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盛世御瓷萬象盡握掌中 保利香港十周年隆重拍賣「懷海堂」珍藏

提起「懷海堂」,古董收藏界自然是無人不識,即便是廣大藝術愛好者也毫不陌生。

懷海堂主人,頂尖藏家組織「敏求精舍」資深成員,曾出任副會長要職,醉心收藏逾半個世紀,珍藏明清兩世官窯瓷器不但罕見而華貴,更見其品味之高雅與眼光之獨到。

這些年來,懷海堂雅蓄重器屢次在香港最重要的博物館與美術館亮相。「機暇清賞-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缾」、「機暇明道-懷海堂藏明代中晚期官窯瓷器」、「皇朝禮器」、「#物色-館藏文物的色彩美學」、「萬國同風:全球化浪潮中的明清外銷瓷」等重磅展覽,每每吸引萬計人流入場鑑賞,無論學界還是民間俱是口碑載道。

本季保利香港十周年拍賣,就難得地帶來懷海堂主人精心挑選的乾隆朝珍器。雖僅六器,卻足以包羅滿清盛世御瓷萬象,讓我們覷見這位文青皇帝慕古創新之曠世美學。


2019年「皇朝禮器」展覽|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2021-2022年「#物色-館藏文物的色彩美學」展覽|香港藝術館


2021-2022年「萬國同風:全球化浪潮中的明清外銷瓷」|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若閣下也是古董拍賣常客,那可能早與懷海堂主人有過一面之緣。

這位紳士總是西裝筆挺,低調的坐在後排位置,手拿圖錄,遇到心頭好時舉牌競投,碰到友人則高興交流收藏心得。私底下他是樂善好德的謙謙君子,在香港及內地積極支持慈善福利工作,又致力捐助教育機構及醫療基建發展,卻從來不會大肆宣揚自己的善舉。

懷海堂之名,有眾川赴海,海納百川之瓷的意思,而懷海堂主人卻非只是獨樂樂,而是選擇眾樂樂。他協助香港相關博物館,包括香港藝術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乃至即將對外開放香港故宮博物院,俱是踴躍捐贈,慷慨借展,不遺餘力。香港文物收藏界今日能見一片繁華之景,懷海堂主人絕對是功不可沒。

從這些展覽中,亦可見懷海堂收藏系統之完整與數量之繁多。例如「#物色」展覽中,一系列不同朝代的紅釉瓷器,大部分皆由懷海堂捐贈,震撼非常。

順帶一提,「#物色」與「萬國同風」展覽尚未結束,諸君切勿錯過良機。


清乾隆綠地粉彩「如意萬壽」圖如意綬帶耳瓶 一對

高度:36.5 cm
來源:

  • 洛赫爵士(1827-1900年)收藏
  • 放山居,艾弗瑞.莫里森(1821-1897年)收藏, 編號432 (標貼)
  • 蘇格蘭艾雷島馬格代爾爵士收藏
  • 倫敦佳士得,1971年10月18日,編號88
  • 戴潤齋收藏,紐約, 編號A536 (標貼)
  • 香港佳士得,1990年3月20日,編號679
  • 懷海堂珍藏
  • 香港蘇富比,2011年10月5日,編號1926

展覽及出版

  • 《機暇清賞: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缾》,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2007年, 編號124

估價:HK$26,000,000 - 30,000,000


綜觀中國陶瓷的歷史長河,每朝每代都有獨到的創新之處。及至最後一個皇朝,則把彩繪技藝推至巔峰。

康熙主政之時,歐洲彩繪琺瑯工藝透過傳教士與商賈傳入中土,令清廷成功研發銅胎畫琺瑯。在此基礎之上,瓷胎琺瑯彩應運而生,繼而啟發粉彩與洋彩的創燒,把延續了逾千年的瓷器傳統帶到前所未達的繽紛境地。

松石綠釉創燒於雍正一朝,本就是高雅的單色釉。此對瓷瓶以之為地,既能襯托出粉彩所繪的主紋飾,又令整體釉色不會落於俗套,如此配搭實相得益彰。

古玩瓷器市場上,洋彩要比粉彩高級矜貴。兩者主要分野,在於洋彩的以下特點:

  • 使用西洋明暗光點裝飾圖案,主要以光點表現圓狀物體
  • 花卉葉紋上多以白料渲染,表現出枝葉的光影明暗
  • 西洋花卉的使用,如洋菊與洋蓮等洋花:部分紋飾應用了西洋花草藤蔓紋飾圖案設計構圖

觀此對瓷瓶的繪畫技法與裝飾,包括注重明暗表現和立體層次,富西方藝術韻味,體現歐洲巴洛克裝飾風格對東方美學之影響等等,實已達洋彩標準。

拍行選用「粉彩」為官方名稱,相信是為求謹慎及保障買賣雙方利益。事關在近代歷史事件與文化變遷之下,學術界與古董業使用粉彩、洋彩、琺瑯彩詞彙時往往有著不同的解釋與含意。

雖然繪畫與裝飾技法脫胎自西洋藝術中,但紋飾卻充滿傳統中國吉祥寓意。

頸部雙如意耳精巧細緻,金彩如意底下有松石綠彩「卍」字吊飾,所繫紅色綬帶生動飄逸,寓意「如意萬壽」;肩腹相接之處微拱,於五色彩雲間以礬紅繪蝙蝠,則是「鴻福齊天」之意。

如此一對配以「卍」字的精彩如意綬帶,即使在乾隆御瓷中亦甚為罕見,存世僅見數例,一半為清宮舊藏,另見諸拍賣場的分別為戴潤齋、暫得樓、與慶寬家族舊藏,來源俱是顯赫。

令筆者特別欣賞的最後一點,是瓶身紋飾的空間感。

口沿裝飾如意雲頭紋,下方的頸部飾蕉葉紋,兩者之間僅點綴以圓形光點,一際松綠令觀者有喘息空間,不會因構圖太密集而審美疲勞。圓鼓的寶相花和各式洋花,花型雖然碩大飽滿,但和周邊的折枝、紅蝠等相距得宜,整體佈局留白之處可說是發而中節。金彩的施用比例,亦是恰到好處。

如斯一對脫俗高雅的乾隆御窯,得以在問世後的二百多年仍然成對保存,確是難能可貴。



清乾隆 鬥彩加粉彩礬紅雲蝠「海水雲龍」圖雙螭耳瓶

高度:28.7 cm
來源:

  • 日本私人收藏
  • 懷海堂珍藏,香港
  • 香港蘇富比,2011年10月5日,編號1947

展覽及出版:

  • 《機暇清賞: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缾》,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2007年, 編號122

估價:HK$10,000,000 - 15,000,000
 

既然說是次舉槌的懷海堂六器,足以包羅滿清盛世御瓷萬象,象徵至尊皇權的龍紋又豈能缺席?

口沿施金彩及如意雲頭一週,前後紋飾相同:頸部每邊以礬紅繪五蝠,於彩雲間飛舞,寓意鴻福齊天;圓鼓腹每邊以礬紅繪正龍紋,盡展矯健身軀與四足五爪,傲翔浪濤之上。

紅龍帶鹿角,細鱗密披,從驚濤駭浪中一躍而出,水波滄浪之上凌空盤桓。龍身穿遊於彩雲間,宛延自如,顯騰雲駕霧之勢,氣勢磅礡;龍顏長鬚曲卷,口滿利齒,然威而不怒,盡顯一代帝王之寬宏氣派。

事實上,清帝在藝術審美上確有宏大的目光與開放的氣度。以此瓶為例,粉彩是受西洋啟發,鬥彩則是由前朝大明於早期創燒的釉色。至乾隆一朝,把鬥彩、粉彩、礬紅共冶一爐,則更見該世無出其右的匠人手工。

鬥彩乃結合釉下彩與釉上彩的工藝,故此瓶首次入窯需先燒出青花勾線,二次入窯才燒其餘諸般釉上彩釉。

礬紅色澤鮮妍厚潤,色階過渡自然,燒製溫度掌握恰到好處,具深淺變化 ,如同西洋畫般有暗影效果,配合其他以鬥彩繪製而成的圖案及適當的留白,更顯整體紋飾和諧平衡。礬紅釉正龍這朵「紅花」,在「綠葉」鬥彩祥雲陪襯下更顯奪目。

