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宋脫俗美學千載不衰 張宗憲珍藏領銜的保利香港拍賣古董秋拍盛宴

宋代藝術以高雅脫俗見稱,不但流傳逾千載而不衰,深刻地影響到世界其他文明,又與現代美學不謀而合,堪稱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神話。

今季秋拍,保利香港拍賣就以趙宋美學出發,帶領我們橫跨千年歲月,最後踏進滿清宮廷的藝術品殿堂。當中備受矚目的佳品,包括如夢似幻的北宋鈞窯折沿盤,以及靈動流淌的乾隆爐鈞釉八棱瓶,雙雙出自鑑藏界風雲人物張宗憲的「雲海閣」雅蓄。

除此以外,登場者還有清代御瓷中最為矜貴的琺瑯彩、色取雪後蒼穹的雍正名品、乃至傳世品比元青花更罕見的哥窯器等等,將悉數於11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亮相舉槌。


鑑藏界風雲人物張宗憲


北宋 鈞窯天藍釉玫瑰紅斑折沿盤

直徑:18.9 cm
來源:

  • 倫敦蘇富比,2004年6月9日,編號172
  • 歐洲私人收藏
  • 紐約蘇富比,2011年3月23日,編號548
  • 雲海閣舊藏

註:收益扣除行政費用後,將全數撥捐張宗憲教育及藝術慈善基金會
專場:重要中國古董珍玩
估價:HK$22,000,000 - 25,000,000


宋朝五大名窯,「汝、官、哥、定、鈞」之中,鈞窯以變化萬千、變幻莫測的釉色而聞名。所謂「入窯一色,出窯萬彩」,呈色在入窯燒製以前無法預測,出窯後也絕對沒有相同的。就算配方相同,亦會因色釉厚薄、入窯燒製的位置、溫度而千變萬化。

這種五色變幻的高溫瓷,打破了宋代單色瓷獨步天下的局面,開拓出厚釉彩斑的新領域。

由於釉色充滿動感,且色與色之間既漸變又似互相滲透,故鑑賞鈞窯別有一番樂趣。舉例說,釉色流動和漸變之處是否自然?天藍作為主調,會否只呈現出欠缺變化的單調一色?還是多有濃淡變化?和玫瑰紫斑的交匯處,配合又是否得宜?

這種釉色的佈局構圖,不但主觀地考驗藏家的鑑賞,更客觀地影響金錢價值。器型相同、尺寸一樣、品質相當的鈞窯器,單是釉色的分野,成交價往往可以相差幾百萬之多。

本盤為折沿制式,規整大氣。通體遍施天藍釉,釉質溫潤湉靜,富有乳濁之感。觀其盤心,不規則玫瑰紫斑潑灑其上,如晚霞變幻又如山水氤氳,詩情畫意,引人入勝。

鈞瓷上的斑彩是以銅紅釉粗獷刷繪,或塗覆於天青釉面、高溫中還原,融合一體而形成。如此斑紋,有賴藝匠刷繪釉料手藝,以釉料分布及兩彩比重見高下。若我們以當代藝術視角切入,則可說與抽象畫作有異曲同工之妙。

眾所周知,唐三彩之中,掛藍釉的尤其矜貴;至於宋鈞瓷,則以帶紫紅斑為上品。本盤紫紅斑超卓臻善,令人驚嘆,無疑屬於鈞窯早期的代表之作。

鈞窯始燒於北宋年間,窯址在河南一帶,其中最主要的位於禹縣。據文獻記載,禹縣相傳曾為夏禹都城,其子夏啟即位後曾召集各旅首領,於北門外的鈞台舉行大典,鈞窯由此得名。時至今日,河南仍然流傳「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鈞比玉美」等說法。

鈞瓷上的斑彩,乃是以銅紅釉粗獷刷繪,或塗覆於天青釉面,在窯中高溫還原,融合一體而成。紋雖簡,飾卻華,猶如書法揮毫,每品均獨一無二,故深得文人貴冑青睞,本品正是佳例。

趙宋諸帝中有不少書法高手。在民間流傳的故事中,宋徽宗正是受到鈞窯啟發,創出鼎鼎大名的「瘦金體」。

徽宗一夜醉酒,夢見自己拿筆在洗裡一蘸,於大鼓上奮筆疾書。翌日醒來,大臣為之解夢日:此乃取大鼓靈氣,融於筆洗,皇上如用鼓式洗練筆,定能寫出絕世書法。徽宗聞言大喜,令鈞窯工匠製作筆洗,以之練字,終於寫出「瘦金體」。

