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色釉世界的脫俗宋韻 Cadle家族藏珍紐約蘇富比舉槌

宋代美學,堪稱中國歷史上難以攀越的高峰。以一眾名窯燒製的單色釉為例,便在陶瓷世界達到了器形與顏色的極致,成為簡約美學的一代絕唱,並深刻地影響了此後千載歲月的宮廷御器。

今年紐約春季拍賣,蘇富比特別策劃了「Cadle家族收藏中國單色器珍」。這個重要私人收藏專場呈獻23件珍器,橫跨宋、明、清三世,以脫俗高雅的定窯白瓷為首,可謂匯聚了中國單色釉長河中的精華。

The Value精選了其中6件雅器,與大家一同尋覓箇中宋韻。

Lot 16|北宋 / 金 定窯白釉印花荷塘鴛鴦圖盤

直徑:14.3 cm
來源:

  • 仇焱之(1910-1980)收藏
  • 倫敦蘇富比1980年12月16日,編號255
  • 趙從衍(1912-1999)收藏
  • 香港蘇富比1987年5月19日,編號222
  • 藍理捷,紐約

出版:

  • 韋俊,《Sung Ceramic Designs》,斯德哥爾摩,1970年,圖版97b

註:本拍品包括 倫敦蘇富比仇焱之收藏專拍圖錄,第二場:《Early Chinese Ceramics and Ancient Bronzes》,1980年12月16日
估價:US$80,000 - 100,000


「東西兩湖水,相併比鴛鴦。湖裡鴛鴦鳥,雙雙錦翼長」- 南宋 張堯同

荷塘鴛鴦常見於明清瓷器和書畫之上,取琴瑟和鳴,連生貴子之意。原來這個如斯恩愛的紋飾,早在趙宋之初便開始流行。台北故宮珍藏《秋浦雙鴛》,出自北宋畫僧惠崇之手,便是存世其中一個最早之例。

鴛鴦圖紋在定窯不算罕見,描繪雙鳥大都是並排而游,雖然亦見大自然和諧之美,惟二鳥無甚互動交流,不見鴛鴦戲水之樂。至於本盤鴛鴦,一站塘邊引頸翹望,一水中游移往伴侶身旁而去,相望相對的鶼鰈情深令人羨慕。

堪作參考的書畫作品,為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收藏的一幅南宋扇畫,鴛鴦依偎之勢與本盤相似。對比之下,亦可見本盤池邊呈長條狀的描繪手法,無疑參考了書畫的相關手法。


北宋 惠崇《秋浦雙鴛》局部|台北故宮


本品局部


南宋扇畫全體與局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自大唐開始,中國陶瓷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北方最初以邢窯白瓷稱雄,及至宋初,其領導地位逐漸為鄰近的定窯所取代。

定窯主產白釉瓷器,世稱白定。大文豪蘇東坡曾詠歎「定州花瓷琢紅玉」,金人劉祁亦曰「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足見有花紋的白定,千年之前已是名品。有明一代出現「宋朝五大名窯」的說法時,定窯登榜與汝、官、哥、鈞並列,更是名揚天下。

匠人在白色胎土上或以刀刻劃花紋、或以模子範印花紋。罩上透明釉後,紋線間積釉色深,呈現清晰圖案,為牙白素淨的瓷面增添無限華美。如此含蓄溫雅、變化萬千的美感,乃藏家心中的白瓷典範,自然也為宋朝以降各地窯場爭相襲仿。

本盤屬模子範印之例。一般而言,此法紋飾多以簡單圖案為主,本盤描繪之景物卻是細膩非常,頗為難得。此外,當時的印模多重複使用,不免磨損,故印花力度須非常均匀,才可將整幅圖案完好地印於軟泥之上,而本品正是體現如斯技藝的上佳典例。

