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三月過後,業界未有停步。保利香港拍賣2025春拍,將於4月30日至5月3日隆重舉槌,拍賣及預展地點設於上環信德中心西座4樓。
距離拍賣尚餘不足一個月,現當代藝術、中國書畫、中國古董珍玩、珠寶、鐘錶五個版塊的精選拍品已率先亮相。
上述五大版塊亮點眾多,可謂琳琅滿目,由趙無極「無境時期」畫作《1.12.81》;「明四家」之首、吳門畫派領袖沈周晚年經典《落花詩卷》;以品味高雅脫俗見稱的雍正御瓷;由43顆天然「帝王綠」翡翠珠組成的項鏈;大熱獨立製錶品牌Richard Mille挑戰極致工藝的RM 033超薄圓形腕錶。藏家們定必能夠覓得心頭好。
事不宜遲,接下來為大家逐一介紹各個版塊的精選拍品。
現當代藝術
趙無極《1.12.81》油彩 畫布
創作時間:1981年
尺幅:130 x 162 cm
估價待詢
讓我們先由油畫說起,本季其中一大焦點,落在趙無極「無境時期」作品《1.12.81》。2023年,杭州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大道無極——趙無極百年回顧展」,展出這位旅法華人抽象大師不同時期的代表作,這幅《1.12.81》便是當時的展品之一,足見其代表性。
趙無極一直是亞洲現代藝術市場的中流砥柱,雖然熱潮較早前稍有降溫之勢,但很快就重回戰陣。外界對於這位抽象大師的作品,一般以甲骨文、狂草、無境等不同時期分類,每段時期的畫風各有特色。
《1.12.81》繪於1981年,當時趙無極已踏入花甲之年。經歷了70年代至親離世之痛,重拾畫筆的無極,筆觸變得更為內斂,憑藉內在境界昇華與東方哲學,開創出畫風更為開放的「無境時期」。
趙無極
趙無極「無境時期」的創作如何特別?相較60年代力拔山兮大膽豪放的「狂草時期」,80年代「無境時期」筆觸更添舒展與張弛,構圖從中軸式變為開放式,帶著豐富而曲折的人生敘事性。這時期的無極無論藝術概念或是技法已非常純熟,在氣勢上、氣度上都非常精準,能完全表達到他想表達的東西。
而80年代亦見證著趙無極踏上創作生涯頂峰,他的抽象作品已受全球頂尖藝術圈認可。例如在1981年,巴黎大皇宮國家美術館(Galeries Nationales du Grand Palais)為趙無極舉行個人回顧展,是這位抽象大師在公共博物館首次個展。
在這重要時刻創作的《1.12.81》,延續無極標誌性的「潑墨」風格,以大面積潑灑色塊與細膩筆觸相結合,構築出空靈而深邃的宇宙意境。《1.12.81》誕生之時,無極正持續受中國水墨「留白」與「氣韻生動」美學啟發,作品更趨整體性,充滿「抒情抽象」的冥想氛圍。
朱德群《構圖 No. 338》油彩 畫布
創作時間:1970 年
尺幅:113.6 x 145.4 cm
估價:HK$15,200,000 - 18,000,000
趙無極和朱德群同期留法,皆為法蘭西藝術院終身院士,二人與吳冠中合稱「留法三劍客」。朱德群的作品在2000-2020年間,市場價值飆升820%,2022年首度躋身億元俱樂部,作品在市場上進一步受到肯定。
兩人的抽象藝術俱深受中國書法影響,卻分別拿取了不同的精粹部份。趙無極取的是「形」,例如甲骨文的形態,用意象來表達文字內容。朱德群取的則是「線條」。
