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香港秋拍震撼彈 收藏界夢幻逸品「天民樓元青花」首現拍場

天民樓,瓷器界的泰山北斗,世上首屈一指的元青花私人收藏。每有藏品拍賣,必定引起瘋搶;而「天民樓元青花」,更是眾藏家心目中夢幻逸品,可惜從未見釋出。

今季香港秋拍,佳士得就投下震撼彈 - 這「天下第一」元青花首次現身拍場,於11月30日隆重舉槌,旋即引起熱話。

全場共15件天民樓藏品,涵蓋元、明、清三代,總估價超逾HK$1.2億。這批珍品悉數來源有序,並經多次展覽及出版,曾於香港藝術館、上海博物館、首都博物館等地亮相。


佳士得亞洲區主席程壽康(Kevin Ching)與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資深專家唐晞殷(Sherese Tong)

天民樓名氣有多大?據說還未有互聯網的年代,有海外華人藏家慕名來港朝聖,要計程車載他去天民樓。司機不明所以,最後到了粵語同音的「天文台」。這件趣事雖是一場誤會,但也足見天民樓大名,早已傳遍中外。

天民樓第一代主人葛士翹,於1960年代末踏上收藏之路,至1980年代,藏品之珍、數量之豐,已可媲美大型博物館。真正讓此齋號響徹天下的,要數1987年香港藝術館舉辦的「天民樓藏瓷」展覽,轟動海內外陶瓷界。

葛士翹還先後參加求知雅集、敏求精舍等香港資深收藏團體,並擔任敏求精舍第30、31屆主席。進入1990年代,長子葛師科逐步接掌天民樓,亦加入敏求精舍,曾多次出任主席。

天民樓藏有多達二十多件元青花,數量冠絕私人收藏。即使計上博物館,天民樓也位列第三,僅次於土耳其托普卡帕宮、伊朗國家博物館。而在中國,元青花收藏最豐富的機構,是江西高安市博物館,也是只有十九件;一般收藏單位,更是僅三四件而已。


Lot 2701|元 青花纏枝牡丹雲肩紋帶蓋梅瓶

高度:44.7 cm
來源:倫敦蘇富比,1985年12月10日,拍品191號
出版:

展覽:

估價:HK$20,000,000 - 30,000,000


元代時,青花瓷正式誕生 - 經高溫燒製,其胎質白皙,透明釉下的鈷料發色鮮豔,從此開始瓷器新紀元。

在元青花瓷之中,梅瓶當屬於最具代表性的器型之一,自明代以來即被視為名品。到了今時今日,更因存世數量極其稀少,而為收藏家趨之若鶩,價值非凡。最為難得的是,此瓶歷經數百年,依然保持原蓋,未有遺失。瓶蓋頂部還帶有寶珠鈕,至今依保存完好。

此器高44.7 cm,屬於元代上等梅瓶的常見尺寸。雙肩略為豐滿,以柔美曲線向下漸收,至脛部稍微外展,如此輪廓,正是由宋朝圓柔纖細與明代高肩寬底之間的過渡樣式。


元 青花雲肩牡丹紋帶蓋梅瓶(高安市博物館)

此梅瓶的青花以進口「蘇麻離青」鈷料繪成,發色濃鬱翠豔兼有層次感,暈染、鐵鏽斑更增添韻味。

瓶身裝飾分為三段,由兩條紋帶隔開:肩上繪四片如意雲開光,分別填以牡丹、雞冠、梔子、菊花等四季花卉;瓶腹為四朵碩大的纏枝牡丹;脛部飾以一圈雙勾蓮瓣。上蓋的側面同樣繪有蓮瓣紋,蓋頂則以卷草環繞。整體而言,此瓶紋樣描繪精細,布局疏密有致,實屬元青花之佼佼者。

現藏高安市博物館的兩件出土的元青花梅瓶,可見有相似的造型與紋飾構圖。此外,多件十四世紀中後期「至正樣式」的青花瓷中,都可發現與此梅瓶一致之卷草紋、纏枝牡丹紋。

此梅瓶無論是造型、青花發色、紋飾,都屬元青花之經典。1987年,天民樓主人在香港藝術館舉行第一次大型展覽。當準備工作正如火如荼之際,突然知悉此梅瓶現身倫敦拍賣。他們認為這對展覽有著重大意義,便不惜代價購得,更以之作為展覽的封面展品。


Lot 2702|元 青花芭蕉瓜竹凸花果實紋菱花式大盤

直徑:42.5 cm
來源:倫敦蘇富比,1986年12月9日,拍品188號
出版:

展覽:

估價:HK$20,000,000 - 30,000,000


此菱花式大盤是最早遞入天民樓的四件元青花之一。其上紋飾未見同例,有可能是孤品。

現存元青花大盤可分為圓口與菱花口兩類,此器為後者。然而,與一般菱花口大盤不同的是,此盤不但結合「白地青花」、「藍地白花」,還使用了模印技術,使盤上花果紋呈現突起的立體效果,珍稀罕見。

