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家族舊藏 尼泊爾9世紀觀音像HK$650萬紐約易手

紐約亞洲藝術週開鑼,三大拍賣行的「喜馬拉雅藝術」專場當中,由蘇富比率先上陣。

全場82件拍品,64件售出,成交率78%。全場總落槌價接近US$260萬,高於US$200萬的低估價總和,綜觀成績不俗。

領銜拍品為一尊尼泊爾觀音像,銅製鎏金,斷代9-10世紀,屬鼎鼎大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舊藏,一共獲得近30口叫價之多,終以超越估價的US$67萬落槌,連佣US$83萬(HK$650萬;NT$2,380萬)易手。



Lot 321|尼泊爾 九/十世紀 銅鎏金觀世音菩薩坐像|本場冠軍

高度:26.7 cm
來源:Abby Aldrich Rockefeller,於1992年紐約購自Dudley James
估價:US$300,000 - 500,000
落槌價:US$670,000
成交價:US$830,700

尼泊爾造像在佛教藝術中鼎鼎有名,當中又以紐瓦爾人(Newar)出品尤為精彩出眾。此尊觀音菩薩像面世的九至十世紀,則可說是紐瓦爾派聞名天下前的啟蒙時代。

時間回到四至六世紀的印度笈多王朝,大乘佛教於當地成為宗教主流,同時創造出相當輝煌的藝術成就。

然而,隨著王朝傾亡,相關文化和工藝被帶到尼泊爾境內的加德滿都谷地,為該地紐瓦爾工匠鑄造佛像之火炎送來東風。

與此同時,觀音信仰在尼泊爾興起,結合谷地工匠高超的金屬鑄造技術,逐步確立了紐瓦爾派經典的「蓮花手菩薩立像」風格。紐瓦爾工匠成名以後,在歷史上長期受各地權貴聘請打造佛像,包括元朝皇室以及藏地信眾等等。

紐瓦爾派發展出獨到美學的道路上,除了吸收此前笈多王朝文化以外,亦受到後來印度帕拉王朝(八至十二世紀)藝術影響。此尊觀音坐像製於九至十世紀,結合笈多、帕拉特色,正是上述風格揉合過程的範例。

關於文化融合,另有一點相當有趣。

觀音菩薩本是男兒身,是直到九至十世紀的唐宋時期,才逐步在中土轉變成女神。即是說,此尊男身觀音像在尼泊爾製作之時,觀音大使正巧開始在東土以女相現身。


艾比與丈夫小約翰·洛克菲勒


艾比收藏觀音像的圖錄頁

觀音像為艾比‧洛克菲勒(Abby Aldrich Rockefeller,1874-1948)舊藏,來源顯赫。洛克菲勒(Rockefeller)乃世上最具影響力的家族之一,一舉一動都足以左右全球政經大局。家族第二代掌門人為小約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Jr.),艾比正是他的愛妻。

為人熟悉的「洛克菲勒」五兄弟,包括大通銀行前主席兼收藏名家大衛‧洛克菲勒、以及美國第41任副總統尼爾遜·洛克菲勒,正是小約翰與艾比的兒子。

艾比本身是巾幗不讓鬚眉的人物,在推動藝術文化方面尤為令人欽佩,乃構思和創辦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的重要一員。



Lot 355|印度南部 泰米爾納德邦 朱羅王朝 約十二世紀 銅合金濕婆像|本場亞軍

高度:45.5 cm
來源:

  • R.H. Ellsworth, Ltd.
  • Sotheby's London, December 7, 1971, lot 66
  • Collection of Andrew Solomon, London
  • John Nicholson's, Haslemere, Surrey, April 18, 2018, lot 31

估價:US$120,000 - 180,000
落槌價:US$220,000
成交價:US$277,200

濕婆Shiva,在梵文中有「吉祥、恩惠、安寧」之意。濕婆神象徵「生育」與「毀滅」,在印度教眾神祇中地位最高,可說是萬神之神。

這尊濕婆像出自印度南部朱羅王朝。印度幅員遼闊,各地造像皆有不同的審美特徵。以朱羅王朝為例,造像的體態較端莊內斂、身型頎長、注重裝飾細節。

濕婆攢髮盤髻,寶冠成塔,裝飾繁複,為典型朱羅王朝的造像風格。四手舒展,纏蛇形臂釧,分持戰斧(斧刃部份有損)與鹿,另外兩手原應握著弓箭,可惜弓箭一般為另行鑄造,時至今日,大多數造像的弓箭經已遺失。

戰斧為濕婆的戰鬥武器,顯示濕婆的毀滅力量。鹿則代表濕婆為自然與動物之主。

這些裝飾與手持物源自一個神話故事:某日,濕婆來到一群仙人聚集的靜修林外,忽然情不自禁地起舞,引得仙人妻子跑來觀看,並深深為之吸引。眾仙人妒火中燒,變出猛虎、鹿、毒蛇和燒紅的鐵攻向濕婆。

然而,濕婆並不懼怕,非但抓住鹿和蛇、剝下虎皮,更把燒紅的鐵收為自已的武器。自此,濕婆便以肩披虎皮、身纏毒蛇、手執躍鹿及戰斧形象出現。

此尊濕婆神像來源有序,初為「亞洲藝術教父」安思遠(Robert H. Ellsworth)所有,後來分別於1971、2018年兩度拍賣易手。



Lot 311|西藏 十七世紀 第五世夏瑪巴 袞秋顏拉 銀像(暫譯)|本場季軍

高度:20 cm
來源:William H. Wolff, Inc., 1977
估價:US$30,000 - 50,000
落槌價:US$200,000
成交價:US$252,000

本場成交季軍由此黑馬拍品。這尊第五世夏瑪巴銀像製於十七世紀,昨晚以低估價逾6倍的US$20萬落槌,連佣US$25.2萬(HK$195萬;NT$720萬)成交。

藏傳佛教有四大派系,分別為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格魯派,而著名的「活佛轉世制度」正是由噶舉派創立。夏瑪巴是噶舉派的其中一位法王,正是透過「轉世制度」一脈相承。

第五世夏瑪巴的中文翻譯名字為袞秋顏拉,活於十六世紀。據噶舉派(俗稱白教)的說法,袞秋顏拉出生時正值嚴冬,周邊卻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吉兆,信眾亦立即聽見了他持誦六字真言的聲音。

此尊袞秋顏拉像高20 cm,尺寸雖然不大,但乃是全銀製造,在十七世紀時單是金屬價值已是不菲。


拍賣總結

拍賣行:紐約蘇富比
專場:印度、喜馬拉雅及東南亞藝術
拍賣日期:2020/9/22
拍品數目:82
成交:64
未成交:18
成交率:78%
成交總額:US$3,254,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