朱德群一方面回溯中國傳統繪畫的經典美學,另一方面則受西方傳統油畫啟發,其中最重要的是光線應用,發展出獨特的「光之書寫」風格。
朱德群
他將中國水墨的氣韻與西方油彩的表現力完美融合,是次舉槌的《構圖 No.338》,以罕見的橘紅色主調展現其成熟期特色,透過流動的筆觸與色彩層次,既呼應南宋馬遠的留白美學,又隱喻陰陽辯證的宇宙觀。
如此充滿水流律動感的創作,與藝術家熱愛音樂甚有關係。事實上,朱德群習慣創作時播放音樂,邊聽邊畫,把旋律、節奏、感覺注入畫中。他曾經說過:「音樂也是顏色,音樂之中的節奏韻律與繪畫是相通的。」
對他來說,音樂跟繪畫不可分割:一個有形,一個無形,都有著律動,好像脈搏一樣,與人有所呼應。
奈良美智《洋琴(珍.里奇)》壓克力 木板
創作時間:2010年
尺幅:237 x 167 cm(畫作);252.5 x 182.5 cm(連框)
估價:HK$15,000,000 - 25,000,000
愛於作畫時播放音樂的藝術家,還有來自東瀛的奈良美智。這位東瀛最貴藝術家,在70年代邂逅搖滾音樂,療癒童年時長期的寂寞心情。
奈良美智1959年生於青森縣弘前市,由於雙親工作忙碌,而奈良的性格又敏感內向,所以孩童時期過得相當寂寞。在他成長的年代,正值日本戰後重建,歐美文化席捲全球。搖滾音樂乘著這段時期風靡全球,奈良美智亦深受吸引。
奈良後來憶述那段時光:「我感到很寂寞,音樂和動物成為安慰。比起與人用言語交談,我更擅長與動物交流。」中學時期的奈良,甚至把父母給予買參考書的錢全拿去買唱片,亦曾夢想成為搖滾歌手。
這個願望最終未有實現,奈良卻受唱片包裝設計啟蒙,成功考入武藏野美術大學,專研繪畫。深夜獨留在工作室的時間,奈良沉浸在揚聲器播放的音樂裡,透過畫布抒發情感。
Jean Ritchie使用傳統洋琴彈奏民謠,成為她的標誌性形象
今回保利香港拍賣帶來的奈良畫作《洋琴(珍 · 里奇)》,明顯反映了音樂對奈良創作的影響。畫名裡的珍‧里奇,是指已故美國著名民謠歌手Jean Ritchie。
這位女歌手最為人稱頌之舉,莫過於使用傳統洋琴(或稱揚琴)彈奏民謠,將這種古典樂器帶到現代復刻過來。包括奈良喜愛的Bob Dylan在內,不少搖滾樂手都受到她影響。
奈良在本作裡,以俐落簡單的線條,在木板上刻畫彈奏洋琴的女孩形象,向Jean Ritchie致敬,透過原木紋理和精簡筆觸互相結合,表達出深刻情感。
不只於此,木板畫與日本浮世繪的美學更為接近,體現了日本禪宗「少即是多」的哲思,充分表現出奈良在創作裡融合西方當代藝術與日本傳統美學,開創出獨特的平面風格。
中國書畫
沈周《落花詩卷》水墨紙本 手卷
尺幅:32 x 582.5 cm
來源:1996年秋,紐約佳士得,Lot 23
估價:HK$8,000,000 - 10,000,000
1503年,因病錯過賞花的沈周在感傷之際,寫下十首落花詩,借花開花落抒發對時光流逝與自然興衰的感悟。
這位吳派宗師將詩作與朋友們分享,旋即在文士雅士間興起吟詠落花的風潮,引來文徵明、徐禎卿、唐寅等紛紛唱和。沈周自己也多次和韻,先後完成五十多首,同時創作了不少相關的書畫。目前,台北故宮、上海博物館等地均收藏有沈周書寫的《落花詩》。
此卷是沈周81歲創作的《落花詩卷》,筆致從容,佈局通朗,堪稱其晚年書法藝術的經典之作。
