初之際,浙江嘉興西塘地區以巨匠張成、楊茂為首的漆工集團,繼承唐宋以降的雕漆工藝傳統,並在此基礎上積極發展,取得莫大成功,名重一時。

朱棣篡位登基成為永樂帝後,遷都北京,由於他偏愛嘉興雕漆風格,遂延攬當地張德剛(張成之子)、包亮等名工,執掌北京果園廠的雕漆器作坊,奠定剔紅盛世。

是故,本品是繼承了元代張成、楊茂風格,精雕細刻,打磨圓潤光滑,不露棱角和刀刻痕跡,即明代漆器權威著作《髹飾錄》所言的「藏鋒清楚,隱起圓滑,纖細精緻」。


本品肥厚漆層最下端有一道烏色漆線


本品針刻「大明永樂年製」款

《髹飾錄》又有言:「其有像旁刀跡見黑線者,極精巧」;「活故宮」王世襄亦確認,故宮所藏永樂剔紅器多有如斯黑線。本品肥厚漆層最下端,有一道明顯的烏色漆線,符合上述兩家所言,佐證其為明初宮廷精品。

明初剔紅,多有後加落款習慣。至於本品的「大明永樂年製」款,線條與漆器的乾裂紋路契合,足證乃本朝刻款。此外,最重要的蓋面漆層,基本上不見翹裂,亦可見工藝如何上乘。

據統計數字,兩岸故宮珍藏之中,帶有乾隆御題詩的永宣漆器不足20件。市場上除了本品以外,更只有「明永樂 乾隆御題詩剔紅雙鳳蓮花盞托」一例,1976年現身倫敦拍場,曾為赫赫有名的大維德爵士雅蓄,後被漆器收藏大家李經澤購入,再於2009年在香港佳士得以HK$3,314萬易手,寫下漆器拍賣紀錄至今。

且看本品今回於北京亮相,能把這個紀錄推上怎樣的新高峰。


明永樂 乾隆御題詩剔紅雙鳳蓮花盞托|2009年,香港佳士得,HK$3,314萬成交


明永樂 牡丹花卉雕漆圓盒(及乾隆題詩)|台北故宮



Lot 6408|明宣德 御製青花「永平安頌」高足碗

「宣德年製」款
直徑:16.8 cm
備注:

  • 倫敦蘇富比,1985年12月10日,編號195
  • 香港蘇富比,2009年4月8日,編號1671

展覽:

  • 「弘歷的世界——乾隆御製詩文稿、蘭亭圖帖緙絲卷暨重要宮廷藝術特展」,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2021年04月23日-05月10日
  • 「青花的故事——景德鎮御窯遺址所出與海內外珍藏元明青花瓷器對比展」,景德鎮御窯博物院,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2022年6月20日-7月9日

出版:

  • 保利藝術研究院、保利藝術博物館編:《弘歷的世界》,編號150,上海書畫出版社,2021年

專場:禹貢 - 從永宣至寶到雍乾秘珍
估價待詢


看過《神雕俠侶》的朋友都記得,西藏密宗絕世高手金輪法王,身份乃是蒙古國師。雖然小說人物是虛構的,但蒙古和藏傳佛教之深厚淵源卻是史實。

元朝覆亡以後,中原政權和藏佛關係仍見密切。明初宣德帝一方面篤信藏佛,同時又以宗教籠絡為治藏政策。是故,此朝御製佛教重器輩出,無論是瓷質供器、鎏金銅像、唐卡聖像、乃至手抄佛經,皆不乏鉅作絕品。

這件御製青花「永平安頌」高足碗正,正屬箇中代表作,盡顯這位九五至尊的個人信仰與政治權術。


本品局部

宣德年間景德鎮窯厰燒造的青花瓷器,燒造技術登峰造極,成就被稱頌為「開一代未有之奇」,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至上地位。成就宣德青花瓷大名,「蘇麻離青」正是此中關鍵。

「蘇麻離青」為西亞進口鈷料,呈色深豔明亮,線條間往往形成青藍中帶黑的錫斑,再罩一層透明釉,暈染處淋漓盡致宛如宣紙畫的筆觸墨痕,極富風韻。

本品通體施釉肥厚,釉色明潤,設計簡潔高雅。外壁大幅留白,僅於碗壁中線處以青花書寫藏文「平安頌」經文一周,外壁下部繪仰式蓮瓣紋一周,高足邊畫卷草紋一周,外壁及高足上下加飾雙青線。青花發色蒼雅淋漓,筆劃紋飾可見鐵斑沉著,「蘇麻離青」特徵鮮明可見。

