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懷海堂與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合作,策劃了《機暇清賞: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缾》,為清代御窯瓷瓶的首個專題展覽,在收藏界引起廣大迴響。
入場參觀的朋友發現,同樣是瓷瓶,卻因不同器形、不同釉色、不同圖紋,竟能在一個朝代中變化出萬千諸相。就好像同一道食材,在不同名廚手下能烹調出形形色色的佳餚。
2023年,懷海堂與保利香港聯手,舉辦《御海凝珍:懷海堂藏清代御瓷粹珍》專場,拍品便以當年的重點展品為主幹。
乘此機會,我們一窺這個著名私人收藏中,瓷瓶世界的萬千相。
Lot 3807|清乾隆 御製粉彩「蒼龍教子」圖大瓶 「大清乾隆年製」款
高度:52 cm
來源:
- 法國私人收藏
- 懷海堂珍藏
展覽及出版:
- 《機暇清賞: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缾》,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2007年11月11日至2008年3月30日, 編號123(封面作品)
- 《博古存珍:敏求精舍金禧紀念展》,香港藝術館,2010年9月25日至2011年1月2日,編號183
- 《雲行雨施:中國龍文物》展覽圖錄,香港東方陶瓷學會、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12年2月11日至10月,頁105
估價:HK$5,500,000 - 7,000,000
2007年的展覽圖錄,搜羅了143件之多的瓷瓶,而此乾隆御製粉彩「蒼龍教子」圖大瓶被選為封面,可見懷海堂主人如何珍視之。
本瓶闊口外撇,短頸微微內收,溜肩,長筒形腹,腹下漸收,圈足外撇,因形似燈籠,故又名「燈籠瓶」。內壁及足內施松石綠釉,外壁口沿描金,唇下飾料彩如意雲頭一周,頸肩以松石綠為地,頸部繪纏枝番蓮紋,花葉間飾磬,下以胭脂紅繪花卉紋作為分界線,肩部繪如意雲頭一周,每塊雲頭都有折技花卉紋作飾。
腹部繪蒼龍教子紋,腹下畫變體仰蓮紋,足牆兩條藍料弦線之間繪胭脂紅回紋,足內書礬紅「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本瓶器形優美,紋飾筆法流暢,繪畫生動,盡顯御用瓷器之華貴。此外,粉彩、松石綠、胭脂紅等,盡是康雍年間創燒釉色,故此瓶作為乾隆時期的御製當代藝術,用色其實相當大膽前衛。事實上,即使在二百多年後的今天,此等配色仍然絲毫不覺過時落伍。
本瓶為《機暇清賞: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缾》展覽圖錄封面
瓶腹外壁粉彩繪大小兩龍翱翔蒼穹,是為「蒼龍教子」。祥雲迤邐,漫天飄飛,蒼龍雙目炯炯,身披細鱗,五趾分張,翱翔青天,氣奪千里;幼龍迎蒼龍而起,龍軀盤曲,昂首相視,教子之殷殷期望躍然於瓷上。整體祥雲雖多,然形態各異,色彩淡雅,不會喧賓奪主。
中國傳統為家天下的世襲王朝,而龍為九五至尊的象徵,蒼龍教子圖特別受皇室垂青。這個主題的望子成龍含意,於清室而言更是貼切。
大家看電視劇或小說,都知道清朝皇子生活是很艱苦的。天還未亮滿便要上課,先學滿、漢、蒙文經典,再練習書法,午飯後修習滿人重視的騎射功夫。期間,皇阿瑪會不止一次來巡查視察,考諸皇子功課。
除了元旦、萬壽節、自己生日等幾天特別日子,諸皇子是全年無休。此外,作息亦有嚴格規定,沒有太多玩樂休憩的時間。縱觀中國歷史,清朝皇子要過得比其他朝代的都嚴格。