本品局部
本品局部
沈周早年書法承襲家學及蘇州地區流行的趙孟頫書風,秀麗中見拙趣;中年後吸收宋人筆意,刻意擺脫流美妍麗的風格;晚年則專攻黃庭堅書體,最終形成獨特個人風格,與吳寬、李應禎等同為當時書壇的代表人物。雖然歷代學黃庭堅書風者眾多,蘇州地區亦盛行此風,但以沈周的成就最為卓著。
沈周的「黃庭堅體」是他最具標誌性的書風特色。然而,在沈周更晚年的作品中,卻存在著另一種返璞歸真的精實風格:結字講究平正穩妥,僅於細微處保留些許黃庭堅筆法,例如拉長的橫畫與撇捺筆、刻意用力的折肩等。
雖然刻意減少慷慨激昂的顫書,但線條仍保持渾厚蒼勁的質感,此《落花詩卷》即近似這一種平和精實的書風。
倪瓚《與茂實徵君侍史札》水墨紙本 鏡心
尺幅:28 x 27 cm
備註:張蔥玉舊藏
估價:HK$7,000,000 - 10,000,000
此封信札的內容是作者倪瓚詢問「茂實」能否在十月末或十一月初來自己家中一敘,並表達出迫切想見「茂實」的心情。
倪瓚(字元鎮,號雲林、迂翁),出身江蘇無錫的一個富裕之家,築有「清閟閣」收藏大量古書畫。他擅長山水畫,以筆墨簡淡、格調高逸著稱,自成一家,被推為「元四家」之一,與黃公望、吳鎮、王蒙齊名。他更以詩、書、畫三絕聞名於世,常在畫上題詩,詩畫相映成趣。
本品局部
此書札應是倪瓚中年所書,小楷結體有初唐歐陽詢之風。筆畫多瘦勁硬挺,但有提按頓挫等變化,轉折處乾淨俐落。骨力遒健,落筆精巧,佈局雅致,與其晚年結體略扁而用筆豐厚的風格有異。
更難得的是,此信札乃鑑藏巨擘張蔥玉(張珩)舊藏。
張蔥玉出身浙江巨富之家,家中藏有眾多歷朝名跡,他自幼耳聞目睹,很快便練就一雙慧眼,精通版本目錄學和書畫鑑賞,年僅20歲即被聘為故宮博物院鑑定委員。1950年代,他更肩負徵集國寶、充實館藏之重任,在短短數年間徵集、審鑑了五百餘件書畫珍品,奠定了故宮繪畫收藏的基礎。
姜筠繪 吳昌碩、康有為等諸家題咏《蘧莊圖卷》設色紙本、水墨紙本 手卷
尺幅:18 x 103 cm(引首);30.5 x 35.5 cm x 4(畫心);題跋:尺寸不一
- 李經畲題簽條。
- 吳昌碩題引首。
- 龔心釗舊藏並題跋。
- 康有為、鄭孝胥、樊增祥、高振霄、馮煦、陳三立、錢崇威、冒廣生、梁鼎芬、王尚辰、曾廣鈞、梁鴻志、陳夔龍、宋育德、左楨、吳蔭培、楊鍾羲、易順鼎、惲毓嘉、楊士琦、張文運、李經畲、孫寶琦、劉釗、張志潛、林開謩、張丹斧、葉先圻、周恩孚、宣龔、馮汝玠、張瑋、張啟後、袁勵准、李國傑、吳用威、朱元樹等人題跋。
來源:龔心釗舊藏
估價:HK$2,800,000 - 5,000,000
「蘧莊」為晚清著名外交家龔心釗所建的莊園,位於合肥市逍遙津。此畫由當時著名畫家姜筠所繪,吳昌碩題引首,並有康有為、鄭孝胥、樊增祥及陳三立等共三十餘名時人政要為之題跋,陣容之盛,足見龔氏當年的社會地位與影響力。
龔心釗出身於安徽合肥名門,其先祖龔鼎孳更是明清之際「江左三大家」之一。晚清以降,龔家與張樹聲、李鴻章、段祺瑞家族齊名,「龔張李段」被合稱為合肥四大望族。
本品局部,請橫置觀看
本品局部
本品局部
本品局部
畫卷主體為蘧莊四景,由龔心釗同年舉人姜筠執筆。姜筠山水師法「四王」中的王翬,蒼潤古秀,工寫兼至,設色典雅。清代畫壇乃正統派畫風的天下,姜筠深得王翬精髓,在當時亦享有盛譽。