與上述綠地粉彩瓶一樣,此「海水雲龍」瓶的雙耳亦是精彩。長直頸附立體螭龍耳一對,與腹身龍紋主題互相呼應,乃君權天授的真龍天子之象徵。

以礬紅飛龍為主題的清廷官窯不算少有,但周邊紋飾多以青花繪之,如此瓶般施鬥彩者則相當罕見,再襯立體螭龍耳的例子更是寥若晨星。倫敦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A)有一館藏,龍紋飾與今回舉槌的完美對稱,當初應屬一對。

德國的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珍藏一乾隆鬥彩海水雲蝠九龍紋雙耳瓶;另有一與此館藏成對但磨口的例子,早前在倫敦蘇富比以£185萬(HK$1,800萬;NT$6,700萬)易手。此兩者則屬已知公私收藏中比較接近之例。


左為今回拍賣的「海水雲龍」瓶;右為V&A的「海水雲龍」瓶。兩者龍紋完美對稱,當初應為一對


左為蘇富比近例,磨口;右為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近例


清乾隆 青花纏枝蕃蓮紋貫耳瓶

高度:35 cm
來源:

  • 香港蘇富比,1995年10月31日,編號457
  • 懷海堂珍藏

展覽及出版:

  • 《機暇清賞: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缾》,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2007年, 編號99
  • 《首屆世界華人典藏大展》,首都博物館,北京,2010年,編號126及127(其中一件)

估價:HK$10,000,000 - 15,000,000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隨手俯拾一物,亦自有其淵源出處。好像此等貫耳瓶,器形就源自二千多年前的投壺式樣。

投壺乃古代士大夫飲宴時玩的遊戲,早見於春秋戰國,器皿本身多為金屬或陶製,大約到晉朝加入雙耳設計。歷代玩法規矩層出不窮,例如本來是把箭矢投中壺中方能得分,卻是演變成箭矢橫躺壺口或貫耳上方,得分反而更高。

投壺移植到瓷器世界成為貫耳瓶後,去掉本來用途成為陳設之器,形狀亦因觀賞需求而多有變化。以此瓶為例,口微撇,束頸,兩側置一對貫辟,豐肩,下腹漸下而收,臥足,器形圓潤討喜。

這樣橢圓扁腹的貫耳瓶造型,需要前後模印交合而成,素胎製作比一般圓形琢器複雜。又正因前後瓶身本非一體,故成型後滰坯時得保持乾濕度一致,否則入窯時便會變形疵裂。

如此器形在乾隆御瓷中屬獨特品種,除青花以外不見其它色釉裝飾。綜觀全球公私收藏,暫時只見兩對應之例,一例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另一例去年在北京保利以RMB 1,265萬易手。

談過器形,現在說說迸發著前朝與西洋藝術碰撞火花的青花紋飾。


北京保利拍賣近例

明代永樂、宣德兩朝的青花,使用西亞入口顏料「蘇麻離青」,發色絢麗鮮艷,常帶自然形成之黑褐色結晶斑雖本為缺憾,但繪花鳥園景卻收到意外效果,如同在宣紙作畫的筆觸墨痕,風韻一絕,令永宣青花譽滿天下。

此瓶則是乾隆朝特意追仿永宣之美的例子,青花發色鮮艷明快,秀斂而不蒙滯,筆法以點青法上色,仿蘇麻離青結晶斑之效,故紋飾有深淺之別,濃淡相宜,層次宛然。

瓶頸與腹部的纏枝蕃蓮主紋飾,與上述綠地粉彩瓶相類。然而,西蕃蓮與蔓草蜿蜒轉折之形象和整體佈局,卻呈現出更為濃厚的巴洛克風格。

永宣窯風與歐洲巴洛克藝術,乍聽似是水油不溶的組合,在巧匠手中卻產生出意想不到的化學作用。放眼清宮御瓷,纏枝蓮可謂最主流的紋飾,然如此瓶般靈動,且具雍正遺風者,則是罕見。