至於匠人藉以呈現西亞顏料風韻的器形與文字,則皆是藏傳佛教而來。


本品外壁藏文「永平安頌」


描繪羅漢的絹本,留意畫右方人物捧著帶盞托的高足碗

此宣德青花瓷撇口,深弧壁,高足微侈,足中空,屬典型高足碗器形。外壁藏文「永平安頌」為藏地祈頌平安吉祥之重要經典,各大教派均有念誦,可翻譯為:日平安,夜平安,陽光普照皆平安,日夜永遠平安泰,三寶護佑永平安。

藏地喇嘛每日早中午均要念經喫茶。集體飲茶時,僧侶會取出隨身攜帶的茶碗放在面前,由專門司茶役的僧人斟茶,可知高足茶鐘為高僧日常佛事修行必備,朝夕相伴。藏族甚至有諺語曰:「刀碗配套不離身,友或仇人隨時見」。

各類高足碗中,如此件飾吉祥經者,尤其受到珍視。明中葉《漢藏史集》載,「兩隻由朝廷頒賜的碗,被稱為格爾,由化身的大明皇帝獻給得銀協巴和眾生依怙大乘法王。這兩隻碗中大的一隻是獻給大乘法王的,此碗為青花碗,上面有白晝吉祥(夜晚吉祥)等文字,繪有六種圖案及吉祥八寶,由於有這些珍貴的圖案更顯得貴重。」

如此描述,與宣德朝所製的蓮托八寶紋高足碗相合。由此亦可知,吉祥經與八寶皆為「珍貴的圖案」,使青花碗更加貴重。


明永樂 白釉印花龍紋高足碗及碗套|西藏博物館


明永樂 青花梵文「永平安頌」僧帽壺|西藏博物館

上述「……由化身的大明皇帝獻給得銀協巴和眾生依怙大乘法王」記載,亦間接道出了明朝皇帝與藏佛關係。

傳統上,藏傳佛教稱呼當地世俗統治者為菩薩化身。時移勢易,當藏佛尋找藏地以外的政權支持時,便把此等做法擴展開去。從元朝到清代,藏傳佛教會尊稱庇護佛法的漢地統治者為「文殊菩薩化身」,故有「化身的大明皇帝」此類說法。

至於銀協巴與大乘法王,分別指藏佛噶舉派黑帽系第五世活佛,與明朝賦予薩迦派領袖之封號。永宣兩帝透過大量分封法王,分散及平衡西藏宗教勢力,權術可見一斑。

是次在保利登場的宣德高足碗,有可能如《漢藏史集》所載青花碗,由明朝天子贈予藏佛上師,但亦有機會供於御苑佛堂,伴隨頌佛禮法的宣德帝左右。


本品內壁印刻蘭札體梵文經文一周

這件宣德高足碗,外壁盡是異域風華,容易令人忽略景德鎮御窯廠在內裡低調表達的中土技藝。

細心觀賞內壁,實有蘭札體梵文經文一周,對應外壁經文位置,只因釉層較厚,頗不易覺察,惟側光方依稀可見。以手撫之,釉面平整光潤,故內壁文字當是於潔白胎體上印刻而成,使文字有淺浮雕效果,施釉後方可顯出字形,同時又使釉面平滑,名副其實是鬼斧神工。

碗心中央,則暗刻雙圈篆書「宣德年製」四字兩行款。字體結構嚴謹,筆劃酣暢自然,轉折處渾圓,婉麗飄逸,雍容規度,與尋常所見楷書宣德年款頗為不同,而與見於個別永樂甜白釉的暗刻篆書「永樂年製」款識極為接近,可見本品當燒造於宣德早期。


本品碗心中央暗刻雙圈篆書「宣德年製」款


左:本品刻款;右:明宣德 天青釉高足碗款(景德鎮御窯廠出土)

宣德御窯楷書款識出自永宣朝書法大家沈度之手,既有文獻記載,亦為學術界所確認。

如本品所署之少見的篆書款識,學者對比館藏與出土永宣器物款識後,亦確認是沈度手筆。例如景德鎮御窯廠曾出土「明宣德 天青釉高足碗」,碗心青花書「宣德年製」篆書款,書法風格與本品並無二致。

是故,此式年款當時先由沈度書寫,後交景德鎮御瓷廠,由工匠按墨跡移到瓷坯上。

沈度於永樂年間被任命為翰林院典籍,由於婉麗端莊字體的字體令皇上十分滿意,所以但凡詔、諫、制、敕及御製詩文碑刻,無論是朝堂使用、內府收藏,還是頒賜屬國,明成祖都要沈度書寫,甚至把他譽為「本朝王羲之」。

永樂年間開始,天下士人競相模仿沈度字體,後來的幾位皇帝,包括宣德在內,亦對沈度書法讚不絕口。舉子為求高中,無不苦練沈字,一時沈字遍天下。直到吳門書派興起,沈字的壟斷局面才被打破。


