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紀恩堂」玉璽HK$1.25億底價落槌 康熙「敬天勤民」木璽拍賣無人問津

今日(22號),香港拍賣周迎來現當代藝術後的另一個高潮 - 三方明清御璽在蘇富比上陣。舉槌前的一個多月來,此三件珍貴文物已是大家焦點所在。

可惜天有不測之風雲。

雖然明朝永樂皇后的諡寶引來激烈競投,以超越預期的HK$3,600萬落槌,但是康熙帝「敬天勤民」檀香木璽乏人問津,HK$8,000萬付諸東流。至於乾隆「紀恩堂」玉璽,雖然成功售出,但亦只以HK$1.25億底價落槌。

三璽最終只帶來HK$1.61億(NT$5.74億)槌價,不及HK$2.3億 - 3.1億估價範圍。


三方明清御璽為香港拍賣周焦點所在。圖中人為仇國仕(Nicolas Chow),蘇富比亞洲區主席



Lot 3603|清乾隆 乾隆帝御寶交龍鈕白玉璽(成交冠軍)

印文:紀恩堂
尺寸:10.4 x 10.4 x 7.8 cm
來源(The Value整理):

  • 法國收藏
  • 香港蘇富比1994年11月2日,編號408
  • 美國私人收藏
  • 香港蘇富比2004年10月31日,編號3(HK$14,002,400成交)

估價:HK$125,000,000 - 180,000,000
落槌價:HK$125,000,000
成交價:HK$145,691,000

 

連同今次在內,此璽已經在香港蘇富比三度拍賣。對上一次是2004年,當時以HK$1,400萬易手。

拍賣官於HK$9,500萬起拍,引來約5口叫價,HK$1.25億落槌,由即將退休的程壽康(Kevin Ching,亞洲區CEO)為「L0047」號牌客戶投得,連佣成交價為HK$1.45億(NT$5.17億)。

從2004年的HK$1,400萬到今日的HK$1.45億,此璽在17年間升值了9倍。


本季拍賣,香港蘇富比在自家藝術空間舉槌


程壽康(後排中)為「L0047」號牌客戶投得乾隆玉璽

此璽印文為「紀恩堂」。紀恩堂共有兩處,一處在圓明園的鏤月開雲殿,是乾隆初次覲見康熙的地方;另一處在熱河避暑山莊內康熙賜居的住所。

為了昭顯祖父的眷顧,乾隆特別把兩處命名為「紀恩堂」,每次踏足,都憶起祖父之恩。乾隆還命人刻製兩方印璽,分別放置在兩地紀恩堂。此璽就是專門為了圓明園內的紀恩堂製作,而放在避暑山莊的一璽,現藏北京故宮。

至於印璽上的焚燒痕跡,則正正是滿清皇朝覆亡的印記。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置於紀恩堂的此方印璽亦遭波及。

印體周圍陰刻乾隆帝御製文《紀恩堂記》,市場上刻有御題詩文的印璽非常罕見。印璽於1766年雕造,亦即《紀恩堂記》寫就之時。

在詩文中,乾隆首先回憶起在圓明園初見康熙的情景,念及祖父訓導。而詩文的後半段,能感受到乾隆有一絲自我懷疑,罕有地看到帝皇人性的一面。乾隆意識到不是所有人都喜歡他,朝中也有對他的批評。於是他在詩文中回應這些質疑,稱自己一天到晚勤勉於政,鄭重行事,遵守祖訓,人們在批評前要記著這一點。

有趣的是,乾隆在這裡指涉的,或是中國歷代其中一場最具爭議和黑暗的權位鬥爭。他的父親雍正,並非康熙嫡長子,而是第四子。乾隆在詩文中引用了中國皇朝根本 - 周朝的故事。周太王沒有傳位給長子,反而選擇了三子王季作繼承人,希望王季再傳位給文王姬昌。所以,非嫡長子繼位不是甚麼陰謀,其實早在周朝就有先例。



Lot 3602|清康熙 康熙帝御寶檀香木異獸鈕方璽(流拍)

