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會古今中西的當代藝術旗手 細看京師拍賣的劉野、曾梵志、岳敏君大作

中國傳統繪畫,千年命題皆是山水;來到現代,一代華裔藝術家出洋取經,汲取西方文化精萃,繪下無數抽象、風景、靜物大作;及至當代,年輕藝術家古今合璧、中西兼融,筆下風光更是百花齊放。

他們當中,有以現代抽象幾何描繪東方傳統竹子的劉野,有以面具表達城市人疏離感的曾梵志,有以冷靜灰調審視集體主義的張曉剛,有以斑駁色彩擁抱桃花艷遇的周春芽,以及用傻笑嘲諷世人的岳敏君。

乘著保利北京春季拍賣的契機,我們一同細賞這些中國當代名家的大作。


Lot 3319|劉野《竹子 竹子 百老匯》布面丙烯

創作時間:2011-12年
尺幅:600 x 900cm;200 x 300cm x 9
展覽:2012 Bamboo Bamboo Broadway 斯珀隆韋斯特沃特畫廊 / 紐約州紐約市
出版:

  • 《北京藝術家給我們帶來的鳥和竹子的景象》P14頁/華爾街日報2012年版
  • 《劉野眼中的世界》 P45 藝術銀行 2012年版
  • 《劉野:Bamboo Bamboo Broadway激變》P207 2012年版
  • 《Bamboo Bamboo Boradway》 P6 紐約斯珀隆韋斯特沃特畫廊2012年版
  • 《結構、光線、音樂:Bamboo Bamboo Broadway劉野的經典記憶》 P40-43 紐約斯佩羅尼韋斯特沃特畫廊 2012年版
  • 《Bamboo Bamboo Broadway》P7-8紐約斯珀隆韋斯特沃特畫廊2012年版
  • 《劉野》 P102 P107白牆2012年版
  • 《灰色的狂歡節:2000年以來的中國藝術》 P122 桂林出版社 2013年版
  • 《舞動雪花》 P62 美術文學出版社 2015年版
  • 《劉野目錄圖解》 P234-235 P348 哈特耶·坎茨·維拉格 2015年版
  • 《劉野的Bamboo Bamboo Broadway現代主義》 美國藝術 2012年9月7日 2015年版

估價待詢


繼岳敏君、張曉剛、方力鈞、王廣義的原世代「F4」後,劉野、曾梵志、劉小東、劉煒被稱為中國當代藝術的新「F4」。其中,劉野近年在國際收藏家之間愈來愈受歡迎,於香港拍賣場屢創高價,如今紀錄已經是HK$5,218萬。

提起劉野,大家都會想起他筆下可愛的小孩子、明亮的畫風、童話故事式的構圖,至於「竹子」系列畫作,由於較為罕見於市場,相對來說沒有那麼為諸君所熟悉。劉野對蒙特里安(Piet Mondrian)有多崇拜,人所共知,而其實竹子系列正是他建基於後者的抽象幾何,把之巧妙融會進自家畫風的成熟創作。


劉野《她不怯對蒙德里安》,畫中直接繪畫了蒙德里安名作《百老匯爵士樂》


蒙德里安名作《百老匯爵士樂》

劉野在歐洲留學期間,深受荷蘭藝術家啟發,尤其是現代幾何抽象之父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筆下風格強烈的幾何抽象,及平行直線構成的四邊形,在劉野早期創作中便以出現,多以整幅畫的形態出現背景當中。後來,劉野不再只是直接挪用,而是內化吸收蒙德里安強調的平衡和幾何分割,引入嚴謹的空間勾畫、分隔、比例和佈局。

「蒙德里安的畫出現在我的畫中是精神上的。他的畫那麼單純 - 最基本的顏色和垂直水平線,我也想解决單純的問題。」劉野用窗戶、桌子、掛畫、甚至人物四肢和影子的幾何外形作為線條和形體,湊成精妙構圖。各種元素互相映襯,令畫面浮現難以形容的張力、協調、平衡。