傳說雖不足為信,但就側面說明了鈞瓷深受皇室垂青。稍後為大家介紹下一件古玩時,我們再繼續這個話題。


北京故宮之例

欣賞這件鈞窯折沿盤時,也別忘了要翻轉來看看外底。除了釉色班彩外,三顆支釘痕跡亦是重點。

綜觀傳世鈞窯器,大多是圈足素胎立燒。其中,只有少數如本品一般,採用三顆或五顆「芝麻釘」支燒,以達至滿釉效果。如此技術,有可能借鑒自宋代另一名窯 - 同樣位於河南的汝窯做法。

同樣用「芝麻釘」支燒的鈞窯盤,兩岸故宮及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A)俱有近例可尋。

市場之上,William Cleverly Alexander及Peter Harris遞藏一例,曾於東方陶瓷學會展出,二十世紀內四度於倫敦及香港蘇富比舉槌,第一次為1931年,最後一次在1998年。此外,香港潘氏「小聽颿樓」及「中國古董教父」Eskenazi遞藏一例,2021年於香港蘇富比舉槌,近HK$2,700萬售出。



清乾隆 爐鈞釉弦紋長頸八棱瓶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高度:21.3 cm
來源:

  • 香港佳士得,1991年3月18日,編號588
  • 香港佳士得,1994年5月2日,編號724
  • 香港蘇富比,2005年5月2日,編號674
  • 香港佳士得,2007年11月27日,編號1723
  • 雲海閣舊藏

出版:

  • 《香港佳士得二十周年回顧1986-2006:中國瓷器及工藝品精選》,香港,2006 年,頁160

註:收益扣除行政費用後,將全數撥捐張宗憲教育及藝術慈善基金會
專場:重要中國古董珍玩
估價:HK$12,000,000 - 15,000,000


爐鈞釉創燒於雍正一朝,名字「爐鈞」透露出玄機 - 它不是無中生有,而是仿照宋代鈞窯,再變化創新而出世,乃清代單色釉中饒具特色之高貴品種。

爐鈞可貴之處,在於單靠人力難以控制。窯中每一個細小環節的微妙變化,都會影響窯變效果,出窯瓷器俱是獨一無二,絕無相同。箇中工藝頗為繁複,需要先以高溫燒製素胎,後吹爐鈞釉,再入窯低溫燒製方成,藍、綠、紅紫、月白各色交融垂流,具流淌靈動之感。

雍乾兩朝所燒爐鈞器各有特色,前者紅斑較多,後者以後則釉面流淌較小,且多見藍點。清人張九鉞《南窯筆記》載:「爐鈞一種,乃爐中所燒,顏色流淌中有紅點者為佳,青點次之。」

至於本品所施爐鈞釉,明艷的松石綠色與紫藍色交融,色近雍正時期著名的「高粱紅」,垂流如瀑如峰,氣象萬千,似將天地之靈氣與無言大美融匯於斯,誠為上品。

爐鈞釉之卓越,一方面源自雍正高雅脫俗的審美,另一方面則有賴傳奇督陶官唐英的不懈努力。

鈞窯之美,令歷代帝王深感著途。然而,宋鈞名貴稀少,即使是九五之尊亦不可多得,所以早在明代宣德之世,景德鎮便踏上了仿鈞之路。及至有清一代,皇帝好古敏求,仿鈞更是盛行。

雍正六年,唐英奉命往景德鎮協助年希堯佐理陶務,翌年即派人前往調查鈞窯配方,藉此研製出爐鈞、窯變等仿鈞色釉,以合聖上摹古之心。雍正十三年,唐英撰《陶成紀事碑記》,總結此朝「廠內所造各種釉水」,試配成功與通用的十九種官窯之中,爐均釉便居首位。

北京國家博物館亦在官方介紹中指出,雍乾兩朝,仿宋代五大名窯的顏色釉瓷取得輝煌成就,當中尤以仿鈞和仿官窯最為成功。

事實上,清代官窯此後雖然有續燒爐鈞釉,卻無法重現自然垂流的效果,無奈只能以筆繪仿之,可見雍乾盛世工藝可其卓越。

釉色之外,本瓶所取器型,同樣承襲了宋瓷遺風。

本瓶長頸纖秀,口部外撇,腹部飾四道凸起弦紋,呈竹節效果,簡潔典雅,器身呈八棱式,饒見匠心獨運。扁圓器腹相形巧致,頸腹交接處角度乾凈利索,嶄露瓷匠高藝。弦紋瓶內斂婉約,實為美感及技藝之至高成就,器身瓷胎造形無瑕,罩以純凈釉色,燒造溫度精準掌控,才得此完美結晶。