時至今日,頂尖的定窯仍然為收藏界夢幻逸品。2014年,香港蘇富比把「北宋 定窯劃花八棱大盌」帶到拍場,便以逾HK$1.46億的天價易主。


是次舉槌的定窯盤


台北故宮近例,傳世帶木座,底刻「宋定窯雙鴛碟」、「乙」和「古稀天子御玩」

綜觀全球公共收藏,台北故宮有兩近例,器形和紋飾均與本品相同。其中一例(上圖)傳世帶木座,底刻「宋定窯雙鴛碟」、「乙」、「古稀天子御玩」,足見乾隆對之如何垂青。

與此同時,乾隆年製圖冊《珍陶萃美》所收錄的10件宋瓷珍品之中,其中1件亦是帶這款紋飾的盤例(下圖),描繪的可能便是上述台北故宮帶木座之例。

台北故宮盤例另有一點值得參考。留意口沿鑲了一圈銅,稱為「釦」。如斯做法,是因為定窯當時採用覆燒工藝,即將口部朝下倒扣裝燒。覆燒時,為防止盤口沿與支圈粘連,口沿不能施釉,以致露出骨胎,形成毛澀的「芒口」。為彌補此一缺陷,人們遂在芒口處鑲一圈金屬,便是「釦」。

至於本盤,口沿無釦,然仔細察之能看到骨胎,加上外底也罩釉,故也是覆燒而製。


清《珍陶萃美》宋定窯雙鴛碟|台北故宮


趙從衍(左)是古董收藏界大腕

本品出身顯赫,先為傳奇古董商仇焱之收藏,至1980年於倫敦蘇富比易主,再歸入一代船王趙從衍雅蓄。1986、87年,香港蘇富比為趙氏舉辦兩場專拍,定窯盤便於87年的那場舉槌,再經藍理捷掌眼把關,成為Cadle藏品。

順帶一提,當年和本盤一起在87年舉槌的圖錄封面 -「明永樂 御製青花五爪雲龍紋執壺」,亦將於香港蘇富比50周年拍賣亮相。


Lot 17|北宋 定窯白釉小口瓶

高度:7.6 cm
來源:

  • 仇焱之(1910-1980)收藏
  • 倫敦蘇富比1980年12月16日,編號249
  • 紐約蘇富比1985年12月4日,編號129

估價:US$20,000 - 30,000


此瓶豐肩短身,上吐小口,造型討喜,名字也相當可愛,叫「嘟噜瓶」。渾身僅以一道弦紋作飾,把簡約審美發揮到極致。

收藏圈人看到它,很自然會想起瓷器界中象徵君子的梅瓶。事實上,嘟噜瓶英文稱為「truncated meiping」,意即截短了的梅瓶,考古報告也會把之稱為矮梅瓶。兩者在造型上是否曾互相影響、互相啟發,這個尚待進一步研究考證,不過我們確定它們都是盛酒之器。

嘟噜瓶尤其流行於宋金時期的北方地區,最著名例子是一件西夏國的黑釉嘟噜瓶,上刻銘文「斗斤廉風室」,現由上海博物館珍藏。至於名字,有人認為是擬聲詞,源自酒水從小口流出時的嘟噜嘟噜之聲;也有學者估計,嘟噜為少數民族用語,名字在長年累月中口耳相傳,或許只是發聲近似嘟噜,原來文字已不可知。

拍賣場上,嘟噜瓶多見同樣位於今日河北省的磁州窯出品,定窯器則是鮮見。


Lot 18|清十八世紀 藍釉盃《敬畏堂製》款

直徑:6 cm
來源

  • Spink & Son Ltd.,倫敦,1987年

估價:US$6,000 - 8,000


本品宋韻,需從底款「敬畏堂製」字裡間尋,還涉及深奧的宋明理學。

宋代理學有一門心學,經由南宋陸九淵發揚後,至明朝王明陽集大成而成一家,稱陸王心學。王氏主張「心即理」,意思是心乃天地萬物主宰,遵從內心,便能達至寧靜於內、無敵於外的境界。王明陽曾藉「敬畏」與「灑落」這兩個看似矛盾的人生態度說理,指「灑落爲吾心之體,敬畏爲灑落之功」。至於敬畏的功夫,當如《易經》所言,是「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載,清代帝王好講理學,故內廷和親王堂名多用上理學術語,成為一時之風,「敬畏堂」便是一例。

談起元朝,以往刻板印象覺得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擅於打獵征戰,手工藝卻非所長。然而,多年來的考古發掘與學術研究,已證實有元一代工藝非凡。