宋朝 文同《墨竹圖》|台北故宮


《竹子 竹子 百老匯》局部

及至21世紀,劉野逐步走向抽象,開始拿走畫作中的敍事元素,希望「儘量讓它更純粹一點,把早期情緒、敍述、情節比較多的地方,減少到依靠繪畫本身的元素,例如比例、色調、結構」

2007年,他開始創作竹子系列。傳統中國藝術之中,竹子象徵文人風骨,代表正直、高潔;視覺上,簡潔的竹子還原了純粹的幾何。

這種宋元山水畫的常見題材,更顯劉野創作生涯新方向。他將目光投放於中國傳統繪畫,追求東方藝術和西方抽象二者的交融與碰撞,以簡單淡淨的手法描繪書本,遊走幾何抽象邊緣。


《竹子 竹子 百老匯》局部

同系列的早期作品,劉野對竹子進行幾何化處理,但仍保留了竹枝和竹節的細節,看上去仍然是具象風景畫,只是帶著抽象風格。

《竹子,竹子,百老匯》,則是他首幅真正意義上的抽象繪畫,也是創作生涯迄今為止最大體量的鴻篇巨製。畫名中的「百老匯」,既是紀念它的創作地、一個位於百老匯的工作室,更是出於對蒙德里安絕世名作《百老匯爵士樂》之敬意。

此鉅作去除了所有中段分叉的竹枝以及竹節細節,留下垂直竹稈與縱向不規則排列的粗細竹枝相互交錯,不但讓畫面瀰漫著一種無聲的呼吸與生長節奏感,更令構圖充滿了哥特式建築所特有的升騰與崇高感。

畫面整體呈灰白色調,綠、藍、粉等眾多雜色,又以極其微妙的過渡方式遍布其中,彷彿只在竹枝交錯的空隙間隱約有色調相近的幾何型色塊互相映襯,好似竹林在微風中搖曳時的光影變化。縱觀劉野所繪之竹,無不纖瘦蕭肅,以抽象法無限接近竹的本質結構,在整體的氣韻上又頗有宋元文人山水的清雅高逸:「輕法」、 「尚意」,適興作畫,超脫凡俗。



Lot 3305|曾梵志《面具系列》布面油畫

創作時間:2000年
尺幅:197 x 69cm
來源:

  • 保利香港2014年春拍 編號 0201
  •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估價:RMB 12,000,000 - 16,000,000


對藝術圈外的許多朋友來說,曾梵志就是中國當代藝術的代名詞。哪管未必說得出「面具」系列,卻任誰都記得他筆下戴面具、穿西裝的肖像。

2013年,面具系列《最後的晚餐》在香港以HK$1.8億天價易手,曾梵志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億元俱樂部的「始創會員」,更令他名滿天下。不過在百花齊放的當代藝術市場中,這位武漢人好像逐漸退出了大舞台,更有人認為他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不過事實證明,他始終是中國當代藝術的天之驕子。2020年,同系列另一大作《面具系列 NO.6》於北京以RMB 1.61億成交,打破他本人以《最後的晚餐》保持之中國當代藝術紀錄,再次震撼整個收藏界。


曾梵志是中國當代藝術億元俱樂部的「始創會員」

90年代,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下急速起飛。曾梵志當時移居北京不久,面對資本主義與消費文化,感到不勝負荷。他以白色面具遮蔽畫中人五官,猶如為人物賦予另一塊皮膚,抹去了他們身份,隱藏了他們的情感及焦慮。

曾梵志將這種「隱藏」之舉,與他對社會的體察聯繫起來,「官員開始穿西裝、打領帶……每個人都希望有光鮮的外表,但卻也顯得有點虛假。我覺得他們很想改變自己的外表,便把這些感覺在早期的《面具系列》中表達出來」

自1994年創作面具系列,曾梵志在每個階段的主題、表現形式及色彩上,皆注入嶄新元素。90年代初的面具系列多以群像為主,至千禧年前後,畫面人物逐漸減至單人或少數人,構圖形式卻愈加豐富。


