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拍賣黑馬 「清朝釉裡紅瑞獸紋瓶」估價13倍落槌

巴黎蘇富比「亞洲藝術」拍賣剛落幕,全場134件拍品中,109件售出,成交率81%,帶來€97.7萬成交總額。曾被收藏家作燈座使用的「乾隆 青花貫耳壼」以€23.7萬(HK$205萬;NT$775萬)易手,無懸念下成為本場冠軍。

拍賣前夕,The Value專家團隊精選了三件拍品推介,認為「若在估價範圍附近落槌,將是相當合理的價格」。結果三者悉數成交。其中一件「清朝 釉裡紅瑞獸紋瓶」更以估價13倍落槌,連佣€4萬(HK$35萬;NT$130萬)售出,成為本場最大黑馬兼第三位成交。


Lot 72|清十八至十九世紀 釉裡紅瑞獸紋長頸瓶(估價13倍落槌、並列第三位成交)

高度:39.2cm
來源:法國私人收藏
估價:€2,500 - 3,000
落槌價:€32,000
成交價:€40,000

此瓶高39.2cm,器形優雅,外壁以釉裡紅繪畫瑞獸,形如麒麟,或坐或立。瑞獸圖案與留白的空間比例恰到好處,設計風格與現代簡約主義不謀而合。

釉裡紅始創於元朝,是以銅為著色劑的釉下彩,燒造非常不易。即使是五百年後的滿清盛世,呈色失敗而成灰黑的釉裡紅器亦不罕見。此長頸瓶的釉裡紅發色,算是不俗。

行方暫無提供此瓶的狀況報告。只看照片的話,似乎沒有重大問題,唯一是瓶身滿佈黑色小點。長頸瓶燒成後,瓶身可能形成了很多十分微小的洞或氣泡,污垢進入其中,日積月累就會形成此般黑點。正常而言,清洗後大概可去除約一半黑點。

行方判斷此瓶製於十八至十九世紀。惟上述的黑點情況,多是因為釉層較厚而出現,較常見於清朝早期康熙時代的瓷器,故此瓶有可能是清朝更早期一點的作品。這點年代判斷,或許亦是令此瓶「跑出」的原因之一。



Lot 12|清乾隆 青花纏枝花卉海水紋折肩貫耳壼 「大清乾隆年製」款(首位成交)

高度:52.4cm
來源:法國私人收藏
估價:€150,000 - 250,000
落槌價:€190,000
成交價:€237,500

青花壼碩大工整,高52.4cm,廣口微侈、長頸、雙管形貫耳、斜折肩、圓腹下緣收斂。口沿、雙耳、肩部、腹部下緣繪波濤紋,頸部與腹部繪如意雲紋及纏枝番蓮紋,圈足飾一圈蓮瓣紋,圈足內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三行六字款。

此壺形制盡顯乾隆帝慕古品味。首先是器形,乃是仿照古代青銅器而造。束頸下侈,落於豐肩,脊棱轉折,承接鼓腹,如此格局,既仿尊,添設貫耳,又仿壺,可追溯至商朝晚期。

青花紋飾方面,則明顯承襲明朝官窯瓷器風格。明初青花,尤其是著名的永樂、宣德兩朝,因鈷料含鐵量高,燒成後青花往往呈現暈散及鐵銹斑等特徵。清代鈷料配方已變,於是匠人刻意以筆點畫出暈散鐵銹效果,以仿永宣青花之美。

市場近例當數「乾隆 青花纏枝花卉紋貫耳大壺」,去年11月在香港佳士得拍賣,HK$588萬成交。

無論是器形、大小、紋飾、青花,兩壺幾乎一致,故HK$588萬絕對可以作為價值參考。可是蘇富比壺的欠佳狀況,相信影響了收藏家出價意欲,故最終僅以€23.7萬(HK$205萬)易手。

影響價值的主要是兩個地方。首先是底部炸紋,因金屬桿碰撞壺內底部而導致。此類炸底控程度而分等級,如果裂痕只觸及器內部份,而器外底部無損,損傷相對較為輕微。

惟如果裂痕從內到外都看到,那就較為嚴重。觀「蘇富比壺」的底款照片,炸紋相信已波及外底。另外一點是一側貫耳內有毛細舊裂。兩點加起來,對價值影響不少。


其他精選成交


Lot 35|清乾隆 掐絲琺瑯拐子龍紋象首冲天耳熏爐(第二位成交)

