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大腕領軍的古董新勢力 一文盡覽上海仲軒首拍精選佳器

近年來,上海成為藝術市場新興勢力,不但現當代藝術百花齊放,中國古董也是愈趨繁盛。

接下來的周日(4月28號),上海仲軒將舉辦首屆文物藝術品拍賣會。此家拍行雖然是新成立,但成員資歷俱是深厚。

舉如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德元,本身即為業內大腕,堂號「靜德軒」,為圈中人士熟悉;團隊方面,自2019年起與上海明軒攜手打造「一間屋」專拍,備受業內名流及廣大藏家支持讚賞。

今回首度拍賣,行方呈獻一系列明清宮廷乃至民國佳器,大都來源有序,不是出自玫茵堂、張偉華、千秋庭、John Sparks等聞名遐邇的藏家或行家雅蓄,便是曾於各地拍場亮相舉槌,予人十足信心。

事不宜遲,讓我們踏進中國藝術長河,一文盡覽上海仲軒精選拍品。

Lot 49|清乾隆 御製青花纏枝寶蓮蕉葉海浪紋罍式大尊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高度:54 cm
來源:

  • 中國嘉德,1997年10月26日,Lot 985
  • 中國嘉德,2011年5月23日,Lot 3964(成交價:RMB 8,625,000)

出版:

  • 《嘉德二十年精品錄——陶瓷卷》,故宮出版社,2014年,編號 97

參閱:

  • 《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瓷器卷·清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頁120,圖81
  • 《清代瓷器賞鑒》,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頁134,圖164
  • 北京翰海,2011年5月19日,Lot 2334(成交價:RMB 26,450,000)
  • 翰風國際,2013年4月21日,Lot 1322(成交價:RMB 19,000,000)
  • 北京保利,2013年6月4日,Lot 7598(成交價:RMB 13,225,000)
  • 北京保利,2019年6月5日,Lot 5387(成交價:RMB 44,275,000)

估價:RMB 5,000,000 - 8,000,000


乾隆皇帝好古敏求,常以古代藝術為靈感,再糅合當朝技藝,加以裁剪創新。

此粉青花纏枝寶蓮蕉葉海浪紋罍式大尊,正屬箇中典範。

首先是器形,盤口,束頸下侈,落於豐肩,脊棱轉折,承接鼓腹,乃是仿照遠古大型盛酒禮器「罍」而造,既散發著莊嚴肅穆的氣息,又兼具雍容華貴的美態。

再來是青花,發色絢麗鮮艷,紋飾略見暈散,濃重處猶似深凹胎骨,如同在宣紙作畫的筆觸墨痕,極富風韻。如此風格盡顯蒼健之美,正是仿照譽滿天下的永宣青花而繪。

永宣青花之特色,主要源自西亞進口的「蘇麻離青」。及至清代,這種鈷料早已耗盡,御窯卻成功以人力摹仿,可見當時技藝之高超。


西周 青銅罍|美國弗里爾美術館(Freer Gallery of Art)

清宮藝術,若然只懂一味模仿古物,那成就絕對不會很高。乾隆摹古美學的哲學,乃是好古而不泥古,細賞之下處處可見化裁巧思。

以本器為例,雖然器取罍形,渾身散發姬周古韻,但就有所改良變動。尊頸變得較長,以取代原來雙耳,使外形更顯雋秀端雅。

層次清晰的佈局,一方面與古青銅器遙相呼應,另一方面又融匯了青花自誕生以來所見之各色圖紋。

器身自上而下,如意雲及卷草裝飾口沿,頸部為變體蕉葉、花卉和如意雲,肩部繪纏枝花卉和海水波濤,腹部主飾纏枝寶蓮,脛部繪蓮瓣,足牆則以卷草紋收尾。紋飾達十重之多,然主從有別,配合得宜,加上濃淡相交的青花呈色,效果繁而不亂,華貴大氣。

此乾隆朝皇家大尊,曾兩度於中國嘉德舉槌。第一次是這家內地龍頭拍行成立不久後的1997年,接著是2011年以RMB 862.5萬易手。及至2014年,中國嘉德編著《嘉德二十年精品錄——陶瓷卷》,仍然把此大尊收錄其中,可見其重視程度。