吳昌碩所題引首更添此卷風華。吳昌碩精通詩書畫印「四絕」,書法以篆書最為聞名。他痴迷篆刻,博覽眾多金石原件及拓本,反覆鑽研。故此,他所作篆書古樸凝練、遒勁老辣,自成一格,在此引首中可見其獨特風采。
中國古董珍玩
清雍正 粉彩及琺瑯彩「梅竹先春」芝仙祝壽圖碗 「大清雍正年製」款
直徑:14.3 cm
來源:
- 1958年至1961年英國駐北京高級官員隆William Kenneth Slatcher C.V.O.(1926-1997)先生舊藏隆及其家族遞藏
- 法國蘇富比,2016年6月23日,編號93
估價:HK$8,800,000 - 12,000,000
寒梅傲雪凌霜、翠竹直節中空,與蒼松並稱歲寒三友,象徵君子高尚品格。梅竹先春是雍正情有獨鍾的題材,屢繪於御旨燒製、宮廷最為矜貴的琺瑯彩器之上,台北故宮現珍藏數例。
本碗外壁粉彩繪折枝梅花,橫欹生姿,枝頭吐萼含苞,風姿綽約。畫筆清秀細膩,設色淡雅逸麗。寒梅畫為五瓣雙層,紅梅萼片以淡粉彩敷染,花瓣略染胭脂紅,白梅萼片以綠彩敷染,花瓣填繪玻璃白彩,兩者對比鮮明,朵朵粉嫩宜人,極為清雅,盡顯梅花的勁峭冷香。梅樹主幹間隙之中,又以洋彩技法繪就靈芝兩顆,以示祝壽之意,再輔以仙竹為伴,豐韻傲骨。
粉彩始燒於康熙中期,在色料中摻以鉛粉並加施玻璃白,有意令色彩不那麼濃艷。用分水淡洗法塗飾花紋層次,色階繁多,色調溫潤柔和。雍正時期的粉彩器,由於白瓷質量極高,胎薄體輕,胎釉似玉般溫潤細膩,更能突出線條纖細、色彩柔的紋飾。如此碗般在白地粉彩以外,又局部結合琺瑯彩技藝,自然是錦上添花。
清雍正 粉彩春梅靈芝盌|2019年,香港蘇富比,HK$2,897萬成交
雍正帝雖然執政時間極短,但政績彪炳,在滿清康、雍、乾盛世起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縱觀有清一代,雍正宮廷藝術亦是出類拔莘,以高雅脫俗的品味見稱,本碗正是箇中典範。
全球頂尖的公私收藏,皆有雍正朝的近例可堪對比。其中,筆者認為一件粉彩春梅靈芝盌最為接近,歐洲一代藏家Frederick Knight舊藏,尺寸小於本品,2019年時於香港蘇富比舉槌,以遠超估價的HK$2,897萬易手。
此外,北京故宮的粉彩梅花靈芝紋碗,以及琺瑯彩梅花牡丹紋碗,也是比較佳例。至於台北故宮,就藏有數件同樣以「梅竹先春」為主題的琺瑯彩器,反映帝心所喜。
至於是次舉槌「梅竹先春」芝仙祝壽圖碗,則曾為William Kenneth Slatcher雅蓄,來源可靠相當。這位英國高級外交官授勳C.V.O.,於1958-1961年獲派駐北京。
十一世紀 大理銅鎏金阿嵯耶觀音坐像
高度:38 cm
來源:
- 日本私人收藏
估價:HK$6,000,000 - 8,000,000
讀過《天龍八部》都知道,大理崇佛。人民會以李觀音得、張般若師等佛號取名字,多任皇帝亦捨棄富貴榮華,到佛寺斷髮出家。在這個「妙香佛國」之中,又以觀音信仰尤其興盛。
阿嵯耶觀音,名字有「導師」之意,相傳是最早入雲南傳佛的蓮花部菩薩,亦是大理獨有的觀音形象,在當地流傳著降妖魔、護人民、避戰禍等諸般故事。造型方面,多是左手垂掌向外結與願印,右手當胸作安慰印,象徵弘揚佛法。頭上則與大部份觀音一樣,有一尊小小的阿彌陀佛(化佛),是為這位菩薩的典型標記。