相同宣德高足碗例|台北故宮


相同宣德高足碗例|布達拉宮

綜觀全球收藏,與本品相同的例子僅四,分別由台北故宮、西藏布達拉宮、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德國希爾德斯海姆的羅默博物館珍藏。換言之,只有本品是私人收藏可以擁有。

據清點檔案記錄,台北故宮一例原藏景福宮-梵華樓-佛日樓區域。兩樓皆由乾隆所建,有石梯相連,俱屬內廷中重要佛堂。

以此推斷,是次拍賣的高足碗亦無疑為極重要之佛前禮器。


是次舉槌的宣德高足碗



Lot 6410|明宣德 青花纏枝花卉菊瓣紋花澆

「大明宣德年製」款
高度:13 cm
備注:

  • 仇焱之先生「抗希齋」舊藏
  • 胡惠春先生「暫得樓」舊藏
  • 紐約蘇富比,1985年6月4日,編號2
  • 瑞士玫茵堂舊藏

展覽:

  • 「青花的故事——景德鎮御窯遺址所出與海內外珍藏元明青花瓷器對比展」,景德鎮御窯博物院,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2022年6月20日-7月9日

出版:

  • 《抗希齋珍藏有明全代景德名瓷影譜》,Ling, H.D.,仇焱之,香港,1950年,卷1,編號44,頁38
  •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674
  • 《私人收藏中國御窯瓷器》,馬錢特,2012年,頁12-15,編號3
  • 保利藝術研究院編,《保利拍賣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編號96,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專場:禹貢 - 從永宣至寶到雍乾秘珍
估價:RMB 10,000,000 - 15,000,000


2016年,一件與本品如出一轍的宣德花澆,在香港蘇富比舉槌,先後經法國Yves Mallié、英倫老牌古董商Bluett & Sons、以及傳奇「農莊鄉紳」藏家Roger Pilkington遞藏,估價HK$700萬,結果在熾熱競投下以HK$2,408萬成交。

本品之來源,絕對是不惶多讓。

最早為古董業大腕仇焱之「抗希齋」所有,接著為敏求精舍創會主席胡惠春「暫得樓」雅蓄,於1985年在紐約蘇富比易主後,又為瑞士藥業裕利兄弟「玫茵堂」珍藏。如此名單,已是無可挑剔。

事實上,此類花澆之可流通者十分鮮見,此外亦不過三、四例而已。


明宣德 青花纏枝花卉紋花澆|2016年,香港蘇富比,HK$2,408萬成交


本品曾為仇焱之(左)與胡惠春(右)珍藏

談及青花瓷,其中一位最具代表性的藏家,莫過於以元青花聞名的「天民樓主」葛師科。

一次訪談中,葛氏告訴筆者,指藍色並非中國傳統主流色彩,青花於元朝問世,很大原因是受到伊斯蘭藝術影響。事實上,許多官窯名品,尤其是青花瓷,都與西亞文化有所淵源。

本品唇口,直頸,頸側飾有曲柄,溜肩,圓腹下垂,臥足,器形乃是以伊斯蘭金屬器作摹本。

上文談及永樂剔紅深得乾隆垂青,此類花澆則甚得他的父親雍正帝青睞。存世兩幅雍正朝《古玩圖》,可見其御藏珍器之中,便有三件同類花澆。


清雍正《古玩圖》局部|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


本品腹上留白處書「大明宣德年製」款

本品外壁通體以青花裝飾,唇部兩圈弦紋,頸部及肩部切削成多棱面,棱面上繪飾菊瓣紋,富立體感。腹部主題繪纏枝花卉,花葉旖旎,花形嬌柔可愛。腹上留白處書青花六字單行款「大明宣德年製」。

和上述高足碗一樣,本品亦是以蘇麻離青料繪製。由於顏料含鐵量高,自然形成的黑藍結晶斑點,或浮於器表,或下陷於胎骨,與艷麗的藍色相互映襯,更增藝術魅力。



Lot 6418|明弘治 剔黑花鳥大盤

「弘治年滇南尹祿造」款
展覽:

  • 「海內外藏宋元明清漆器特展」,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2012年5月5日-15日,30號

出版:

  • 《保利拍賣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下)》,保利藝術研究院編,編號589,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專場:禹貢 - 從永宣至寶到雍乾秘珍
估價:RMB 1,300,000 - 2,300,000


古董收藏中提起雲南,大家想起的可能是普洱,或是大理國佛像。其實這個位處邊疆的地區,明朝時漆器工藝亦甚是有名。可是由於文獻記載稀少,作品又不易確認,故難以引起廣泛關注。

這件精巧繁複的剔黑花鳥大盤,極罕見地刻有「弘治年滇南尹祿造」款,正好為雲南漆雕史補上重要一頁,極具價值。

時間回到元朝,蒙古人征服大理國後,把當地技藝最佳的漆工帶到大都皇城。時至明初,這批滇工不但繼續在中央效力,而且數量更是「滿佈內府」。然而,誠如上文所言,永樂帝偏愛嘉興雕漆工藝,所以宮廷漆器當時並沒有走向雲南風格。

