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華人頂級收藏團體 蔡一鳴珍藏瓷器書畫隆重亮相蘇富比

香港蘇富比秋拍即將開鑼,今季隆重推出「樂山堂存珍:蔡一鳴藏中國書畫及藝術精品」。專場薈萃中國瓷器、古代及近現代書畫,以雍正鬪彩加粉扁壺及張大千敦煌佛畫領銜。樂山堂大有來頭,堂主是華人收藏圈的領頭人物,這次釋出珍藏,機會難逢。

90年代初,台灣收藏風氣愈來愈盛,藏家的購藏實力已是不容忽視。收藏圈發起以大名鼎鼎的「敏求精舍」為榜樣,成立台灣第一個也是最具影響力的收藏團體 -「清翫雅集」,推舉德高望重的蔡一鳴為首任會長。


蔡一鳴

蔡一鳴在上海唸中學時,常到一位同學家裡玩,看到許多古董和書畫。原來,這位同學的大哥正是傳奇藏家胡惠春。當時他還是懵懂的年齡,到後來參觀拍賣會預展,赫然勾起小時候的印象,自此引發對收藏的興趣。

他最先對中國瓷器產生興趣,逐步建構樂山堂收藏,其後亦涉獵書畫等範疇。樂山堂展現經典滬派審美,同時講究來源,藏品不乏仇焱之、胡惠春等名家舊藏。蔡一鳴晚年已甚少購入新藏品,這次現身蘇富比的,不少早在80年代已入藏樂山堂,暌違逾30年再現拍場。


李佳(Carrie Li)|蘇富比 亞洲區中國藝術品部副主席


清雍正 鬪彩加粉彩安喜圖卷雲耳扁壺 「大清雍正年製」款
高度:37.2 cm
估價:HK$20,000,000 - 30,000,000


扁壺,形似月亮,又名抱月瓶,器形始見於永樂時期。當時瓷器製作深受中亞、西亞文化影響,出現了許多模仿伊斯蘭金屬器、玻璃器及陶器器形或紋飾的作品,極具時代特色,成為一代名品。

及至清代,雍正慕古,復燒大量永樂器形瓷器,細節上亦多參考明例。比如台北故宮所藏「雍正 青花花鳥紋扁壺」,便是以永樂青花為藍本(見大英博物館的永樂扁壺),兩者的構圖布局可謂如出一轍。


(左)明永樂 青花花鳥紋如意耳扁壺,大英博物館藏;(右)清雍正 青花花鳥紋如意耳扁壺,台北故宮藏

雍正對瓷器製作精益求精,當然不滿足於只是忠實地摹仿經典,還要在作品中展現當朝最精良之工藝水平。此「安喜圖」扁壺,即以永樂前例為基礎,結合新創的「鬪彩加粉彩」技術,跨越古今。

何謂「鬪彩加粉彩」?鬪彩,創燒於明代成化一朝,具體做法為先於瓷胎上以青花繪製紋飾輪廓,罩以透明釉高溫燒造,再於釉上輪廓內填以各種彩料,入窯低溫烘烤而成。而粉彩則創於康熙中晚期,由琺瑯彩衍生而成,色階繁多,色調淡雅柔美。雍正年間,大膽嘗試結合二者,突破成化鬪彩色彩選擇的侷限。

清代御窯瓷器裝飾講求「飾必有意,意必吉祥」,此瓶繪鵪鶉、喜鵲,諧音「安喜」。瑞鳥立於石榴枝及山石上,上下顧盼,樹石間伴有靈芝、各色雛菊等。畫功生動流麗,細節一絲不苟,施彩濃淡有致,細緻地展現出花葉自然翻捲之姿,宛似水墨花鳥冊頁。繪製之精工高妙,可謂雍窯官瓷的代表作。



明永樂 青花纏枝瓜果紋折沿盤
直徑:39.5 cm
估價:HK$2,000,000 - 3,000,000


青花之中,以明代永樂、宣德二朝的出品至為聞名,成為後世楷模。

永宣青花使用進口鈷料「蘇麻離青」(又稱蘇泥勃青),呈色深艷明亮,線條間往往形成青藍中帶黑的錫斑,並常見暈散效果。暈染處猶如在宣紙上作畫,水墨淋漓。此折沿盤的青花發色艷麗,自然暈散,富永樂一朝的時代特色。

此盤心繪瓜果紋,枝葉翻捲,藤蔓盤繞連綿而生,藤上結有飽滿三瓜,生機盎然,象徵碩果纍纍、物阜民豐。以青花繪瓜瓞圖案,最早出現於元代青花瓷器之上,且數量較多。明代雖有承襲瓜果圖式,但永樂青花大盤仍多以蓮花或纏枝花卉為紋飾,繪瓜果者實為難得。