尺寸:37.5cm
來源:法國貴族收藏
估價:€15,000 - 20,000
落槌價:€85,000
成交價:€106,250

掐絲琺瑯​​向以色鮮妍麗,光彩耀目著稱,且具固久防滲等實用特質。工藝於元朝時自西亞傳入,經明初永樂、宣德積極發展,至景泰一朝,製作已相當純熟精緻。由於所用琺瑯釉以藍色為主,古董商與收藏家都稱之為「景泰藍」,沿用至今。

製法是先將銅絲盤出花紋,黏固胎上,後填施各色琺瑯釉料在花紋框格內、外,入窯烘燒,如此重複數次,待器表覆蓋的釉層至適當厚度,再經打磨、鍍金等手續始成,工藝相當繁複。

景泰藍為明清帝王朝堂陳設用器,金絲纏身,甚具王者之氣。熏爐置於宮廷,多是作燒灰取暖或燃點檀香。



Lot 28|清十九世紀 御製黃地絲絨五龍紋地毯 「太和殿備用」款(並列成交第三位)

尺寸:277 x 186cm
估價:€8,000 - 12,000
落槌價:€32,000
成交價:€40,000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明清兩朝二十四位皇帝都在此舉行盛大典禮,包括登極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征等等。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亦會在此接受文武官員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

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後屢遭焚毀,現時所見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

北京故宮專家指出:「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建築規制之高,裝飾手法之精,堪列中國古代建築之首。」



Lot 13|清康熙 1720年 青花題《醉翁亭记》山水人物圖將軍罐(並列第四位成交)

高度:50.5cm
估價:€8,000 - 12,000
落槌價:€28,000
成交價:€35,000

將軍罐因為有著如此威武的名字,來由經常被認為與古代武將或重大戰事有關。

學者考究,將軍罐歷史不算悠久,大概於明朝嘉靖時期才出現。據說最初是寺廟用的骨灰罐,後來造型變得更為高大挺拔,匠人繪上各種釉色圖案,令之變成大受歡迎的瓷器款式,用途上亦變作了陳設器。

有指所以稱為「將軍罐」,是因為蓋頂球珠高聳,似古時將軍所戴頭盔。圖紋方面,多繪山水花鳥、戲曲故事、人物傳說等等。



Lot 125|日本 江戸末至明治時代 十九世紀 鐵自在龍 銘 明珍信政(並列第四位成交)

尺寸:81cm
估價:€6,000 - 8,000
落槌價:€28,000
成交價:€35,000

東瀛自在雕塑(簡稱鐵自在),是逼真的金屬動物模像,關節靈活可動,造型栩栩如生,工藝極為考究,乃日本金銀藝術史上之一大創舉。工藝全因武士階層的沒落,而獲得發芽盛放的土壤。

武士階層,在東瀛盛行近千年之久。武士效忠藩主,打仗賣命,形成一種強大的家臣從屬關係。明治時期,日本政府頒佈徵兵令及廢刀令,武士失業下崗。

武士沒落,賴以維生的周邊行業亦大受打擊,當中自然以製造兵器及盔甲的工匠最受影響。隨著戰事平息,國家改革,著名甲冑世家「明珍派」最先轉型,開創鐵自在雕塑。明治維新以後,工業革命迅速發展,驅使日本擠身國際舞台,藝術珍品供不應求,藝術家、工匠瞬間冒起,這項新藝術更是百花盛放。


Lot 69|清光緒 黃地粉彩龍鳳呈祥紋瓶一對 「大清光緒年製」款(The Value估範範圍推介)

高度:60.7cm
估價:€6,000 - 8,000
落槌價:€6,500
成交價:€8,125



Lot 52|清 青白玉雕纏枝蓮紋貫耳瓶(The Value估範範圍推介)

高度:10.8cm
來源:法國私人收藏
估價:€2,000 - 3,000
落槌價:€3,000
成交價:€3,750


拍賣總結

拍賣行:巴黎蘇富比
專場:Arts d'Asie(亞洲藝術)
拍賣日期:2020/7/18
拍品數目:134
成交:109
未成交:25
成交率:81%
成交總額:€97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