《面具系列》局部

此幅《面具系列》創作於2000年,採用了罕見的狹長畫幅,在視覺上強調了垂直、縱向的空間意識感。畫中場景由過去的封閉空間,轉移到宏闊海岸。如此變化意味著畫家在探索時代、社會與個體的關係以外,進而開始思考著客觀世界與個體、人與自然的關係。

畫中人物是典型的都市白領形象,西裝革履、黑皮鞋一塵不染、手拿禮帽。畫家為主人公設計了光鮮亮麗卻又矯揉造作的造型,身體稍微扭曲,帽子放於胸前,雙腳前後分開站立,以一種紳士、時裝模特兒或電影明星的姿態呈現於觀者面前。然而皮膚肌理與顏色,仍然似他早期「肉」、「協和醫院」系列的風格,清楚地詮釋著面具系列的中心主旨 - 現代都市人疏離、矛盾的困境。


Lot 3306|曾梵志《福鹿》布面油畫

創作時間:2010年
尺幅:220 x 180cm
出版:《曾梵志 界線的共鳴》 P33 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2011年出品
估價:RMB 8,000,000 - 15,000,000


大概於2002年開始,曾梵志逐漸脫離面具系列,取而代之的是風格蛻變的「亂筆」系列。

但凡是創作人,無論是藝術的、音樂的、設計的,新風格要為人認識、認可、喜歡,皆非易事。尤其是像曾梵志那樣的有名的畫家,面具系列珠玉在前,亂筆系列一直沒有獲得太大迴響。

直到2010年代,亂筆系列陸續在拍場上衝破千萬關口,才受到愈來愈多收藏家所認識。後來,劉德華在阿姆斯特丹看到梵高博物館展出的曾梵志亂筆作品,邀請對方繪畫演唱會海報,亂筆又如面具一樣,廣受大眾關注。


梵高博物館曾展出曾梵志亂筆系列


劉德華邀請曾梵志繪畫演唱會海報

亂筆系列其實源於偶然事件。曾梵​​志一次右手受傷,遂改用左手作畫。然而,左手的控制和嫻熟程度遠不及右手,創作過程於是不斷出現錯誤,破壞了畫面,越想改正反而又造成新的錯誤。

曾梵志在這種從未有過的繪畫體驗中,感受到破壞的力量,索性將之保持、發展,創造出亂筆風格,「我在創作的時候是兩支筆同時工作,食指和中指之間的筆為主導來創作,另外的一支筆卻在創作過程中帶來破壞,這樣會帶來畫面中看似凌亂實則有序的筆觸。」

之後,曾梵志又在草書的狂放不羈的筆勢,以及觀察植物藤蔓之間的穿插和動感中得到更多的靈感,使得他的筆觸線條現更加靈動、跳躍。


《福鹿》局部

對比面具系列以當代城市人為主題,曾梵志的亂筆系列嘗試融入中國傳統題材,繪畫仙鶴、老虎等具象徵意義的動物。

此幅《福鹿》即是一例。中華文化中,鹿帶著豐富的吉祥寓意,龍和麒麟都帶著鹿的特徵。長壽以外,由於與「祿」同音,鹿在藝術表達中也與福祿、俸祿仕途劃下等號。例如明清官窯瓷器中,「百鹿樽」就是深受帝皇所喜的名器。

佛教典故中,菩薩為保護鹿群,化身鹿王把自己獻給國王。國王大受感動,下旨建立群鹿棲身地,便是佛陀初轉法輪的鹿野苑。

《福鹿》全幅構思巧妙,近實遠虛,空間層次豐富。梅花鹿在沿坡上爬的途中回頭凝視,遠景是灰白色調水面,前景為枝椏濃密的樹林。樹枝反復交錯、上下左右穿插,看似凌亂,卻疏密有致、亂中有序。明確紮實的筆觸蔓延至整個畫面,筆線雖多,然亂而不紊,且帶粗細、黑白變化。底層枝條有明顯立體感和質量感,線條越往上堆積,越意筆草草,不拘一格,類似於書法中的運筆隨意生發,偶然為之的效果。