綜觀各地公私收藏,有數例可與本器對比。舉如上海文物商店舊藏一例,紋飾與本器極為接近,惟高度僅為38.3 cm,後於2011年在北京翰海以RMB 2,645萬易主。

另外一例,裝飾手法及尺寸亦頗為相近,然器形略異,屬英國王室溫莎堡舊藏,2013年在北京保利以圖錄封面姿態亮相,估價RMB 700萬,終以RMB 1,322萬成交。

相對而言,本器低估價僅定於RMB 500萬,相信勢必引起一番熾熱爭奪戰。


清乾隆 青花纏枝花卉海浪紋貫耳大尊|2013年,北京保利,RMB 1,322萬成交



Lot 46|清雍正 檸檬黃釉小杯一對

款識:「雍正年製」四字雙行楷書款
口徑:6.3 cm
來源:

  • 沃爾特·F·古德曼舊藏(Walter F. Goodman)

展覽:

  • 「榷陶使者」特展,2018年,景德鎮,唐英學社

參閱:

  • 香港蘇富比,1990年11月13日,Lot 68
  • 紐約蘇富比,1993年6月1至2日,Lot 334
  • 香港佳士得,2003年10月27日,Lot 702(成交價: RMB 950,025)
  • 香港蘇富比,2015年4月7日,Lot 116(成交價:HK$2,480,000)
  • 北京保利,2020年10月19日,Lot 5036(成交價:RMB 5,060,000)

估價:RMB 2,200,000 - 4,200,000


康雍乾三代,御窯成就各有千秋。其中,雍正單色釉創新不斷,水平之高,奠定了此朝高雅美學之盛名;而在雍窯芸芸單色釉器中,檸檬黃無疑為最具標誌性之代表。

中國古陶瓷常用呈色劑,基本上就是鈷、鐵、錳、銅四種。傳統上,高溫黃釉是以鐵為呈色劑,自明初即為帝王專用,宮廷獨斷,僅作禮器。

及至雍正一朝,瓷匠利用亞銻酸鐵與氧化錫,研製燒成不透明之低溫黃釉,因與檸檬色澤近似而稱「檸檬黃」。另外,由於當時是受到西洋傳入之顏料影響,故又稱「洋黃」。

比之傳統黃釉,檸檬黃不但更為鮮明亮黃,釉面亦更加淨柔,厚潤而飽滿。

檸檬黃釉雖然形簡而色單,惟燒製絕為不易,胎、釉、火必精熟,方見成品。稍有微瑕,即前功盡廢,可謂古代簡約美學之典範。

雍正一朝,上承康熙,下啟乾隆,乃清初盛世之關鍵所在。這位帝王執政短短十三年,能成就此等偉業,主要是他因應時勢變遷,大刀闊斧力求改革,絕不受祖制拘泥。

黃釉自明初以來,地位尊崇,只限祭祀所用。檸檬黃釉之問世,不但自傳統黃釉中有所創新,雍正帝更一改三百多年之定制,讓之供宮廷各場合運用,令其得以在紫禁城日常中大放異彩。

據清宮檔案所載:「乾隆三年元月二十五日,太監高玉交首領薩木哈、催總白世秀……洋黃三寸碟、洋黃裡外收小三寸盤……傳旨交與燒造瓷器處唐英,照樣燒造送來。」

此處所說的「洋黃瓷器」,即指雍正朝舊器,說明乾隆亦仰慕父皇創燒之檸檬黃釉。時至今日,檸檬黃釉亦是公認以雍正出品最為上乘,最為收藏家所追捧。

本對檸檬黃釉小杯,器形小巧雋秀,顯曲線流動之趣。內壁施白釉,外壁檸檬黃釉,純淨嬌嫩,明麗奪目,晶瑩潤亮。底部施白釉,堅細勻淨,署「雍正年製」四字雙行楷書款,字體清秀工整,神韻雅致俱存。


清雍正 檸檬黃釉小杯一對|2020年,北京保利,RMB 506萬成交

近年拍場上可比之例,首見北京保利2020年秋拍一對小杯,北京文物公司舊藏,估價RMB 260萬,結果以近兩倍的RMB 506萬售出。此外,2022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望星樓」亦有一對檸檬黃釉杯,以HK$378萬成交。

