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廷藝術到乾隆彩瓷 保利香港秋季拍賣的黃金古董陣容

新冠肺炎關係,保利香港基本上缺席了本年的春季拍賣週,令不少收藏家頗為失落。如今疫情舒緩,這間一線拍賣行決定於12月的秋拍大舉出擊,例如破天荒與富藝斯合作籌辦現當代藝術專場。

至於保利另一強項 - 中國古董方面,本季強勢依舊,包括無近例可比的乾隆洋彩天球瓶、大阪萬野美術館舊藏的宣德青花斗笠盌、著名古董商的明朝宮廷佛像等,黃金陣容相當耀眼。

The Value團隊已經親赴保利採訪,今次首先介紹「重要中國古董珍玩」「國風‧大明」兩大專場的焦點拍品,以及送上第一手高清照片。


Lot 911|清乾隆 粉彩纏枝西番蓮紋天球瓶 「大清乾隆年製」款

高度:50.8 cm
來源:

  • 香港蘇富比,1993年10月27日,編號263
  • 香港蘇富比,2001年10月29日,編號601

出版:《嘉德二十年精品錄-陶瓷卷》,故宮出版社,2014年,頁231-237,圖120
估價:HK$12,000,000 - 18,000,000

中國瓷器發展來到清朝,在彩瓷上開拓出另一番光景。好像大家熟悉的「粉彩」、「洋彩」、「琺瑯彩」,洋洋大觀,目不暇給。

「洋彩」的分野在於採用了西洋繪畫技法與裝飾,特徵如下:

  • 使用西洋明暗光點裝飾圖案,主要以光點表現圓狀物體
  • 花卉葉紋上多以白料渲染,表現出枝葉的光影明暗
  • 西洋花卉的使用,如洋菊與洋蓮等洋花:部分紋飾應用了西洋花草藤蔓紋飾圖案設計構圖

仔細鑑賞此件乾隆天球瓶,我們可發現以下幾個特點:

  • 繪畫技法摹仿西洋光影畫法,注重枝葉的明暗表現和花朵花瓣的立體層次
  • 頸部和腹部多處使用洋彩特有的圓狀光點裝飾
  • 彩繪呈現明顯的琺瑯彩效果,富西方裝飾韻味,體現歐洲巴洛克裝飾風格對中國美學之影響

是故,我們可以肯定此件天球瓶實為「洋彩」類的上乘出品。保利選擇使用「粉彩」為官方名稱,相信是基於約定俗成的原因。事關基於近代歷史事件與文化變遷,學術界與古董業使用「粉彩」、「洋彩」、「琺瑯彩」詞彙時在往往有著略為不同的解釋與含意。

天球瓶為瓷器界名物,器形源自西亞回教金屬器,球形鼓腹,因似天上星球而得名。天球瓶始燒於明朝永樂、宣德年間,當時以青花為主;及至有清一代,嶄新的彩瓷工藝令之更上一層樓。

是次在保利香港亮相的天球瓶,造型恢宏大氣,於端莊敦實之中透出秀逸之美,實為珍罕的乾隆本朝御製彩瓷。

瓶身彩繪裝飾頗具特色,口沿繪如意雲頭紋吊飾、長短相間的瓔珞紋;頸部飾一圈近似蕉葉的蟬紋,源自青銅器,清宮謂之為「蟬紋」;肩部繪八組黃地雲肩,分別內繪兩類纏枝花卉相間裝飾。

腹部上下留白,中間繪三組銀蓮花與西番蓮交替裝飾。花卉枝蔓舒卷自如,設色淡雅清新,尤其在瑩白色地映襯下更見麗質非凡。底部中心留空書寫「大清乾隆年製」三行六字青花篆款,筆法精湛,神韻甚佳。

即使綜觀全球博物館,基本上都無法找到近例,證明此件天球瓶甚為罕見。如果在市場上尋找,2018年在香港以HK$1.3億易手的「乾隆 鬥彩加粉彩暗八仙紋天球瓶」,或許為視覺上較為接近的例子。