清乾隆 粉青釉印花蓮紋貫耳六棱大瓶

高度:45.5 cm
來源:

  • 香港蘇富比,1991年5月2日,編號92
  • 懷海堂珍藏

展覽及出版:

  • 《機暇清賞: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缾》,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2007年, 編號50

估價:HK$7,000,000 - 12,000,000
 

同樣是貫耳瓶,此器展現出器形變化之無限可能與另一番慕古韻味。

六方造型,撇口,束頸,折肩,收腹,高圈足,清宮舊稱「雙管六方瓶」,最早見於雍正御窯。本品以粉青淡恬之柔美配飾六方硬朗之造型,收剛柔相濟之妙,加上瓶體各部比例之協調,足見設計者獨具匠心。

再看圈足「大清乾隆年製」兩行六字青花款,篆法表明其為乾隆早期出品,當屬傳奇督窯官唐窯所出無疑,毋怪有如此巧思。

一般來說,青釉瓷器以顏色深淺分成三類:青色較淺者稱為粉青、較深者稱為冬青、更深者曰豆青,其中以粉青最受藏家垂青。此器釉下模印與淺浮雕工藝,清宮舊稱「拱花」,則屬粉青、冬青釉等摹仿龍泉瓷器唯一使用的裝飾手法。

口沿及雙耳雕飾之夔龍工絕殊常,與用彩料繪畫相比又另有一番韻味;減地起陽式的圖案與媚人粉青釉融為一體,雕纏枝蓮花、夔龍形象隱現於釉層當中,雙雙反映了當時宮廷藝匠水平之高。

夔為古代神獸,似龍,一足,紋飾早見於商周之世,在青銅和玉器工藝佔有重要地位,如今見於此乾隆大瓶,高古之風油然而生。

此般乾隆模印紋飾器,市場近例如鳳毛麟角。北京保利有一例,腹部夔龍紋略異,於2015年以RMB 632萬成交;另香港蘇富比有一例,刻劃菊花紋樣,於2013年以HK$1,024萬易手。


左為北京保利近例;右為香港蘇富比近例



清乾隆 青花纏枝蕃蓮紋出戟雙耳瓶

高度:33 cm
來源:

  • 香港蘇富比,2003年10月26日,編號143
  • 懷海堂珍藏

展覽及出版:

  • 《機暇清賞: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缾》,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2007年, 編號102

估價:HK$7,000,000 - 12,000,000
 

此瓶出戟,滲透出古青銅器盛世殷商的絲絲氣味。

尊敞口束頸,溜肩斂腹,脛部外撇,頸部、肩部與脛部突現對稱的四道戟狀棱柱,乃以古青銅酒器「罍」為原型藍本,例子可見台北故宮的「商至西周 獸面紋罍」。

乾隆曾數度召集群臣,為清宮4,000多件古銅器丈量尺寸、手繪圖像、撰寫說明,最後完成了三套圖錄,按編撰時間順序為《西清古鑑》、《寧壽鑑古》、《西清續鑑》。圖錄編成以後,這位帝王又會命人以玉器或瓷器等其他物料慕古仿製之,足見他如何喜歡古青銅美術。


商至西周 獸面紋罍|台北故宮

釉色方面,與上述青花貫耳瓶相類,藍頭一樣是仿前朝永宣窯,仿蘇麻離青結晶斑之效,發色濃麗,有層有次。腹部主繪亦為纏枝花卉,惟主角不再是西番蓮,而是傳統蓮花;邊飾亦有變化,例如脛部是正面蓮瓣紋,而非貫耳瓶的側面視角疊瓣紋。葉片舒展,枝莖牽連婉轉,佈局繁複,同樣洋溢出巴洛克氣息。