色彩搭配上,鹿的暖黃色調,以及黑色樹枝上的紅色線條,與地面的藍綠產生強烈冷暖對比。鹿的造型與色彩較為寫實,風景部分則更多運用了表現主義技法。畫作體現了曾梵志的融合東西方美學的觀點,結合具象及抽象的風格,進一步傳達出畫中主體的精神和情感狀態,創立了更豐富的表現方式,在線條與色彩的交織下,以新穎藝術語言拓展了當代藝術的發展空間。



Lot 3310|張曉剛《兄弟》布面油畫

創作時間:2006年
尺幅:120 x 150cm
展覽:2008年 花好月圓 余德耀美術館 / 印尼
出版:《花好月圓》 P132-133 余德耀美術館出版 2008年版
估價:RMB 5,000,000 - 8,000,000


張曉剛的「血緣-大家庭」系列成名已久,早在2006年已經在拍賣場衝破千萬關口,畫作接著也愈來愈受歡迎,並於2014年以HK$9,420萬的個人紀錄成交價攀登至顛峰。

惟當代藝術市場變化之快冠絕各大藝術版塊,此後幾年大家好像一度忘記了這位昆明人,他的名字鮮有再登上拍賣報道。不過好的畫家、好的藝術,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2020年,張曉剛強勢回歸市場。首先是早期三聯作《黑色三部曲》,張頌仁珍藏,HK$5,492萬易手;接著《血緣-大家庭2號》更以HK$9,803萬售出,事隔6年再寫張曉剛拍賣紀錄。


《血緣-大家庭2號》再寫張曉剛拍賣紀錄


張曉剛攝於其重慶工作室

血緣-大家庭系列緣起於1993年,張曉剛當時回老家探望雙親,偶然發現許多泛黃老照片 - 父母年輕照、自己的童年照、兄弟合照、全家福照,啟發了他的新主題。這一系列是以1950、60年代流行的全家福照片為依托,創造出的肖像圖集。

文革時期的家庭合照,共同特徵是標準化和臉譜化。往往一家人端坐於鏡頭前,姿態生硬,表情嚴謹,服裝和髮型基本類似,反映出特殊時代的物質貧乏和文化生活之單調。每個人物都帶有時代與身份的標籤,比如中山裝、紅領巾等,但是個性卻被抹平,消失在集體之中。

張曉剛重新審視了這種盛行於過去的家庭觀念和集體主義,並以新觀念和符號語言重新詮釋此段歷史情境,探討集體主義的價值、個體犧牲的意義,以及個性自由與社會規範之間的衝突。

正如他本人所說「我看到了描繪個人和集體矛盾的方法。從那個時候,我才真正開始畫畫。我可以運用文化大革命表達國家和人民之間的複雜關係。中國就像是個家庭,一個大家族。人們互相依靠,也發生衝突。這是我想關注的問題,然後逐漸地,它和文化大革命的聯繫越來越弱,轉為關注人們的心理狀況……」


Lot 3327|張曉剛《血緣:同志》布面油畫

創作時間:1997年
尺幅:79 x 99.5cm
來源:

  • 私人收藏
  • 現藏者直接購自藝術家

估價:RMB 3,800,000 - 4,800,000


張曉剛旅居德國期間,德國巨匠李希特(Gerhard Richter)和比利時名家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對他影響深遠。

前者有如攝影般真實的繪畫,使張曉剛開始留意照片背後包含的個人和集體記憶;後者超現實主義作品的天馬行空想像力,則使他慢慢褪下令人痛苦的悲悵和煎熬,轉向更加冷靜自持、不動聲色的藝術表現手法。

這些影響都深深體現在《兄弟》、《同志》等血緣-大家庭系列當中。尤其是冷灰色調,以及畫中冷靜審視時代面貌的情感,特別令人想起歷經二戰的李希特的「照片繪畫」著名創作系列。