北京故宮的松石綠釉近例
清朝皇位繼承的另一個特點,是雍正開創的秘密建儲,選立繼位人不再僅以嫡、庶、長、幼為條件,而以是否具有統治才能為大原則。正因如此,清末雖然也面臨許多內憂外患,但整體而言,昏君還是遠少於大部份朝代。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皇子除了經典和騎射外,也要學習西洋傳入的數理科學等知識,令他們眼界變得更為廣闊。若非如此,受歐洲藝術啟發的琺瑯彩、粉彩等等,也不可能大放異彩。
近例方面,可參考一件乾隆朝款粉彩雲紋「蒼龍教子」雙螭耳瓶,於2011年在香港邦瀚斯舉槌,主體紋飾及構圖與本品幾近相同。此外,清宮也有其他釉色的「蒼龍教子」燈籠瓶,舉如北京故宮便有一松石綠釉近例。
Lot 3806|清嘉慶 胭脂紅地粉彩「百子龍舟」圖雙耳瓶一對「大清嘉慶年製」款
高度:30.8 cm
來源:
- 約翰‧皮爾龐特‧摩根(J. Pierpont Morgan,1837-1913)收藏,收藏編號443、445
- 懷海堂珍藏
展覽:
- 《機暇清賞: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缾》,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2007年, 編號138
出版:
- Stephen Bushell 及 William Laffan,《Catalogue of the Morgan Collection of Chinese Porcelains》,紐約,1910年,編號443、445
- 《機暇清賞: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缾》,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 港,2007年, 編號138
估價:HK$2,600,000 - 3,500,000
上文提到,清朝皇子一年只得數日假期,其中便包括端午節。事實上,清室非常重視這個南方傳統節日,宮中不但大排筵席,又會舉辦大小遊戲活動,上下同慶。其中一個高潮,便是圓明園福海的龍舟比賽。
清朝宗室愛新覺羅·昭槤著有《嘯亭續錄》,當中有如下記錄:「乾隆初,上於端午日命內侍習競渡於福海中,皆畫船簫鼓,飛龍鷁首,絡繹於鯨波怒浪之間。蘭撓鼓動,旌旗蕩漾,頗有江鄉競渡之意。」
本對瓶所繪即為賽龍舟盛況,然畫師巧妙地把人物悉數換成嬰孩,是為「百子龍舟」圖,取百子千孫、望子成龍等寄望。瓷器世界中,嬰戲本來就是特別討喜的主題,配合熱鬧異常的龍舟場景,自是更為喜慶。
清《雍正十二月行樂圖軸之五月競舟》局部|北京故宮
本對瓶所繪百子龍舟圖,近處山石疊嶂層巒,遠水波浪不驚,水中波紋微晃,間以蒼松古柏,殿宇樓閣,小橋欄杆。水中有數組童子龍舟競渡,龍舟頭尾各站立一童子,一指揮,一鳴鑼,眾多童子於龍舟內奮力划槳。
亭台樓閣內及岸邊也有童子在吶喊助威,一派歡快激烈的龍舟競渡景像,童子神態面容栩栩如生,更顯情景生動愉悅。
此類器模仿織錦裝裱之畫作,始製於乾隆晚期,直至嘉靖年間續製於景德鎮御窯,尤其適合描繪人物山水場景。百子龍舟圖圍繞瓶身細繪,環瓶觀賞,猶如織錦裝裱之卷軸徐徐展開,讓人百看不厭。
嘉慶朝的「百子龍舟」圖瓶,台北故宮有一例,主要分別是以藍色釉為地,而非本瓶的胭脂紅地。北京故宮則有道光朝之例,但瓶身無耳,器形上略遜一籌。
清嘉慶 洋彩藍地百子龍舟圖雙耳瓶|台北故宮
清道光 粉彩紫地嬰戲龍舟圖瓶|北京故宮
本對瓶來源顯赫,記錄上最早為J. Pierpont Morgan(1837-1913)雅蓄,並收錄於1910年出版的Morgan收藏圖錄之中。
