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藝術,擺脫了具象的束縛,不再單純模仿現實,而是以色彩、線條、形狀、構圖去傳遞情感和思想。抽象藝術不但是藝術家與觀者之間的對話,更是觀者本人與自己心靈的對話,產生出直抵人心深處的共鳴。
今季香港蘇富比現當代藝術秋拍帶來一眾大師鉅作,緯度之寬橫跨歐亞大陸 - 從「留法三劍客」中的趙無極與朱德群,到日韓「物派」、「具體派」、「單色畫」群雄,乃至當代藝寵兒草間彌生、克里絲汀‧艾珠(Christine Ay Tjoe)、李黑地等,以各具風采的筆觸繪出抽象藝術的大千世界,令人重新思考和感受美與藝術的無限可能。
預展如今正在香港蘇富比旗艦藝廊舉行,晚間及日間拍賣將先後於9月28及29日舉槌。乘此機會,讓我們盡覽精選傑作,一窺箇中堂奧。
白髮一雄(1924-2008)《無題(T44)》油畫畫布|重要瑞士私人收藏
創作時間:1962年
尺幅:116.4 x 80 cm
估價:HK$10,000,000 - 15,000,000
1962年是白髮一雄國際藝術生涯起飛的關鍵一年,巴黎Stadler畫廊於這年舉辦了藝術家在日本以外的首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個展。本作創作於具體派藝術盛極之時,是白髮一雄極具實驗性、以腳代筆的典範之作。
白髮一雄以繩把自己懸吊於畫布上方,如同耍雜技般擺動身軀,沾滿顏料的雙腳隨動態踢滑,在畫布上繪出別具脈動的構圖,層層堆疊的顏料更添律動感與張力。《無題(T44)》更以藝術家鍾愛的酒紅色為主調,他稱這種艷紅為「猩紅色」。
本作創作的時期備受藏家追捧:首10位拍賣紀錄中,有8幅作品出自1960年代的藝術家之手,當中6幅更是創作於1965年之前。
山口長男(1902-1983)《匍》油畫木板|重要亞洲私人收藏
創作時間:1961年
尺幅:182.5 x 182.5 cm
估價:HK$6,000,000 - 8,000,000
山口長男在創作生涯中期展現恢宏格局的代表之作,充分表現他別樹一幟的風格。山口的大尺幅繪畫非常罕見,連同本作上次成交,至今為止拍場上僅出現過九幅尺寸超過150 x 150 cm的畫作。本作繪於1961年,山口在五十至六十年代創作的作品最受市場追捧,他的十大拍賣紀錄中,全部作品均出自這段時期。
本作繪於日本文化大臣向山口頒發獎章前的一年;在本作誕生前兩年,紐約市所羅門‧R‧古根海姆美術館(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舉行首屆古根海姆獎展覽,他的畫作《黃(不穩定四方形)》亦有參展,在地下圓形大廳的顯眼位置展出。
本作的漢字標題意謂「匍匐」,呈現山口發展於三十年代、成熟於六十年代初的個人代表風格,他偏好以赭黃色或如本作中略帶褐色的威尼斯紅,描繪懸浮於黑色深邃背景前的幾何圖形。焦紅的褐紅色是山口在戰後才大量運用的兩種代表色彩之一,他把這種色調聯繫到韓國的土壤,而韓國正是他的出生地,並見證著他發展藝術事業的大半時光。
山口繪畫每幅作品時,總會堆疊至少七至八層顏料,每層之間自然呼應融和,所創出的每一形態各有生命力。山口認為他的作品像是「平面雕塑」,將三維的立體物象轉移至水平面上。他的想法與意大利藝術家盧齊歐‧封塔納(Lucio Fontana)《割破》系列畫作的意念相呼應,巧合的是兩位藝術家的創作均在六十年代發展至成熟階段。
克里絲汀‧艾珠(Christine Ay Tjoe,1973年生)《風景背後》壓克力畫布|尊貴亞洲私人收藏
創作時間:2009年
尺幅:170 x 200 cm
估價:HK$6,200,000 - 12,000,000