李希特《Christiane und Kerstin》,創作於1968年



Lot 3301|周春芽《春風拂檻露華濃》(雙聯作)布面油畫

創作時間:2013年
尺幅:160 x 210cm x 2
來源:私人收藏(直接購自藝術家)
估價:RMB 8,000,000 - 15,000,000


就像「東方馬蒂斯」常玉畢生繪瓶花、裸女、動物,周春芽也有桃花、綠狗、山石三大創作主題,分別取材自中國詩人自古詠吟的桃花、他本人的愛犬、以及傳統文人畫的山石。

桃花自古為文人雅士喜歡的題材,以之為主角的詩詞俯拾皆是。桃實纍纍象徵勃勃生機,世外桃源代表隱逸情韻,吐妍花姿可比擬妙齡紅顏。至於本幅雙聯作《春風拂檻露華濃》,名字源自詩仙李白《清平調》名句「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原句是以名花歌詠楊貴妃,周春芽借以用之,說明桃花系列描繪的正是人類兩大原始慾望:色與情。


周春芽桃花系列描繪的正是色與情


《春風拂檻露華濃》局部


《春風拂檻露華濃》局部

桃花在90年代已出現在周春芽畫作之中,但最初只是配角,直到21世紀才獨立成為主題。周春芽曾經說明筆下桃花含意:「桃花色彩曖昧,外圈是白的,中間是紅的,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桃花和情感、性愛聯繫得比較緊密,體現生命,走到桃花林裡,我就會心花怒放,朝氣蓬勃的。」

中國傳統書畫,喜借山水、梅蘭竹菊等主題,說明君子應該具備的道德品格、高尚情操。古代文人筆下,鮮少繪出嬌艷欲滴、滿載情慾的浮世桃花。

儘管桃花明媚如春,然花期短促,又柔弱似水,禁不起風吹雨打。這位走過四次婚姻的藝術家,選擇以豪邁筆觸、斑駁色彩描繪桃花,擁抱花花紅塵的同時,又以最盛放的花期帶出「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種珍惜當下的人間世言,成功用西方油畫媒體,開創出東方文人畫的新境界。

如同中國當代著名藝評家栗憲庭所言,這位重慶人「不把這種艷遇看作壞事,而是熱情洋溢地接受它,愛在你心裡是如此的美好,才使你能創造出桃花這個艷情的繪畫意象來,這是你最大的成功……」



Lot 3303|周春芽《綠狗》布面油畫

創作時間:2000年
尺幅:150 x 120cm
來源:私人收藏(直接購自藝術家)
估價:RMB 1,800,000 - 3,000,000


周春芽曾經說過,最喜歡的顏色是「Italian Classico Verde 290」,而他正正選擇了這種鮮豔奪目的翠綠,來繪畫愛犬「黑根」(Heigen),成為著名的「綠狗」系列。

周春芽於1980年代前往德國深造,歸國後於90年代初從朋友家領養一隻年幼的德國牧羊犬,取名黑根。無奈中國城市當時並不容許飼養大型狗隻,所以黑根只得常常藏身家中。

一人一狗很快就親近起來。周春芽不只待黑根為寵物,更視之為家人。他後來回憶說:「黑根非常調皮,精力旺盛,喜歡和家人撲過去撲過來地玩耍。當時我還和我的前妻張曦在一起生活,我們沒有小孩,習慣把『黑根』叫成我們的兒子。」


周春芽與愛犬黑根

周春芽最初繪畫愛犬多為速寫,黑根當時也以棕黑皮毛的原來外貌現身於主人筆下。大概於1997年起,周春芽把將黑根畫成了綠色,自此這頭牧羊犬就成為了「Italian Classico Verde 290」色彩的「綠狗」,以不同姿態身貌出現在周春芽創作之中。