這位美國人為一戰前的華爾街鉅子,可說壟斷了當時的企業融資生意,鼎鼎大名的J.P.摩根便是由他所創辦。
本對瓶最早為J. Pierpont Morgan雅蓄
本對瓶收錄於Morgan收藏圖錄《Catalogue of the Morgan Collection of Chinese Porcelains》
Lot 3805|清嘉慶 檸檬黃地粉彩「靈仙祝壽」圖雙耳瓶 「大清嘉慶年製」款
高度:29 cm
來源:
- 香港蘇富比,2001年10月29日,編號611
- 香港蘇富比,2008年4月11日,編號2851
- 懷海堂珍藏
估價:HK$1,800,000 - 2,500,000
瓷器既然有繪畫紋飾,自然便與書畫藝術有關。有清一代,前朝及當時的宮廷畫家,對彩瓷畫面繪製有一定影響,例如山水圖案多宗董浩、張宗蒼,花鳥則大多追隨蔣廷錫、鄒一桂等人的畫風。
參考北京故宮珍藏的《胤禛行樂圖冊‧書齋寫經》(胤禛即雍正帝)院中場景,屋外描繪的一片風景,便恰如本瓶腹部畫片相類似。
本瓶腹部所飾圖案色彩嬌艷奪目,環繪四季花卉,繪牡丹、水仙、南天竹、翠菊,盡顯芳姿,各具風神,互相交疊爭輝,姿態綺麗雍容,靈芝自山石間冒出,更添吉祥寓意。
清《胤禛行樂圖冊‧書齋寫經》|北京故宮
本瓶所襯的檸檬黃地,則是嘉慶帝爺爺所創的新釉色。
中國古陶瓷常用呈色劑,基本上就是鈷、鐵、錳、銅四種。傳統上,黃釉是以鐵為呈色劑。及至雍正一朝,以氧化銻入料,創燒出色如檸檬的釉色。
檸檬黃較傳統黃釉鮮明亮黃,釉面更加勻淨柔和,厚潤而不透明,向為收藏家所追捧。
類似的黃地粉彩花卉紋瓶,可參考北京故宮的粉彩洞石花卉紋雙耳活環瓶,為嘉慶次子 - 道光帝一朝的官窯作品。
清道光 粉彩洞石花卉紋雙耳活環瓶|北京故宮
Lot 3804|清嘉慶 黃地青花西蕃蓮托八吉祥紋象耳瓶 「大清嘉慶年製」款
高度:31.7 cm
來源:
- 香港蘇富比,1974年10月31日,編號299
- 倫敦蘇富比,2001年6月20日,編號38
- 懷海堂珍藏
展覽及出版:
- 《機暇清賞: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缾》,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2007年, 編號117
估價:HK$2,800,000 - 4,000,000
青花可說是最常見、且大眾最熟悉的瓷器釉色。接下來的5件拍品,雖然俱是青花瓷瓶,但每件都與眾不同,足顯中華古代的美術創意。
明代宣德青花有「開一代未有之奇」的美譽,御窯廠當時更進一步融合皇室象徵的黃釉,始創出黃地青花這個名貴品種。此後數百年,非但明代諸君續燒,慕古的清帝也命人追仿。
此嘉慶朝象耳瓶,自然也是黃地青花血脈的一員。藍頭雖然沒有仿傚永宣風格,但發色純正妍麗,顏色可深可淡,表現出圖案的陰暗層次,畫工嚴謹,用筆流暢自然,與乾隆時期製器相比,亦毫不遜色。
花卉可說是瓷器最常見的圖飾,然此瓶也暗地裡在這方面下了功夫。既有畫風較寫實精細的,亦有風格較抽象簡約的,共冶一瓶後非但沒有違和之感,反更添趣味。
本瓶器形修長,胎質堅實,撇口長頸,兩旁飾雙耳,形如簡練的象頭,折肩弧腹,圈足微微外侈。自上而下繪七層紋飾,首先口沿繪如意雲頭紋,頸部繪西蕃蓮紋,上飾蝙蝠,下作回紋一圈,肩上繪大小如意雲頭一周,如意雲頭內加繪花卉紋,更添華麗,然後腹部主題紋飾為蓮托八吉祥紋,間飾花葉紋,最後脛部作仰式蓮瓣紋及足牆繪回紋一圈。
八吉祥又稱法佛八寶,分別為法輪、法螺、傘、華蓋、蓮花、罐、雙魚、盤腸,各有象徵寓意。例如法輪象徵佛法不滅、度化眾生;法螺比喻法音警世,降伏眾魔。
