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富比這個名字,早就與藝術拍賣劃上等號。可是最近開幕的在以色列蘇富比藝廊,竟然表明展品全部非賣,而且牆上掛的大都不是以色列藝術,而是中國當代名家的創作。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銷售策略?
蘇富比特拉維夫藝廊內部
蘇富比特拉維夫藝廊外部
曾梵志《面具系列》|1999年
曾梵志《無題08-3-2》|2008年
岳敏君《Descent from the cross》|1997年
提出疑問前,我們先看藝廊背景和展覽內容。早於1988年,蘇富比就開始在以色列專場拍賣當地藝術品。惟因應政治局勢變化,這個專場拍賣於2004年起移師紐約舉行。自此以後,以色列蘇富比就改為提供顧問服務為主。剛揭幕的藝廊位於當地第二大城市 - 特拉維夫(Tel Aviv),實為以色列蘇富比的新辦公室。
藝廊如今展出20多件中國當代藝術品,來自以色列收藏家,以曾梵志、岳敏君、王廣義等名家作品掛帥。當中,岳敏君的雕塑《Warrior》(意思為戰士)就擺放在藝廊面對大街的玻璃前,十分吸引途人目光。此玻璃纖維雕塑,造型乃岳敏君的招牌「傻笑人」,大笑背後隱含「笑可笑,非常笑」的無奈。
這位黑龍江人曾於訪問透露箇中玄機:他欲透過開心的笑臉,來帶出背後傷感、甚至是危險的感覺。
岳敏君《戰士》
雕塑面對大街,十分亮眼
兩件王廣義的展品《Nokia》及《Nikon》,同樣極具諷刺味道。王廣義的創作融入了毛澤東時期政府宣傳品常見的紅、黃、綠三色,再加入可口可樂、Gucci等西方品牌的標誌。至於是次展出的兩件作品,顧名思義,分別用上了手機名牌Nokia、以及相機品牌Nikon為創作元素。
王廣義的作品深受普普藝術大師Andy Warhol及德國前衛藝術家博伊斯(Joseph Beuys)影響,這亦是他對當代中國文化商品化的回應。
王廣義《Nikon》|2005年
王廣義《Nikon》|2003年
Andy Warhol(左)與博伊斯
以色列蘇富比高層|Sigal Mordechai
究竟為甚麼會在中東國家掛上中國當代藝術?以色列蘇富比高層Sigal Mordechai表示,中國當代藝術於90年代開始為西方人士所識,不少創作都頗有反叛、諷刺、鬥爭之意。她續指,這些藝術家為避開限制,會到香港甚至歐洲展出,情況有如俄羅斯藝術品如何打出頭來。
既然中國當代藝術在以色列有市場,那「非賣策略」又是甚麼一回事呢?。這些藝術品雖然悉數只作展覽,但蘇富比又怎會做蝕本生意呢。Mordechai表示,不少前來觀展的人查問:「這些藝術家有否作品在蘇富比出售」,又或是有人前來觀展,希望蘇富比代售作品,為這間國際拍賣行帶來不少商機。
紐約總部翻新後,下方四層為展覽空間
重松象平
從設計圖看來,展廳樓底非常之高
羅斯科(Mark Rothko)《無題(1960)》|估價US$35,000,000 - 50,000,000
除了以色列,蘇富比紐約總部大樓也改頭換面,新增2公頃的展覽空間。整個翻新計劃耗資US$5,500萬,由紐約建築商OMA的日裔設計師重松象平(Shohei Shigematsu)操刀設計。
總部翻新後,展覽空間橫跨4層,擁有40個不同大小的展廳,樓底最高者足足6米高,展示大型藝術品亦毫無難度。展覽空間計劃於5月3日開放,屆時將展出同月16號的當代藝術晚拍焦點,包括抽象表現藝術家羅斯科(Mark Rothko)的《無題(1960)》,估價US$3,500萬 - 5,000萬,為三藩市現代藝術博物館舊藏。
順帶一提,今次展期至3月14日結束。各位如果到當地旅遊,不妨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