雖然「黑根」真實存在,但「綠狗」卻是虛構的。實虛相夾之下,綠狗予人更強烈的視覺衝擊。

創作於2000年的《綠狗》,筆法凝練地表現了一隻呈蹲姿的綠狗。它豎著耳朵、咧著長長的舌頭,以幾乎正對著觀者的姿態呈現,彷彿蹲在主人一旁等待餵食或撫摸。

綠狗形體是由皴擦、摩擦、扭曲的筆觸構成,筆觸扭動繁密,色彩彷彿轉過去、扭過來,充滿如周春芽所討論的「起伏跌宕」的「形體節奏」,在表現雕塑體積感的同時,讓人留連於綠色的細膩轉換,把色彩和筆勢運動變成令人著迷的表現元素,也突顯了藝術家的創作情緒與個性。


Lot 3302|周春芽《紅石》布面油畫

創作時間:1994年
尺幅:72 x 60cm
來源:

  • 私人收藏
  • 附北莊藝術空間出具之藝術原作保證書

估價:RMB 1,000,000 - 1,500,000


「山石」系列開始得比桃花、綠狗都要早,乃周春芽融合中國傳統書畫與西方表現主義的創作。

「我承認早期是受到過德國新表現繪畫的影響,但我並不滿足於他們那種一味張揚的美學趣味,總覺得他們的繪畫缺少耐看的東西。我喜歡中國古代文人繪畫,儘管也排斥文人們那種做作、矯情甚至是故弄玄虛的成分,但他們的細膩、敏感和那種充滿神秘意味的繪畫氣質的確讓我著迷。從力量來看,中國畫家遜色於西方畫家,但我們比他們敏感……」


《紅石》局部

周春芽在歐洲留學期間,雖然接觸到許多西方藝術而眼界大開,但內裡濃厚的文人情結並未抹去。放洋歸來後,雖然國家的社會、經濟、政治皆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但周春芽並沒有加入到「現世現實主義」等同輩創作潮流之中,反而深入研究中國傳統繪畫和美學,尋找中、西文化審美反差,從中找出創作新途。

山石系列就是在此種情況下誕生。

中國傳統山水畫中,石頭是經典畫題,歷代皆有傳世佳作。周春芽精研傳統文人畫的視覺資源後,力圖以完全不同的造型模式重新詮釋之。《紅石》創作於1994年,用平塗手法將紅褐色作為底色鋪陳,又用顏料堆積成肌理明顯的「紅石」,營造出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畫面效果,水墨的素雅與細膩被轉變為豐富的體積結構。

藝術家並沒有仿真的呈現物象,而是用一種精神性的、自然流露的情感表達來表露畫布上凝結的圖像,同時這也是一種超越自然景物外貌形態的交融之境。



Lot 3309|岳敏君《後花園》布面油畫

創作時間:2007年
尺幅:280 x 400cm
展覽:2008年 花好月圓 余德耀美術館 / 印尼
出版:

  • 《當代藝術家叢書》 P92 四川美術出版社 2007年版
  • 《花好月圓》 P114-115 余德耀美術館出版 2008年版
  • 《新中國·新藝術-中國當代藝術家訪問錄》 P47 藝術家出版社 2010年版

估價:RMB 5,000,000 - 8,000,000


21世紀,中國經濟急速起飛,藝術市場隨即活躍起來,令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間獲得前所未有的關注。其中,岳敏君、張曉剛、方力鈞、王廣義四人尤其備受關注,作品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屢創天價,被稱為「中國當代藝術F4」。

此後,亞洲當代藝術市場迎來了一次又一次的變革,中國當代藝術亦繼而出現一代又一代的「F4」。雖然挑戰變化不斷,岳、張、方、王的原代F4卻仿如長青樹,沒有缺席過半季拍賣。


岳敏君攝於其工作室,身後的正是《後花園》

1990年代流行的中國藝術潮流,由栗憲庭一鎚定音稱為「玩世現實主義」,岳敏君正是其中的旗手級人物。玩世現實主義的作品,乍看往往是嘲諷的、滑稽的,但內裡關心的卻是有血有肉的現實百態,故深究細賞之下,主題往往是嚴肅重要的。

