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國仕爆料 蘇富比香港春拍王牌瓷器「乾隆鏤空瓶」曝光

2018年秋天,蘇富比祭出一支「乾隆 洋彩黃地粉青鏤空瓶」,震撼整個古玩收藏界,終以HK$1.49億高價成交。昨日(1月31號),蘇富比亞洲區主席仇國仕(Nicolas Chow)再度投下「鏤空瓶震憾彈」,在社交網絡貼文爆料,率先透露香港春季拍賣的王牌瓷器 -「乾隆 洋彩紫紅地粉青鏤空瓶」,勢必成為亞洲拍賣市場今季焦點所在。


蘇富比亞洲區主席 - 仇國仕

仇國仕的貼文以英文書寫,只稱呼此瓶為「Reticulated Vase」。我們按他上載的拍品圖片,推測這件鏤空瓶的官方中文名字大約為「清乾隆 洋彩軋道紫紅地粉青透雕夾層 如意雲口雙耳玲瓏尊『大清乾隆年製』篆書款」。

就讓我們藉這個名字,逐步拆解這件清宮重器的各部份工藝。首先是「洋彩軋道紫紅地」,用以形容頸部和腳部的釉色圖紋。為何這是「洋彩」而非「粉彩」瓷器呢?根據清朝傳奇督陶官唐英,兩者分野在於「洋彩」採用了西洋繪畫技法與裝飾。所謂「洋彩」,須符合以下條件:

  1. 使用西洋明暗光點裝飾圖案,主要以光點表現圓狀物體
  2. 花卉葉紋上大多以白料渲染,表現出枝葉的光影明暗
  3. 西洋花卉的使用,如洋菊與洋蓮等洋花:部分紋飾應用了西洋花草藤蔓紋飾圖案設計構圖

觀此器頸部,花卉葉紋正是以白料渲染,以表現光影明暗的視覺效果,加上西番洋蓮紋飾,便可看出是洋彩分類。留意表面釉色,紫紅地上佈滿密密麻麻的紋飾。此稱之為「軋道」,是匠人以鐵錐工具在色地上劃出蔓草、卷草等規矩細密紋飾的精巧工藝,又有著非常富貴吉祥的另一個名字 -「錦上添花」。

軋道始見於雍正一朝,後流行於乾隆彩瓷器。乾隆以後各朝瓷器亦有採用,但工藝水平每況愈下。

接著是「粉青透雕夾層」,乃形容瓶體中間描金鏤空夔紋部份。夾層是指「瓶內有瓶」,外瓶是洋彩,內瓶則繪青花紋飾。「如意雲口」是形容瓶口,外卷邊緣則是向上內翻,至口沿水平與瓶頸連接,每個如意雲頸裝飾形狀清晰如凸齒,同樣是難度甚高的精細工藝。

「雙耳」最簡單,指瓶頸的金龍雙耳裝飾。鏤空瓶是古玩行內的稱呼,如果根據諸如台北故宮等博物館的命名,可以優雅地稱之為「玲瓏尊」。款識部份我們暫時未有相片,不過據消息來源肯定,瓶底是書寫「大清乾隆年製」篆書款。是故,這件重器的名字大概就是「清乾隆 洋彩軋道紫紅地粉青透雕夾層 如意雲口雙耳玲瓏尊『大清乾隆年製』篆書款」

來源方面,仇國仕在貼文中清楚列舉。此鏤空瓶最早可追溯至1954年5月,當時在倫敦蘇富比拍賣,成為當地著名古董商Bluett & Sons的珍藏。至同年11月,以£80價錢轉售予J. Stodel。最終,鏤空瓶成為歐洲著名收藏家亨利奈特(Henry M. Knight,1971年卒)藏品,後在其家族流傳,直到現在將於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登場。

仇國仕未有注明此瓶尺寸,不過按正常推測,高度應該在30-40cm左右。


歐洲著名收藏家亨利奈特


清乾隆 洋彩黃地粉青透龍夾層吉慶有餘玲瓏尊


清乾隆 御製洋彩加金鏤雕團螭紋開光內繪「時時報喜」雙龍耳轉心瓶

近年的拍賣場上,有兩件同樣精彩的鏤空瓶可堪比較。首先是文章開首提及的「乾隆 洋彩黃地粉青鏤空瓶」,官方名字是「清乾隆 洋彩黃地粉青透龍夾層吉慶有餘玲瓏尊」,2008年秋季於香港蘇富比上拍,HK$1.49億成交。留意這兩件鏤空瓶的透雕部份,設計相當近似。

另一件是「清乾隆 御製洋彩加金鏤雕團螭紋開光內繪『時時報喜』雙龍耳轉心瓶」,在剛剛過去的12月於北京保利亮相,RMB 9,200萬易手,登上「史上最貴轉心瓶」寶座,同時成為2019年拍賣的瓷器之王。

今次這件乾隆 洋彩紫紅地粉青鏤空瓶,無疑亦是非常罕見矜貴的重器。不過香港社會正值動蕩之際,加上武漢肺炎疫情陰影,以及英國脫歐等環球經濟因素影響,The Value預計蘇富比今次的估價將會較為保守,以吸引收藏家進場競投。此瓶定於4月8日拍賣,在此以前,我們會盡力為大家搜羅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