儘管如此,雲南本身的雕漆事業繼續發展。及至宣德時期,果園廠有衰退跡象,需要雕漆器時便發給雲南製造,再千里迢迢貢送進京,可見雲南工藝足以貢御。


本品刻「弘治年滇南尹祿造」款


本品底部

宣德以後,正統、景泰、天順、成化、弘治、正德六朝,內廷仍不時發派雲南貢送雕漆器入京,供奉皇室專用。直到再之後的嘉靖一朝,滇工再度進入內府服務,宮廷漆器終於走向雲南雕法。

 

本品即係弘治年間的雲南出品,盤內外紅漆素地,上面滿雕黑漆花紋,盤內作葵瓣式開光,開光內外雕刻同樣的花鳥紋,有菊花、蓮花、石榴花及梔子花等,若干小鳥棲息樹枝之上。

細部紋飾處理多採用斜刀陰刻的方法,線條流暢纈密而快利;畫面佈局繁密,花葉相連,雀鳥停駐其間,神態鮮活。盤面邊緣一隅刻畫「弘治年滇南尹祿造」楷書款識。

本品花紋繁滿細碎,與上述永樂剔紅蓋盒對比,明顯與元明時代嘉興派的圓潤渾厚迥異。


本品局部

正統至正德五帝六朝之間,具款漆器鮮見如片羽吉光。

其中,只有現藏大英博物館「弘治二年平涼王銘刁」款一例(下圖),與本品落款同樣齊集時間、地點、人物三項要素。

至於其他例子,舉如北京故宮的剔紅文會圖委角方盤,僅刻「滇南王松造」而無紀年,僅能憑風格推斷為明朝中期出品。


明弘治 剔紅「滕王閣」盤 「弘治二年平涼王銘刁」款|大英博物館

 



Lot 6305|清乾隆 御製「湘江秋碧」琴

尺寸:琴長101.5 cm;隱間91 cm;首寬15 cm;肩寬16.8 cm;尾寬12 cm
腹款:

  • 「不解攫醳解琴意,七弦掛壁何不可。暉十有三丁晨星,導和理性圖書左。湘江夜月來水仙,窗映飄蕭綠陰鎖。何須鳴玉覓金儒,愛渠亦復周旋我」、「御製」、「乾隆御筆」
  • 「乾隆十年秋補桐書屋製,尺度一依欽定律呂正義」、「比德」
  • 「湘江秋碧」「御賞」

備注:

  • 山中商會,紐約
  • Parke-Bernet Gallerise,山中商會藏東方藝術品清庫專場,第三部分,1944年6月28日,編號23
  • F. Bailey Vanderhoef Jr.(1913-2008年)舊藏,美國加州奧海鎮
  • 香港蘇富比,2016年10月5日,編號3605

展覽:

  • 《Oriental Lacquer: An exhibition organised byguest curator, F. Bailey Vanderhoef, Jr.》,聖巴巴拉美術館,美國加州聖巴巴拉,1976年,編號8

出版:

  • 《Oriental Lacquer: An exhibition organised byguest curator, F. Bailey Vanderhoef, Jr.》,聖巴巴拉美術館,美國加州聖巴巴拉,1976年,編號8

專場:湘江龍音 - 御製名家古琴藏珍
估價:RMB 25,000,000 - 35,000,000


美國國父華盛頓(1732-1799)童年砍櫻桃樹,是一個關於誠實的故事;太平洋彼岸的大清皇朝,乾隆帝(1711-1799)也曾經砍樹,卻是一篇懷念往事如煙的章節。

乾隆年間,一棵梧桐樹枯死了。

梧桐枯死不是甚麼新聞,不過這可不是普通的梧桐。它一直於瀛台南側書屋門前,與另一棵梧桐成對栽種,曾經風雨不改地陪伴書屋中的少年乾隆讀書。

老梧桐之死,令乾隆百般感觸,黯然神傷,作詩曰:

瀛台雙桐向所有,因循枯一成獨樹。秋夜春朝失侶陰,認巢好鳥徘徊去。老幹吟風似作悲,團葉無心菶承露。樹猶如此人何堪,爰命郭橐為補足。佳陰依然罨綠窗,相得乍喜矧相妒。未必人心似樹然,世間雲雨紛新故。倚桐無語立斯須,彷彿廿年前覓句。