是次在上海仲軒亮相的這一對,則為古德曼(Walter F. Goodman,1922-2013)舊藏。

這位美國人是培育犬隻品種的專家,曾任賓夕凡尼亞大學獸醫學院監事會成員,以及美國養犬協會董事會成員。此外,他亦對藝術充滿熱情,為邁亞密維茲卡亞花園博物館的終身信托人。


本品為古德曼(Walter F. Goodman)舊藏


Lot 44|清康熙 豇豆紅釉暗刻團螭紋太白尊

款識:「大清康熙年製」六字三行楷書款
尺寸:高8.8 cm;底徑12.6 cm
來源:

  • 日本私人收藏

參閱:

  •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窯瓷器》卷一上冊,頁292、293,圖106
  • 《 上海博物館藏康熙瓷圖錄》,香港,1998年,圖版206

估價:RMB 1,600,000 - 2,600,000


中華民族自古就喜愛鮮艷的紅色,偏偏高溫紅釉,卻是最難燒製的釉色之一。

即使如宋代瓷業百花齊放,始終難覓高溫紅釉蹤跡,只有在鈞窯之中偶見紫紅斑塊。及至明朝,高溫紅釉方見成熟,可惜永宣二朝後,發展又再陷沉寂。到了康熙盛世,名品迭出,景德鎮御窯廠仿燒永宣紅釉,同時衍生出別樹一幟的豇豆紅。

豇豆紅,釉色千變萬化,乃康熙年間之名貴品種,常見器形有八款,皆為文房用具,俗稱「八大碼」。拍賣市場每季大多只出現一兩件,想要齊集「八大碼」,始終是可遇不可求。私人收藏世界裡,紀錄上只有已故「古董大亨」徐展堂肯定擁有過一整套。

今回上海仲軒拍賣,便帶來「八大碼」之一的太白尊,口部留白呈燈草邊,短頸溜肩,鼓腹呈半球形,暗刻三團螭龍,因形似「詩仙」李太白飲酒之酒壇而得名。

據西洋傳教士殷弘緒所載,豇豆紅採用了「吹釉法」施釉,故又叫「吹紅」。吹釉為康熙時期新創,用一頭綁上紗布的竹管蘸釉,再從另一頭吹氣,把釉吹到瓷坯表面,須吹數十層,每層極薄,工藝細緻精巧。

豇豆紅極難燒製,又僅限宮廷御用,故傳世品甚為稀貴。然而箇中釉色,自有高低之分。

有色調晦暗渾濁者,被稱為「榆樹皮」或「乳鼠皮」。更甚者,器身呈灰黑不均的「驢肝」色,或是器下部呈黑釉焦泡的一類,皆為最次之品。

本品尊身釉色明快鮮艷,通體幾近一色,暗刻龍紋又顯現清晰,誠為呈品質上乘者,即使博物館藏亦不多見。

《飲流齋説瓷》有云:「此等尊無巨大者,通體不過數寸耳,以豇豆紅色或帶蘋果綠、蘋果青色為多,腹有三團螭暗花,乃淺凹雕也,除康窯外歷朝甚罕仿製,故價值之昂等於拱璧。」

這段文字帶出了兩個重點。一、豇豆紅的燒製技術,在康熙朝以降基本失傳,故此後「歷朝甚罕仿製」。拱璧者、即雙手合抱之大玉璧,說明豇豆紅於清末民初時身價已是非比尋常。

太白尊作為文房用具,可作水盂,用以盛水供磨墨用。與此同時,清宮檔案又有記載為「花囊」,即用作插花器。

無論是盛水還是插花,用處皆是雅器;置於案頭桌上,靜靜欣賞還是細細把玩,俱令人尋味不已。


台北故宮館藏之例



Lot 48|清康熙 青花釉裏紅荷塘游魚紋卷缸

尺寸:直徑41.8 cm;高31.5 cm
來源:

  • 上海信仁,2003年11月19日,Lot 1337(成交價:RMB 1,210,000)

參閱:

  • 聖路易斯藝術博物館藏《落花游魚圖》,北宋,劉寀
  •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裏紅》(下),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頁183,圖167
  • 《上海博物館藏康熙瓷圖錄》,上海博物館、兩木出版社,1998年,頁114-115,圖77
  • 《徐氏藝術館·陶瓷篇IV——清代》,香港,1995年,圖54
  • 《清瓷薈錦》, 香港藝術館,1984年, 頁42-43,圖11
  • 北京保利,2021年6月7日,Lot 5116(成交價:RMB 24,380,000)