自元朝開始,藏傳佛教即和中原政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明清兩世,天子大都對藏佛採取懷柔政策,厚加禮待,以鞏固邊境影響力。當然,清帝本身也大都信奉藏佛,紫禁城內裡就建了不少佛堂。
縱觀嘉慶官窯出品,黃地青花數量甚少。若要尋近例對比,還是得以乾隆朝的作參考。舉如一件「乾隆黃地青花折技花卉紋梅瓶」(下圖),日本山中商會舊藏,2020年北京保利舉槌,RMB 805萬成交。
不過要留意,該梅瓶的青花,是仿傚永宣發色,故效果與本嘉慶瓶截然不同。
清乾隆 黃地青花折技花卉紋梅瓶|北京保利2020年,RMB 805萬成交
Lot 3803|清乾隆 青花纏枝花卉紋雙螭耳四棱大瓶
高度:70 cm
來源:
- 香港蘇富比,2003年4月27日,編號219
- 懷海堂珍藏
展覽及出版:
- 《機暇清賞: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缾》,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2007年, 編號93
估價:HK$2,200,000 - 2,800,000
手工班近年愈趨流行,而如果大家學過陶瓷,那大概一眼便看出此大瓶製作之不易。
本品體型碩大,加上胎體為海棠形,瓶身拱起的四瓣需要額外的功夫來接合,單是造胚工序就已經相當複雜,製作比一般的杯、碗、盤、乃至圓體的瓶都要難。即使做好了坯胎,入窯後也容易變形、燒歪,故這種琢器立件的出產量並不多。
明朝學者王世懋在著作《窺天外乘》有言:「蓋窯器圓者,旋之立就,倏忽若神。獨方物即至小,亦須手捻而成,最難完整,供御大率十不能一二,余皆置之無用。」可見此器製作尤難,非江西景德鎮巧匠不能為。
本瓶器形古樸,端莊大方,線條舒展起伏,古意悠然。紋飾繁複,自上而下共分九層,口沿繪回紋及垂吊的蓮花如意紋各一周,頸部飾變體蕉葉紋,葉紋空白處飾拐子龍紋及蓮花紋,而肩部則繪纏枝蓮紋及如意雲頭紋各一周。
腹部主體飾纏枝蓮紋,枝葉間偶爾開出螭龍紋,為瓷器增添變化,近足處繪變體蓮瓣紋,足牆再以纏枝靈芝紋、回紋為飾。
青花方面,則是追慕永宣風格,模仿「蘇麻離青」顏料的絢麗發色,暈散效果,以及黑藍結晶斑點,別具風韻。
各大博物館收藏的乾隆大瓶,多見粉彩、單色釉、或青花折枝花果紋。如本瓶般滿佈青花纏枝蓮紋者,則是少有,更見本品之臻罕可貴。
Lot 3809|清雍正 青花纏枝蓮紋茶瓶 「大清雍正年製」款
高度:12 cm
來源:
- 紐約Peter Scheinman(1932-2017)收藏
- 紐約佳士得,1995年3月23日,編號117
- 紐約佳士得,2008年3月19日,編號600
- 紐約藏家舊藏
- 保利香港,2016年4月5,編號3036
- 懷海堂珍藏
展覽:
- 巴爾的摩藝術博物館,1992年11月8日,編號87
估價:HK$1,400,000 - 1,800,000
來到這件乾隆官窯,我們再從清宮畫作中找線索。不過今回不是尋花卉植物,而是覓青花器物。
北京故宮藏有《弘曆行樂圖》,出自宮廷畫家張廷彥之手,描繪乾隆皇帝在園囿中休閒自娛的場面。圖中桌上,便可見與本器類似的青花罐。
君臣之道,貴乎尊重。康雍乾三世,皇帝會把貢品或宮廷製品賞賜大臣,其中以貢茶尤多,故清廷也燒製了各式茶罐。台北故宮收藏的雍正朝青花纏枝花卉蓋罐,紋樣便和本品完全一致。
本品小圓口,短直頸,渾圓腹,淺圈足。外壁滿覆纏枝番蓮花葉,乍看似無章法,但憑著番蓮的含苞待放或盛開,以及枝幹與卷葉,佈局實亂中有序,可大致分為上中下三層,功妙相當。
清 張廷彥《弘曆行樂圖》局部|北京故宮
清雍正 青花纏枝花卉蓋罐|台北故宮