印文:敬天勤民
尺寸:10.2 x 10.2 x 11 cm
來源(The Value整理):香港蘇富比2016年4月6日,編號3101(HK$92,600,000成交)
估價:HK$80,000,000 - 100,000,000
流拍


此方檀香木印璽是第二度在香港蘇富比上陣。上一次是2016年,當時以HK$9,260萬成交;不過今次就無人問津,流拍收場。

對康熙帝來說,敬天與勤民是一體的,天意即民意,敬天就要愛民。這是他堅持的治國方略,故在位時刻製此方「敬天勤民」印。

這是康熙帝所製印璽中最大的一方,象徵治國之本 -「天命」。清帝認為,明代朝政腐敗、漠視人民,遂失天命;滿清領袖勤政賢明,乃天命所歸,所以能夠取其江山。

不只康熙,雍正與乾隆亦遵從「敬天勤民」這統治理念。兩人登基後首方雕製的印璽,便是以此璽為藍本,用白玉仿刻。



Lot 3601|明洪熙 永樂仁孝文皇后青玉龍鈕諡寶(成交亞軍)

印文:……天齊聖文皇后寶
高度:10.5 cm
來源(The Value整理):香港蘇富比2004年10月31日,編號15(HK$3,534,400成交)
估價:HK$25,000,000 - 35,000,000
落槌價:HK$36,000,000
成交價:HK$43,430,000


此方明朝玉璽亦是第二度在香港蘇富比亮相。第一次是2004年,與上述乾隆玉璽同場拍賣,當時以HK$353萬易手。

今日,玉璽以HK$1,800萬起拍,合共引來約18口叫價。主要爭奪者有二,透過電話分別委託程壽康與仇國仕(Nicolas Chow,亞洲區主席)出價,後者的「L0009」號牌客戶終以HK$3,600萬槌價拿下心頭好,連佣成交價為HK$4,343萬(NT$1.54億)。

從2004年的HK$353萬,到今日的HK$4,343萬,17年間升值約11倍。

上述的康熙木璽與乾隆玉璽,是皇帝在位時下令製造,刻上自己喜歡的印文,以茲使用。

至於此方明朝玉璽,則是洪熙帝下令雕造,用以追諡母親 - 永樂仁孝文皇后,製後尊藏於太廟。是故,此璽稱為「諡寶」。

北京故宮研究員郭福祥指出,除了那些與皇帝一起入葬的,此璽很可能是唯一一方傳世的明代寶璽。即使是乾隆,也不知此璽存在。

乾隆檢閱明代遺物時,詫異明代帝后諡寶為何沒有保存下來。他認為,明代帝后玉諡寶或被改作它用,或毀於戰亂之中。印璽是皇權象徵,皇朝覆亡,印璽自然率先被毀。乾隆以此告誡後人,國亡璽失,道理是相同的,皆因民心不歸所致,兩者命運與共。

此青玉龍鈕諡寶的另一邊已經損毀,斷裂處已經變酥變白,其餘部分也有細微的裂紋,很明顯經過火燒。明末,闖王李自成領農民起義,於1644年6月3日攻入紫禁城,短短逗留一天,便離宮迎戰清軍。正是這天,太廟被摧,包括此諡寶在內,廟內寶璽與禮器盡毀。



Lot 3612|明永樂 青花葡萄紋折沿菱口盤(成交季軍)

尺寸:44 cm
來源:

  • 香港蘇富比1989年5月16日,編號115
  • 香港佳士得2007年11月27日,編號1661

估價:HK$14,000,000 - 18,000,000
落槌價:HK$14,000,000
成交價:HK$17,115,000


至於本場「中國藝術珍品」的整體成績,更是令人失望。

全場81件拍品,38件流拍,成交率僅53%。全場總落槌價只有約HK$2.17億,比低估價總和的HK$3.5億,整整少了HK$1.3億。

本場千萬港元估價的拍品當中,只有上述兩件玉璽,以及這一件明朝永樂青花盤成功售出,其餘全軍盡墨。


拍賣詳情

拍賣行:香港蘇富比
專場:中國藝術珍品
拍賣日期:2021/4/22
拍品數目:81
成交:43
未成交:38
成交率:53%
成交總額:HK$259,626,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