若將此盤翻轉,可發現底部露胎淨潔、修飾規整,足見工匠對這件器物的重視。光就其造型技法之豐富、精細而言,已可認定此為此菱花式大盤為上等器物,只供貴族顯宦使用。


本次拍品(左);土耳其托普卡比宮藏 元代龍泉窯青瓷盤(右)

此盤上的青花發色淡雅,紋樣自中心向外分為三層。盤心以一株芭蕉為主軸,四周環布竹、蓮、瓜果、藤草等植物。此等布局屬於元代大盤經典的裝飾技法,在上海博物館、土耳其托普卡比宮(Topkapı Sarayı)等地之藏品上皆可見之。

第二層繪葡萄、荔枝、石榴、桃、杏等果實紋樣。現存元青花大多模印纏枝牡丹或蓮花紋,以果實為主題者實屬罕有,而使用模印來凸顯果實立體感的做法,更是前所未見,匠心獨運。

此外,盤口的波濤紋間有十六朵五瓣白花,亦是此盤獨有的裝飾手法。儘管目前尚未知曉此紋樣在當時的意義,但參考土耳其托普卡比宮收藏的幾件元代龍泉窯青瓷盤,也可見口沿位置有一圈貼花露胎的五瓣花,並且花朵數目、疏密排布接近。此青花盤或是元代匠人以巧思融合各種元素,所形成獨一無二之創舉。


Lot 2704|明宣德 青花仕女亭榭納涼圖盌 雙圈六字楷書款

直徑:19.7 cm
來源:1985年以前購自大成古玩,香港
出版:

展覽:

估價:HK$15,000,000 - 18,000,000


元代以後,青花得到長足發展,至明代永樂、宣德兩朝達致前所未有的高峰。永宣青花譽滿天下,藍頭發色是一大主因。藍頭發色是一大主因。兩朝使用西亞入口顏料「蘇麻離青」,燒成的青花發色絢麗鮮艷,常見暈散現象。由於顏料含鐵量高,常自然形成不均勻的黑藍結晶斑點,深凹胎骨,與艷麗的藍色相互映襯,更增藝術魅力。

此盌侈口,弧壁,矮圈足,胎骨密實,潔白細膩,碗外青花濃豔暈散,深淺有致。盌壁紋飾以仕女亭榭納涼為題,畫面上共有兩亭,一亭內兩名女子對坐休憩,階梯上一僮僕在旁服侍。第二座水榭的欄杆邊,兩仕女正相偕遊園。亭外為一片別緻的園林景色,梅竹叢生、雲煙靄靄,鳳鳥棲息於碧枝,文魚吐水池中,呈現祥和的氣氛。

台北故宮藏有一件「青花山水仕女圖碗」,形制、圖樣皆與本器如出一轍,應為同一時期之作品。


Lot 2703|明永樂 青花葡萄花卉紋菱花式大盤

直徑:44.5 cm
來源:倫敦佳士得,1985年12月9日,拍品151號
出版:

展覽:

估價:HK$8,000,000 - 10,000,000


此大盤口徑達44.5 cm,口沿呈十二菱花型,胎體修飾工整,質地純淨,盤上青花以進口蘇麻離青鈷料繪成,發色醇濃飽滿,饒富層次,應屬於高等的宮廷器物。

此盤的中心圖案為一株生動的葡萄藤,枝上生有三串豐美欲滴的果實。盤心外根據口沿造型繪製一圈雙勾菱花紋,別具巧思。這件作品的內外壁皆飾以多樣花草紋,不只呈現出富饒多變的視覺效果,更凸顯其中精妙的匠心。

據學者考證,中國早在周代《詩經》中便有種植「葛藟葡萄」(一種野生葡萄)的紀錄。然而,葡萄紋被廣泛應用在藝術品上,還要等到漢代歐亞種葡萄自西域輸入之後。在北魏的石窟中已可看到隨佛教一同傳入的葡萄紋浮雕;隋至唐初,瑞獸葡萄紋鏡成為當時十分流行的銅器形式;唐代法門寺地宮中也可發現一件來自伊斯蘭的葡萄紋藍琉璃盤。

及至元代青花瓷成熟之後,葡萄開始被作為花果紋的組成元素應用於瓷器上;在同時代的掐絲琺瑯上,也可看到顆顆碩圓的葡萄與藤葉裝飾。然而,一直至明代永樂年間,葡萄紋才大行其道,成為青花瓷盤上流行的主圖樣。

在永樂帝重啟與帖木兒帝國沙哈魯皇朝的交流後,此類器物曾被作為珍貴的賞賜品輸往西方。現今在德黑蘭伊朗國家博物館、土耳其托普卡比宮等處都還藏有紋飾相似的青花瓷盤。


Lot 2711|清雍正 青花纏枝四季花卉紋雙耳抱月瓶 六字篆書款

高度:41.5 cm
來源:

出版:

展覽:

估價:HK$18,000,000 - 26,000,000


自永宣青花成為一代美學典範,後世便屢屢仿之,慕古的雍正皇帝自然亦不例外。

此瓶的形制及紋飾皆是承襲明初永樂青花器,台北故宮藏有一件「永樂 青花纏枝花卉紋扁壺」,明顯為此瓶之藍本。雍正青花器採用國產青料,發色效果本迥異於永宣的「蘇麻離青」,但匠人刻意用筆點染,試圖營造永宣青花的暈散及鐵銹斑效果,可謂維肖維妙。

抱月瓶是瓷器界的經典名物,創燒於明代,器形曲線圓滑,頸部細直,附帶雙耳,器腹扁圓,故得名「扁壺」。由於形似滿月,又雅稱「抱月瓶」或「寶月瓶」。由於器腹寬廣,足部尤窄,窯燒時難以安放,體積愈大則燒製難度愈高。

此抱月瓶高達41.5 cm,便是克服重重燒製難關方能成就之佳器。雍正官窯大多小巧玲瓏,抱月瓶更是一般尺寸偏小,如此敦碩大氣者可謂極為稀罕。

此瓶早於上世紀70年代便見於拍場,至1987由天民樓主人購自紐約名古董商藍理捷(James Lally),來源有序。藍理捷在古董行內名望極高,曾為諸多收藏名家掌眼把關,除了天民樓,還有近年在內地拍場屢屢創出天價的北美「十面靈璧山居」等,頂尖博物館客戶更是數之不盡。


Lot 2715|清乾隆 霽藍地描金瓜瓞綿綿大吉葫蘆瓶一對 礬紅六字篆書款

高度:29 cm
來源:

出版:

展覽:

估價:HK$16,000,000 - 22,000,000


描金瓜藤紋的乾隆葫蘆瓶非常稀有,暫未見同類例子,此對瓶或是孤品。

行方翻查清宮活計檔,發現有以下記載:

「乾隆十年十一月三十日,司庫白世秀七品首領薩木哈來說太監胡世傑交………吹青描金串枝花葫蘆瓶一對……旨着交海望有便人帶往盛京,欽此。」

著錄的很有可能就是此對葫蘆瓶,屬乾隆早年佳作,且成對保存並傳世,更是難能可貴。

此對葫蘆瓶通體以金彩襯托霽藍色地,富麗堂皇;瓶身滿佈瓜藤紋飾,象徵子嗣延綿。瓷胎葫蘆瓶可追溯至宋代,因外型似「吉」字而又名「大吉瓶」,葫蘆取「福祿」諧音,寓意祥瑞。

瓶身的金彩十分完好,實屬難得。金彩,是低溫釉上彩,保存頗為不易。有藏家曾在寓所陳設藍地描金器,家中工人經年用雞毛撣清潔灰塵,結果不幸地讓靜電把大部份金彩統統帶走。

此對葫蘆瓶為收藏大家胡惠春舊藏,背後還有一段有趣故事:在天民樓主人剛購得此對葫蘆瓶時,發現其中之一藏有一張老藥方。他嘗試找中醫師解讀藥方,看看是什麼葫蘆賣什麼藥,可惜最後都沒結果,直到今天還是一個謎。到底藥方是不是宮廷秘方,反映瓶子曾用作儲藥器,或只是前任藏家遺留下來的普通字條?箇中真相不得而知。


Lot 2713|清乾隆 豆青釉刻夔龍紋雙耳尊 六字篆書印款

高度:31.6 cm
來源:香港蘇富比,1986年5月20日,拍品88號
出版:

展覽:

估價:HK$12,000,000 - 20,000,000


「豆青」是青釉的一種。一般而言,青色較淺者稱為粉青、較深者稱為冬青、更深者就叫曰豆青。乾隆時期的單色青釉器,釉面肥腴,光潔平淨,胎體一般細密,製作規整,多見葫蘆瓶、燈籠瓶、天球瓶、橄欖瓶、盤、碗等樣式。

雍正時期,御窯不斷改良新式青釉,力圖燒造出質感細膩且微微泛藍的效果,再經乾隆年間多次微調,方配製出一系列御瓷專用的極品青釉。此瓶身雕刻夔龍紋,添加釉色變化及層次感,繁而不亂,清新雅緻。

翻查出版圖錄,暫時只見一件同例,與此瓶可能本為一對。近似例如此稀少,顯示當時御窯廠可能就只燒造了這一對,只供帝皇賞玩及珍藏。


拍賣詳情

拍賣行:佳士得香港
專場:天民樓珍藏
預展時間:2023/11/24 - 29
拍賣日期:2023/11/30|10:30am
預展及拍賣地點:灣仔港灣道 1 號香港會議展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