「彷彿廿年前覓句」- 二十年前、即雍正二年,乾隆還是少年弘曆時,便始於此書屋讀書。如今光陰瞬息,為之悚然。


瀛台補桐書屋


左至右:本品上之「乾隆御筆」、「比德」、「御賞」印

這位文青皇帝不忍餘下的那棵梧桐「喪侶」,不但替它寫詩,更為它「續弦」- 命人在旁補植新樹,兼把書屋更名為補桐書屋。

豈料翌年、即乾隆十年,餘下的老梧桐亦告枯死。乾隆不忍丟棄之,下旨砍斫木材製成四床琴,賜名「瀛蓬仙籟」、「湘江秋碧」、「皋禽霜唳」、「雲海移情」,各題御詩,置於書屋之中。

乾隆御製之琴,就這麼四床,其中只有「湘江秋碧」在市場現蹤。此琴龍池納音處墨書銘:

不解攫醳解琴意,七弦掛壁何不可
暉十有三丁晨星,導和理性圖書左
湘江夜月來水仙,窗映飄蕭綠陰鎖
何須鳴玉覓金儒,愛渠亦複周旋我

梧桐與古琴,其實有著很美好的故事。

傳說中,鳳凰通天應地,協五音,合九德,非竹不食,非醴泉不飲,非梧桐不棲。伏羲料定梧桐乃神靈之木,決意製成樂器,於是發明了古琴。可見在中華傳統中,梧桐於古琴,如宣紙於書畫,本是天合之作。

有趣的是,現今科技分析下發現,梧桐木纖維呈特殊管孔狀結構,可以增強琴體的振動效能,利於取得中正平和的音色效果。

新伐梧桐易裂變形,需長時間泡水風乾方能以之製琴。至於補桐書屋的梧桐,幾經風吹日曬,在枯榮之間徐徐老去,正好在生命流逝之後,成為書屋主人的斫琴良材。

據《活計檔》記錄,可知這四床琴的漆作、部分玉質配件及琴套、琴匣完成於蘇州,是內務府造辦處與蘇州織造合作的成果。檔案字裡行間,處處可見乾隆何其重視四琴。

例如,他把製琴任務交與莊親王督辦,而為了避免北京發至蘇州的配件木樣因氣候等原因變樣,後者特別指示用石質材料製作配件小樣。這種細致入微的建議,令承辦者不敢有絲毫差池。

乾隆十年時,宮中玉料儲備並不充足,故乾隆帝特別指出若無合適玉料,即向宮外購買。他甚至專門派遣內務府兼通琴、漆之人前往蘇州督辦製作過程,耗時近兩年才告完工,這四床古琴製作之精細可想而知。


本品之電腦斷層掃描照片

「湘江秋碧」琴樣為連珠式,金徽,朱紅漆,通體仿刻梅花斷紋,乃蘇州織造的髹漆藝人按照宮廷畫師樣稿,用針在漆面上勾畫而成。琴面造型渾圓,琴面、琴邊發連體小蛇腹斷紋。

琴面嶽山至七徽處繪有祥雲閒鶴。琴軫、雁足等刻有鶴舞祥雲紋,填以金漆。琴面無琴弦摩擦之痕跡,未經長期撫弄。琴底龍池、鳳沼等為如意橢圓形設計,更於龍池、雁足間開二寸許橢圓音孔,為一般琴制所無。

《清宮檔》記載此四琴製作事宜:「乾隆十年十一月十五日汪尤敦、張若靄奉旨所製四琴著莊親王遴選良工會同造辦處悉心斟酌,其金徽、玉軫等件具仿古樣制辦……」此外,琴書有記,琴過五百年方出梅花斷。此兩點正好證明乾隆好古之癖。

20世紀初,山中定次郎從滿清親王貴族手上購得此琴。二戰時期,美國政府把這位東瀛古董巨商的財產充公拍賣,此琴由探險家F. Bailey Vanderhoef Jr.投得。流落海外多時後,此琴在2016於香港拍賣,如今回到「家鄉」京師舉槌,且看將寫下怎樣的佳績。



Lot 2647|清雍正 御製琺琅彩百花不落地茶圓

「雍正年製」款
尺寸:直徑 10 cm;高 5.7 cm
備注

  • 香港蘇富比,1981年11月25日,Lot 278
  • 香港蘇富比,2013年10月8日,Lot 3021
  • 香港蘇富比,2017秋拍,Lot 3607

出版

  • 《香港蘇富比20周年》,香港,1993年,編號231

專場:禹貢 - 從永宣至寶到雍乾秘珍
估價:RMB 13,500,000 - 23,500,000


「百花不落地」瓷器,又有「萬花錦」、「錦地夾彩」等諸般稱呼,據記載為宮中賞花時節所用,寓意萬花獻瑞,盛世長春,可謂大清早期錦繡山河之縮影。

百花不落地雖然創燒於雍正時期,但此朝製品卻如鳳毛麟角。與本茶圓相同之例僅三,一為北京故宮所有,乃清宮舊藏;二為傳奇古董商仇焱之舊藏,後於拍賣易手;三亦經拍賣釋出市場,後為「日本雞蛋大王」伊勢彥信雅蓄。