估價:RMB 1,500,000 - 3,000,000


此件康熙官窯,無論是器形還是釉色,俱是中國瓷器史上有名的難關挑戰。

明清兩代的御窯廠,工藝冠絕天下。即便如此,還是有這些不世匠人難以解決的題目 - 其中一道便是大缸。

由於體積碩大,胎體厚實,不但火力難透,更極易疵裂崩塌。是故,儘管明朝御窯廠專門設置「龍缸窯」專責燒製,成者往往還僅是「百選一二」而已。

御窯廠在清初復燒後,龍缸難題仍然未解。舉如順治十一年奉旨燒造,三、四年間造缸二百餘口,或塌或裂,無一成器。後來派員督陶,還是「終不克成」。

幾經努力下,御窯廠燒製龍缸終有大成,而本器正是在如此基礎下誕生之佳器。

上文提及,以銅為呈色劑的豇豆紅,燒製殊為不易。釉裏紅作為銅紅大宗,同樣是出了名的難燒。

銅元素易於高溫揮發,且對氣氛、含量、冷卻速度等因素亦極為敏感。是故,釉裏紅雖自元朝創燒至清代俱有所出,但數百年間不但屢屢斷燒,且即使是御窯都經常燒出呈色灰黑的失敗品。

釉裏紅還要加上青花的話,由於銅和鈷的燒成溫度與氣氛要求不盡相同,對窯火控制之艱難更是可想而知。稍一不慎,便即全窯盡毀。

青花釉裏紅施於大缸極為罕見,本器即為一例。釉裏紅呈色穩定,偶為濃重處,令游魚和浮萍免於渾體一色,更添立體之感。留意魚首、魚鱗、魚鰭,雖同樣僅以釉裏紅繪之,但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質感,為游魚注入寫實的生命力。以青花描畫魚眼,更是恰到好處地起了點睛之效。

本器外璧之上,大小魚兒肆意暢游,四周水波流轉,花朵、浮萍、水草搖曳,自然流暢,飄動輕靈,栩栩如生,筆法甚是精妙。

此類魚藻圖紋,可講雅俗共賞的裝飾主題。誠如莊子「魚樂之辯」所示,魚兒怡然自得,水中從容出游,既代表道家嚮往的逍遙自在,又體現出萬物齊一的道理。

與此同時,魚與「餘」同音,傳統上擁有年年有餘、富貴有餘之吉祥寓意,乃深受歡迎的圖紋。

檢閱公私收藏,造型、尺寸、紋飾、繪畫均與本器極為相同者有三。其中兩例為北京故宮及上海博物館珍藏,另一例則曾為徐展堂雅蓄。


上海博物館藏之例


Lot 62|清乾隆 寶石藍地描金花卉福壽吉慶如意雙龍耳瓶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高度:34.5 cm
來源:

  • 日本千秋庭舊藏

展覽:

  • 「千秋庭創立二十周年特別展」,東京,2016年

出版:

  • 《中國美術作品集》之二,千秋庭,2016年,頁97

估價:RMB 900,000 - 1,600,000


千秋庭這個名字,諸君或許未必太熟悉,但若然提起此家銀座名古董商的客戶「臨宇山人」,大家當有恍然大悟之感。

臨宇山人之藏珍,大都經由千秋庭創辦人 - 大島千秋掌眼把關,後委託佳士得釋出市場。其中,南宋建窯「油滴天目」茶盌於2016年在紐約拍賣,以US$1,170萬天價成交,至今仍為收藏界佳話。

提起元代瓷器,自然會想到聞名天下的青花。然而,該朝另一種藍 - 高溫藍釉,其實更為矜貴珍罕,器物存世者不足30件。其中,加以金彩描繪紋飾的藍釉器更如鳳毛麟角。

這種藍地金彩雖然沿燒數百年不斷,但可說是一直到了滿清之世,才又在更嶄新的技藝發展,以及西洋藝術碰撞下綻放異彩。


千秋庭創辦人 - 大島千秋

本器即為一例,外壁以寶石藍釉為地,再施描金紋飾,內壁施綠釉。口外沿飾如意紋一圈,頸部忍冬紋連接吉祥結,吉祥結兩側為如意雲頭花蕊紋;肩部飾一圈回紋,回紋上下飾蕉葉紋,精致細膩;瓶腹繪寶相花紋,委婉多姿,優美生動;近足處飾蓮瓣紋一周,外圈足飾回紋。

