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於人生得意時 梵高油畫首次亞洲拍賣估價HK$7,000萬

讀梵高生平,大都是貧病交煎、曲高和寡的坎坷命途。其實這位天才的人生,也曾有過燦爛得意的季節。

1886年夏天,梵高流連花都,每日與藝壇明星結識交流,每周都收到支持者送花鼓勵。創作上,他受到印象派與東瀛藝術影響,擺脫早期灰暗風格,用色逐趨鮮艷明朗,一系列靜物花卉開拓出的新局面,促成後來無人不識的《向日葵》。

要是他當時沒有到巴黎,大概就不會有我們認識的梵高。

上述系列花卉中的《靜物:花瓶與菖蘭》,如今將於10月9日在香港蘇富比舉槌,估價HK$7,000萬 - 1億(NT$2.45億 - 3.5億),成為史上首幅在亞洲拍賣的梵高油畫。


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靜物:花瓶與菖蘭》油畫畫布

創作時間:1886年夏季
尺幅:51.2 x 38.8cm
來源(The Value整理):

  • Théodore Duret,巴黎
  • Paul Cassirer,柏林(1912年3月購自上述處)
  • Galerie Bernheim-Jeune,Paris Alden Brooks,巴黎(購於1928年)
  • 私人收藏,洛杉磯(後於1983年5月18日在Sotheby Parke-Bernet、即蘇富比當時收購的美國拍賣行舉槌,Lot 35)
  • Elwin Litchfield Phillips Jr.,佛羅里達州積遜威爾市(購自上述拍賣,後於1999年5月11日在紐約蘇富比拍賣,Lot 129)
  • 上任藏家從上述處購入,後於2016年11月14日在紐約蘇富比拍賣,Lot 8,US$5,862,500成交
  • 現任藏家從上述處購入

估價:HK$70,000,000 - 10,000,000

拍賣行:香港蘇富比
專場:現代藝術晚間拍賣
拍賣日期:2021/10/9


大家知道,梵高大概27歲才開始繪畫。這位荷蘭人最初受到當地畫派影響,畫風灰暗,以農民生活為主題,創作帶著強烈鄉土氣息,與我們熟悉的名作差天共地。

梵高之所以跑到花都,很大程度是因為創作上處處碰壁。

當時他在安特衛普,一方面於美術學院上課,一方面繪畫交給畫商弟弟Theo在巴黎兜售。不過學院教授討厭梵高,最終決定讓他留班;畫作乏人問津,他埋怨弟弟不夠落力,弟弟卻說哥哥畫作太灰暗,沒有跟上時興印象派那種明亮色彩。

1886年2月的最後一天,梵高信件寄往Theo,請弟弟原諒他不請自來,相約在羅浮宮碰面。改變梵高一生的巴黎之旅,正式展開。


梵高《吃馬鈴薯的人》,繪於1885年的尼嫩|梵高美術館


梵高《老人肖像》,繪於1885年12月的安特衛普|梵高美術館

巴黎當時正盛行著印象派運動,不過當道的已非莫內或西斯尼的原始印象派,而是衍生而出的新印象派及後印象派。

梵高成功進入花都藝壇圈子,結交的許多藝術家都是此兩派名家,包括畢沙羅 Pissarro、西涅克 Signac、土魯斯-羅特列克 Toulouse-Lautrec、以及後來從親密走到決裂的高更 Gauguin等等。

如此環境下的交流、接觸、碰撞、學習,梵高深深受到印象派運動影響,畫風從灰暗步向明亮,一洗之前陰暗滯重的畫風,迎來鮮明色彩與強烈筆觸。

梵高本人或是他的名家朋友大概都沒想過,他往後會成為最偉大的後印象派畫家。


土魯斯-羅特列克 Toulouse-Lautrec繪畫的梵高肖像|梵高美術館

那年夏天,Theo寫信給母親報平安,談到哥哥梵高在巴黎的時光:

「……他(梵高)大部份時間都在繪畫花卉,以期令下一組畫作更添鮮活色彩。他比過去更加快樂,這裡的人都喜歡他。證明如下:幾乎沒有一天他不被邀請去著名畫家的工作室,又或是這些畫家親自去看他。

每個禮拜都有人送花給他,其中有些更為他當模特兒。如果我們能維持這個狀況,那我相信困難時期已經離他而去,他將能夠靠自己走下去……」

這個夏季,梵高繪畫了逾35幅花卉靜物畫作:有些在公共收藏之中,例如是梵高美術館的《花瓶中的菖蘭與中國紫苑》;有些則在私人藏家手中,好像是次拍賣的《靜物:花瓶與菖蘭》。

編按:菖蘭即劍蘭。


梵高《花瓶中的菖蘭與中國紫苑》,繪於1886年夏季的巴黎,46.5 x 38.4cm |梵高美術館


梵高《花魁》,繪於1887年,100.7 x 60.7cm|梵高美術館

影響梵高「巴黎時期」(約1886年3月至1888年2月)創作的除了印象派運動外,還有東瀛美學。

早在荷蘭及比利時的期間,梵高已經迷上日本藝術,開始收藏浮世繪木版畫。當時歐洲掀起和風主義熱潮,巴黎之旅讓梵高更深入接觸和了解日本美術,陸續繪下《花魁》等東瀛味道極為濃厚的畫作。

至於《靜物:花瓶與菖蘭》和同一個夏季創作的花卉靜物畫,從構圖、色彩以至精神氣質,均可說體現出東方藝術侘寂、幽玄之美。與此同時,花卉成為了梵高的重要創作題材,啟導出後來著名的《向日葵》系列。


梵高《花瓶中的菖蘭與丁香》,繪於1886年夏季的巴黎,69 x 33.5cm|倫敦佳士得,2006年,£224萬成交


是次拍賣的《靜物:花瓶與菖蘭》


《靜物:花瓶與菖蘭》局部


《靜物:花瓶與菖蘭》上的梵高簽名

《靜物:花瓶與菖蘭》來源有序,最早由支持印象派運動的法國藝評家Théodore Duret收藏,後多次易手。2016年,畫作於紐約蘇富比拍賣,US$586萬(HK$4,570萬)成交。今次於香港蘇富比登場,估價HK$7,000萬 - 1億。

同年夏季的梵高花卉畫作,另有一幅《花瓶中的菖蘭與丁香》,與《靜物:花瓶與菖蘭》尺幅相當,2006年時在倫敦佳士得拍賣,£224萬(約HK$3,160萬)成交。

香港的現當代藝術市場近年西風東漸,拍賣舉槌的西方名家份量愈來愈重,包括李希特 Richter、霍克尼 Hockney、李奇登斯坦 Lichtenstein等等。

如今亞洲最貴西方藝術品的王座,屬巴斯基亞 Basquiat畫作《戰士》所有,於本年3月在香港佳士得以HK$3.2億易手。今次梵高油畫首登亞洲拍場,外間預期亦會交出漂亮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