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文物標準 全套42卷宋刻古籍北京拍賣

每季拍賣,書畫、瓷器動輒千萬、甚至上億成交,搶盡焦點。其實還有一門類,論歷史、文化、藝術意義,絲毫不輸,卻較少人關注,這就是古籍善本。今季北京保利拍賣帶來一套珍貴的宋刻本《通鑑紀事本末四十二卷》,堪稱古籍拍賣的重器。

古籍收藏,向來給人曲高和寡的感覺。的而且確,要欣賞古籍,要具備文學、史學、版本學等等的知識,要入門絕非易事。古籍學問浩如煙海,這次我們借此套《通鑑紀事本末》,先從宋刻本說起。


Lot 142|宋刻《通鑑紀事本末四十二卷》全本

有說「一頁宋版,一兩黃金」,宋刻本到底貴在何處?

第一,宋刻本比較接近古書原本的面貌。這是由於宋人刻書時多搜羅和比較各種版本,擇善而從。

第二,宋人刻書重視文字校勘,所以宋刻本訛誤甚少。

第三,宋刻本書法優美,各具風格,多學歐體、顏體。既是書籍,同時又是藝術品。

宋刻本是刻本中的精品,別說今天,早在明清兩代,宋刻本已廣受學者推崇,善本一頁千金,用以校正古籍訛誤。流傳到今天的宋刻本愈來愈少,加上後世多有翻刻、作偽,傳世宋刻本愈顯彌足珍貴。

這次上拍的宋刻《通鑑紀事本末四十二卷》全本,雖然經元明遞修,但仍然保存有宋版約2251頁,超過全書一半,非常難得,行方更指出此套書符合國家一級文物定級標準。


Lot 142|宋刻《通鑑紀事本末四十二卷》全本

《通鑑紀事本末》是中國史上第一部以「紀事本末體」寫成的史書。

在此之前,史書的編纂多使用編年體或紀傳體。編年體以年代為單位,按歷史事件發生的時序述史,例如《春秋》、《左傳》等等。

紀傳體則以人物為中心,如《史記》,為人物作傳記。

不過這兩種體裁各有不足,編年體逐年的記述,事情發展割裂,難以窺見整事的脈絡和本末;紀傳體寫人物傳記,同年代的材料常有重複,而又彼此脫節。

為了彌補以上兩種體裁的缺陷、方便閱讀,南宋的袁樞創立了紀事本末體,寫成《通鑑紀事本末》。文字取自以編年體寫成的《資治通鑑》原文,但更變撰寫方式,改以事件為中心,每一事詳書始末,材料集中,使一事的因由發展一閱了然。此書始於三家分晉,終於五代周世宗征淮南。後世有不少人沿用這一體裁,與紀傳體、編年體三足而立。

《通鑑紀事本末》的第一個刻本在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出現,刻於嚴陵郡庠,故被稱為「嚴陵本」。


Lot 142|宋刻《通鑑紀事本末四十二卷》寶祐五年趙刻本,又稱「大字本」


Lot 142|宋刻《通鑑紀事本末四十二卷》寶祐五年趙刻本,又稱「大字本」

直至宋理宗寶祐五年(1257年),趙德淵重新校刻此書,被稱為天下之善本。

,字德淵,乃宋代趙氏宗室,終生為官。他見「嚴陵本」字小且訛誤較多,便出資重新校刻《通鑑紀事本末》,並將密行小字改為大字。史書記載趙德淵為人急於財利、貪得無厭,這次竟然自掏腰包刻書,成為書林一時佳話。

 

後世稱趙氏刻本《通鑑紀事本末》為「大字本」,自問世後,人們喜其字大行寬,賞心悅目,爭相收貯,字小的嚴陵舊本便逐漸式微。


Lot 142|宋刻《通鑑紀事本末四十二卷》全本

這次拍賣一套《通鑑紀事本末》,為宋寶祐五年(1257)趙刻本,全書共42卷,保存完整,共10函84冊。11行19字,白口,左右雙邊。版心上記本版大小字數,下記刊工姓名。明代遞修時,版心上記「嘉靖某某年刊」,下記刻工姓氏。

國內僅有13家公藏單位存有與此套書相同的全本,包括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等等。至今拍賣市場中,從未出現過全本,此書也是目前已知民間所藏唯一一套。2018年華藝秋拍,見有此趙刻本《通鑑紀事本末》拍賣,僅一冊,未全一卷,亦以RMB 138萬成交,各位可大概估算全套42卷、84冊的成交水平。


拍品詳情

Lot 142|宋刻《通鑑紀事本末四十二卷》全本

宋寶祐五年(1257)趙刻本
(宋)袁樞撰 10函84冊紙本
尺寸:32.5×24 cm
估價待詢
備註:

  • 《中國古籍善本總目》史部紀事本末類著錄
  • 《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著錄
  • 《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著錄
  • 《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著錄

拍賣詳情

拍賣行:北京保利拍賣
拍賣地點:北京國貿大酒店A廳(北京市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1號)
拍賣日期:2020/10/18|承接7:30pm開拍的上一專場
專場:宋刻《通鑑紀事本末》專場

預展詳情

預展日期:2020/10/13 - 17
預展地點:北京國貿大酒店(北京市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