對岳敏君來說,「笑」可以說是他以藝術家身份面對時代洪潮的一種消極武器,「哈哈大笑,還是放聲大笑,是嘲笑,還是狂笑,是面對死亡的笑,還是面對社會的笑,似乎每一種成份都有……」

岳敏君完善了以自己為藍本的大笑面孔形象︰粉紅的膚色、整齊的牙齒、緊閉的雙眼,並將這一簽名樣式的形象恣意地重複出現在他的作品上,以對抗的姿態述說著社會的荒謬與無常。


《後花園》局部

《後花園》創作於2007年,延續了經典的大笑面造型及精神內涵,尺幅宏大,佈局精心,乃岳敏君較後期作品中的代表作。2008年,印尼余德耀美術館舉行開幕展「花好月圓」,呈現原代F4為首的中國當代藝術佳作,《後花園》和上述張曉剛《兄弟》皆是其中的重要展品。

畫作主要描繪四個岳敏君式的標準粉紅色傻笑人,在中式庭園的水池旁嬉笑玩鬧著。其中只有一個人是穿著白襯衫及長褲,在水池左後方奔走著。其餘三人均穿著黑色內褲,當中二人聚在一起,佔據水池較後位置,而另一笑面人,則佇立在水池中間的石墩,繞著雙手,露出大笑面,彷彿笑看世情。

經濟急速成長之下,不少中國傳統或消失,或扭曲、或被遺忘。大笑面出現在傳統中式水池間,正正表達了現代人在時代巨浪中的無所適從,赤裸而真實。



Lot 3323|艾迪‧馬丁內斯(Eddie Martinez)《無題》布面丙烯油畫、噴漆

創作時間:2020年
尺幅:76.2 x 101.6cm
來源:私人收藏
估價:RMB 1,000,000 - 1,500,000


談過一眾中國當代藝術旗手,現在看看兩位在亞洲極受歡迎的西方當代新星。

馬丁內斯絕對是炙手可熱的當代藝術家,拍賣成交在短時間內屢破紀錄。有趣的地方在於,這些紀錄悉數於亞洲市場 - 香港拍賣刷新,可見他如何受這裡的新世代收藏家追捧。

2019年,這位美國人的拍賣紀錄在佳士得、蘇富比、富藝斯的香港拍場最少刷新了五次之多。

頭四次是HK$93.7萬、HK$106萬、HK$250萬、HK$520萬,最後在年尾登場的大尺幅畫作《高空飛行的鳥》,估價僅HK$120萬 - 180萬,結果以遠超預期的HK$1,572萬成交,把馬丁內斯送進千萬俱樂部之列。同一年由不足HK$100萬到HK$1,572萬,升幅叫人吃驚。


馬丁內斯深受亞洲新世代收藏家喜歡


周董(右一)與好友蔡康永(左二)、陳冠宇(右二)親臨「台北當代」支持馬丁內斯


《高空飛行的鳥》為馬丁內斯拍賣紀錄之作

喜歡馬丁內斯的芸芸亞洲收藏家中,包括「地表最強」周杰倫。周董經常在社交媒體分享所愛藝術,馬丁內斯正是其中一人。

他曾經挑選一個印有馬丁內斯畫作的限量手袋,送給美術老師出身的母親葉惠美。2010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周董更親自現身力撐馬丁內斯新作。

馬丁內斯年輕時曾進入兩所藝術學校,但皆無完成課程。他雖非學院出身,卻可謂是自學成才的藝術家。早期作品受流行文化的啟發,傾向於暴力意象、瘋狂的漫畫風格,後來逐漸轉向抽象畫,彷彿是普普藝術、行為藝術、抽象表現主義的大混搭。


馬丁內斯較早期的「睡眠者」系列畫作

2020年,馬丁內斯因疫情關係居家隔離,期間創作了一系列新作。他反思當下生活,重新探索擱置多年的繪畫主題,發掘更多可能性與更深層表現力,而此幅《無題》即為其中代表。