本茶圓則曾三度於香港蘇富比上陣,最早是1981年,期間又被編入《香港蘇富比20周年》。此圖錄輯錄蘇富比進軍香港首個二十載之中,最為珍貴的中國藝術精品,可見本茶圓甚受重視。

如斯稀有,除了因為百花不落地本身燒造困難,製作成本極高,更與雍正帝出了名嚴厲的審美有莫大關係。


清雍正 琺琅彩萬花錦紋碗|經拍賣釋出市場,後為伊勢彥信雅蓄

此類百花不落地圖紋,令人聯想到歐洲油畫的花卉作品。

歐洲古典靜物油畫,上繪花朵非但來自四時季節,更有些是異地植物,絕不可能同時同地盛放,所以藝術家需憑草圖記錄,再加諸幻想創作力把之融於一畫。

百花不落地也一樣,以本茶圓為例,精繪牡丹、荷花、玉蘭、繡球、蘭蕙、石榴、芙蓉、菊花、桂花、石竹等諸般四時花卉。即使是清宮御花園,也難以讓之同時綻放。畫師要把它們統統繪於盌上,令之爭艷鬥麗的同時,又要保持構圖繁而不亂,幾類鬼斧神工。

繪畫數之不盡的諸般花卉,單是需要調製胭脂紅、黃、藍、綠、淡墨彩等顏料已考功夫,各種釉色最完美的燒成溫度與氣份又不盡相同,製作難度與成本可想而知。


本品不同角度之照片

本茶圓的紅花以亮點並調合白彩繪花瓣亮處,造成明暗對比效果,使整體紋飾更見立體逼真,乃典型受西洋影響的琺瑯彩畫工。同樣是牡丹和荷花的黃花,卻使用了中國畫平塗的方式描繪,勾邊的更是礬紅而非琺琅,或因前者效果更符合院體工筆花卉繪畫特點。

在琺琅彩花卉一事上,雍正又曾經覺得「菊花瓣畫單了」,下旨以後要「照千層疊落花瓣畫」。本茶圓之菊花,花瓣層疊,緊團密簇,無疑正屬此種「千層疊落」之式。

筆者以為,百花不落地對雍正來說是一個獨特的主題,因為這位帝王素來不喜過度奢華與複雜的設計。然而,即使在花海之中,他還是有本事展現其高雅美學。

首先,花卉雖多,但主次大小有別,且間以枝葉襯托,令佈局留有「呼吸」空間,不會令人覺得「窒息」;其次,花卉以紅黃為主,唯獨一朵藍色蓮花出塵綻放,散發陣陣幽香,如同畫龍點睛一樣,令整體構圖不落俗套。

雍正治國之成功,在於嚴謹;看來宮廷藝術品之出眾,同樣有賴這種一絲不苟的態度。


本品的百花圖紋

琺瑯彩瓷,始創於康熙一朝,專供御用或皇室玩賞,成本高、產量少,連得寵大臣也不會輕易賞之,在芸芸清朝瓷器中至為矜貴、最為頂級。即便在今日,琺瑯彩也只多見於兩岸故宮、大英博物館等頂尖博物館,私人收藏屈指可數。

清代官窯,大都在景德鎮燒製而成。可是琺瑯彩卻不同,景德鎮先把精製白瓷素胎運至京城,經皇上欽定圖式,由造辦處如意館草擬,再交由宮廷畫師用琺瑯彩畫於瓷胎,最後彩燒而成。

琺瑯彩料燒成後有透明玻璃質感,由於繪畫色地上堆料厚,又有色彩眾多且深淺不同的顏料巧妙配合,故畫面有層次分明的實感,本茶圓正是箇中佳例。

細賞茶圓所繪花卉,與清宮舊藏藝術品對比,可推斷藍本應出自著名詞臣畫家鄒一桂手筆。

鄒一桂為雍正朝進士,乾隆朝官至內閣學士。他師法惲壽平,擅畫花鳥,曾繪《百花圖卷》進呈,甚得乾隆之喜,不但親題絕句百首,更把之歸入《石渠寶笈》著錄。清宮舊藏的不少洋彩御瓷,紋飾皆摹自其畫作。

清 鄒一桂《百花圖卷》局部|中國國家博物館



Lot 6369|清乾隆 仿汝天青釉大六方瓶成對

「大清乾隆年製」款
高度:69 cm
備注:

  • Roddy Mcdonnell 於1950年代從倫敦獲得
  • 後由Sir John Farrington於1980年代晚期至1990年代早期,購自愛爾蘭知名古董商Roddy Mcdonnell
  • 北京保利,2016年12月5日,編號5163

出版:

  • 保利藝術研究院編,《保利拍賣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編號258,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專場:一色,一切色 - 釉瓷幻化「承色」之美
估價:RMB 12,000,000 - 22,000,000