阿嵯耶觀音造型鮮明獨特,最明顯是無比修長的身驅,以及特別纖幼的腰肢。頭飾、服飾、髮辮、五官也與唐、宋、藏傳觀音截然不同。若以形象風格來說,相信受到佔婆(現越南)文化影響頗深。
大理 11至12世紀 鎏金銅阿嵯耶觀世音菩薩半跏像|2020年,香港蘇富比,HK$4,877萬成交
大理與宋朝國祚相若,命運也相若 - 為蒙古帝國所滅。大理末年,元朝派遣大軍入侵,國內烽火連天,信眾於是紛紛把佛像埋到地下、塔底等隱閉之處。千年以後,雲南地方施工、重建之時,這些佛像方重見天日。
是故,大理佛像傳世的少,狀況良好的更少。如此少量的造像當中,又有部份在歷史長河中流傳到國外,為博物館或私人所藏。能在拍賣場碰到精彩的大理造像,乃是可遇不可求。
此尊阿嵯耶觀音修眉細目,面帶微笑,髮辮垂掛兩側,衣褶紋理流暢,工藝水平極高,具有典型的大理雕像特色。
阿嵯耶觀音多為立像,坐姿造型極為罕見。2022年香港秋拍有一例可比,尺寸與本品相當,作半跏趺倚坐造型,先後為彭楷棟(又名新田棟一)、「亞洲藝術教父」安思遠(Robert Ellsworth)、何鴻卿爵士遞藏,在蘇富比以HK$4,877萬易手。
清雍正 粉青釉六聯瓶 「大清雍正年製」款
高度:24 cm
來源:
- 香港蘇富比,1994年11月1日,編號113
- 倫敦蘇富比,2020年11月4日,編號14
估價:HK$6,500,000 - 8,000,000
清三代瓷器燒製盡見新猷,尤其雍、乾兩朝,花款更多。以同類瓷器為例,雍、乾兩朝見「雙管瓶」、「三級瓶」、「四喜瓶」、「五岳瓶」、「六聯瓶」、「七孔花插」等融合技術與想像為一器的新瓶式。
本品即為其中的六聯瓶。乍看之下,是五隻相同尺寸、形制的瓶子環繞中央主瓶,合組成一件藝術品。細看之下,其實六瓶器身乃是彼此相連,只是肩部以上的細頸獨立分開。
若再以機器透視之,我們又會發現其實中央主瓶的瓶身有五個穿孔,各自和周邊環繞的瓶子相通。是故,六聯瓶雖然由六隻瓶子組成,惟其實裡外皆相連互通。
尤為難得的是,周邊五瓶大小幾乎完美般相等,黏貼過程又必須對準主瓶的穿孔,盡見當年匠人工藝之精妙。
清乾隆 茶葉末釉六聯瓶|台北故宮
清代自雍正一朝起,對釉料鐵含量的掌握和還原氣氛的控制已然熟練,把青釉工藝推向新的高峰。此瓶正是一例,釉面絕美,佈色均勻,承繼了宋代單色釉古韻。瓶頸外壁裝飾一周細稜,更營造出翠竹般的高雅美感。
清宮青瓷,一般按顏色深淺分成三類:青色較淺者稱為粉青、較深者稱為冬青、更深者曰豆青。市場上,收藏家對本品般的粉青尤為垂青,故成交價往往要比其餘兩者要高。
同類六聯瓶,傳世本就稀少,雍正朝的則更為罕見。堪與本品比較者,基本上俱為乾隆朝出品,舉如台北故宮的茶葉末釉六聯瓶。
珠寶
私人收藏
天然「帝王綠」翡翠珠配紅寶石及鑽石項鏈
附香港玉石鑒定中心證書
估價:HK$40,000,000 - 60,000,000
本季珠寶專場,由一條天然「帝王綠」翡翠珠配紅寶石及鑽石項鏈領銜。保利香港拍賣挑選翡翠珠寶無疑別具慧眼,例如2023年,一件天然帝王綠翡翠手鐲在當年春拍以HK$6,000萬(NT$2.33億)成交,成為拍賣史上最貴翡翠手鐲。