霽藍為高溫釉,取雨後或雪後藍天之意,因色澤靛青幽謐如寶石,故又得「寶石藍」美稱。元朝以降,高貴的霽藍繼續受到帝王垂青。宣德窯在古董收藏界地位崇隆,三大上品即為甜白、霽紅、霽藍。

明代一改前朝壇廟祭器用色,天壇由赤變藍,霽藍自此成為皇家禮器重要一員,故又得祭藍之名。清承明制,乾隆往天壇祭天,祈穀和祈雨時所穿之吉服,亦為藍色配金龍的設計。

清朝宮廷藝術品,不少都是中西融匯之作。本器金彩紋飾之設計佈局,亦散發出濃厚的歐洲巴洛克美學氣息。

本器另有兩點精彩之處。首先是頸部兩側之螭龍耳,龍口細節到位,龍身飾有描金,更顯神龍身姿矯健,神態威武,在整體器形上起了點睛之效。

再者是金彩絢麗如新,雖歷經時光洗禮,代代相傳,仍光彩奪目,不失風采。有藏家曾在寓所陳設藍地描金器,家中傭人經年用雞毛撣清潔灰塵,結果不幸地讓靜電把大部份金彩統統帶走,可見這種低溫釉上彩保存頗為不易。

可作參考之例,見一件乾隆朝的寶石藍地洋彩金西蕃花鳩耳瓶,曾遭溥儀抵押給銀行,輾轉歸入上海名門穆家雅蓄,後於去年在北京保利舉槌,以遠超估價的RMB 1,840萬成交。

該瓶描金狀況已然是相當不俗,然對比之下,本器金彩保存更佳。


清乾隆 寶石藍地洋彩金西蕃花鳩耳瓶|北京保利,2023年,RMB 1,840萬成交



Lot 67|明 龍泉窯鬲式爐

高度:10.5 cm
來源:

  • 90年代購於日本
  • 雲中居張偉華先生遞藏
  • 德馨書屋舊藏
  • 紐約蘇富比,2008年3月18日,Lot 94

參閱:

  •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兩宋瓷器(下)》,香港,1996年,卷2,圖121、122。
  • 《東洋陶磁大觀》,卷1,東京,1982年,圖97
  • 倫敦蘇富比,1975年3月25日,Lot 58
  • 香港蘇富比,2020年7月11日,Lot 117(成交價:HK$6,775,000)

估價:RMB 800,000 - 1,600,000


自隋唐開始,中國製瓷業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龍泉窯便是南方青瓷之重要代表。

龍泉古稱處州,窯業久負盛名,因出品質量精美,上貢宮廷,長期身兼官窯之職。例如宋人莊季裕所著《雞肋編》,記有「處州龍泉縣……又出青甆器謂之秘色……宣和中,禁庭製樣須索,益加工巧」,說明北宋晚年時已按朝廷標準燒製貢瓷。

又如《大明會典》載:「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燒造供用器皿等物,須要定奪製樣,計算人工物料……或數少,行移饒、處等府燒造」,顯示龍泉窯在有明一代,曾與饒州景德鎮窯地位相當。

龍泉魅力不但在當時當地,更橫跨時空地域。

龍泉窯於清朝時已經式微,而宋元明的龍泉佳器就成為宮殿典藏對象。康熙六十萬壽慶典時,皇子便進貢了龍泉青瓷。乾隆時期不但龍泉貢品更多,這位「文青皇帝」更寫了好幾首專門詠讚龍泉青瓷的詩。

此外,龍泉長期作為外銷瓷運往世界各地。十二到二十世紀期間,日本、越南、泰國、敘利亞、伊朗、土耳其、乃至英國等地窯場也紛紛仿燒。在東瀛,龍泉青瓷更名列重要文化財之列。

