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有不同的「教父級」人馬,各自把所屬領域推向國際層面,包括「亞洲藝術教父」安思遠、「中國古董教父」Eskenazi。不過上述兩位都專攻古董,若果論近代藝術範疇,則不得不提「中國當代藝術之父」張頌仁。
張頌仁除了是收藏家,亦是畫廊「漢雅軒」主人、藝評人、策展人,曾經與兩岸三地無數藝術家合作過。他獨立或聯合策劃的展覽,好像「星星十年」、「後八九中國新藝術」、「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展、「追昔︰中國當代藝術 」等等,皆被視為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今年10月,張頌仁將有14件珍藏在蘇富比隆重登場,由張曉剛三聯屏鉅作《黑色三部曲:驚恐、沈思、憂鬱》領銜,另有曾梵志、劉煒、方力鈞、余友涵等名家的早期作品,勢將成為香港秋季拍賣焦點之一。
編按:張頌仁剛剛接受了The Value專訪,內容很快奉上,敬希垂注。
「後八九中國新藝術」被視為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中國當代藝術之父」張頌仁
張曉剛 《黑色三部曲:驚恐、沈思、憂鬱》 油畫混合媒材 畫布
創作時間:1989-1990年
尺幅:179 x 114 cm;179 x 114 cm;177.8 x 114.3 cm
估價:HK$25,000,000 - 45,000,000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國走上急速的改革開放道路,同時也迎來激烈的社會政治動蕩,《黑色三部曲》正是如此創痛時代下的創作。無論是畫面構圖還是畫作名字,皆赤裸裸地表達出張曉剛當時強烈的情緒與感受。
這位昆明出身的畫家曾在訪問中指出,自己當時歷經重大的心路轉變,覺得「很多東西都逃避不了」,覺得要坦然面對「現實的殘酷性」與「歷史的悲劇性」。
張曉剛早期作品相當受到存在主義、荒誕戲劇、超現實主義影響,《黑色三部曲》似乎亦不例外。頭顱、軀幹、匕首、撲克牌、信封、報紙、書本等諸本象徵符號,加上用色和構圖,建構出荒謬、惶恐、命運的深刻主題。
張曉剛完成《黑色三部曲:驚恐、沈思、憂鬱》後與之合照
《黑色三部曲:驚恐》
《黑色三部曲:沈思》
《黑色三部曲:憂鬱》
張曉剛最初其實只完成了前兩幅作品、即《驚恐》與《沈思》,以參加張頌仁和著名藝評人栗憲庭策劃的「後八九中國新藝術」巡迴展。他後來感到作品尚有發展空間,於是畫下最後的《憂鬱》,組成《黑色三部曲》。
張曉剛早期作品中只有兩幅三聯屏,《黑色三部曲》是其中尺幅較大之作。今次亦是《黑色三部曲》創作以來,首度完整上拍。
翻查紀錄,《憂鬱》曾經單獨在2016年於香港佳士得拍賣,當時以HK$844萬成交。
張曉剛 《血緣 - 大家庭:全家福》油畫 畫布
創作時間:1998年
尺幅:189.5 x 152.5 cm
估價:HK$10,000,000 - 20,000,000
中國當代藝術一眾旗手,每位都有著獨一無二的標誌創作系列,好像是曾梵志的「面具」、周春芽的「桃花」、岳敏君的「狂笑」、方力鈞的「光頭」等等。當然,名單裡頭少不了張曉剛的「血緣:大家庭」。
血緣、家庭,是中國歷史文化中無可避免的課題,張曉剛此系列有挑戰集體主義的味道之餘,更蒙著內地60 - 70年代中的巨大創傷陰影。作品氛圍神秘怪誕卻引人入勝,結合了老照片飽含的傷痛 - 遺失在時間裂縫裡的歲月,和令人不安的超現實風格。
「血緣 - 大家庭」既是張曉剛的標誌,亦是其拍賣紀錄所在。2014年,179 x 229 cm的《血緣:大家庭3號》在香港蘇富比上陣,以HK$9,420萬刷新他的個人拍賣紀錄。
是次上拍的《血緣 - 大家庭:全家福》,尺幅 189.5 x 152.5 cm,則是系列中罕有的全身人物構圖。
2014年,《血緣:大家庭3號》在香港蘇富比以HK$9,420萬易手
曾梵志 《面具系列11號》油畫 畫布
創作時間:1994年
尺幅:180 x 150 cm
估價:HK$12,000,000 - 22,000,000
中國當代藝術有8位名家經常被媒體稱為「F4」。「元祖F4」是張曉剛、岳敏君、方力鈞、王廣義;「新F4」則是曾梵志、劉野、劉煒、劉小東。
當中最為大眾熟悉的無疑是曾梵志。尤其是年前他為劉德華演唱會繪畫半身人像海報,令這位武漢出身的畫家登上娛樂版新聞,成為一時熱話。
藝術市場上,曾梵志則以王者姿態現身。2013年,他的大作《最後的晚餐》在香港蘇富比亮相,HK$1.8億天價成交,登上「最貴中國當代藝術品」寶座。
7年來紀錄無人能破。直到近日,《面具系列1996 No.6》在北京拍賣,RMB 1.61億易手,才刷新了自己保持的這個重要紀錄。
曾梵志穩坐「最貴中國當代藝術家」寶座
2013年,《最後的晚餐》在香港蘇富比以HK$1.8億天價易手
90年代初,張頌仁在栗憲庭引薦下認識曾梵志。曾梵志當時住在武漢市的醫院附近,日夜看到病人進出,受啟發創作「醫院」系列。
張頌仁當時就開始收藏曾梵志的畫作,並邀請後者參加「後八九中國新藝術」群展。其他參展藝術家包括方力鈞、王廣義、馮夢波、洪浩等人,當時在香港、澳洲、美國巡展成為藝壇盛事,後來則成為中國當代藝術一個重要里程碑。
是次拍賣的《面具系列11號》創作於1994年,亦即「面具」系列正式誕生的一年。畫中人臉部、雙手,以及狗隻之血肉顏色,令人聯想起曾梵志「肉」和「醫院」系列的猩紅色調。「面具」系列作為中國當代藝術典範,呈現國家迅速發展進程下的集體焦慮感。
劉煒 《香蕉》 油畫 畫布
創作時間:1995年
尺幅:300 x 150.5 cm
估價:HK$6,000,000 - 10,000,000
栗憲庭以「潑皮群」形容80年代成年的內地新生代藝術家:「都出生於20世紀60年代,80年代末大學畢業,作品透露了一種令人矚目的『無聊感』或『潑皮式的幽默』……」
對比「八五美術新潮」,藝術家以熱切抱負與理想主義矢志「重建新文化的雄心」,劉煒這一代藝術家則信奉一套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 - 以虛無、諷刺及玩世不恭作為核心。
劉煒畢業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乃第一批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內地藝術家,與方力鈞並列「玩世現實主義」代表人物,意思是「把本來嚴肅的、有意義的事物滑稽化,切實面對當下現實的普遍失落」。
他的個人拍賣紀錄於2016年寫下,三聯作《革命家庭系列》於香港蘇富比以HK$3,884萬賣出。至於以水果為主題的劉煒作品,去年秋拍有一幅《西瓜》,繪於2004年,200 x 60 cm尺幅,在香港蘇富比晚間拍賣以HK$725萬成交。
2019年,劉煒《西瓜》以HK$725萬成交
香港蘇富比|2020年秋季拍賣
當代藝術晚間拍賣:2020/10/6
當代藝術日間拍賣:20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