對於華人社會來說,翡翠甚至比紅寶石、綠寶石等各種寶石更受重視。有謂「賞玉容天地,藏玉貫古今。」中國人把玉看作天地精氣的結晶,以玉為中心載體的玉文化博大精深,蘊藏著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翡翠擁有靈動的翠綠與剔透的質地,如同碧波映月,長久以來是收藏家與珠寶愛好者的摯愛。
所謂「瑕玉巧琢,美玉不琢」,優質翡翠大多以蛋面、翡翠珠鏈、手鐲等無須經過太多人工雕琢的方式呈現。其中珠鏈最耗時廢料,對原石的要求非常高,尤為珍貴。
數百年來,品質上乘的翡翠珠鏈,不僅是東方皇室貴族彰顯尊貴身份的載物,放眼西方社會,亦獲得芭芭拉霍頓(Barbara Hutton)等西方名媛收藏。
翡翠驟眼看起來都是綠色,但仔細分辨也有深淺濃淡、嫩老明暗之分,可謂「千種翡翠萬種色」。與祖母綠寶石相比,翡翠呈現的綠色較內斂含蓄。論通透度,翡翠的成分較複雜,呈交織狀結晶,不像單一的礦物晶體般能夠一眼看穿。
要評定翡翠,標準包括顏色、色調、質地、水頭、尺寸和形狀,頂級翡翠晶瑩水潤,色濃艷麗。只有原材質地(種)細膩、透明度(水)絕佳的頂級翡翠珠寶,才算達到帝王綠標準。
今回保利香港拍賣帶來的翡翠珠鏈,由四十三顆碩大圓潤的天然「帝王綠」翡翠珠串連而成,翡翠珠直徑約達到12.5mm,碩大罕有,且大小均勻,色澤濃鬱,翠色艷麗欲滴,顆粒晶瑩純淨。
置於陽光底下觀看,翡翠顏色明艷,飽和度極高的翠色溢滿雙目,充滿了鮮活的生命力。佩戴於身,散發出雍容優雅的氣質,足以震懾全場。
18.39克拉艷彩黃色鑽石配鑽石戒指
附GIA證書
估價:HK$7,000,000 - 10,000,000
珠寶專場不能錯過的珍品,還有一件18.39克拉艷彩黃色鑽石配鑽石戒指。黃鑽採用心形明亮切割,心形切割自文藝復興時期便是愛與浪漫的永恆象徵,再加上明亮式切割的刻面,把黃鑽的光芒發揮得淋漓盡致,成為令人傾慕的浪漫臻品。
天然鑽石能夠呈現出不同色彩,是因為形成鑽石的碳元素在地球深處結晶之時,滲入了少量其他原子,又或是受到輻射影響,令鑽石顏色產生變化。
這些彩色鑽石不僅比白鑽更為罕見,用於配襯不同首飾穿搭,亦較白鑽首飾予人感覺更加活潑,效果更為奪目。
以黃鑽為例,是因為鑽石中某些碳原子被氮原子取代,瓊漿凝結形成的鑽石晶體,便會吸收藍色和紫色的光線,散發出清新與炙熱並存的黃色。
黃鑽在天然鑽石裡只佔0.1%,其中成色達到最高等的艷彩級別(Fancy Vivid Yellow)者,只有不足5%,稀有程度可見一斑。
這種艷彩黃色,色澤有如熔金傾瀉,均勻浸透整顆鑽石,在光線折射下煥發朝陽般的熾烈光芒。配合心形明亮式切割的優良對稱性,令光線在鑽石內部如虹彩躍動,宛若一件將陽光凝練成永恆的藝術品。
10.64克拉哥倫比亞祖母綠配鑽石戒指,未經注油
附Gübelin及AGL證書
估價:HK$3,000,000 - 5,000,000
13.29克拉馬達加斯加「皇家藍」藍寶石配鑽石戒指
附SSEF, Gübelin, GRS及GIA證書
估價:HK$2,500,000 - 3,500,000
接下來介紹的一對有色寶石,分別是一枚10.64克拉哥倫比亞祖母綠,以及一枚13.29克拉馬達加斯加「皇家藍」藍寶石。
擁有綠寶石之王美譽的祖母綠,色調比翡翠更加深邃,更顯通透。祖母綠產地以哥倫比亞最為聞名,憑著優良品質在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其中等至深邃的綠色,質地和光澤之引人入勝,在市場上可算極為稀有。