看過繁花似錦的中西合壁藝術,現在轉換一下品味,欣賞純粹清雅的古樸審美。

宋代美學,堪稱中華歷史上難以攀越的高峰。以一眾名窯燒製的單色釉為例,便在陶瓷世界達到了器形與顏色的極致,成為簡約美學之一代絕唱,並深刻地影響了此後千載歲月的宮廷御器。

在這個單色釉的黃金時代,當以聞名天下的汝窯稱王,有「雨過天青」之美譽,於北宋時為貢御極品,至南宋時已是「尤難得」,及至明朝更被封為五大名窯之首。

清帝好古敏求,對汝窯極是推祟,然皇城所藏傳世品數量遠遠無法滿足其所需。是故,雍乾兩帝授意仿製,在傳奇督陶官年希堯與唐英的努力,以及御窯廠新增的仿古作體制之下,不但成功復燒,品質更是出彩不凡。


本品局部

後世追慕汝窯美學的歷代帝王之中,亦以雍乾兩朝的仿汝瓷器最為成功,取得形神兼備之效。是次舉槌的六方瓶達69 cm之高,體量在同類天青、天藍器中無出其右,更是珍貴。

不過尺寸之巨大,同時之帶來燒製之艱難。

動手製作過陶瓷的朋友都知道,方形器皿不似圓器般可以拉坯,需以雙手塑造,稍一不慎即告變形崩塌。另外,由於六方瓶體積龐大,燒製時佔據窯中大部份空間,不同部位的溫度與氣氛相差變化頗大,故而控制成色亦是甚難。

本品器形古樸,端莊大方,器身六道棱角自上而下隨形貫通全器,風格硬朗,線條起伏婉轉,古意悠然。釉色甯靜淡雅,宛若蒼穹,紋片疏朗,釉面滋潤凝重並有玉質感,韻味雋永,正是難得燒成之佳器。


Capard House現貌


本品於Capard House的舊照,以及本品之出處說明


Capard House所用之木座

本對六方瓶,最早由Roddy Mcdonnell於五十年代從倫敦獲得。及至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這位時任愛爾蘭古董商會會長,把之售予John Farrington爵士,此後長時期收藏於其擁有的Capard House之中。

John Farrington曾為愛爾蘭最大珠寶商,同時亦是一位有名的收藏家,藏品涵蓋十八、十九世紀的歐洲裝潢藝術、繪畫、雕塑、現當代藝術、乃至亞洲古董。

Capard House則是愛爾蘭著名莊園,建於1790年,屬希臘復興式建築,曾為當地貴族Piggott家族所有,John Farrington後來成為繼任莊主。

2015年,Capard House連同其中大部份藏品出售,本對六方大瓶才首次為公眾所知。


本品至2015年拍賣時,方為大眾所知


Lot 6430|清乾隆 御製胭脂紅地洋彩軋道開光「御苑秋獵圖」詩文壁瓶

「大清乾隆年製」款
尺寸:22 x 9.5 x 4.5 cm
專場:禹貢 - 從永宣至寶到雍乾秘珍
估價:RMB 2,700,000 - 4,700,000


本壁瓶開光內洋彩繪「御苑秋獵圖」,上書〈秋日南苑射獵〉詩文,不但承載著滿清的民族驕傲,體現乾隆帝勵精圖治的精神,更隱含清三代的父子、乃至爺孫深情。

滿清入關以後,學習和吸收了大量漢文化。然而,對於本身引以為傲的傳統,亦一直保留下來並予以重視,其中一項便是秋獵行圍。清朝以騎射開國,武奪天下。秋獵不但是單純的打獵活動,更是寓戰予獵,乃軍事演練的一種,以保持滿族崇武本色。

乾隆三年,乾隆帝前赴南苑打獵,「見兵丁於行圍之道,馬上甚屬生疏」,察覺八旗子弟入關後貪圖逸樂,荒廢武藝,此後不止一次諭命旗人務順勤習騎射,以「力挽流習」並恢復「滿洲之風」。


本品局部

為了弘揚滿族打獵騎射傳統,乾隆諭令宮廷畫家特別繪製數十幅行圍畫作。其中一幅郎世寧有份參與的《乾隆皇帝射獵圖》,描繪南苑狩獵盛況,構圖與本壁瓶的秋獵圖非常相似。

然而,《乾隆皇帝射獵圖》描繪四十餘歲的乾隆帝,風華正茂,顯然與壁瓶主角並非同一人。後者更為富態穩重,年齡亦應更長。

壁瓶所書〈秋日南苑射獵〉一詩,收錄於《樂善堂全集》(乾隆還是皇子時所寫之文章賦詩),作於雍正七年;緊隨其後的一首是《恭祝皇父萬壽》,應作於雍正帝同年的五十一歲壽辰、即十月三十日前後。