克里絲汀‧艾珠(Christine Ay Tjoe,1973年生)《遍地皆苗1號》油畫畫布|重要日本私人收藏
創作時間:2020年
尺幅:80 x 100 cm
估價:HK$600,000 - 800,000
艾珠是現在最炙手可熱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今年一月,蘇富比以210萬美元的成交價刷新了她的拍賣記錄。其前十項拍賣記錄中,八項均於2020至2024年間創下。2025年春季,藝術家前兩位拍賣記錄又先後被打破,顯示出其與日俱增的國際市場需求。
繪製於2009年,此作品作於艾珠藝術生涯中的重要過渡階段。2010-2012年間,她採用更加豐滿及五彩斑斕的色彩創作了《層疊》系列,之後便重新使用與此作相似的單色背景,晚期抽象作品在本場第3號拍品《遍地皆苗1號》中可見一斑。
謝景蘭(1921-1995)《遙遠的地球》油畫畫布
創作時間:1966年
尺幅:89 x 116 cm
估價:HK$1,400,000 - 2,400,000
1965年,謝景蘭陷入創作瓶頸,繼而決定輟筆一年,專心研究中國傳統山水畫、老莊哲學等;《遙遠的地球》創於翌年,正是她重返藝術創作的重要時刻,養精蓄銳後的創造力一觸即發,成就本作。
此時期,謝景蘭承襲歐洲戰後不定形藝術運動(Art Informel)的抽象手法,隨性而發、重視直觀,與藝術家渴望突破傳統界限的追求因而契合,並將她在舞蹈、音樂和視覺藝術三環緊扣的鍛煉與經歷,蛻變成極具個人特色的風格。藝術家此時期的作品在拍場上十分罕見,至今僅出現過25幅油畫,而尺幅逾一米的只有15幅;《遙遠的地球》的現任藏家由丹麥錫爾克堡現代畫廊(Galerie Moderne Silkeborg)直接購藏,至今從未釋出於市。
本作的獨特之處,則是藝術家選用了瑰麗無比的嫣紅與黛紫色,富有高古韻味,屬同期作品中罕見。
趙無極(1920-2013)《12.02.2004 - 朦朧的紅白藍》油畫畫布
創作時間:2004年2月12日
尺幅:150 x 162.5 cm
估價:HK$10,000,000 - 15,000,000
趙無極在2002年榮獲法蘭西藝術院士,並於翌年在法國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舉辦大型回顧展,藝術生涯可謂是已到登峰造極的境界,創作上再無任何局限與拘束。《12.02.2004 - 朦朧的紅白藍》創作於他84歲生日前夕,從用色、構圖、筆觸上,都反映出藝術家瀟灑超脫的自由心境。
本作以粉紅色為主色調,是趙無極在進入「無境時期」之後才被用於作品主調的顏色,標誌著趙無極在此時期藝術創作的一大突破。構圖上,本作以鮮艷的彩色線條為中心,向畫面四周伸展蔓延;藝術家以色彩渲染的手法營造出廣闊空矇的背景,是「無境時期」標誌性的構圖。
千禧年後,趙無極逐漸減少油畫創作,而2008年後更是再無繪畫油畫作品;《12.02.2004 - 朦朧的紅白藍》首登拍場,是目前拍場上同時期罕有的大尺幅單幅油畫作品之一,極為難能可貴。
黃宇興(1975年生)《特殊時期下的CBD》壓克力畫布
創作時間:2021-2022年
尺幅:200 x 300 cm
估價:HK$2,000,000 - 3,000,000
黃宇興一向以其炫目流暢的熒光色風景著稱。北京蜂巢藝術中心近期剛剛為他召開繼2014年後在國內的首次個展。本作創作於2021至2022年新冠疫情期間,畫布以多層稀薄的透明顏料畫就,透過色彩的微妙變化營造出一幅迷幻抽象的城市景觀。
李黑地(1997年生)《夏天總是去而復返;我注視著晨光慢慢老去》油畫亞麻布
創作時間:2023年