Lot 3808|清雍正 青花折枝花果紋凸雕蓮瓣橄欖瓶 「大清雍正年製」款
高度:31 cm
來源:
- 巴黎佳士得,2004年11月23日,編號264
- 懷海堂珍藏
展覽及出版:
- 《機暇清賞: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缾》,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2007年, 編號88
- 《博古存珍——敏求精舍金禧紀念展》,香港藝術館編,2010年,頁313,編號170
估價:HK$800,000 - 1,200,000
本瓶看似常見的花果紋青花瓶,其實內藏玄機 - 它運用了凸印技法裝飾腹下的位置,使蓮瓣紋更富立體感。
如此別具匠心的設計,即使在高清圖中也不易看清楚。我們可借康熙朝有名的豇豆紅菊瓣瓶為例,兩者工藝之相似處即能一目了然。
橄欖瓶流行於雍乾兩朝,因形似橄欖而得名。造型豐滿秀挺,線條流暢富韻律感,輕巧靈動又不失穩重,兼具梅瓶、玉壺春特徵於一身,屬瓷器收藏界的高級器形,備受追捧。
本器以青花繪五層紋飾,頸束蕉葉紋,肩堆纏枝花草,下掛如意雲頭一周,腹部以細膩筆觸繪折枝花卉與蟠桃、石榴、瓜紋等花果紋,取高壽、多子等吉祥寓意。器胎潔白堅致,釉面光潤亮麗,繪圖纖柔細致,構圖嚴謹,為典型雍正官窯傑作。
順帶一提,本瓶足邊修正圓潤平滑,俗稱「泥鰍背」,亦為雍正官窯特徵之一。
Lot 3801|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卉紋四聯瓶 「乾隆年製」款
高度:9.8 cm
來源:
- 倫敦蘇富比,2003年11月12日,編號169
- 懷海堂珍藏
展覽及出版:
- 《機暇清賞: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缾》,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2007 年, 編號 110
估價:HK$500,000 - 800,000
雍乾瓷器之創新與高超技巧,於此乾隆四聯瓶上可見一斑。
乍看之下,是四件相同尺寸、形制的瓶子組合而成;仔細觀之,其實四瓶器身乃是彼此相連,只是肩部以上的細頸獨立分開。
若再以機器透視之,我們又會發現其實各瓶內有穿孔,各自和周邊瓶子相通。是故,四聯瓶雖然由四件瓶子組成,惟其實裡外皆相連互通。尤為難得的是,四瓶大小幾乎完美般相等,黏貼過程又必須對準穿孔,足見匠人之鬼斧神工。
四聯以外,清宮當時還創燒出雙管瓶、三聯瓶、五岳瓶、六孔瓶、七孔花插等同類出品,統統是融合技術與想像為一器的新瓶式。如本器的四聯瓶在其中也是別樹一幟,因為數目關係,正好把「乾隆年製」年號落款分開,每字一瓶,更添一絲玩味。
聯瓶按瓶子數目,再配合各種釉色,組成了數之不盡的變代組合。以四聯瓶為例,還有仿汝釉、仿官釉等單色釉版本。
本器頸部飾短小葉紋,肩部飾如意雲,腹身畫四季花紋,如折枝菊花、梅花、蓮花等,皆象徵高潔脫俗,枝幹亦有長出靈芝,寓意吉祥長壽,近足處再施弦紋兩周。如此青花紋飾甚是稀有,目前已知兩例,一例由上海博物館收藏,另一例在2016年於香港佳士得舉槌,造型大小與本器一致,HK$81.2萬易手。
清雍正 仿汝釉四聯瓶|台北故宮
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卉紋四聯瓶|上海博物館
Lot 3817|清道光 粉彩折枝桃花紋橄欖尊 「定府行有恆堂珍賞」款
高度:12 cm
來源:
- 懷海堂珍藏
展覽及出版:
- 《機暇清賞: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缾》,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2007年, 編號142
估價:HK$500,000 - 800,000
瓷器落款,一般多為當朝年號,但此外也有不少特殊例子。
此器圈足內書「定府行有恆堂珍賞」。先說「定府」,即定親王府之意。第一位定親王是乾隆長子永璜,此後世襲。「行有恆堂」則為第五代定親王載銓(1794-1854)的堂號款,語出《周易.孔易闡真.大像傳》:「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恆,有終也。行不妄行,行必有恆。行有恆者,有終之行,真履實踐,行必有成。」
言有物,是指規範言說,不信口開河,不胡言亂語;行有恆,指做事持之以恆,不半途而廢,心志專一。
本尊圓口短頸,垂腹圈足,尊形小巧可愛。通體施白釉,釉質潤澤,外壁以粉彩繪折枝桃花,並以淺墨彩繪枝幹,綠彩描繪嫩葉,一派春天生機盎然之象。
桃花灼灼綻放,色如胭脂,並蒂而生,帶短小綠萼,黃彩點綴花蕊,色彩柔和。構圖方面,空間感恰到好處,暗合傳統留白美學,典雅高貴。
此器雖為王府定燒,惟工藝絕對可以與當朝官窯相比。
Lot 3816|清道光 粉彩「杏林春燕」圖撇口瓶 「慎德堂製」款
高度:33 cm
來源:
- 懷海堂珍藏
展覽及出版:
- 《機暇清賞: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缾》,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2007年, 編號141
- 《首屆世界華人典藏大展》,首都博物館,北京,2010年,頁140- 141
估價:HK$350,000 - 500,000
慎德堂雖然只是圓明園一組普通建築,但在道光晚年執政中,卻起著重要作用。
景德鎮為慎德堂燒造的瓷器,不僅作為官窯產品隨年貢進京,同時亦作為皇上的私人御用瓷器,款識字體和顏色均由道光欽定,御筆題書。
如本器般的慎德堂款瓷器,不僅代表道光時期景德鎮製瓷的工藝水平,同時也承載著道光「崇儉去奢,慎惰思永」的執政理念。
清《喜溢秋庭圖》,描繪道光帝於慎德堂起居日常|北京故宮
本瓶撇口,長束頸,溜肩,鼓腹,圈足微微外侈,器形挺拔秀美。外壁通體繪蜿蜒參天的杏樹,枝幹斜伸,杏花綻放,其旁天竹、石榴花婀娜多姿,兩雙燕子一俯一仰,自由穿梭其中,生機勃勃,是為「杏林春燕」,寄寓春臨大地,且託比翼之願。
中華世界的象徵寓意,同音或諧音是重要元素。杏林春燕,「燕」取同音變成杏林春宴,乃唐代朝廷宴請新科進士的宴席。皇帝會在進士中,挑選兩位年輕俊美的當「探花郎」,在宴席期間遊園採花,再即場賦詩。進士第三名稱探花,便是由此而來。
杏林春燕是甚得雍隆兩帝垂青的紋飾。台北故宮和大英博物館,分別藏有雍正和乾隆朝的杏林春燕圖碗,且更是清宮最頂級的御製琺瑯彩「古月軒」,兼具詩、書、畫、印四大元素。
與本品相同之例,則見於英國得文郡私人舊藏,購藏於1948年左右,後於香港及北京拍場輾轉易主。此外,北京故宮亦有類似的「慎德堂製」款器物。
乾隆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盌|大英博物館
保利香港2023春季拍賣
香港預展及拍賣
日期:2023/4/1-6
地點:香港君悅酒店
地址:灣仔港灣道1號
御海凝珍:懷海堂藏清代御瓷粹珍
拍賣日期:2023/4/6(星期四)|2pm
拍賣地點:香港君悅酒店 宴會廳
地址:灣仔港灣道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