按此邏輯推斷,壁瓶所繪者,或許正是乾隆追憶與父皇一起打獵的往昔情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南苑設有鹿圈養之鹿,明清官窯名品「百鹿尊」圖紋很可能便是以之為參考藍本。壁瓶繪獵鹿,比之《乾隆皇帝射獵圖》繪獵兔,更顯示出南苑特色。


清乾隆《郎世寧等乾隆皇帝射獵圖軸》局部|北京故宮

南苑行圍更是乾隆與康熙爺孫情的重要回憶。他曾在詩註中寫道:「余十二歲時恭侍皇祖(即康熙帝)於南苑習圍,蓋我朝家法最重騎射,無不自幼習勞;今每歲春間仍命皇子、皇孫、皇曾孫輩於此學習行圍,所宜萬年遵守也。」

熟悉歷史的讀者都知道,乾隆極得康熙寵愛,更可說是後者欽點的隔代承繼人。從爺爺身上所學的滿族打獵騎射傳統,他亦致力把之在血脈中傳承下去。

秋獵圖雖然搶去了我們的目光,但壁瓶其他裝飾其實亦是精彩。兩側飾金彩夔龍耳,仿古華貴並重;底承黑釉描金仿漆木座,幾可亂真;匠人以鐵錐工具在胭脂紅地上施展軋道工藝,更是錦上添花。

展現皇家騎射的瓷器,寥若晨星。美國沃爾特藝術博物館(Walters Art Museum)有一例,同為乾隆朝壁瓶,上書同一首〈秋日南苑射獵〉(其為中間四句,本壁瓶所寫則是頭四句);另一例在英國曼徹斯特美術館(Manchester Art Gallery),名為洋彩冬青地四團開光像耳御題詩海棠罇,製於乾隆十二年前後。

綜觀圖紋、款識、詩句、瓷座等特徵,本壁瓶與沃爾特藝術博物館藏之例,有機會是同一批次設計燒製。


乾隆朝壁瓶近例,上書同一首〈秋日南苑射獵〉的中間四句|美國沃爾特藝術博物館的


清乾隆 粉青釉開光狩獵圖海棠尊|英國曼徹斯特博物館


本季北京保利春拍佳器眾多,難以一一詳盡介紹。舉如以下兩例,俱是乾隆朝代表藝術品。

首先是一對青花抱月瓶,體積碩大,幾近50 cm之高,開光飾八吉祥靈芝紋,乃是大氣穩重、古雅端莊之佛前供器。 2013年,此對青花瓷在倫敦蘇富比上陣時,就被選為圖錄塊面。

接著是御製畫琺琅墨彩「雪事八詠」御題詩筆筒,八首詩分別東郭履雪、蘇卿囓雪、袁安臥雪、謝庭詠雪、王恭渉雪、孫康映雪、陶谷烹雪、程門立雪,描寫的都是歷史上的名臣才女、大學雅士之典故,可窺得年輕皇子的抱負、生活情趣以及閑適恬淡的心境。


Lot 6432|清乾隆 青花開光式八吉祥靈芝紋螭耳大抱月瓶 成對

「大清乾隆年製」款
高度:49.2 cm
備注:

  • 倫敦蘇富比,2013年05月15日,編號222(圖錄封面)

展覽:

  • 「弘歷的世界——乾隆御製詩文稿、蘭亭圖帖緙絲卷暨重要宮廷藝術特展」,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2021年04月23日-05月10日

出版:

  • 《弘歷的世界》,保利藝術博物館編,編號113,上海書畫出版社,2021年

專場:禹貢 - 從永宣至寶到雍乾秘珍
估價:RMB 15,000,000 - 25,000,000


Lot 6429|清乾隆 御製畫琺琅墨彩「雪事八詠」御題詩小筆筒

「乾隆宸翰」、「惟精惟一」印
高度:9.4 cm
備注:

  • 晚清重臣上海胡湘林家族舊藏

展覽:

  • 「弘歷的世界——乾隆御製詩文稿、蘭亭圖帖緙絲卷暨重要宮廷藝術特展」,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2021年04月23日-05月10日

出版:

  • 《保利拍賣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保利藝術研究院編,編號407,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 《弘歷的世界》,保利藝術博物館編,編號97,上海書畫出版社,2021年

專場:禹貢 - 從永宣至寶到雍乾秘珍
估價:RMB 5,600,000 - 8,600,000


拍賣詳情

拍賣行:北京保利
預展時間:2024/6/9至各專場拍賣前一日
預展及拍賣地點:北京國貿大飯店(北京市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1號)

專場:湘江龍音 - 御製名家古琴藏珍
拍賣日期:2024/6/14

專場:一色,一切色 - 釉瓷幻化「承色」之美
拍賣日期:2024/6/15

專場:禹貢 - 從永宣至寶到雍乾秘珍
拍賣日期:202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