尺幅:200 x 160 cm
估價:HK$700,000 - 1,000,000
《夏天總是去而復返;我注視著晨光慢慢老去》是拍場上尺幅第二大的李黑地畫作。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李黑地在洛杉磯Michael Kohn畫廊舉行首場個展〈振盪的子宮〉(Oscillating Womb),本作曾在該場個展展出。這場展覽期間,與本作同場展出的另一作品獲洛杉磯縣藝術博物館購納入館藏。
本作盡展李黑地靈巧細膩的畫功,她筆下的畫面如夢似幻,若有若無,隱於多重半透明色層下,是似乎已變形人類的身體局部,或者在人類變形的過程中,不斷出現和糾纏於解放出來的生物形態。這類以肢體隱晦地表達的零散暗示,在她稍後創作的繪畫中更見頻繁。
李黑地成為香港佩斯畫廊的代理藝術家後,畫廊最近為她舉行了首場個展〈火舌〉(Tongues of Flare),場內作品悉數售出,可見一級市場對她熱烈追捧。同時,她的作品在二級市場勢頭一樣強勁,兩大個人拍賣紀錄均在2025年上半年締造。
朱德群(1920-2014)《上升移動》油畫畫布
創作時間:2007年
尺幅:194.7 x 130 cm
估價:HK$4,000,000 - 6,000,000
千禧年前後,朱德群相繼榮獲法蘭西學院藝術院士及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此時知名度與創作生命階段均為藝術家全盛時期,2007年的朱德群年過八十,此時他筆鋒遒勁,用色明朗絢麗。藝術家曾提及千禧年之後的創作是人生情感回憶的濃縮,《上升移動》飽含他一生經歷體驗,是其情感精神的昇華之作。
2007年創作的作品市場流通數量極少,其中如本作一樣尺幅近兩米的只有三張;此次是《上升移動》首現拍場,是難得收藏朱德群晚期佳作的絕佳機會。
草間彌生(1929年生)《無限網(OQ4)》壓克力畫布
創作時間:2000年
尺幅:162 x 130.4 cm
估價:HK$13,000,000 - 18,000,000
在草間彌生的《無限網(OQ4)》(2000年作)中,以白色壓克力彩繪畫的線條彷彿會發光似的,充滿律動感,在墨黑背景上交織成起伏有致的網紋。
另一幅上拍作品《油畫19號》(1997年作)同樣出自《無限網》系列,毛莨般的金黃色配上黑色網紋讓人目眩神迷,正是草間作品中最受市場追捧的黃黑配色。此作尚有兩大特色:屬於草間作品中相對罕見的中型畫作,並且沒有用上常見於其作品的壓克力彩,而是以油彩畫成,賦予畫布表面鮮明的觸感和光澤。
草間彌生(1929年生)《油畫19號》油畫畫布
創作時間:1997年
尺幅:65.3 x 53 cm
估價:HK$3,500,000 - 7,000,000
從最早見於草間童年畫作的圓點圖案,到所發展成的無限網 - 也就是1958年草間年輕時移居紐約後開展的系列,她通過強迫自己重複堆疊圖形以達致自我消融,構成整個創作實踐的骨幹。草間深受在現實與虛幻之間來回往返的折磨,唯有不斷用重複的意象消除恐懼。
草間是2023年作品銷量最高的當代藝術家。2025年,瑞士貝耶勒基金會博物館(Fondation Beyeler)為草間在巴塞爾舉行大型回顧展,其後展覽會巡迴至科隆路德維希藝術館(Museum Ludwig)和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展出。
李禹煥(1936年生)《從風》油彩礦物顏料畫布|重要日本私人收藏
創作時間:1987年
尺幅:227 x 182 cm
估價:HK$5,000,000 - 7,000,000
