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香港拍賣|博物館級孤品陣容鼎盛 嘉慶洋彩重器吐露天子雄心

保利香港拍賣秋拍即將拉開帷幕,古董版塊重頭戲「頤華」專場主打宮廷藝術珍品,今季陣容鼎盛,不乏博物館級孤品,將於10月8日隆重舉槌。

The Value精選數件珍器:領銜作「嘉慶 洋彩八蠻獻寶雙龍耳大瓶」比肩乾隆御窯,寓意萬國來朝,堂皇重器,盡顯清帝的雄心傲氣。此外,定不可錯過雍正古為今用的蓮口瓶、永樂名品翠青釉、宋代剔彩,皆為舉世無雙的孤例,早已在收藏圈引起熱話。


清嘉慶 黃地洋彩八蠻獻寶雙龍耳大瓶「大清嘉慶年製」

高度:74cm
來源:

  • 迪諾公爵 Alexandre Edmond de Talleyrand-Perigord(1813-1894年),此後家族傳承

估價:HK$16,000,000 - 25,000,000


嘉慶初年,大清國力仍相當強盛,瓷器燒造不單延續乾隆朝之造型式樣、圖案,官窯質素更與乾隆本朝不分上下,故有「乾嘉窯」之說。此洋彩大瓶從頸部至圈足,無不展現出極致工藝,盡顯帝國風範。

清代御窯瓷器裝飾講求「飾必有意,意必吉祥」,此瓶的頸部正是絕佳示範:以黃釉為地,繪胭脂紅彩蝙蝠,寓意「洪福齊天」;再以墨彩繪一對鯰魚,長戟尾部掛一松石綠釉描繪的罄,有「吉慶有餘」之意 ;吉罄下繪蓮花盛放,花蕊呈葫蘆形,上生彩色靈芝,「葫蘆」諧音「福祿」,靈芝為仙草,是長壽的象徵,故這一組紋飾寓意「福壽連綿」。

腹部繪通景八蠻獻寶圖,描繪番邦向皇帝進貢寶物,表現出國富民強、萬國來朝的繁榮景象。進寶圖是清代常見的圖式。乾隆一朝,皇帝命宮廷畫家創作了多幅藩屬及外國使臣前來朝賀的繪畫,比如北京故宮藏的《萬國來朝圖軸》。與此同時,景德鎮御窯廠亦嘗試在瓷器上重現萬國來朝的盛況。


《萬國來朝圖軸》(局部)|北京故宮藏

此瓶描繪獻寶隊伍行進的過程,獻寶者騎於寶馬、白象、瑞獸之上,頭戴雉雞翎冠帽。貢物分別見有紅珊瑚、如意、蟠桃等各式珍寶,琳瑯滿目。所繪人物眾多,作異族裝扮,姿態表情各異,非常生動。整體彩繪精妙非常,山石的皴線、水波紋路精細入微;諸彩洗染深淺有度,用色明麗鮮豔,營造出一派祥和喜慶之景。

類似的紋飾佈局,可參考北京故宮藏「乾隆 鬥彩描金進寶圖雙螭耳瓶」。另有一例「乾隆 洋彩八蠻進寶雙耳大瓶」,2021年秋拍於北京保利拍賣釋出,紋飾及獻寶圖的構圖皆與這次香港拍賣的嘉慶瓶極為接近,由此可窺見嘉慶御窯對乾隆風格的繼承。乾嘉以後,此類獻寶圖題材便極少再現。

清宮所藏之瓷胎洋彩與琺瑯彩大多成對製作,此瓶亦不例外,最初是成對流傳下來,由迪諾公爵 Alexandre Edmond de Talleyrand-Perigord珍藏,此後在家族傳承。此對瓶曾經作為迪諾公爵後人婚禮的裝飾,其中一瓶不幸於婚禮現場打碎。儘管如此,藏家還是把碎片保留下來,珍而重之。 2022年12月,這些殘片登上拍場,驚人地以12萬歐元高價成交。