如此器型,乃是以南宋官窯長頸八棱瓶為基礎,再加以化裁燒製而成。

2015年,香港蘇富比有一件八棱瓶舉槌,當時以逾HK$1.13億天價易手,刷新南宋官窯拍賣紀錄。此外又有一例,據傳屬清宮舊藏,曾於1940至1970年代,於倫敦蘇富比及佳士得上陣,後入日本頂尖藏家安宅英一雅蓄,再捐贈予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

八棱瓶之美,可見一斑。


南宋 官窯八棱瓶|2015年,香港蘇富比,HK$113,880,000成交

若論稀有程度,本瓶絲毫不輸南宋官窯八棱瓶,名副其實是鳳毛鱗角。

綜觀各地收藏,施爐鈞釉的八棱瓶僅見三例。一例由台北故宮珍藏,一例為台北鴻禧美術館舊藏,最後一例即為本品。

另有一點值得留意,就是景德鎮雖然燒製不少爐鈞釉器,惟無款者不在少數,只有本瓶般的精品方署以雍正或乾隆年款。

本瓶之罕見,可想而知。

本品以及上述的鈞窯盤,同樣不止一次於蘇富比或佳士得舉槌,後歸入張宗憲「雲海閣」雅蓄,來源無可挑剔。這兩件珍品的收益,更將於扣除行政費用後,全數撥捐張宗憲教育及藝術慈善基金會,福澤後世。



清雍正 霽藍釉菊瓣紋茶壺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長度:18.4 cm
來源:

  • 香港蘇富比,1982年5月18日,編號291
  • 重要私人舊藏
  • 香港蘇富比,2005年5月2日,編號673
  • 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EK289,購自Eskenazi

展覽:

  •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8年

出版:

  •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2018年,頁270,編號103
  • 《埃斯肯納齊中國藝術品經眼錄》,埃斯肯納齊,倫敦,2012年,頁166,圖版159

專場:得遂初心——花、茶、佛道藝術珍品
估價:HK$18,000,000 - 25,000,000


清三代之中,雍正以品味高雅見稱;百花裡頭,這位皇帝則對象徵高風亮節、恬淡隱逸的菊花情有獨鍾。

清宮《雍正行樂圖》入面,就有他扮作陶淵明,東籬賞菊的畫像。此外,他不但喜歡在御窯上描繪菊花,更愛以菊花造型製器,當中以菊瓣盤與菊瓣茶壺最為有名。

相對菊瓣盤,菊瓣茶壺更為鮮見。


《雍正行樂圖》之採菊東籬|北京故宮


清雍正 窯變釉菊瓣紋茶壺|北京故宮

雍正七年《活計檔》:「八月初七日,據圓明園來帖內稱,閏七月三十日郎中海望持出菊花瓣式宜興壺一件,奉旨做木樣交給年希堯照此款式仿均(即鈞)窯,將霽紅、霽青釉色燒造,欽此。」

本品造型典雅俊秀,前置曲流,後設執柄,壺身扁圓,上下裝飾模印對稱菊瓣紋,外底青花書「雍正年製」篆書款,外環飾花瓣紋,配合上述記載,可知該為年窯奉命燒造供御之作。

時至今日,菊瓣茶壺已無霽紅釉版本存世,北京故宮和北京國家博物館有仿鈞釉版本,至於霽青釉則以本品為佳例。

令藍色在瓷器世界發揚光大的,乃是於蒼穹下征戰四方的蒙古人。元代不但燒製出真正意義上的青花,又創燒出矜貴的高溫霽藍釉,從此改變了中國陶瓷發展方向。

不少權威學者及頂尖藏家,包括「天民樓」主人葛師科都認為,藍並非中華傳統主流色彩。青花與藍釉所以於蒙元時期崛起,或許是受伊斯蘭文化影響,也可能源自遊牧民族的蒼天崇拜。

霽藍又稱霽青,名字取雨後或雪後藍天之意,又因色澤靛青幽謐如寶石,故得「寶石藍」美稱。元朝以降,高貴的霽藍繼續受到帝王垂青。宣德窯在古董收藏界地位崇隆,三大上品即為甜白、霽紅、霽藍。及至雍正一朝,仿宣窯霽藍,再把這種高溫藍釉推上高峰。