李禹煥《從風》首登拍場, 是少數出自李禹煥著名的《從風》系列(1987-1991年)的大型作品。
《風》系列橫亙李禹煥八十年代的創作軌跡,是這位單色畫大師藝術生涯的重大突破。《從風》(1982-1986年)和《與風》(1987-1991年)系列打破之前《從線》和《從點》系列的規律風格,呈現藝術家受到啟發後更為富抒發性的筆觸與構圖。
李禹煥曾言:「當我被動地接受外來的風,更廣闊的世界就會在面前展開。」李禹煥之所以在創作上有此覺悟,源於1980年移居日本鎌倉市 - 此前他在韓國經歷了四年的政治流放,並受到韓國中央情報局嚴密監控,最終引發精神崩潰。
本作成於1987年,正值《風》系列已然發展成熟的時期,見證著這位哲人藝術家的創作事業進入高峰期。當時他參與了日本首個為物派舉行的大型博物館級展覽,即是在東京西武美術館舉辦的〈1969年以來的日本藝術:物派與後物派〉。李禹煥也開始參與更多重要的博物館展覽,包括巴黎龐畢度中心舉行的〈日本的前衛藝術1910–1970〉(1986),以及羅馬當代藝術工坊博物館的〈物派:萬物之學〉(1988),後者出版的展覽圖錄更刊載了李禹煥撰寫的論文〈尋覓相遇〉意大利文譯本。
李禹煥即將向紐約迪亞藝術基金會捐贈八幅畫作,創作時間橫跨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其中一幅出自《風》系列的畫作,將於2026年春季在迪亞藝術基金會(Dia Art Foundation)位於紐約州比肯的展場展出。
梁遠葦(1977年生)《生活的片斷17》油畫亞麻布
創作時間:2008年
尺幅:200 x 170 cm
估價:HK$4,000,000 - 6,000,000
本作首登拍場,是梁遠葦最著名的繪畫系列《生活的片斷》中的代表之作。她在2003年開始創作《生活的片斷》,2008年已經發展成熟,系列包含以十二個不同圖樣為主的布本油畫,圖樣從棕櫚樹、花卉到幾何圖形都有。她運用各種各樣的配色,將圖案以矩陣形式重複密鋪於畫面中。
本作作於2008年,標誌著梁遠葦藝術生涯一個重要里程碑。當年她在博而勵畫廊(現更名為馬刺畫廊)舉行了人生首場個展,展出三十二幅《生活的片斷》系列的精彩畫作,並獲得廣泛關注。
梁遠葦的大尺幅畫作鮮少見於拍場,特別是她作畫素來一絲不苟,一筆一劃都用心雕琢。梁遠葦創作時,將畫面從上而下分為多個部分,再逐步繪完每一行橫條,而且每行橫條都在底色未乾透前完成,過程與濕壁畫技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營造肌理豐富的畫面。每行橫條需要不少於十二小時繪畫,非常耗費心神,所以與其他當代藝術家相比,她的作品產量非常稀少,迄今僅有四幅尺寸比本作大的繪畫曾亮相拍場。
朱德群(1920-2014)《36號構圖》油畫畫布|丹麥私人收藏
創作時間:1959年
尺幅:81 x 100 cm
估價:HK$3,000,000 - 5,000,000
朱德群的《36號構圖》由丹麥藏家族收藏多年,從未釋出市場。朱德群於1955年赴法發展,當時仍在摸索階段,未有鮮明的風格特徵。翌年,他參觀法國國立現代藝術館舉辦的尼古拉·德·斯塔埃爾(Nicolas de Staël)回顧展而受到重大啟發,自此捨棄具象繪畫,全速進入抽象風格,本作構圖亦與德·斯塔埃爾的抽象化風景有著微妙呼應。
朱德群經典作品《紅肥綠瘦》創於同年,畫中艷麗的鴿血紅背景包裹著寶石狀的祖母綠方塊,展現出「紅肥」而「綠瘦」的詩意景象。細看本作,構圖中泛濫著各種濃淡的翡翠色調,萬綠叢中一點紅,正好是「紅肥綠瘦」的概念相反,相映成趣。 朱德群創於六十年代以前的作品在過往拍場上較爲少見,本次首登拍場,無比珍貴。