祖母綠對顏色相當講究,呈深綠色者為佳。由於色澤太濃會令寶石變得暗沉,因此頂級祖母綠不但要色澤濃郁,並需擁有極通透的淨度。祖母綠通常有天然內含物,有些珠寶商會用油浸及聚合物處理,以提高淨度,而未經注油的祖母綠則更為珍貴。
是次拍賣的祖母綠便匯集了上述元素,產自哥倫比亞,重達10.64克拉,未經注油仍能呈現出通透淨度,顏色深邃卻不失閃爍亮麗,通體顔色分布均勻,濃郁飽滿,散發出純淨而生動的光芒,仿佛凝聚了自然的精華,令人一見傾心。
10.64克拉哥倫比亞祖母綠配鑽石戒指
13.29克拉馬達加斯加「皇家藍」藍寶石配鑽石戒指
在藍寶石的世界裡,馬達加斯加可說是後起之秀,這個東非島國在1990年代才開採出藍寶石。由於藍寶石是於叢林開採得來,故亦有寶石學家把之稱為「叢林藍寶石」(Jungle Sapphires)。
藍寶石的色彩,是因為晶體成份內含少量的鈦離子和鐵離子而來,所以顏色也有由淡濃之分,顏色越飽和越受消費者歡迎,價格也越高。以濃郁深邃,色彩鮮明見稱的「皇家藍」,可說是最受追捧之列,更是英國王室的一種代表性顏色。已故英國王妃戴安娜的訂婚戒指,便鑲上一枚12克拉斯里蘭卡「皇家藍」藍寶石。
馬達加斯加出產的藍寶石,珠寶業界認為與斯里蘭卡優質藍寶石非常相似,部分品質及色澤甚至比斯里蘭卡的出品更佳。今回保利香港拍賣帶來的馬達加斯加「皇家藍」藍寶石,重量為13.29克拉。
各位珠寶愛好者,若有意感受一下這種備受英國王室寵愛的深邃藍調,切勿錯過。
鐘錶
Richard Mille,型號RM033,18k紅金鑲鑽石自動上弦鏤空腕錶,附保證書
製造時間:約2021年
估價:HK$800,000 - 1,200,000
Richard Mille這獨立製錶品牌,雖然成立不足30年,但憑藉創新設計、嶄新用料和出色的行銷策略,成功躋身頂尖腕錶品牌之列。他們運用碳纖維、鈦金屬等創新物料開發產品,設計出足以抵禦極端環境的高級運動腕錶,並標榜在進行劇烈運動期間配戴亦不成問題。
品牌接下來與F1賽車、網球、高爾夫等運動項目的頂尖運動員,合作推出限量腕錶,令之成為豪華現代運動腕錶的代表之一,在鐘錶收藏界地位舉足輕重。
亮相於保利香港拍賣的RM 033,體現了品牌對極致製錶工藝的追求。此型號以超薄厚度見稱,圓形錶殼厚度只有6.3mm,2011年面世之時,乃品牌最薄的錶款。
RM033的機芯示意圖,圖中並非本錶
此錶腕錶搭載的RMXP1自動上鍊機芯,厚度只得2.6mm,機芯的底板、橋板和擺輪夾板都採用5級鈦金屬打造,確保了堅固性和精準度。值得一提的是,機芯各組齒輪採用水平排列,而非垂直排列,進一步降低厚度,環環相扣的精緻結構,可透過鏤空設計一覽無遺。
不只機芯設計盡顯匠藝,錶背底蓋及錶耳採取一體式弧形設計,佩戴時緊貼手腕更為舒適,足見Richard Mille的巧思。
寶璣,Tourbillon Messidor,型號5335BR/42/9W6,18k紅金鏤空腕錶,配陀飛輪,附保證書及錶盒
製造時間:約2010年
估價:HK$420,000 - 700,000
寶璣(Breguet)是由陀飛輪之父Abraham-Louis Breguet(1747-1823)創立的鐘錶品牌,擁有長達250年悠久歷史。生於瑞士的寶璣,早年前往法國開展製錶學徒生涯,並在巴黎開設自家製錶工作坊。