本品所施霽藍釉,質地厚潤,鮮妍奪目,盡顯皇家御窯本色。此外歷經近300年歲月流傳,仍然配有原蓋,亦是頗為難得。

來源方面,80年代起兩度於蘇富比售出,此後由「中國古董教父」Eskenazi把關掌眼,歸入鼎鼎大名的「北美十面靈璧山居」珍藏,出身亦是顯赫。


「中國古董教父」Eskenazi

據清宮造辦處檔案記載,雍正帝曾多次規定茶壺的造型,花紋圖案,色彩調配,不僅要求燒成的茶壺各部份尺寸適度,更重視氣勢神韻,講求輪廓線條的韻律美。

對於要燒造的新式樣茶壺,必須經由他本人審定,方可燒造。上有所好,下必趨之,為此景德鎮御窯廠根據旨意,集中全國最優秀的工匠,不惜工本,竭盡全力,以博取聖上歡心。

菊瓣紋茶壺受到雍正如此重視,正是讓我們得以一覷帝心的頂尖宮廷藝術品。

以本品為例,器身扁矮,高和寬比例相差懸殊,肩部斜度小而腹徑頗大,乃是為了使用時便於一手握持,對口自斟吮飲,體現雍正在鐵腕施政的龍袍底下,也是懂得玩味作樂的。



清雍正 粉彩過枝八桃五蝠「福壽雙全」圖盤一對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直徑:13.4 cm
來源

  • Barbara Hutton舊藏
  • 倫敦蘇富比,1971年7月6日,編號249
  • 香港蘇富比,1978年11月29日,編號315
  • 趙從衍舊藏
  • 香港蘇富比,《趙從衍基金專場拍賣-二》,1987年5月19日,編號312
  • 佳士得香港,2007年11月27日,編號1760
  • 佳士得香港,2010年5月31日,編號1880
  • 佳士得香港,2018年11月28日,編號2935

專場:重要中國古董珍玩
估價:HK$15,000,000 - 25,000,000


傳統中華文化,蟠桃乃典型長壽象徵,然而並非傳統陶瓷紋飾,直到雍乾之世才真正大行其道。不過「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雍乾桃紋官窯基本上都是名品重器,不是博物館珍藏,就是拍場高價成交。

若論公共收藏,上海博物館的「雍正 粉彩蝠桃福壽紋橄欖瓶」就尤為聞名。市場例子,見一對「雍正 粉彩過枝福壽雙全盌」,「古董大亨」徐展堂舊藏,2015年於香港蘇富比以HK$8,980萬易手。香港佳士得早前為傳奇藏家區百齡舉辦特展,亦有一對和本品相似的「雍正 洋彩過枝福壽雙全盤」,不過「眼看手勿動」,只展不賣。

趙汝珍為清末出生的學者,他在著作《古玩指南》憶述道,清代官窯瓷器中「以古月軒(琺瑯彩)為最貴,每杯一雙,可值五百元。每碗一個,可值千元上下。次則雍正粉彩過枝…等粉彩,過枝之五寸盤,值二百元。七寸者,需三百五十元」,亦足見何其珍貴。

從清初到光緒的近二百年間,清宮都有製作多桃粉彩器,而北京故宮認為當以雍正朝的紋樣著色最鮮豔、最多樣,繪畫水準亦屬最高。

本對粉彩盤正屬水準最高的雍正朝出品,通體施白釉,滋潤瑩亮,粉彩飾蒼茂桃樹,從外壁近足處拔地而起,遒勁盤亙,蜿蜒伸延至盤心。枝上繪盛開桃花,繽紛花蕾,花蕾含苞,結碩桃八顆,圓潤飽滿,色彩過渡自然,可愛討喜。

枝葉繁茂,桃葉施綠彩,正反陰陽,一淺一深,節奏鮮明;桃枝盈間,礬紅繪五隻飛舞蝙蝠,內三外二,隨風飛舞,自在輕盈。

至於整體佈局的巧妙,則見於「過枝」技法之運用。過枝又稱「過牆」,圖案自盤外壁攀延過盤邊伸展,鋪陳於盤心,使內壁和外壁相通,兩者圖案獨立成章的同時,又渾然一體。

如此紋飾,暗藏眾多吉祥寓意。五蝠取「五福」諧音,指高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過牆枝」音諧「長治」,借喻政通人和、長治久安;「蝠」取諧音,桃象徵長壽,則為「福壽雙全」。