乾隆 鬥彩描金進寶圖雙螭耳瓶|北京故宮藏


乾隆 洋彩八蠻進寶雙耳大瓶|2021年秋拍於北京保利釋出


成對的另一瓶不幸被打碎,仍以12萬歐元高價成交



清雍正 青花纏枝蓮鋪首耳長頸蓮口瓶「大清雍正年製」

高度:34.4cm
來源:

  • 查爾斯.安德森.達納(1819-1897年)收藏
  • 紐約 The American Art Association,1898年2月24-26日,編號252
  • Ward Thoron(1867-1937年),此後家族傳承
  • 重要私人收藏

估價:HK$15,000,000 - 25,000,000


此式蓮口瓶目前只見單色釉例子,收藏於北京故宮及東京國立博物館。青花類例僅此一器,是珍貴的傳世孤品。

為宣示正統,清帝尤其強調對歷代文化精華的繼承。再加上,這些滿族天子大多飽讀詩書,風雅慕古,御窯的仿古瓷器因而層出不窮。

此蓮口瓶揉合了高古青銅器與永宣青花的風格特色,頗具前朝雅器之風韻。因君主慕古,故命御窯燒造此類仿古之器,審美跨越古今,承襲經典。

此瓶造型脫胎自漢代的青銅蒜頭瓶,長頸垂肩,近口沿處圓鼓。與蒜頭瓶不同的是,瓶口作蓮瓣,精緻秀雅,若含苞待放,因此又被稱為蓮口瓶。兩側配鋪首,獸面銜環,亦是取自青銅器的元素,並有吉祥祛邪的象徵意義。

瓶頸飾以波濤,瓶腹則繪纏枝花卉紋,婉轉優美。青花發色方面,青料堆點,更是刻意仿效明初御瓷之濃黑鐵斑。明初永宣青花堪稱絕代名品,兩朝使用西亞入口顏料「蘇麻離青」,燒成的青花發色絢麗鮮艷,常見暈散現象。由於顏料含鐵量高,常自然形成不均勻的黑藍結晶斑點,如筆墨留痕,極富風韻。這種藍頭發色因而成為永宣青花的代名詞,為後世所仿效。

值得一提的是,此蓮口瓶的來源顯赫有序,原為查爾斯.安德森.達納(Charles Anderson Dana)收藏。達納乃美國新聞記者、作家和政府高級官員,曾任《紐約太陽報》的編輯和合夥人。這位美國大藏家尤其熱衷於中國瓷器,旁及日韓藝術品,收藏在1898年於紐約拍賣。



清雍正至乾隆 涅白料畫琺瑯蟠螭紋水丞

闊度:5.5cm
高度:4cm
來源:

  • 香港佳士得,2012年5月30日,編號4017

展覽:

  • 《乾隆皇帝的古與洋》,溫哥華保利藝術館,2016年11月30日至2017年2月28日
  • 保利藝術研究院、保利藝術博物館,「弘曆的世界II——郎世寧繪《純惠皇貴妃油畫像》暨18世紀盛清宮廷藝術的西洋風」,北京,2021年10月15日- 11月02日

出版:

  • 保利藝術博物館編,《乾隆皇帝的古與洋》,第139頁,2016年
  • 保利藝術研究院編,《保利拍賣十五週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下)》,編號1112,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估價:HK$3,000,000 - 3,500,000


畫琺瑯是清代獨具的彩繪工藝,康熙時期創燒,雍乾時成熟,當中以瓷胎和銅胎最為多見,料胎(即玻璃)器物則較為罕有。

與銅胎或瓷胎相比,料胎畫琺瑯的難度極高,因玻璃與琺瑯熔點非常接近,在焙燒的過程中,若溫度太低,琺瑯釉不能充分熔化,則呈色不佳;若溫度太高,則胎體變形,即成廢品。故此,每一件料胎畫琺瑯都來之不易,即使是小件,也是難能可貴的珍寶。

此玻璃胎光滑亮潔,溫潤如玉,繪畫筆法細膩傳神。丞身除口底外,遍施赭黃地,中間畫琺瑯彩蟠螭龍紋。琺瑯彩呈色艷麗,紅藍黃各色螭龍首尾交接纏繞,造型獨特,飽滿有神。



明永樂 翠青釉蓋罐

高度:8cm
來源:

  • 重要亞洲私人收藏
  • 香港蘇富比,2009年10月8日,編號1624
  • 香港蘇富比,2020年10月9日,編號19

估價:HK$15,000,000 - 20,000,000


此翠青釉蓋罐縹緲空靈,為永樂御瓷之珍品。查找公私收藏,與此同形的翠青釉罐本已是鳳毛麟角,遑論連蓋傳世。如此般品相良好、帶蓋成套的,是絕無僅有。

翠青釉創燒自永樂時期,以氧化鐵為呈色劑,因顏色類似翠竹之青色而得名。翠青釉乃永樂朝所獨有,珍罕至極。燒造翠青釉,所選料彩、窯火溫度,均須嚴格控制,故永樂朝後數百年,未有燒製翠青釉,直至雍正時期,仿照前朝模本複燒青釉器,此罐或為原型之一。

此罐溜肩,鼓腹,淺圈足,表面佈滿開片,更添一分清雅。其釉色靈潤喜人,造型雅緻風趣,原應用於貯盛棋子,存世極少,連蓋者則更為難得。

近似的作品,除了此之外只見五例,分帶繫耳及無繫耳兩種。帶繫耳者有兩例連蓋,為清宮舊藏,現存兩岸故宮。與保利香港拍賣這件同形而無繫耳的,目前著錄僅見北京故宮一例,可惜後者蓋子已佚失。


永樂 翠青釉三繫蓋罐|台北故宮藏


永樂 翠青釉罐|北京故宮藏


宋 剔彩靈芝雲龍紋折沿盤

直徑:17.9cm
來源:

  • 李汝寬家族遞藏,日本
  • 香港佳士得,2012年11月28日,「千文萬華 - 李氏家族重要漆器珍藏(III)」,封面作品,編號2082

展覽:

  • 《宋元の美—伝来 の漆器を中心に》日本東京根津美術館,東京,2004年,編號114

估價待詢


此宋代剔彩螭龍紋折沿盤,同樣為一例孤品;2004年更曾於東京根津美術館展出,非同凡響。

雕漆是漆器中成本最高、工序最為繁複的一種飾法,始於唐代,於宋元時期漸見成熟,明清兩代大為流行。按漆的顏色,又分為剔紅、剔黑、剔黃、剔彩等多種。

雕漆工藝極費時,製作時間動輒經年,少則一到三年,多則三到五年。首先是髹漆,逐層而為,每次加漆均需不少時日風乾,反復髹上多層,塗堆到適當厚度。之後還有雕花及修磨等工序,一刀刻錯,前功盡棄。

傳世宋代雕漆器如吉光片羽,多見剔紅、剔黑,剔彩者更為難見。此盤平底,折沿,通體剔彩,具紅、黑、綠、黃四色。通體剔彩,備紅、黑、綠、黃四色。盤心黑面雕回首龍紋,雙眼圓瞪,鬚髮飛揚,手握靈芝騰躍於雲海之中。外壁又雕菊花、茶花、荷花、牡丹等四季花卉。

漆匠充份利用各色彩漆,雕成一條黑色蟠龍,背景為波濤汹湧的多色波紋,氣韻生動。龍的脊樑和腹部兩側刻出朱色漆層,使之更為立體逼真;龍首也以相同的方式來表現,層次分明。這種表現技巧在宋代漆器中極為罕見,用之裝飾龍紋漆器者更是少之又少,稀罕非常。

北京故宮研究員張榮曾為此剔彩盤撰寫專文,指出雖然此盤為孤品,但與三件海外博物館收藏的宋代剔黑漆盒比較,皆具有相同的時代風格。


拍賣詳情

拍賣行:保利香港拍賣
專場:頤華:宮廷藝術珍品選粹
預展日期:2023/10/3 - 7|10am - 6pm
拍賣日期:2023/10/8|3pm
地點:香港君悅酒店|灣仔港灣道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