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月舉行逾250場拍賣 拆解蘇富比2020年的HK$195億生意額

蘇富比今日公佈2020上半年的成績表:1月-7月期間舉辦了超過250場公開拍賣,加上私人洽購方面的業務,合共斬獲US$25億(HK$195億;NT$722億)。

考慮到本年疫情肆虐、環球經濟飽受打擊,此數字雖然比2019上半年(US$31億)下跌了約20%,但已經相當不俗。之所以能交出如此成交額,背後有三大主因:一、蘇富比著力發展網上專場拍賣;二、亞洲市場走勢強勁;三、破天荒的「夏季拍賣」叫好叫座。

以下按上述三點和行方數據,為大家拆解這US$25億。


網上專場拍賣

新冠肺炎疫情大概在農曆新年後愈趨嚴重,並逐步由亞洲傳播到歐美地區。

紐約、香港、巴黎、日內瓦的春季拍賣正值密鑼緊鼓的準備階段,然而隨著各地紛紛實施禁飛令、封城令、禁聚令,拍賣行很快明白到短期之內不可能舉行現場拍賣,陸續宣佈延期或取消相關專場。

業界當時一片擔憂之聲:不能舉槌,何以為生?


疫情之下,各地紛紛實施禁飛令、封城令、禁聚令

危難之秋,蘇富比「轉身」卻是極快,絲毫不見大型企業尾大不掉的常態。這間國際拍賣行自3月起全力發展網上拍賣,本年至今一共舉行了逾180個專場之多,帶來US$2.85億營業額,比2019年同期及全年,分別增長540%及逾300%。

在US$25億總數之中,US$2.85億佔11.4%,百份比之上亦遠高於2019年同期(按筆者計算,大概3%-4%)。

網上拍賣有兩個特點:一、無需印刷實體圖錄;二、大部份拍賣無需安排預展、巡展,免去相關運輸、保險等諸般費用。基於上述兩點,網拍舉辦成本遠低於傳統現場拍賣,從生意角度上效益相當高。


香港蘇富比推出一系列當代藝術「快閃」網拍

蘇富比各地之網上拍賣之中,香港的策劃構思尤為值得稱道,於當代藝術版塊創立「快閃」概念:每場拍賣為期僅約一周,呈獻不同主題藝術品,令收藏家每星期都有驚喜,保持網拍新鮮感,成功掀起亞洲網拍浪潮。

「快閃」以外,蘇富比亦推出了「每周名錶精選」,紐約、香港、日內瓦、倫敦(順序每周的星期二至五)輪流上演,甚獲好評。

以往,網上專場一般出售價錢偏低的拍品。然而,網拍潮流之下,愈來愈多高價拍品加入其中,成交價亦水漲船高。

3月-7月期間,蘇富比網上專場共有12件拍品逾US$100萬易手。2020年網上專場的拍品平均價值約US$2萬,亦比2019年上升超過1倍。


勞力士黑底金圈 Daytona JPS,網上鐘錶拍賣最高成交紀錄

好像最近的「每周名錶精選」倫敦專場,勞力士(Rolex)黑底金圈 Daytona JPS 就以£121.5萬(HK$1,230萬;NT$4,670萬)易手,刷新以下三個紀錄:

  • 網上鐘錶拍賣最高成交紀錄(跨行)
  • Daytona JPS拍賣紀錄
  • 英國腕錶拍賣最高成交紀錄

蘇富比本身的網絡專場拍賣紀錄,則於本年6月寫下 - 俄羅斯浪漫主義畫家 Ivan Aivazovsky 的風景油畫《The Bay of Naples》以£229.5萬(HK$2,320萬;NT$8,675萬)售出。

如此價格的成交,往時不可能見於網上專場拍賣,如今卻幾乎是每月都有紀錄誕生。網拍盛行相信亦成功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其中,蘇富比本年的競投者與買家之中,約30%皆為40歲以下。


Ivan Aivazovsky《The Bay of Naples》,蘇富比網拍成交紀錄


亞洲市場

蘇富比香港春拍原定4月初舉槌,因新冠肺炎而延遲至7月上演。這個拍賣周一向是亞洲市場重要風向標,而本季舉行時香港正實行諸般防疫措施,包括入境限制及隔離、限聚令等等,令結果別具參考價值。

舉槌地點和往時一樣為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合共斬獲HK$32.2億。數字雖然比2019年春、秋二拍(HK$37.8億;NT$33.5億)有所下跌,但仍然達成香港蘇富比連續第7季總成交額超過HK$30億(US$4億)的目標,反映亞洲市場在疫情下走勢仍然強勁,受到的疫情影響似乎不大。

當中,現當代藝術版塊走勢尤為凌厲,為蘇富比帶來HK$17億進帳,竟然比疫情前的2019年秋拍(HK$16.1億)更高,出乎外間預料。


香港春拍在「口罩下」舉行


《三十朵向日葵》成為亞洲拍賣歷來第二貴西方藝術品


《綠色背景四裸女》以HK$2.58億成交

本季香港春拍共有8宗破億成交,其中1宗為珠寶首飾,其餘皆屬現當代藝術。此7宗現當代藝術破億成交之中,蘇富比包辦了其中5宗,包括

  • 綠色背景四裸女|HK$2.58億,常玉第二高拍賣紀錄,本年至今亞洲拍賣紀錄
  • 自然頌|HK$1.13億;朱德群拍賣紀錄
  • 三十朵向日葵|HK$1.14億,Davic Hockney 作品,亞洲拍賣歷來第二貴西方藝術品