此天球瓶上一次在公開市場現身,已經是2001年之事。若錯過今次機會,諸君或許又要等上20多、30年之久。


乾隆 鬥彩加粉彩暗八仙紋天球瓶|香港佳士得,2018年



Lot 920|明永樂 銅鎏金金剛手菩薩 「大明永樂年施」款

高度:21 cm
來源:A. J. Speelman,倫敦
估價:HK$4,800,000 - 6,800,000

瓷器的大行家,大家會想起仇焱之、Eskenazi等名字;佛像的話,則必然會提起Speelman。1975年,A & J Speelman在倫敦成立;時至今日,名號已和「頂尖佛像」劃上等號。

2017年,這位名古董商舊藏的三尊怒相永樂宮廷佛教造像,於保利香港秋季拍賣亮相。舉槌前夕,此三尊博物館級數的藏品已經成為熱話,最終更分別以HK$1.32億(大威德金剛)、HK$6,254萬(勝樂金剛)、HK$5,546萬(吉祥喜金剛)天價成交,震撼整個收藏界。

今次上拍的為金剛手菩薩坐像,銅製鎏金,21cm高,上刻「大明永樂年施」款。金剛手菩薩,又名秘密主,因手持金剛杵而得名。據藏佛密宗信仰,金剛手菩薩與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合稱「三族姓尊」,分別代表「伏惡、慈悲、智慧」。

然而,金剛手菩薩多呈忿怒相,如此尊般寧靜安詳則相當少見。

永樂宮廷佛製作精美華貴,在古董收藏界中鼎鼎有名。明代朝廷願意不惜工本打造這些佛像,與時代背景有莫大關係。

藏傳佛教踏入後弘期以後,形成諸多派別,各領風騷。至元朝,薩迦派受朝廷重用,第五代法王八思巴更成為忽必烈的帝師,地位之高可想而知。惟元滅明興後,薩迦派不再獨大,與噶舉派及格魯派形成鼎立局面。

西藏位處邊疆,文化又和中原大相逕庭,中央難以直接管治,借助宗教力量成為了重要手段。由於沒有派別能獨領風騷,永樂帝決定分散風險,各大派別都籠絡。套句現在的話,就是「別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Don’t put all eggs in one basket)。

無論背後原因是籠絡或是祟佛,許多永樂宮廷佛像就在此情況下贈予西藏高僧、政要、寺院。如此珍品,在當地自然獲得妥善保存。

存世永樂時期金剛手坐像甚為罕見,拉薩布達拉宮藏有兩尊近例,載於烏爾裡希·馮·施羅德所著的《西藏佛教雕塑》。

本尊金剛手菩薩坐像束髮高髻,身披瓔珞,帛帶繞肩而垂,如絲綢般流暢。右手上舉,手持金剛杵,乃金剛手菩薩之標準特徵;左手置前胸,拇指抵中指。

菩薩下身著裙,結迦趺坐於束腰蓮座,正面中央以楷書鏨刻「大明永樂年施」六字,封底鏨刻十字金剛杵,垛口殘餘硃砂之赤色。整體造型呈經典永樂時期漢藏交融之宮廷造型風格。



Lot 927|明末清初 黃花梨方料大圓角櫃

尺寸:106 x 50 x 185 cm
來源

  • 中國嘉德香港,2012年10月7日,編號373
  • 香港私人收藏

估價:HK$4,000,000 - 5,000,000

藝術市場今年掀起「黃花梨熱潮」。首先是7月、10月的香港拍賣週,多件黃花梨明式家具引來收藏家瘋搶,以估價數倍乃至十數倍易手,成為一時熱話。此後,熱潮非但未有所止,更蔓延至本月的倫敦亞洲藝術週。