如此瓜果紋大盤存世例子稀少,多為知名博物館藏品。大英博物館藏有一近例,紋飾相同,尺寸與此盤相約。此盤自1988年便入藏樂山堂,暌違逾30年再現拍場,更顯珍貴。


明永樂 青花瓜果紋折沿盤|大英博物館藏



明正德 青花黃綠彩劃雲龍紋盌 「正德年製」青花四字黃彩雙圈款
直徑:15.8 cm
估價:HK$600,000 - 800,000


此盌為存世孤品,目前未見記錄同式之器。

正德朝正處於明朝中晚期交替的過渡時期,也是御窯瓷器發展的一個轉折點。正德御窯一改成化、弘治時纖細秀巧的風格,裝飾偏向繁縟,造型逐漸增加,器形和品種都較明弘治朝更為豐富。

此盌以青花藍為地色,加以釉上黃綠彩,通景繪五爪龍紋,伴以祥雲,若逐浪於波濤之上,氣魄懾人。如此例子,正德朝後就不見燒造。此盌製作精細,得以傳世保存,實為研究明代中期工藝史重要的材料。

此龍盌孤品來源顯赫,曾為船王趙從衍所藏。最後一次現身拍賣已是1986年的事,此後便一直由樂山堂珍藏,不見於世。今日再次於拍賣亮相,極為難得。



張大千《龍女禮佛》設色紙本 立軸
創作時間:1948年
尺幅:95.5 x 58.5 cm
估價:HK$10,000,000 - 20,000,000


這幅張大千《龍女禮佛》是樂山堂主人收藏的第一件中國書畫,背後的故事至今仍然為收藏界所津津樂道。

1981年,蔡一鳴在香港蘇富比遇上這幅大千佳構,即為其設色之穠麗、工筆之精細所震撼。為了這幅心頭好,他花了估價的3倍價錢購得。當時中國藝術市場以瓷器的價格最為高漲,書畫相對不受重視,外間都對這宗高價成交大感驚奇,引來記者爭相訪問。

據他後來回憶,在返台的飛機上碰到一位藏家,後者認為這幅張大千是假畫,因為張大千不會使用如此鮮豔的紅色。這番話猶如一根刺在心頭,一下飛機便立即託人聯繫,動身前往摩耶精舍拜訪張大千。


線條勾勒極為瀟灑準確

大千看到蔡一鳴到訪,非常高興,原來他已在報紙上看到《龍女禮佛》拍出高價的報導。遇上知音,大千欣然表示畫作確是出自本人之手,更特別解釋畫上朱紅乃礦石研磨出來的顏料。因研磨調製耗時費工,過往多由學生代勞,但去國後學生不在身邊,加上年紀增長,自己也磨不動了,便不再使用。

此作寫於1948年,構圖應源自敦煌莫高窟。「龍女禮佛」題材出自《法華經》,講述八歲龍女向佛祖奉上寶珠,須臾即成正覺,故證衆生皆有佛性之故事。畫中繪龍女跪地匐伏參拜佛祖,採白描手法,線條勾勒極為瀟灑準確,直追李公麟筆意。設色厚敷礦物顏料,穠艷奪目。縱觀畫家相同題材之作,此幅當屬最精彩者。



傅抱石《早隨煙月上瞿塘》設色紙本 立軸
創作時間:1962年
尺幅:137 x 41.6 cm
估價:HK$4,000,000 - 6,000,000


傅抱石除了是畫壇巨匠,還有另一個重要身分 - 美術史家。他形容自己有「史癖」,在中國歷史、古典文學方面的學問精深,尤其是對畫史、畫論之研究,至今仍為學術界推重。因此,在他淋漓暢快的筆墨背後,總有一股學者的孤高氣質,以及深厚的文史底蘊。

在各類繪畫題材中,傅抱石喜以歷史典故、文學作品入畫,此作正是一例。作品取明代呂潛《江望》詩意寫成,循鳥瞰角度,狀寫瞿塘萬丈深壑、江濤奔涌之奇觀。

呂潛乃崇禎年間進士,明清改朝換代,呂氏幾歷滄桑,隱居不仕。傅抱石於抗戰時舉家西遷,避兵蜀地,對呂氏的經歷尤有共鳴。加上身處重慶,正是詩中「瞿塘」所在,遂藉詩寄意,擷取當地名勝成圖,自40年代起屢以此題作畫。此作寫於1962年,有別於40年代之皴筆縱橫,其筆墨沉著,帶有更多抒情意味。



齊白石《鳥蚌相爭》設色紙本 立軸
尺幅:134.2 x 32.7 cm
估價:HK$800,000 - 1,600,000


齊白石作畫善借物寓情,偏愛日常平實之物,信手拈來皆可成畫,無論是花鳥、水族,抑或草蟲,皆生動傳神,雅俗共賞。

此作寫鳥蚌相爭,出自寓言「鷸蚌相爭」,這題材從未見於白石老人的其他畫作。按落款書法及繪畫風格推測,此作應出於20年代中後期。畫的下方有三巨大河蚌,不遠處有一鷺鷥,低首凝視,似正蓄勢待發俯身猛啄。鷸蚌相爭之寓言,立意於漁人得利;齊白石一改本來的寓意,借詩句控訴傷農之弊,聯繫時局。畫家既藉此影射政局混亂之弊,同時飽含哀民傷民之嘆息。