本龍泉青釉鬲式爐,出自有明一代,然取材自高古青銅鬲,屬南宋龍泉時期的典型器形。造型俐潔古樸,釉色翠綠粉嫩,釉面潤澤似玉,散發趙宋古韻。


南宋 龍泉官青釉鬲式爐|2020年,香港蘇富比,HK$677.5萬成交

同類龍泉青釉鬲式爐,見於各地博物館及重要私人收藏。

其中,北京故宮有兩例,東京國立博物館有一例,另一南宋例子為收藏大家克拉克夫婦(Mr and Mrs Alfred Clark)所有,於2020年在香港蘇富比以HK$677.5萬成交。

是次在上海仲軒上陣的鬲式爐,亦是來源有序,曾為「雲中居」張偉華雅蓄,後經「德馨書屋」遞藏,至2008年在紐約蘇富比拍賣。

香港佳士得近年為張偉華舉辦了幾場單一藏家專拍,掀起市場上的高古玉熱潮,令這位台灣古董商的聲名更上一層樓。德馨書屋為台灣資深藏家的堂號,和鴻禧美術館、藍田山房、養德堂等俱為張偉華的重要客戶。


張偉華與「中國古董教父」Eskenazi


Lot 70|民國 粉彩八仙人物瓷塑像一組

款識:「福建會館」、「游伯椿造」款
高度:55 cm
參閱:

  • 《江西藏瓷全集—民國(上)》,朝華出版社,2008年,頁133-137

估價:RMB 600,000 - 1,200,000


中國陶瓷史上,絕大部份匠人都是無名英雄。直到民國時期,陶瓷藝術家的名字方開始為人所知。

此組八仙人物瓷塑像,模印成形,粉彩勾描,慈眉善目,眼目含笑,身穿繡花長袍,外形規整,品質精良,壓印底款「游伯椿造」及「福建會館」。

游伯椿,又稱游長子,工藝與德化白瓷大師何朝宗一脈相承,許多作品亦以神祇或古典人物為主角,除了八仙以外,還見太白醉酒、關帝、菩薩、天王等等。

他大概於辛亥革命後來到景德鎮,在「福建會館」落戶製瓷。由於所出雕塑栩栩如生,且與其時景德鎮流行風格截然不同,很快就聲名鵲起,風靡海外內。

至於福建會館,可說見證了清代瓷業的發展之路。

康熙執致之時,景德鎮御窯復燒,連帶周邊民窯亦興旺起來,吸引各地商賈來訪。據記載,福建瓷商最晚於乾隆時期,便在景德鎮興建了福建會館,作為買賣經營據點。

久而久之,其他省市的瓷商亦喜於福建會館落腳,熱鬧之情反映出景德鎮製瓷業發展之佳。直到二十世紀末,福建會館才正式拆卸。

游伯椿人物瓷塑像的底款,常見有兩種。一是如本組八仙的「福建會館」及「游伯椿造」,另一種是「福建會館游長子造」八字兩行款。


Lot 66|清光緒 御製銀鎏金龍鳳三多紋膳碗一套

款識:「大清光緒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
尺寸:寬29 cm;小碗口徑11.3 cm;大碗口徑19.7 cm
來源:

  • 國營文物商店舊藏

參閱:

  •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銅鍍金八寶紋攢盒,標號故00178636
  •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金雕花嵌寶石八角盒,編號故00011644

估價:RMB 550,000 - 850,000


論清朝官窯瓷器,當然以康雍乾三代為尊;但若說御用餐具的話,光緒一朝絲毫不輸列祖列宗。

光緒朝之清宮御膳,在餐具製作上大幅發展,背後原因有二。首先,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傳入,令中土的相關工藝得以急速提升;其次,當時握住實權的是慈禧太后,而她在飲宴使用上無比奢華,對所用餐具亦極為講究,宮中每年都要增添大批精緻而貴重的餐具。

如此背景下,光緒朝的御膳餐具,尤其是金、銀、玉質所製的,不但較前朝更為豐富,且質量兼優。這些金銀器餐具可謂洋洋大觀,反映出當時中國餐具手工藝製作的高超水準。

本套光緒御製膳碗即為一例,裝飾雍容華貴至極,體現使用者身份之尊貴。

銀鎏金盒工藝繁複,盒蓋、中間隔層、底座三層,呈四方倭角形制,底足為四面立體雲紋支撐。蓋中間隔層與底座分開,隔層中間有五個凹形槽子,嵌一大四小五副膳碗,膳碗亦為銀鎏金製作,隔層與底座內裝入熱水或棉花,使內部可以維持一定溫度。