保利香港本季亦帶來一系列明清時期的黃花梨家具,當中以此大圓角櫃領銜。圓角櫃又稱為「大小頭」,寓意造型上下大小不一,屬中國傳統傢俱精巧優美之設計。

此件圓角櫃造工熟練精到,形態挺拔。硬擠門式以小型圓角櫃為多,本品高度超過1.8米已是鳳毛麟角,加上兩扇櫃門上的木紋生動流暢,似水中漣漪,堪稱孤例。

本品櫃帽噴出,邊抹混面。四足下舒上斂,向內傾斜,側腳顯著,安光素牙板。這種設計使得書櫃線條俐落清爽、平衡穩固。

櫃門無閂杆結構,為「硬擠門式」,以格角榫攢邊裝獨板面芯板,選料極精。櫃身背板為可以拆卸的「扇活」,做法頗費工料,工藝考究。櫃內中段裝兩具帶面葉、吊牌的抽屜,上段有活動屜板一層置於櫃幫穿帶上。

底棖下安素面牙條。櫃門上蓮瓣形面葉、鈕頭、吊牌保存完好,為此櫃唯一的裝飾,纖巧而精緻。



Lot 916|清康熙 豇豆紅釉太白尊 「大清康熙年製」款

高度:8.7cm
來源:香港重要藏家收藏
展覽及出版:《文房聚珎-名家收藏文房清供展》,京都市立美術館,2017年,編號65
估價: HK$650,000 - 950,000

 

接下來,我們要談康熙朝名物 -「八大碼」。

豇豆紅,釉色千變萬化,乃康熙年間的名貴品種。由於極難燒製,故只能由官窯少量生產,僅供皇室內廷使用。

豇豆紅常見器形有八種,皆屬尺寸小巧的文房用具,分別為太白尊、萊菔尊、蘋果尊、蟠螭瓶、柳葉瓶、菊瓣瓶、銅鑼洗、印泥盒,合稱八大碼。

能集齊一套康熙豇豆紅八大碼的人或機構皆是屈指可數。在私人收藏的世界,紀錄上只有已故「古董大亨」徐展堂一人肯定擁有過一整套。據學者考究,兩岸故宮收藏之中亦無全套。

豇豆紅採用「吹釉」技法,故又曰「吹紅」。吹釉是康熙時期新創的施釉方法,用一頭綁上紗布的竹管蘸釉,從另一頭吹氣,把釉吹到瓷坯表面,須吹數十層,每層極薄,工藝細緻精巧。

豇豆紅屬高溫紅釉,燒製火候極難掌控,失敗例子屢見不鮮。至於此件豇豆紅太白尊,釉色勻淨細膩,嬌艷欲滴,色澤豔麗,釉質肥潤,誠乃上品。整器神韻獨到,皆為後世摹仿所不及,細細把玩令人尋味不已,為文房清玩雋品。雙肩豐滿,使得造型更加圓潤,更添意趣。



Lot 917|清康熙 豇豆紅「桃花片」印泥盒 「大清康熙年製」款

直徑:7.1 cm
估價:HK$600,000 - 800,000

上文說過,豇豆紅失敗例子俯拾皆是。例如有下品者,呈色暗褐,被稱為「驢肝」、「馬肺」,在博物館中亦能見到。

那麼這個滿佈綠色苔點的印泥盒,又是怎麼一回事?

由於豇豆紅燒製火侯難極控制,故和宋朝鈞窯有共通之處 - 就是人力無法絕對控制出窯後的呈色。由於釉色化學成份關係,豇豆紅會出現呈色不勻、紅綠相間的狀況。

嚴格來說,如此情況是一種「缺憾」。可是自康熙當朝開始,喜歡豇豆紅的收藏家非但愛上這種「缺憾美」,更為之添上各種如詩似畫的雅稱。例如釉色深淺柔和有致,就稱為「美人醉」。本來是瑕疵品,反倒一躍成為爭相收藏的罕見名物,可講古董界的一場美談。