寶璣的製錶工藝,深得當時的瑪麗皇后賞識,成為御用製錶師,法國王室的成員紛紛成為寶璣的客戶。有了王室支持,寶璣得以潛心鑽研製錶技術,後來研發出令鐘錶保持精準的陀飛輪裝置,成為無人不曉的陀飛輪之父。這位傳奇製錶師在1823年逝世,品牌後來經歷數次轉手,廠方亦由法國搬到瑞士,但品牌對於製錶工藝的追求,一直延續至今。
保利香港拍賣帶來的Tourbillon Messidor陀飛輪腕錶,正是以現代製錶工藝,向這段品牌歷史致敬之作。名字裡的Messidor,是法國共和曆的穫月。寶璣設計的陀飛輪,正是於共和曆9年穫月7日(即1801年6月26日)獲得專利。
腕錶的陀飛輪及機芯架構一目了然,圖為同型號腕錶示意圖
此錶搭載的陀飛輪架構設於6點鐘位置,Cal.558 SQ2手工雕刻機芯,可透過鏤空錶盤一目了然。陀飛輪裝置起初是為懷錶而設,透過把游絲、叉式槓桿和擒縱系統設計在同一軸上不斷旋轉,當懷錶放在口袋裡,或是懸掛頸上垂直擺放時,便可減少地心吸力帶來的影響,確保時計精準。
陀飛輪裝置結構複雜,且製作成本高昂,如今已成為高級手錶的代名詞。這枚Tourbillon Messidor採用40毫米18k紅金錶殼,可說是把製錶工藝與藝術完美融合,散發著優雅的氣息。
順帶一提,根據官網此錶的建議零售價為HK$142萬,今回保利香港拍賣春拍,顯然是藏家們更容易入手的機會。
勞力士,Day-Date,型號218348,18k金鑲鑽石及紅寶石自動上弦鏈帶腕錶,配中心秒針、星期及日曆,附保證書及錶盒
製造時間:約2016年
估價:HK$360,000 - 600,000
勞力士Day-Date系列面世於1956年,是全球唯一一款在錶面以弧形視窗顯示星期全寫的自動上鏈防水腕錶,錶殼只以金或鉑金等貴金屬製造,並配備以貴金屬鑄造的元首型錶帶(President bracelet),可謂尊貴象徵。
Day-Date系列以錶盤和錶殼裝飾多變見稱,歷年來推出過鑲嵌鑽石、紅寶石、祖母綠和藍寶石等不同寶石的版本。如此尊貴奢華的外觀,令之當今市場上最受歡迎的腕錶型號之一。
今回保利香港拍賣帶來的Day-Date,型號為218348,屬2008年推出的Day-Date II系列。Day-Date II的誕生,是勞力士有見市場愈來愈偏好大尺寸腕錶,遂以更大尺寸的錶殼,重新演繹經典設計,在保留傳統精髓的同時,更符合現代佩戴需求。
Day-Date II的錶殼尺寸達41 mm﹐直徑比Day-Date的36 mm錶殼,多出5mm。不過,此系列的生產期短短只有7年,可說是過渡期產物。及至2015年,勞力士便以Day-Date 40取代Day-Date II。顧名思義,就是把大錶殼Day-Date的尺寸調整至40mm。
上拍這枚Day-Date II,錶殼與鏈帶以18K黃金打造,錶圈鑲嵌璀璨鑽石、錶盤亦飾以紅寶石,盡顯尊貴氣派。
保利香港拍賣 2025年春季拍賣|香港預展及拍賣
預展日期:4月27-各專場拍賣前一天
拍賣日期:4月30日-5月3日
預展及拍賣地點:信德中心西座4樓(香港上環干諾道中200號 )
開放時間:10am - 6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