在富有張力而擁擠的畫面中,藝術家使用近半畫布描繪了一位「睡眠者」(Sleeper)。睡眠者側躺著,身著靛藍色長褲和運動鞋,手戴黑色拳擊手套,面目被有意地以粗重的黑色線條覆蓋。

「睡眠者」構圖對於馬丁內斯並不陌生。早在藝術生涯剛剛開啟之時,他就創作過「睡眠者」主題系列畫作。對此,藝術家本人表示:「我在2005年起就開始畫『睡眠者』的形象了,他看起來像是一個摔倒的拳擊手,但其實我認為他應該是任何一個感覺到洩氣、鬱悶或者疲勞的人。」



Lot 3324|KAWS《無題》布面丙烯

創作時間:2013年
尺幅:182.9 x 205.7cm
來源:

  • 托德·克拉默畫廊(Todd Kramer Gallery)
  • 私人收藏

估價:RMB 6,000,000 - 10,000,000


名氣大的藝術家中,很少人能像KAWS一樣「貼地又昂貴」。

他的環球展覽,免費可看;他設計的T恤,只售一百多港元;他設計的波鞋,幾千港元買得到;他登上拍賣場的藝術品,卻動輒能以數百萬、數千萬、乃至破億港元成交;他的好些作品,甚至在頂級博物館展出。這位美國人就像有分身一樣,既在大家日常生活中現身,又駕臨藝術殿堂之上。

與此同時,和同鄉馬丁內斯一樣,KAWS許多頂尖作品都在亞洲收藏家手中。


KAWS可謂全球最多人認識的當代藝術家


周杰倫母親與《Again and Again》合照

2018年,KAWS以海綿寶寶(SpongeBob)為主角的畫作《Again and Again》在倫敦蘇富比拍賣,£103萬(HK$1,050萬)成交一度刷新KAWS拍賣紀錄。當時許多人猜測是哪位藏家一擲千金,直到周杰倫早前在社交媒體張貼此畫與母親的合照,大家才恍然大悟。

翌年,他的畫作《THE KAWS ALBUM》在香港上拍,估價僅HK$600萬,連佣卻以逾HK$1.15億天價成交,大幅打破個人拍賣紀錄的同時,更一度登上「亞洲拍賣的最貴西方藝術品」寶座。

KAWS擅於將流行文化中的經典形象,轉化為親切且易於辨識的卡通圖形,並因獨具一幟的個人風格而備受青睞,此兩件破紀錄作品正是絕佳例子。


《THE KAWS ALBUM》以HK$1.15億天價易手


《無題》局部


《無題》局部

2012年起,KAWS以多種方式將早期卡通形象抽象化,把之擴大、變形及重組,創作出全新視覺特徵與內在意涵。如此創作過程,既傳承了美國1950代後期波普藝術(Pop Art)中的開放精神,也深受1960年代後繪畫性抽象(Post Painterly Abstraction)藝術風潮影響。KAWS在賦形與抽象之間,拓展出全新創作路徑。

此件《無題》達高度和寬度皆幾近兩米,尺幅龐大,乃是KAWS異型繪畫的代表傑作。藝術家大量地使用了大紅、熒光桔、青色等高飽和度色彩,通過解構與重組,呈現出充滿動態的抽象構圖。

此時期作品中,KAWS常選用經典動畫角色的局部特徵,而將剩餘部分簡化。《無題》中,看似開咧的牙齒、圓形鼻頭和三根睫毛的圓睜雙眼,似乎暗示著海綿寶寶的特徵;邊緣帶有斑點的粉橘色,則是派大星(Patrick Star )的形象。

其中,一雙眼睛中的「X」尤為引人注目。在動畫片中,「X」形眼睛通常出現在喝過毒藥的角色上,KAWS從中汲取了靈感,將這樣的符號加入到創作之中,為《無題》更添黑色幽默和玩味色彩


拍賣詳情

拍賣行:北京保利
預展、拍賣地點:北京國貿大酒店
預展時間:2021/6/1-3
拍賣時間:20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