是次登場的印泥盒呈色,則稱為「桃花片」 - 滿身苔點,泛於桃花春浪間。



Lot 915|清康熙 白釉暗刻夔鳳紋太白尊 「大清康熙年製」款

高度:9 cm
來源:香港重要藏家收藏
估價: HK$650,000 - 950,000

康熙著名文房器具除了豇豆紅以外,亦有其他釉色出品。例如這件太白尊,就是施單色白釉的罕見例子。

此太白尊外壁凸飾三組團螭紋,不同於豇豆紅釉暗刻技法,紋飾顯得更為清晰立體。太白尊侈口小巧,外翻如唇,短頸溜肩,鼓腹呈半球形,據說是仿李白酒罈形狀而得名。有人指太白尊是用作儲存研墨用水,台北故宮明確指出康熙時代的太白尊實為花器。

當然,如此精緻的文房器具,也可以是置於案上櫃中,單純把玩鑑賞,非得一定要拿來使用。



Lot 918|清康熙 天藍釉蘋果尊 「大清康熙年製」款

高度:6.6 cm
來源

  • 香港蘇富比,2003年10月26日,編號64
  • 香港蘇富比,2013年10月8日,編號3117
  • 香港重要藏家收藏

展覽及出版:《文房聚珎 - 名家收藏文房清供展》,京都市立美術館,2017年,編號64
估價: HK$650,000 - 850,000

今次登場的「八大碼」除了太白尊、印泥盒以外,還有蘋果尊,不過並非豇豆紅,而是天藍釉和五彩釉裡紅。

先說天藍釉版本。

天藍釉乃康熙創燒的釉色,是以氧化鈷為呈色劑在高溫中燒成。可是此釉與霽藍不同,由於氧化鈷含量極低,故燒造出的藍色淡雅勻淨,猶如碧空之色,故得名「天藍釉」。

天藍釉以清三代出品最負盛名,後朝雖有燒造,但質量已大不如前。康熙天藍釉蘋果尊傳世稀少,同類器可參考上海博物館、瑞士鮑爾基金會及瑞士玫茵堂收藏的三例。

本品口沿內凹,圓弧腹,下承矮圈足,圈足修旋利落,胎質緊致且細膩潔白,造型圓潤,曲線優美簡潔。外壁通體施天藍釉,淡雅勻淨猶如碧空之色。外底心以青花書「大清康熙年製」楷書款,筆觸緊湊有力,為康熙晚期標準官窯款識。



Lot 919|清康熙 五彩釉裡紅花卉紋蘋果尊 「大清康熙年製」款

高度:8.6 cm
來源:台灣私人收藏
估價:HK$500,000 - 800,000

上面的天藍釉是蘋果尊,此五彩釉裡紅亦是蘋果尊。不過仔細一看,它們的形制並不一樣。

蘋果尊為康熙創燒的典型文房器具,因外形似蘋果而得名,乃是水丞的一種。一般分為兩類:有頸和無頸。無論有頸還是無頸,不同的蘋果尊形狀皆略有分野:有些較胖矮,有些較為挺拔,就像真實的蘋果一樣,形形色色,不盡相同。

《陶雅》曰:「蘋果尊於蘋果綠之外,又有天青、釉裡紅兩種,皆珍玩也」。清宮點查報告則將此類蘋果尊命名為「白地紅花小口花插」,可見它亦可四時插花,作文房花器。

釉裡紅燒製之難不亞於豇豆紅,呈色如燒焦般的下品並不罕見。


 


Lot 1008|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卉瑞果紋葵口盌 「大明宣德年製」款

直徑:22.6 cm
來源

  • 日本大阪萬野美術館收藏
  • 香港佳士得,2004年4月26日,編號952
  • 香港佳士得,2010年5月31日,編號1856

展覽及出版:《萬野コレクション撰集》,日本萬野美術館,大阪,1988年,圖版113
估價:HK$5,000,000 - 8,000,000

去年秋季拍賣,保利香港舉辦「國風.大明 - 玫茵堂及重要私人珍藏明代瓷器」專場,由美國胡佛總統舊藏的「成化 青花嬰戲圖碗」領銜(HK$1,534萬成交),成績斐然。

