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認證畫作瑞士拍賣成功落槌 一窺人工智能如何鑑定人類創作藝術

人工智能近年大行其道,在藝術界也不例外。大家都在討論,AI畫作算否真正藝術?AI藝術是否如人情創作一樣有感情?AI學習模仿他人風格有否版權問題?

拍賣業界面對的新問題則是:AI能否代替人類鑑定藝術品?

早前,瑞士蘇黎世Germann Auction House在拍賣之中,帶來3幅附有AI鑑定證書的畫作,結果悉數順利落槌,合共賣出了約CHF 77,500(HK$68萬;NT$285萬),成為藝壇熱話。

乘此機會,筆者參閱了一份樣本AI報告,看看人工智能究竟用甚麼技術來判別人類創作。


Louise Bourgeois以蜘蛛雕塑聞名天下


正面


背面

Lot 1118|Louise Bourgeois(1911-2010)《無題》印度墨水 紙本

創作時間:1945年
尺幅:27 x 21 cm
來源:

  • 紐約,Robert Miller Gallery
  • Martin Kunz收藏,1984年購自上述畫廊

拍賣行:蘇黎世Germann Auction House
拍賣日期:2024/11/23
估價:CHF 30,000 - 40,000
落槌價:CHF 28,000
成交價:CHF 35,000(按官網資料計算)


3幅附有AI鑑定證書的畫作分別為:

  • Louise Bourgeois《無題》,27 x 21 cm,CHF 35,000成交
  • Mimmo Paladino《森林之靈》,80 x 141 cm,CHF 23,750成交
  • Marianne von Werefkin《無題》,20.2 x 14.7 cm,CHF 18,750成交

Louise Bourgeois是法裔美國藝術家,芸芸作品中以蜘蛛雕塑最為有名。無論在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加拿大國立美術館、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等頂尖藝術機構,乃至日本東京六本木Hills等主要地標,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去年,她一件逾3米高、逾6米寬的《蜘蛛》銅雕,在紐約蘇富比以US$3,280萬(HK$2.55億;NT$10億)易手,成為拍賣史上最貴的女性藝術家雕塑。

Mimmo Paladino來自意大利,身兼畫家、雕塑家、攝影師、演員、電影導演等職,香港大館今年就為這位大師舉辦過個展。Marianne von Werefkin則是俄羅斯帝國出生的女中豪傑,被譽為德國表現主義的關鍵人物。


意大利全才大師Mimmo Paladino


Lot 1096|Mimmo Paladino《Lo Spirito della Foresta》(暫譯為森林之靈)混合媒體 畫布

創作時間:1981年
尺幅:80 x 141 cm
來源:

  • 慕尼黑,Galerie Tanit
  • Martin Kunz收藏,1984年購自上述畫廊

拍賣行:蘇黎世Germann Auction House
拍賣日期:2024/11/23
估價:CHF 20,000 - 40,000
落槌價:CHF 19,000
成交價:CHF 23,750(按官網資料計算)


Marianne von Werefkin被譽為德國表現主義的關鍵人物


Lot 11|Marianne von Werefkin(1860-1938)《無題》水彩 紙本

尺幅:20.2 x 14.7 cm
來源:

  • 瑞士,格倫興,Galerie Bernard
  • 瑞士私人收藏

拍賣行:蘇黎世Germann Auction House
拍賣日期:2024/11/25
估價:CHF 5,000 - 8,000
落槌價:CHF 15,000
成交價:CHF 18,750(按官網資料計算)


這3件拍品之中,Louise Bourgeois和Mimmo Paladino的畫作皆為瑞士已故策展人Martin Kunz收藏,且分別於各自的藝術家資料庫中登記,真假不成疑問。

至於Marianne von Werefkin的水彩畫,則有瑞士畫廊Galerie Bernard的來源,而無其他展覽或出版記錄。

是次拍賣由Art Recognition提供AI鑑定服務。筆者向這間瑞士公司申請了一份樣本報告,看看他們究竟是怎樣做的。


Art Recognition的樣本AI鑑定報告,以塞尚真跡作例子

樣本報告以《Boy in a Red Vest》作為例子。這幅油畫出自「現代藝術之父」塞尚(Paul Cézanne)手筆,現為蘇黎世的比勒收藏展覽館珍藏。

報告指出,他們輸入了493幅畫作的照片和資料,讓AI演算法藉以學習、訓練及測試。這493幅畫作之中,235幅是塞尚真跡,餘下258幅是專門造假的偽作,或是他人仿照塞尚風格的繪畫。

學習與訓練過後,他們讓AI作出500多次測試鑑定,結果如下:

  • 成功判斷真跡為真跡:281次
  • 錯把真跡判斷為偽作:14次
  • 成功判斷偽作為偽作:254次
  • 錯把偽作判斷為真跡:14次

若把這些測試加起來計算,AI系統鑑定塞尚畫作的成功率大概為94.5%。至於作為例子的《Boy in a Red Vest》,樣本報告判斷它是真跡的機率為89.58%。


樣本報告以「熱圖」(heat map)顯示重點鑑定的畫作部份

樣本報告同時附有一幅「熱圖」(heat map,上圖),顯示AI主要按著畫作哪些部份作出判斷。

「熱圖」之中,愈溫暖的顏色(紅色、橙色)部份,對AI鑑定愈為重要;至於冷色(藍色、綠色)等部份,則較為不重要。

在《Boy in a Red Vest》這幅塞尚真跡之中,畫中人右側,包括肩膀、上臂、腰旁部份的顏色最溫暖。樣本報告指出,這些部份的構圖之中,角落、邊緣、形狀最為豐富,亦最有助於AI判斷畫中筆觸真偽。

「真假」向來是藝術收藏的最大問題,AI鑑定會否在拍賣界迅速普及?又會否伸延到亞洲藝術乃至中國古董範疇?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