費南度·索培爾(Fernando Zobel,1924-1984)《昆卡》油畫畫布
創作時間:1964年4月14日
尺幅:100 x 81 cm
估價:HK$1,300,000 - 3,000,000
費南度‧索培爾在西班牙、菲律賓及美國哈佛大學接受了廣泛的教育,藝術創作始終在光、色彩與本質之間展開深入的探索。60年代,索培爾移居昆卡,租用了幾座依附於古城懸崖的老房子,並於此創立了西班牙抽象藝術博物館 - 西班牙唯一的此類博物館。
《昆卡》是六十年代的代表作,索培爾重新探索色彩,並深入剖析自然,旨在捕捉環境中稍縱即逝的瞬間。作品展示了他對光、色彩與本質之間相互作用的深刻理解,呈現出一幅極為完整而豐富的構圖。大膽的黑色筆觸與光之間的動態對比,以及排列成行的小方塊細節,讓人聯想到人形或遙遠的屋頂,這些元素共同增強了作品的整體視覺衝擊力。
本作透過對抽象本質的簡化,力求揭示真理,並在抒情抽象的表現中展現出獨特的藝術視野。
日間拍賣精選
朱德群(1920-2014)《突然的感知》油畫畫布
創作時間:2006年
尺幅:97 x 130.5 cm
估價:HK$1,500,000 - 3,000,000
趙無極(1920-2013)《綠色風景》油畫畫布
創作時間:1950年
尺幅:73 x 60 cm
估價:HK$5,000,000 - 8,000,000
費南度·索培爾(Fernando Zobel,1924-1984)《Saeta con nubarrón》油畫畫布
創作時間:1959年8月16日
尺幅:80.7 x 109.3 cm
估價:HK$1,000,000 - 2,000,000
費南度·索培爾(Fernando Zobel,1924-1984)《十一月:黃昏與白楊樹》油畫畫布
創作時間:1978年11月27日
尺幅:80 x 100 cm
估價:HK$900,000 - 1,800,000
謝景蘭(1921-1995)《無題》複合媒材紙本
創作時間:1969年
尺幅:50 x 60 cm
估價:HK$260,000 - 460,000
李禹煥(1936年生)《應答》壓克力畫布
創作時間:2021年
尺幅:162 x 130 cm
估價:HK$4,000,000 - 6,000,000
金昌烈(1929-2021)《水珠》油畫麻布
創作時間:2000年
尺幅:259 x 388 cm
估價:HK$1,500,000 - 2,200,000
河鍾賢(1935年生)《接合 20-68》油畫麻布
創作時間:2020年
尺幅:116.8 x 91.1 cm
估價:HK$500,000 - 700,000
瑪麗‧韋瑟福德(Mary Weatherford,1963年生)《11月9日》水粉霓虹燈亞麻布|顯赫亞洲私人收藏
創作時間:2017年
尺幅:297.2 x 264.2 cm
估價:HK$1,500,000 - 2,000,000
田中敦子(1932-2005)《'91d》瓷漆畫布裱於木板|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創作時間:1991年
直徑:90 cm
估價:HK$800,000 - 1,200,000
拍賣詳情
拍賣行:香港蘇富比
地點:香港蘇富比旗艦藝廊|中環干諾道中8號置地遮打
專場:現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預展:2025/9/13-28
拍賣:2025/9/28|6pm
專場:現當代藝術日間拍賣
預展:2025/9/13-28
拍賣:2025/9/29|10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