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黃賭毒禁區|2019亞洲藝術雙年展

贊米亞(Zomia),一個橫跨中、緬、印等六個亞洲國家、龍蛇混雜的危險地帶。今年亞洲藝術雙年展(下稱亞雙展)就以這神秘地帶為題,名為《來自山與海的異人》。山代表贊米亞這詞來自《不被治理的藝術》(The Art of Not Being Governed)的書海則是蘇祿海,位於西南太平洋,一個海上貿易發達,但亦是海盜横行的凶險海域;在策展人的詮釋後,異人代表少數民族、走私犯等中間人。

贊米亞雨季長,水量豐沛,造就水力發電廠的興起,為當區提供大量電力供應,甚至會電力用不完。豐富的水電資源和電價便宜,吸引不少商家於當地設比特幣礦場。中國和緬甸都是商家首選地,前者擁有最多的挖礦產能,礦場集中在水電豐富的四川;緬甸每度電只需要3毛人民幣


贊米亞和蘇祿海的地理位置。


上圖為比特幣礦場。賺取比特幣需要耗電量極大,根據「Bitcoin Energy Consumption Index」統計,2017年挖礦的電力總消耗量,佔全球總電力消耗的0.13%。儘管如此,由於此行業利潤極高,營收可高達72億美元,故還有不少人前赴後繼。

在亞雙展中,有幾件作品是關於比特幣。例如中國藝術家劉窗的影音裝置 《比特幣挖礦與少數民族田野錄音》。他前往南亞地區,使用無人機在比特幣礦場進行掃描,並引用兩部科幻電影:《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和《索拉里斯星》(Solaris把中國西南地區的水利工程和比特幣礦聯繫。

另外,同樣以比特幣為題的展品,是台灣藝術家劉玗的影音裝置《玩石頭的人》(Salvation Mountain)。透過美國淘金歷史,詮釋人類如何通過「挖掘」這個行為,建構世界和意識形態,從以前挖掘地下礦物,到現在「挖掘」比特幣。


劉窗(2018),影音裝置,《比特幣挖礦與少數民族田野錄音》


劉窗(2018),影音裝置,《比特幣挖礦與少數民族田野錄音》


劉玗(2018),影音裝置,《玩石頭的人》


田村友一郎(2016),《背叛的海》,戲劇作品,靈感來自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的小說《午後的曳航》。

田村友一郎(2016),《背叛的海》,戲劇作品,靈感來自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的小說《午後的曳航》。


阿讓諾度才(Korakrit Arunanondchai)、格沃伊奇(Alex Gvojic)(2018),《在一個滿是怪人的房間裡沒有歷史5》,錄像作品,以泰國12名孩童與足球教練被困洞窟一事為材。

與「」相關的作品,有新加坡藝術家林育榮的錄像作品《海況》(Sea State),此作曾在大阪、上海和冰島的雙年展展出。藝術家利用錄像、手工藝品等媒體,體現他對於新加坡與海洋之間的關係。透過《海況》這系列,探索海和資源短缺的新加坡的關係。在《海況6》的主角是即將成為東南亞地區首個地下儲油岩洞——裕廊島岩洞。

台灣藝術家邱承宏的大型風帆裝置《破碎的羅曼史》(Shattered Romance),啟發自法國探險家迪維爾(Dumont d’Urville)的探險故事。1819年,迪維爾前往希臘群島進行調查時,被當地居民發現的大理石雕塑(就是斷臂維納斯,現藏於羅浮宮)吸引,並想帶回法國。透過作品,敘述海洋探險與文化政治間的關係。


林育榮(2015),影音裝置,《海況6》(Sea State 6),海況是海洋科學中描述海面起伏大小的名詞,從無浪「0」到怒濤「9」,共分為十級。



邱承宏(2019),《破碎的羅曼史》(Shattered Romance);甘丹(2006),《海風》(Wind from the Sea)


二零一九亞洲藝術雙年展:來自山海的異人

展期:即日至2020/2/9
地點:國立台灣美術館101-108展覽室、美術街
地址:403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時間:周二至周五 | 9am-5pm;
週六、週日 | 9am-6pm(逢周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