盒蓋整體構圖飽滿,空隙處以雲紋填補,蓋心內繪有團壽打底,外繪一圈雲紋為框,壽字上伏有一對香草龍,龍首對視,張嘴吐舌,龍鱗刻畫細致,四肢粗壯有力,尾作草狀。

外側鏨刻有雙龍雙鳳對立四周,雙龍張牙舞爪,雲中翻騰,威武十足。雙鳳張開雙翼,羽毛刻劃細致,尾翎分三處,於空中飄舞,寓意龍鳳呈祥之含義。中間隔層也滿刻雲紋,其中飾有長命百歲四個大字。

膳碗蓋飾有三多圖案,寓意著多福、多壽、多子之美好期望,碗蓋內繪有團壽,碗心亦飾團壽紋,整體透露出祝壽寓意,底部刻「大清光緒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


Lot 83|清乾隆 粉彩七仙女神仙人物故事圖燈籠瓶

高度:38 cm
來源:

  • 倫敦古董商John Sparks舊藏

估價:RMB 250,000 - 450,000


古董圈裡,流傳著許多傳奇人物的故事,其中一位就是John Sparks。

這位英國人本來是當海員的,常常跟隨船隻航行至遠東地區,逐漸喜歡上了中國和日本文化,於是就按著船程,順道買些藝術品回到英倫出售。情況和現代不少空姐,按著航班以代購為副業頗有點相似之處。

生意蒸蒸日上,John Sparks索性辭去船運工作,開始經營自己的古玩業務。雖然並非「紅褲子」出身,本身亦沒有太多相關人脈,但憑著努力自學,獨到眼光,乃至親身到訪亞洲的優勢,他成功俘虜了許多歐洲藏家的心,成為一代有名古董商。

業務高峰之時,John Sparks更獲得英國瑪麗王后、伊莉莎白王太后、以及瑞典古斯塔夫六世的王室認證,可說是歐洲版本的「貢御」商人。


John Sparks與英國瑪麗王后

此件粉彩燈籠瓶,即為John Sparks舊藏。

瓶身以粉彩繪通景七仙女神仙人物故事圖。仙女裙裾飄飛,婉麗綽約,發飾環佩,姿態各異,或捧仙酒,或持如意,或負花籃,一顰一笑,百媚俱生,姿容舉止各不相同,葉茂參天,奇石嶙峋,紅蝠飛舞,一派祥和歡愉之景。

七仙女的傳說,在中國古代由來已久,故事和版本眾多,其中大多指她們是玉帝的女兒。

至於本器所繪七仙女,身穿各色顏色衣裳,樂也融融地在山間採集靈芝仙草,更貼合《西遊記》所載,七衣仙女侍奉王母、準備蟠桃壽宴之形象,故當時很可能是為祝壽而特別燒製之器物。


Lot 34|清乾隆 粉青釉盤一對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口徑:13 cm
來源:

  • 瑞士玫茵堂收藏

出版:

  •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865

估價:RMB 180,000 - 360,000


古玩世界之中,來源一項尤為重要。除了協助判斷真偽以外,也讓我們學習追隨前人名家的眼光品味,於收藏修養上更上一層樓。

此對乾隆粉青釉盤,出自玫茵堂收藏。這個瑞士藥業家族的私人收藏,在古玩界是真正的無人不識。最有名的莫過於成化朝的鬥彩雞缸杯,於2014年在香港蘇富比舉槌,逾HK$2.81億天價易手,當時打破了中國瓷器的世界拍賣紀錄。

清宮青瓷,一般按顏色深淺分成三類:青色較淺者稱為粉青、較深者稱為冬青(又名東青)、更深者曰豆青。其中,粉青尤為藏家所追捧喜愛。


玫茵堂主人 - 裕利醫藥的裕利兄弟

青瓷在中國藝術史上源遠流長,原始青瓷可追溯至夏商之際。此後,歷朝歷代都燒制出有名的青釉器,其中以趙宋之世特別精彩,舉如汝窯的天青釉、官窯的粉青釉、龍泉窯的梅子青等。