由於清代桃紋官窯之中,雍正多繪八桃,乾隆多繪九桃,故有「雍八乾九」之說。本品為「雍八」之例,亦含八仙祝壽之意。

本品所施粉彩、所繪圖紋,皆為清代所創。然而,落款當中,還是隱含摹古之意。

雍正款識,初期流行楷書六字三行,中晚期改為六字雙行,以本品般落於雙方框內的,有「大明成化年製」及「大清雍正年製」兩款。如此落款,乍看似不工整,實則是效仿成化之法,頗得晉唐小楷法度筆意在楷隸之間,饒富古趣,可說是向成化御窯方欄款致敬之作。

綜觀全球各地收藏,包括北京故宮、南京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大英博物館等公共機構,乃至「天民樓」葛士翹、區百齡、張宗憲等一代藏家,同類五蝠八桃盤多見三種尺寸,約介乎50.6 cm至15.7 cm。

本品直徑僅13.4 cm,傳世品中未見相同尺寸者,且來源有序,先後為美國名媛Barbara Hutton和香港「船王」趙從衍雅蓄。


Barbara Hutton曾經是全球最富有的女性之一


清康熙 御製紫紅地琺瑯彩牡丹紋盃|Barbara Hutton舊藏|2024年,香港蘇富比,HK$864萬成交

Barbara Hutton出身顯赫,外公是美國連鎖百貨公司Woolworth的創辦人,父親則是著名股票經紀行EF Hutton的始創人。二十世紀初,她從家族中承繼了數以千萬計美元的遺產,成為全球最富有的女性之一。

穿梭各大社交場合以外,Barbara亦是相當有名的收藏家,藏品囊括東方藝術、西方雕塑、古典大師油畫、以及多不勝數的名貴珠寶等等,興趣非常廣泛。

她珍藏的瓷器品質極高,舉如「乾隆 御製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盌」,歷經古董界大腕戴潤齋、「天民樓」葛士翹、張宗憲與胞妹張永珍遞藏,去年在香港拍賣以HK$1.98億易手。

此外又如她舊藏的「康熙 御製紫紅地琺瑯彩牡丹紋盃」,近日由潘氏「小聽颿樓」釋出,於香港蘇富比舉槌,估價HK$60萬,結果在熾熱競投下以HK$864萬售出。



清乾隆 琺瑯彩仕女嬰戲圖小貫耳瓶

款識:「乾隆年製」
高度:9 cm
來源

  • 香港蘇富比,2006年10月8日,編號1119
  • 香港蘇富比,2008年4月11日,編號2841
  • 法國重要私人收藏

專場:重要中國古董珍玩
估價:HK$16,000,000 - 20,000,000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清三代所以成就盛世,主因在於天子胸襟廣闊,能夠包容接納各種優秀的文化事物。在追摹前朝藝術的同時,亦樂於把西方美學帶到中華大地。

康熙時期,歐洲琺瑯彩經由傳教士引進中土,皇家作坊首先研製出銅胎畫琺瑯,之後再創燒出瓷胎畫琺瑯、即琺瑯彩。從誕生那天開始,它就比其他御窯瓷器都要矜貴。

清代官窯,從無到有,基本上都在景德鎮完成。琺瑯彩卻與眾不同,先由宮廷畫師草繪樣稿,選用景德鎮精製的白瓷素胎,再千里迢迢運至京城繪圖、填彩、燒造。琺瑯彩料最初由西洋進口,後來朝廷研發出國產彩料。由於燒成後有透明玻璃質感,又以色彩眾多且深淺不同的顏料巧妙配合,故畫面有層次分明的實感。

據清宮記載,如本品般的乾隆朝白地琺瑯彩瓷,乃是由紫禁城「如意館」的畫師精心繪製。皇帝對琺瑯彩的重視,可見一斑。

本瓶直頸細長,雙耳繪藍料紋飾,頸部以黃、綠、胭脂紅琺瑯彩繪西洋花卉為飾。器身呈橢圓形,圈足外撇。外壁前後對稱開光,以諸色繪以卷枝紋為邊框,開光內繪制兩組仕女嬰戲圖案,底足以罕見之紅料彩書「乾隆年製」四字雙行楷書款。

雖然圖紋乃中國傳統主題,但就用了西方寫實筆法去呈現。仕女面部以「暈褪法」繪制,不勾勒輪廓線,繪畫柔美細膩,明暗有致。如此手法,與一代宮廷畫師郎世寧繪製的帝后宮妃肖像頗為一致,如明鏡涵影,栩栩如生。