傳統中國古董、書畫相對疲弱,反映這兩個版塊的特點:收藏家關心真偽、狀況等問題,傾向拍賣前親身鑑賞,不似現當代藝術能以高清照片釋除疑慮。

不過一組黃花梨卻帶來驚喜 - 10件明清時期黃花梨家具,據悉出自香港富商雅藏,掀起瘋狂搶奪,估價加起來僅HK$1,520萬,卻創造出HK$1.67億金額成交,反映亞洲古董藏家仍然密切留意市場動向,問題或許在於如何吸引他們多加出手。


黃花梨家具成為香港春拍意外驚喜

香港以外,亞洲買家同樣活躍於蘇富比的歐美拍場。此業界巨頭表示:「亞洲是推動蘇富比上半年佳績的主要動力,也是推動市場的重要因素……」

6月29日的紐約蘇富比晚間拍賣,培根(Francis Bacon)巨畫《啟發自艾斯奇勒斯(奧瑞斯提亞)之三聯作》以US$8,460萬(HK$6.55億;NT$24.9億)易手,成為本年至今拍賣的最高價成交拍品。

畫作當時以US$7,400萬落槌,令出價US$7,310萬的中國客戶失諸交臂,成為 underbidder(出價第二高者)。行方特別在報告舉出這位中國買家的高價競投作例子,以說明亞洲買家之重要。

報告另有一項關於亞洲收藏家的數據。蘇富比本年的競投者與買家,有30%是全新客戶;而在此30%新客戶之中,20%來自亞洲。


中國買家雖然失諸交臂,但US$7,310萬的競投仍然非常強力


夏季拍賣

傳統上,拍賣只有春、秋二季,夏、冬是休息時間。不過今年因為疫情關係,諸多拍賣需要延期,而蘇富比就把6月-7月的相關專場稱為「夏季拍賣」,算是業界新鮮事。

拍賣時間以外,舉槌方式亦非常新鮮。

蘇富比6月29號在紐約舉辦一連三場的馬拉松式晚間拍賣,作出了破天荒的嶄新安排以應對疫情:不設現場競投,大家只能透過書面、電話、網絡出價。拍賣官 Oliver Barker 身處大西洋彼岸的倫敦,於攝影棚內舉槌,透過直播鏡頭與紐約、倫敦、香港三地同事的電話席互動。


拍賣官透過直播鏡頭,與三地團隊及買家互動


電話席保持分隔,確保社交距離

此三場晚拍包含印象派及現代藝術、當代藝術兩大門類,成績斐然,合共貢獻US$3.63億(HK$28.3億;NT$110億)。上述的培根大作,正是於此晚成交。直播方面安排得宜,畫面流暢,分鏡清晰,贏得外間一致好評。

舉槌方式以外,拍賣策劃亦有新鮮事。

紐約之後,蘇富比於倫敦舉行史無前例的 Rembrandt to Richter 晚拍:全場65件拍品,橫跨西方藝術500年歷史,囊括古典大師、印象派及現代藝術、現代英國藝術、當代藝術四大門類。


Rembrandt to Richter 晚拍橫跨西方藝術500年歷史


畫面流暢,分鏡清晰


電話席拍攝動用路軌器材,相當專業

結果證明,傳統按藝術門類分開拍賣的方式,並非不能打破之鐵則:經過3個半小時競投,62件拍品成功售出,合共斬獲逾£1.49億(HK$15億;NT$55.9億)總成交額。

倫敦晚拍,蘇富比大致上以紐約的經驗照板煮碗。Oliver Barker 繼續擔任拍官之職,在倫敦面對著直播畫面舉槌。分別在於英國疫情日趨穩定,故此晚設有現場坐席;而香港情況日趨嚴峻,亞洲電話席交由倫敦同事代勞。

這兩夜拍賣的成功,加上7月香港拍賣周的佳績,帶領蘇富比6月-7月的「夏季現場拍賣」實現US$12億(HK$93.6億;NT$347億)生意額。

此種貌似虛擬拍賣的新舉槌形式,已經為市場所迅速適應,相信疫情之後的沿用機會頗高。


網上預展用的虛擬畫廊


模擬藝術品在用戶家中陳設的擴充實境(AR)

拍賣以外,蘇富比亦投放更多資源於展示及宣傳拍品的科技之上,包括網上預展用的虛擬畫廊、模擬藝術品在用戶家中陳設的擴充實境(AR)、以及更多圖片及互動元素的電子圖錄等等。


私人洽購

本年1月-7月,蘇富比於私人洽購方面進帳US$5.75億(HK$44.8億;NT$166億),佔US$25億總收入的23%。與2019年1月-6月的US$5.11億相比,則上升約12.5%。

基於私人洽購業務的私隱特性,外間對箇中市場走勢所知一向不多。不過蘇富比在報告中特別提到,以下五位藝術家在私人洽購範疇的交投特別活躍,或許倒為讀者值得留意的地方:

  • Andy Warhol
  • Eddie Martinez 
  • Ed Rusha 
  • Sam Francis
  • 奈良美智


無論是公開拍賣還是私人洽購,奈良美會的作品都大受歡迎

在私人洽購方面,蘇富比同樣著力為客戶帶來更方便的數碼渠道,包括可即時洽購的網上瀏覽平台、與畫廊合作的線上網絡等等。


總結

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商業帶來巨大轉變,包括催化更多種類的網絡買賣,以及逐漸成為常態的在家工作。

拍賣是一個相當古老的行業,至今已經有超過2,000年歷史。或許正因為沉重的歷史與傳統包袱,這個行業以往一直落後於互聯網發展之後。惟「經此一疫」,拍賣界大幅走向數碼世界非但是不可逆轉的潮流,更很可能是拍賣行存亡關鍵。

正如寺瀬由紀(Yuki Terase,蘇富比亞洲區當代藝術部主管)早前接受 The Value 訪問時所言:「……這些轉變本年可能在5年至10年內出現,現在卻因為疫情,於短短3個月內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