事隔一年,保利決定乘勢追擊,今季帶來「國風.大明」第二部份。領銜瓷器由成化青花變為宣德青花,來源方面則同樣顯赫,為大阪萬野美術館舊藏。

成化朝的青花採用國產「平等青」為顏料,呈色趨於穩定,清麗明快,以淡雅見稱。宣德一朝則使用來自西亞的入口顏料「蘇麻離青」,燒成的青花發色絢麗鮮艷,常見暈散現象。色閃黑藍或深藍者,凝聚處可見自然形成之黑褐色結晶斑,深凹胎骨。

基於「蘇麻離青」的這個特點,宣德青花雖然少有描繪人物,但渲染花鳥、海水、園景卻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同在宣紙作畫留下的筆觸、墨痕,極富風韻。

是次拍賣的宣德青花盌敞口,呈六瓣葵口式,斜腹,圈足。全器內外紋飾疏朗飽滿,外壁飾紋樣兩種,上為六組折枝瑞果紋,下為六組折枝花卉紋,交錯佈置。

內壁口沿綴飾十二式花果紋,下承六組折枝花卉紋與外壁紋飾相對應,碗心則是繪以折枝壽桃紋。胎質細膩堅致,釉汁瑩潤亮青,底落青花「大明宣德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淺圈足,胎骨細膩,露胎處微微泛黃,撫之光潤如玉。樸拙蒼健,古意盎然。

此盌形狀仿若頭戴斗笠,故在收藏界又稱為斗笠盌,乃器形優美且數量稀少之明朝官窯瓷器,公營機構的近例見於台北故宮、上海博物館。



Lot 1012|明萬曆 青花嬰戲圖八方蓋罐 「大明萬曆年製」款

高度:13.5 cm
來源

  • 繭山龍泉堂,東京
  • 香港佳士得,2002年4月29日,編號611
  • 香港蘇富比,2011年10月5日,編號2047

展覽:《Chuugoku touji meiho ten shiriizu》,五島美術館,東京,1966年
出版:《龍泉集芳第一集》,繭山龍泉堂,東京,1976年,編號958
估價:HK$2,000,000 - 2,800,000

「國風.大明」專場另一焦點為此件萬曆朝的青花嬰戲圖蓋罐,來源同樣堅實,為日本著名古董商「繭山龍泉堂」舊藏,並曾於東京五島美術館展出。

嬰戲、百子一類的圖紋,傳統上與重生男丁、延續血脈有關。嬰戲圖早在唐代長沙窯瓷器上已經出現,至宋、金時期常見於磁州窯瓷枕。此類題材發展至明清時期大盛,表現技法有青花、五彩、琺瑯彩等等。

然而,明代宮廷藝術品當中,蓋罐者施以嬰戲題材的存世例子或僅見此罐而已。

此類蓋罐可作棋盒或促織之戲。蓋面青花飾三子嬉戲圖,四周點綴古松怪石祥花瑞草,蓋沿飾纏枝靈芝花卉紋,蓋面置松鼠形蓋鈕。

外壁繪山水園林奇石景致,重覆兩組嬰戲圖,蓋罐合繪三十五童子於庭園中嬉戲,圈足畫青花雙線一周,器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明萬曆年製」。青花色澤濃豔,奔放明麗,極具萬曆風骨。

明代王世懋《窺天外乘》記:「蓋窯器圓者,旋之立就,倏忽若神。獨方物即至小,亦須手撚而成,最難完整,供御大率十不能一二,餘皆置之無用。」由此可知方器成型之難,今蓋、罐得以保存,甚為難得。


保利香港本季拍賣的古董專場,除了上述的「重要中國古董珍玩」與「國風‧大明」(貳)外,還有一場非常重要的「雲潤星暉:放山居、十面靈壁山居暨海外名家藏盛清瓷器」。

當中的領銜品名為「乾隆 御製松石綠地洋彩描金蓮托八吉祥紋如意耳大瓶」。我們已經專訪了杜紀波,內容很快送上,屆時將由這位保利香港中國古董珍玩部高級專家親自為閣下介紹此乾隆御製重器。

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保利拍賣APP或微信小程序,可瀏覽更多拍品細節圖及品相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