據載,康熙曾敕郎世寧繪於瓷上,惜成品不傳於世;雍正之時,郎世寧曾繪絹本「瓷瓶花圖」多幅,直至乾隆一朝,這位意大利傳教士的作品愈加繁復,更在宮廷畫師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乾隆皇帝御命研製有數例琺瑯彩瓷器,其上以模仿西方油畫技法施彩之例,可見郎世寧畫風對琺瑯彩瓷的影響。

本品所施釉彩新奇,顏色多樣,艷麗矚目,細如胭脂紅料彩等副紋飾也施五色,屬典型北京畫琺瑯風格,與景德鎮常見粉彩大相徑庭。

比較北京故宮所藏「乾隆 玻璃胎畫琺瑯西洋仕女圖鼻煙壺」,繪有類似的琺瑯彩裝飾,尤其腹部人物外開光裝飾,繪畫風格與用筆之法,俱與本品如出一轍。

紋飾以外,本品器型亦可謂精雕細琢。

貫耳瓶乃商周流行的青銅盛酒器,一度成為士大夫飲宴「投壺」遊戲所用器物,瓷胎自宋代復古風潮興起,影響延及元明清三世。本器把之化裁成僅9 cm的玲瓏版本,形體秀美,胎質堅質輕盈,予人「只恐風吹去,還愁日炙銷」之感。


清乾隆 玻璃胎畫琺瑯西洋仕女圖鼻煙壺|北京故宮



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紋天球瓶

尺寸:高43.3 cm;直徑27.2 cm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 香港佳士得,2022年6月7日,編號3139
  • 香港私人收藏

專場:重要中國古董珍玩
估價:HK$1,200,000 - 1,800,000


天球瓶為瓷器界名物,始燒於明朝永樂年間,器型源自西亞回教金屬器,球形鼓腹,因似天上星球而得名。由於塑形時瓶頸容易坍塌,故非常考究匠人手工。能製作出器型碩大而頸身筆直的天球瓶,相當不易。

相對永宣時期的天球瓶,本品線條有所化裁,腹部寬度比例有所減少。器型少了一點霸氣,多了一分清秀,與纏枝蓮紋甚為相襯。

本品器型規整,紋飾豐富華麗,細密嚴謹,構圖疏朗有致,青花發色明艷,為典型清代宮廷陳設用瓷,所繪纏枝花卉亦是意仿前朝永樂之例。

鑑賞瓷器,自然是從器型、釉色、圖紋入手。仔細鑑賞此件天球瓶的紋飾,尤其肩部以上至外口沿輔助裝飾,皆是難以尋到相同例子。事實上,頸部所飾之變體纏枝蓮蕉葉紋殊為罕見,很可能是存世孤例。

 

與此瓶紋飾風格相近之作,暫時僅見北京文物公司舊藏的「乾隆青花纏枝蓮紋天球瓶」,後於2010年在北京翰海的「北京文物公司五十週年慶典夜場」上陣,連佣RMB 1,108萬成交。另見北京保利2021年拍出的一件「乾隆青花纏枝花卉紋扁瓶」,畫工紋飾亦與本品頗為相似。由此可以推斷,兩件瓷瓶與本件拍品應為同時期之作。

而仔細觀察上述這兩件瓷瓶,我們可以發現它們的落款暗藏玄機。乾隆登基初期,御瓷款識並無專門規定,遠在江西的御窯廠傾向沿襲雍正朝寫款傳統,故楷篆並重,亦有書寫不工整的情況。

及至乾隆二年,這位皇帝下發諭旨,要求落款跟隨一張特定篆書紙様書寫,不能再隨意而為。而北京翰海與北京保利兩件瓷瓶的落款,應為此道諭旨命令前的寫法,及乾隆元年至二年之間的唐窯(即唐英督陶期間)名作。

而本品與上述兩件瓷瓶紋飾、畫工極其相似,款識書寫雖與二者不同,但亦不及乾隆後期款識工整,由此可以推斷,本品亦應為乾隆早期的唐窯作品,寥若晨星。



清乾隆 仿哥釉六方瓶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高度:49.3 cm
來源:

  • Alexandre Hougron 舊藏

出版:

  • Alexandre Hougron,《La Céramique chinoise ancienne》,頁223

專場:重要中國古董珍玩
估價:HK$1,100,000 - 1,500,000


清三代仿宋功力究竟有多高?且讓筆者用一個小故事說明。

清宮有一件穿帶瓶,鏨刻乾隆御題詩,現為台北故宮所藏。由於器型和胎釉特徵,俱與哥窯不相伯仲,竟然連見多識廣的乾隆皇帝也被遮目,以為是宋朝真器。

事實上,它是不太久之前,雍正帝治下御窯所出之器,工藝之出眾竟然連親生兒子也成功「騙過」。

哥窯遍身滿佈大小開片,黑色與金色線交相呼應,是為「金絲鐵線」。

形成原因是胎、釉在燒製和冷卻時,以不同速率膨脹或收縮所致,本乃一種缺陷,但匠人卻把之巧妙利用,在一定控制之下創出錯落有致、獨樹一幟的開片美學,成為中國陶瓷史上的美談,令千年以來的收藏家紛紛拜倒裙下。

本品應屬乾隆三年左右,唐英督造御窯廠時奉旨按宮中發樣燒造的哥釉精品大器。瓶體六方形,口沿外撇,長頸折肩,六方足外撇,器形古樸,端莊大方,線條舒展起伏,古意悠然。

通體施仿官釉,釉質滋潤厚腴,釉色呈灰青色,厚潤素雅,堪稱乾隆時期仿哥釉器代表。

此六方瓶,非琢器拉胚成形,而是預先做好六片,後粘合而成,全過程沒有拉胚工具協助,靠手塑造,極其考究工匠的工藝水平。

若瓷土揉打不結實,或粘合技術不臻熟,易發生塌陷或窯裂,成品率低,故彌足珍貴。正如明朝王世懋《窺天外乘》所言:「蓋窯器圓者,旋之立就,倏忽若神。獨方物即至小,亦須手撚而成,最難完整,供御大率十不能一二,餘皆置之無用。」

此類六方瓶多見兩側飾耳的貫耳瓶,如本品頸部光素,則更顯器形線條之洗練。同類瓶式,還見仿汝、仿官等裝飾,盡顯清帝摹宋之心。

欣賞過乾隆仿哥釉器,最後我們看看如假包換的哥窯真品。



南宋 哥窯 四方倭角小洗

尺寸:7.1 x 7.1 x 3.7 cm
來源

  • 日本私人收藏,1950年代於小山富士夫推薦下購得
  • 香港蘇富比,2019年4月2日,編號3016

專場:中國古董珍玩
估價:HK$4,000,000 - 6,000,000


哥窯令人著迷之處,除了它的開片美學之外,還在於其神秘身世。

哥窯乃陶瓷史上一大懸案 - 不見於宋墓出土,窯址尚未被發現,文獻也是元明之時才有所提及。與此同時,這些記載不是語焉不詳,就是往往零碎矛盾。

最為人熟悉的說法便是「哥窯與弟窯」。話說宋代有章姓兄弟二人,同時在龍泉燒製為生,兄長執掌的稱哥窯,胞弟執掌的稱弟窯。此後又衍生各類傳說,例如說弟弟妒嫉哥哥出品精美,惡意往剛出窯的瓷器潑冷水,反而意外創出哥窯的開片之美云云。

來到近代,在考古發掘與學術研究下,大家對哥窯之謎似乎逐漸有了一點眉目。

據記載,南宋官窯有兩處,分別位於杭州郊壇下與修內司。九十年代,杭州老虎洞窯址被發現後,主流意見傾向接受即為修內司官窯。

2017年,北京故宮舉辦「金絲鐵線 - 故宮博物院哥窯瓷器展」,成為一時熱話。展後,院方以科學儀器分析哥窯展品的成份元素,發現相對於浙江龍泉,或是江西景德鎮等地,傳世哥窯的釉與老虎洞出土瓷片更為接近,窯址可能便在老虎洞一帶。

再有學者綜合文獻與考古成果,進一步推測哥窯其實便是老虎洞窯、即南宋修內司官窯,由南宋延燒到元代方止。這一點,與傳世哥窯全為宮廷用瓷式樣,且採用支釘燒製的特徵亦為吻合。

本器外底之四角釘痕,正是數百年前支釘燒製時所留下來。此外若仔細鑑賞,會發現釉內多有氣泡,如珠隱現,稱為「聚沫攢珠」,亦是宋朝名瓷常見特徵。

本件倭角方洗,造型小巧可人,四方倭角,斜直壁,器身隨口沿起伏凹凸變化,內外滿施灰青釉,所敷施釉色厚潤猶如凝脂,寶光內蘊。周身紋片致密,靜穆古雅,深者呈紫褐色,淺者則為金黃色,大小紋片相間,深淺兩色交織,遂成典雅美觀的「金絲鐵線」。