瓷器方面,除了舉世聞名的青花,元朝創燒的高溫藍釉也是一絕。元代藍釉突破了歷朝的技術瓶頸,呈色湛藍如海,深沉肅穆,勻澤瑩亮,美若寶石。揚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元  藍釉白龍紋梅瓶」,便是箇中代表作。及至明清二世,藍釉在元朝基礎上發揚光大,更是洋洋大觀。

底款書「敬畏堂製」的清宮瓷器,大英博物館、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A)皆有例可尋。至於同樣以藍釉為飾的,香港蘇富比和倫敦佳士得均曾有例舉槌。


Lot 19|清康熙 / 雍正 鬥彩米芾拜石圖暗花笠式盌一對《大明成化年製》仿款

直徑:7.4 cm
來源:

  • 仇焱之(1910-1980)收藏
  • 香港蘇富比1981年5月19日,編號558
  • Spink & Son Ltd.,倫敦
  • 紐約蘇富比1982年11月19日,編號30

估價:US$20,000 - 30,000


全場唯一繪有圖紋的拍品,雖不屬單色釉系,但箇中宋韻也是濃厚。

米芾是北宋巨匠,在中國書畫歷史上地位崇隆,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四家」。筆下所書如風檣陣馬,變幻莫測。一紙繪畫上若見他的題跋,身價自是不同凡響。米芾嗜石成癖,加上性情曠達,留下許多軼事,成為千年以來的文壇美談。當中最有名的,便是拜石。

南宋《梁溪漫志》卷六便記有「米元章拜石」一節。話說米芾在安徽任官時,聽說濡須河有一怪石,不知從何而來。當地人以為奇石有異,不敢妄動之。米芾不以為意,命人把石搬到其官府所在,打算作飲宴時觀賞之用。豈料怪石送達之時,米芾驚為天人,著人設席後便向之下拜,曰:「吾欲見石兄二十年矣」。

米芾一生不偶於俗,率性而為。因為這些奇言異行,他遭到「傾邪險怪」、「欺惑愚眾」等指控,仕途一蹶不振。然而,他卻從不因而隨波逐流,一方面可說是藝術家脾氣,另一方面也是文人風骨,不向權貴折腰。明末張岱有言:「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米芾拜石,不但顯露出他的真情真性,也突出了他收藏態度 - 哪管會遭人非議,也要為所愛之石而狂。


《米芾拜石圖》流行於明清之世,乃不少書畫家筆下主題。然而,以之為紋飾的官窯瓷器,卻是頗為罕見。市場有一例,曾四度於蘇富比上拍,口徑為9.8 cm,略大於本品。

本對笠式盌以鬥彩為釉,米芾躬背作揖,神情虔敬,童子持扇侍候在旁。奇石以外,還特別繪有象徵君子的翠竹,天上紅霞也有畫龍點睛之效。笠式盌又稱斗笠盌,因倒置後形如斗笠而得名,屬宋代瓷器經典造型,線條洗練簡約,深受世人之喜,級別也比一般尋常盌形要高。

本對笠式盌為清初出品,斷代康熙至雍正之朝。鬥彩以明代成化最為有名,而清帝多好古敏求,故燒製鬥彩瓷器時往往喜歡仿前朝美學,書「大明成化年製」仿款。

來源方面,除了仇焱之以外,也曾為英倫大古董商Spink & Son所藏。上回舉槌同樣是在紐約蘇富比,惟時間是1982年,距今已整整有四十一載之遙。


Lot 20|清道光 粉青釉月牙耳罐《大清道光年製》款 及 紐約蘇富比拍賣圖錄,1982年11月19日

高度:18.9 cm
來源

  • 紐約蘇富比1982年11月19日,編號267

估價:US$10,000 - 15,000


青釉進入明代,忽如懸崖跌水,作出告別之勢。景德鎮陶瓷業的興盛,讓宋元以來的主流青瓷逐漸退隱江湖,官窯青釉在宮廷陳設和使用中變得寥若晨星。

及至有清一代,在康熙帝的愛好與孜孜以求之下,許多幾乎失傳的技藝重現人間,青釉東山再起重返皇家舞台,並深刻地影響了清朝中前期的官窯品種,變化出無窮品種。

清代青釉瓷器,以顏色深淺分成三類:青色較淺者稱為粉青、較深者稱為冬青、更深者曰豆青。在市場上,收藏家則是尤愛粉青,故其價格亦較高。

月牙罐又名日月罐,從康熙至道光一朝皆有燒製。《飲流齋說瓷》載:「日月罐,有一種圓罐高可及尺,肩之左右各有凸雕半圈形名曰日月罐,康熙積紅者頗為足珍,若冬青暗花者底懷有朝代也。」