此作乃美國著名古玩商龐耐(Alice Boney)舊藏。龐耐特別偏愛齊白石,曾在美國多地舉辦齊白石畫展,對中國藝術在美國的發展功不可沒。



項聖謨《天香書屋》設色紙本 立軸
尺幅:66.5 x 23.5 cm
估價:HK$12,000,000 - 20,000,000


項聖謨出身於明末浙江的一個名門大族,收藏富可敵國的項元汴正是他的祖父。他自幼便喜愛書畫,一生未應科舉,專心繪事。這位項家少爺不單出身顯赫,而且才氣過人,很早便得到藝壇盟主董其昌的賞識,加入江南的精英文人圈子。入清以後,家業沒落,項聖謨隱居不仕,以賣畫維生。

他的作品以山水為多,早年從學習文徵明入手,後受益於家族的名畫收藏,得以上溯眾多古代名家。此幅《天香書屋》繪草屋隱於桂花樹中,用筆細潤,設色明麗,風格清雋。取法宋代趙伯駒,亦頗具文派風致。作品繪於 1628 年,予上款人項嘉,或為族弟,畫家時年31歲。當時崇禎帝剛繼位,重用袁崇煥,整肅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朝廷一片改革之風。項聖謨作為畫家奉旨入京「為天子繪九章法服」,兼與好友李日華周游各地,可謂意氣風發,精神及藝術面貌皆處於巔峰之時。

此作流傳有序,收藏及題跋者「星光熠熠」:繪於南京,得董其昌題跋,清初入安儀周收藏,並著錄於《墨緣匯觀》。其後入清宮內府收藏,得乾隆御題詩,未署年款。查考《御製詩二集》,此詩作於戊辰(1748),可知畫軸入宮不會晚於此年。至1774 年,乾隆將此作賜予名臣稽璜;近代則流入日本,得著名漢學家內藤湖南題木盒,林熊光署簽。



黃道周《行書自書詩十六首》水墨紙本 手卷
尺幅:35.4 x 457.8 cm
估價:HK$6,000,000 - 8,000,000


黄道周,人稱「石齋先生」,出生於萬歷年間,明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與倪元璐、王鐸同年。博學多才,不僅精通經學、史學、詩賦,甚至天文、曆法、數學,且能書畫,有「閩海才子」之譽。

這位才子一身傲骨,以學問氣節揚名於時,亦是晚明書壇具代表性的書家之一。其書法剛正不阿,不流凡俗,筆意奇崛超妙,雄健奔放。

本幅寫於壬申(1632),作者時年48歲,堪稱壯年。筆筆鐵畫銀鉤,剛勁有力。行筆乾淨俐落,無論起收筆都不刻意藏鋒,顯得非常爽利。卷首可見黄道周參考了鐘繇筆法,橫畫緊結形成上升的斜度。至手卷後段,則融入更多章草筆意。整體筆墨成熟,氣勢不凡。此卷內容為黃道周自作詩,詩文皆見於《黃漳浦集》著錄。他一生著作甚多,現存詩兩千餘首。


橫畫緊結形成上升的斜度|黃道周《行書自書詩十六首》局部


鄭旼《江山勝覽圖卷》水墨紙本 手卷
尺幅:12.5 x 485 cm
估價:HK$5,000,000 - 8,000,000


鄭旼,字慕倩、穆倩,號遺甦、慕道人,安徽歙縣人。鄭旼與「清四僧」弘仁是同鄉,曾得他親自指點。《歙縣志》論及弘仁的傳派時,就以鄭旼為「造詣最深純」的弟子。

新安畫派以弘仁為宗師,畫風源起宋元,外師造化,以徽州自然山水,尤其是黃山一帶風景為靈感源泉。弘仁身後,則以鄭旼為新安第二代的重要畫家。他繼承弘仁簡逸之風,兼取法元四家,尤以黃公望、倪瓚為主,筆墨蒼煉,以清新取勝。


鄭旼《江山勝覽圖》局部


鄭旼《江山勝覽圖》局部

此卷《江山勝覽圖》是傳世最早的鄭旼畫作,寫於癸卯年(1663)秋天,畫家時年30。此卷的母本為弘仁臨黃公望《江山勝覽卷》,後借予鄭旼縮臨,花上五日五夜方成。同年冬天,弘仁便撒手人寰,在他生命即將盡時,把畫作交給鄭旼臨摹,顯然當他為關門弟子,非常看重。

鄭旼作品至今極為罕見,目前已知各大博物館一共僅40餘件。此卷曾經潘延齡、劉溎年、高燕如、鄧實等人鑑藏,可謂來源有序。


拍賣詳情

拍賣行:香港蘇富比
專場:樂山堂存珍:蔡一鳴藏中國書畫及藝術精品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廳1
預展日期:
2023/10/2 - 7|10am - 6pm
2023/10/8|10am - 1:30pm
拍賣日期:202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