本器原為日本私人收藏,藏家於1950年代在小山富士夫推薦下購入,後於2019年在香港蘇富比亮相易主。

小山(1900-1975)乃東瀛學者,主攻中國古代陶瓷史與考古學,曾任東洋陶瓷所研究員、文部省國寶調查室囑託、東京國立博物館研究員、東洋陶瓷學會委員長等職位,著有《宋瓷》、《唐宋的青瓷》、《中國名陶百選展》等書。定窯遺址發現後,他屬首批實地考古學者,為定窯早期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據天津博物館統計,全球傳世哥窯僅一百餘件,數量比元青花更少。其中,台北故宮有兩件小洗與本器相似,可作參考。私人市場亦有一例,為敏求精舍資深會員關善明的「沐文堂」舊藏,2017年在北京保利亮相,估價RMB 300萬,最終在燴熱競投下以RMB 2,645萬高價成交。


台北故宮的兩件宋朝哥窯近例


2017年在北京保利高價成交的哥窯方洗


其他精選拍品

 


金-元(十二至十三世紀)菩薩立像 木雕 彩繪

高度:142 cm
來源:

  • 霍明志(Paul Houo-Ming-Tse)北平
  • Hotel Drouot (拍賣行)1932年 「霍明志舊藏:中國藝術品」專場,Lot 84
  • Gerard Devillers 巴黎
  • Eskenazi 紐約
  •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珍藏(The Ten-Views Lingbi Rock Retreat Collection),編號EK106

展覽及出版:

  • 霍明志著,《達古齋古證錄》 (「Preuves des Antiquites de Chine」),北京,1930,第314頁
  • Hotel Drouot,《霍明志收藏:中國藝術品》(「Objets d' art de la Chine: Collection Paul Houo-Ming-Tse」),1932年,巴黎,84號
  • Eskenazi,《北魏至明代佛教雕塑》,2002年3月,紐約,圖16

估價:HK$10,000,000 - 18,000,000


大理 十一世紀 銅鎏金阿彌陀佛

高度:33.5 cm
來源:

  • 日本私人收藏

估價:HK$4,000,000 - 4,800,000


清乾隆 青花纏枝花卉團蝶紋海棠形象耳瓶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高度:36.1 cm
來源:

  • 印尼私人收藏

估價:HK$3,800,000 - 5,000,000


明永樂 霽紅釉盤

直徑:14.4 cm
來源:

  • 香港蘇富比,2000年5月2日,編號607

估價:HK$2,300,000 - 2,800,000


清雍正 檸檬黃釉碗一對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直徑:10.2 cm
來源:

  • 保利香港,2018年4月2日,編號3052

估價:HK$1,800,000 - 2,500,000

清雍正 胭脂紅釉菊瓣盤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寬度:16.1 cm
來源:

  • Spink & son ltd.(根據標籤)

估價:HK$1,800,000 - 2,200,000


十五世紀 銅鎏金嵌銀嵌寶石金剛總持

高度:22.5 cm
來源:

  • 香港私人收藏

估價:HK$1,300,000 - 1,800,000


唐 石雕馬頭

尺寸:高85 cm;寬45 cm;長118 cm
重量:550 kg
來源:

  • 1970年代購自法國酒莊 
  • 汪氏家族收藏,香港

展覽:

  • 《中國古代石雕展覽》,香港維多利亞公園,2003年
  • 《天馬神駿──中國馬的藝術和文化》香港歷史博物館,中國國家文物局和香港 特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2008年7月16日

估價:HK$1,200,000 - 1,500,000


保利香港拍賣|2024秋季拍賣會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日期:2024/11/24-29


專場:得遂初心 ── 花、茶、佛道藝術珍品
拍賣日期:2024/11/27|3:30pm

預展日期:2024/11/24 - 26|10am - 6pm


專場:應真為美 ── 應真藏佛教藝術專場
拍賣日期:2024/11/28|10:30am

專場:納古容今 ── 有容珍藏三十載古代器物專場
拍賣日期:2024/11/28|11:30am

專場:重要中國古董珍玩
拍賣日期:2024/11/28|2pm

專場:端凝寶蘊 ── 法國Antoine and Nathalie Monnier伉儷藏重要中國宮廷藝術珍品
拍賣日期:2024/11/28|4pm

專場:孜孜慕古 ── 中國博古藝術珍品
拍賣日期:2024/11/28|4:30pm

預展日期:2024/11/24 - 27|10am - 6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