清代自雍正一朝起,對釉料鐵含量的掌握和還原氣氛的控制已然熟練,把青釉工藝推向新的高峰。

此對乾隆朝官窯器,便是在此等背景下所創燒。圓口外撇,弧腹,圈足,足內書「大清乾隆年製」青花篆書款,款字細硬。製坯勻厚周正,足內施白釉,盤內外則罩施厚潤青釉,釉色青碧,質地細潤清恬平勻。


其他精選拍品


Lot 38|清康熙 郎窯紅釉長頸瓶

尺寸:高37 cm;口徑10 cm
估價:RMB 380,000 - 680,000

Lot 42|清乾隆 寶石藍釉撇口水丞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尺寸:高5 cm;口徑7 cm;帶座高7.7 cm
來源:

  • 紐約蘇富比

展覽

  • 「紫禁城的記憶:乍可助臨池——文房瓷特展」北京,2015年11月12-15日,編號25
  • 「小有文章——靜德軒藏文房瓷展」,北京,2018年11月18日至21日,編號31
  • 「小有文章——靜德軒藏文房瓷展」,上海,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編號31

出版:

  • 《紫禁城的記憶:圖說清宮瓷器檔案——文房卷》,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6年,頁58-59 ,圖版25
  • 《小有文章——靜德軒藏文房瓷》,王德元、卞亦文著,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8,頁132-133,編號31

估價:RMB 380,000 - 580,000

Lot 54|明崇禎 青花人物故事圖大筆海

尺寸:口徑20.5 cm;高19.5 cm
來源:

  • 北京翰海,2016年6月5日,Lot 2864(成交價:RMB 437,000)

估價:RMB 300,000 - 600,000

Lot 56|清康熙 五彩仕女雅集圖瓶

高度:45 cm
估價:RMB 300,000 - 600,000

Lot 74|清乾隆 粉彩纏枝蓮方勝鏤空折沿大盤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尺寸:口徑39 cm;高9 cm
參閱:

  •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 瓷器卷(清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圖131
  • 香港佳士得,2013年11月27日,Lot 3442

估價:RMB 300,000 - 500,000

Lot 108|明崇禎 青花庭院仕女嬰戲圖筆筒

尺寸:口徑12 cm;高16.8 cm
來源:

  • 慎德堂舊藏

估價:RMB 300,000 - 500,000

Lot 68|元 青花纏枝寶蓮紋菱口盤

尺寸:口徑16.5 cm;高1.8 cm
出版:

  • 《北京光華路五號藝術館- 館藏陶瓷》,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9年,頁140

參閱:

  • 《世界陶瓷全集14·明》,日本小學館,1976年,第164頁,圖146

估價:RMB 280,000 - 580,000

Lot 41|清乾隆 秋葵綠地、粉彩寶相花紋龍首帶鉤一組

長度:8.5 cm;8.2 cm
參閱:

  • 《清瓷萃珍》,南京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995年,圖92

估價:RMB 200,000 - 300,000


Lot 55|清早期 青花五彩西廂記之齋壇鬧會故事圖蓋罐

高度:34 cm
來源:

  • 紐約蘇富比,1985年12月4日,Lot 243

參閱:

  • 《校注古本西廂記》,香雪堂刻本,明代萬歷
  • 《延薰秀色——康熙瓷器與宮廷藝術珍品特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1年,頁166-167,圖V-7

估價:RMB 180,000 - 380,000

Lot 39|清康熙 仿成化青花花鳥紋杯

款識:「大明成化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
尺寸:口徑6 cm;高4.5 cm
來源:

  • 戴福葆(潤齋)舊藏
  • 紐約蘇富比,2011年3月22日,戴福(潤齋)專場Lot0113(其中完美一只)

估價:RMB 80,000 - 180,000


上海仲軒 2024首屆文物藝術品拍賣會

地點:古北尚駿大樓6F(上海市閔行區紅松東路2908號)
預展日期:

  • 2024/4/25-27|9:30am - 9:30pm

專場:

  • 2024/4/28,2:30pm|宗匠陶鈞——重要中國古代陶瓷,Lot 1-37
  • 2024/4/28,3pm|盛世華章——宮廷藝術及重要器物,Lot 38-70
  • 2024/4/28,4pm|宗匠陶鈞——重要中國古代陶瓷,Lot 7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