一對象首引人注目,為此瓶更添雅趣。因「太平有象」之吉祥寓意,象飾盛行於清初,獲乾隆皇帝青睞,曾在當朝慶典展示大象。萬壽節以外,也見於元旦,寓意「萬象更新」。

此類仿青銅尊造形的古器初見於雍正朝,至乾隆有所沿襲,品種多見單色釉系,青花者則是難求。單色釉參見一雍正朝仿汝天藍釉例,日本山中商會舊藏,2021年在北京保利以RMB 851萬售出。


北京保利的仿汝天藍釉近例



清乾隆 天藍釉螭耳鹿頭尊

高度:36 cm
來源:

  • 山中商會收藏
  • 香港蘇富比,2004年10月31日,編號211
  • 懷海堂珍藏

展覽及出版:

  • 《世界古美術即賣大展觀》,1938年,山中商會,編號1214
  • 《東瀛遺珠-山中商會舊藏名瓷》,金立言主編,2020年,編號94
  • 《機暇清賞: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餅》,香港中文大學文物舘,香港,2007年, 編號25

估價:HK$6,000,000 - 10,000,000


此天藍釉螭耳鹿頭尊為「山中商會」舊藏,早於這家日本名古董商的1938年出版便有著錄,金立言博士兩年前出版的《東瀛遺珠-山中商會舊藏名瓷》亦把之選在其中,足見素質之優。

東京銀座「千秋庭」主人大島千秋對宋瓷情有獨鍾,名藏家「臨宇山人」鼎鼎大名的「油滴天目」茶盌便是經由她委託,在紐約以US$1,170萬天價易手。一次訪問之中,這位古董界大腕對筆者如此說道:

「宋朝瓷器,在形狀、顏色上顯得特別典雅高貴,跟全世界歷來所有瓷器比較,宋朝出品都是最出色的……有的瓷器上有畫畫,但當我們專注理解畫中人物故事時,就會忘記瓷器的形狀與顏色才是重點,所以我覺得最能表現瓷器特點的,就是宋瓷。」

遇見若本品般出眾的單色釉器,我們也應如大島女士所言,專注於形與色去鑑賞之。


《東瀛遺珠-山中商會舊藏名瓷》,金立言主編,2020年,編號94


香港蘇富比的相同器形例子

此類器型首見於康熙一朝,器口以下漸放,垂腹,圈足,一般高44cm左右。肩頭飾獸頭耳或戟耳,因形似鹿頭或牛首,故常稱鹿頭尊或牛頭尊。見有彩瓷、青花、仿汝、仿官、仿哥釉等品種,由於粉彩、洋彩器多繪山水囿苑十鹿或百鹿圖,故又名「百鹿尊」。

如此形狀雖然氣派高雅,但燒製極為不易,尤其是垂腹部份,只要窯中溫度不均勻,其中一邊就很容易像岩漿般傾瀉塌下。2016年,香港蘇富比有一乾隆朝的相同器形例子拍賣,青花繪八仙賀壽,HK$4,440萬易手。

清代天藍釉亦是由康熙創燒,意即清晰明朗的蔚藍天空,清朝時屬宮廷名品,現在則為藏家寵兒。可惜乾隆早期,隨著景德鎮御窯廠雍正一朝的老匠人逐漸離去,天藍釉技術也慢慢雕零。此件作品即為乾隆二年延續雍正制式的作品,無論造型、釉色和寫款俱與雍正本朝並無二致。

當瓷器不繪紋飾,器形和釉色的任何缺點便變得毫無遮掩。此鹿頭尊器形勻稱,腹垂如懸膽,曲線弧圓無瑕;施釉細膩肥潤,色澤沉然靜謐,整器蔚藍如一,仿如萬里無雲的青空穹蒼,實為清宮單色釉上乘之作。

最後說一個小插曲。

筆者和藏家朋友早前到訪保利香港,一看這些懷海堂珍器的盧山真面目。友人看到此鹿頭尊便說:這個風格,一定是雍正爺的吧;我說:不信,打賭一餐飯吧。

於是我們一起看底款,雖然書「大清乾隆年製」,但款字承襲雍正朝篆體,可見乃是乾隆御窯早期作品,所以這次打賭也就平手收場。


保利香港2022十周年拍賣會

預展及拍賣:2022/7/9-14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展覽廳1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