本器內外均罩粉青釉,口微斂,短頸、豐肩、圓腹,上腹部兩側飾一對月牙形耳,釉色清爽通透,釉層凝厚滋潤。

茶乃中華傳統文化,在清宮中也極為盛行。例如皇帝到國子監行典講學時,便會設席供茶。又好像乾隆帝,嗜茶如命,不但曾作茶詩數以百首,更把文人茶會搬到了宮廷、即重華宮年年舉行的清宮茶宴。據記載,此類月牙罐正是清宮盛裝各種茶葉之用。

2014年,香港蘇富比有一件青釉月牙罐上陣,斷代乾隆一朝,附蓋,乃瑞士名藏家「玫茵堂」所出,當時以HK$80萬成交。


Lot 21|南宋 / 元 青白釉印花鳳凰紋盌

直徑:16.7 cm
來源

  • 藍理捷,紐約,1988年

估價:US$6,000 - 8,000


自大唐開始,中國陶瓷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至約趙宋一統天下,景德鎮融南北工藝於一身,創燒出青白相映的青白瓷。它瓷胎甚薄,青中帶白,白中閃青。加上精巧的暗花刻紋,迎光映現,故又稱為影青或映青。

宋元時期成書的《陶記》,如此形容青白瓷:「景德鎮陶,昔三百餘座。蜒埴之器,潔白不疵,故鬻於他所,皆有饒玉之稱。」饒玉,是指青白瓷之美已幾近玉器。至清代《景德鎮陶錄》,更譽青白瓷為「光致茂美」。事實上,宋元外銷瓷以龍泉窯青瓷為主,其次便是青白瓷。

影青在龐大的宋瓷家族中,同樣標誌著卓越的工藝與脫俗的審美,然市場價值目前仍較為親民。除了情傾宋韻的資深藏家外,也很適合新手上路。



Cadle伉儷於80年代造訪中國

文章來到結尾,當然不可忘了為大家介紹收藏家本身。

用今日的網絡用語形容的話,Don D. Cadle年少時是位學霸。他先後於密蘇里軍事學院和耶魯大學就讀,再拿獎學金前赴牛津大學,以24歲之齡在這間頂尖學府成為博士。修學期間,他更帶領貝利奧學院賽艇隊稱霸牛津,贏得「Head of the River」榮銜。

Don此後的履歷也是非常亮麗。他畢業後加入美國陸軍,於軍事情報兵團服役,派駐德國時邂逅了廝守終生的Inge。婚後,兩人遷往華府,男方先後於預算局和太空總署(NASA)工作,為阿波羅登月計劃的資金籌集起了重要作用。

此後,他被派往德國,相繼在外商直接投資部和國際開發署擔任高級官員。接著,曼哈頓的大通銀行向Don招手,邀請擔當集團財務主管。1978年,Don自立門戶創辦投資公司,和太太過著半退休生活。

80年代初中國改革開放之際,Cadle伉儷得償夙願,四度造訪這個遠東國度,並在旅途中愛上官窯瓷器。整個80年代,兩人都在拍賣場物色一流珍器。與此同時,他們認識了藍理捷,後者剛辭任蘇富比北美總裁,在紐約開設自家藝廊。在這位大腕協助下,夫婦倆的單色釉收藏更為豐富精彩。

Cadle夫婦先後於1996、2021年離世,藏品由女兒及女婿繼承,至如今於蘇富比上陣舉槌。


拍賣詳情

拍賣行:紐約蘇富比
專場:御色晨星:Cadle家族收藏中國單色器珍
拍品數目:23
預展日期:2023/3/16 - 20
拍賣日期:2023/3/21|9am(香港/台北時間:2023/3/21|9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