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富比NFT拍賣 「互聯網之父」原始代碼HK$4,200萬成交

「互聯網之父」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逾三十年前寫下的萬維網(World Wide Web,WWW)原始代碼,這位英國電腦科學家,親自將這原始代碼「鑄造」成NFT拍賣,結果在蘇富比以US$543萬(HK$4,200萬;NT$1.5億)成交,拍賣收益將供伯納斯‧李及妻子作慈善用途。暫時未知買家身份。

Lot 1|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萬維網(World Wide Web,WWW)原始代碼》

NFT代幣格式:Non-fungible Token ERC-721
鑄造時間:2021年6月15日,ed. 1/1
數碼合約位址:0x86ade256037d80d6d42df8df96d5be21cd25bd8f

起拍價:US$1,000
中標價:US$4,500,000
成交價:US$5,434,500

行方在拍賣前未有公佈估價,僅稱以US$1,000起拍。在7日網上拍賣期間,共獲51次出價。直至拍賣完結前15分鐘,連串出價把最終中標價推高至US$450萬,連佣成交價US$543萬。

據行方公布,參與競投的買家當中,有60%為新客戶,可見NFT拍賣有助傳統拍賣行擴展客戶群。

單論成交價,或許這則長達9,555行的原始代碼未算誇張,但它在人類歷史上的重要性卻是無可比擬。它奠下了現今資訊世代發展的基礎,為人類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沒有這則原始代碼,或許就沒有NFT拍賣的誕生。


伯納斯‧李被喻為「互聯網之父」

「NFT數碼藝術」絕對是今年拍賣界一個重要名詞,作品以逾千萬美元成交已非新鮮事。例如數碼藝術家Beeple的NFT JPG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今年3月US$6,935萬(HK$5.4億;NT$19.5億)天價成交,令NFT在拍賣業界掀起一發不可收拾的浪潮。

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是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虛擬代幣。基於區塊鏈(Block chain)記錄每筆交易、容易認證、無法竄改、匿名性等特質,令NFT極為適合用作資格或資產證明。

雖然這次拍賣的並非數碼藝術品,而是電腦專家才看得懂的程式代碼,但NFT同樣適用於此,有助證明該程式代碼確實是由伯納斯‧李所寫的原始版本,而非複製版本。


伯納斯‧李在CERN實驗室工作期間,寫下這篇程式代碼

伯納斯‧李在1989 - 1991年間,寫下這篇長達9,555行的原始代碼。當年這位英國科學家正於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瑞士實驗室工作,就全球資訊共享系統展開研究。當時他的上司認為,這篇代碼雖然含糊,卻相當有趣。

或許大家會好奇,伯納斯‧李被稱為「互聯網之父」,這次拍賣的卻是「萬維網」的原始代碼。事實上,兩者並不完全相同。

「萬維網」是指全球資訊連接一起的網絡,即連結世上所有網站和網頁,資訊涵蓋文本、圖表、動畫及影像等。「互聯網」則指電腦之間互相連接的網絡。我們需要接通互聯網,才能應用到萬維網,兩者相輔相成。


載有原始代碼的數碼海報截圖

伯納斯‧李寫下的原始代碼,包括HTML、HTTP、URIs三種互聯網及網頁編寫常用程式語言的起源。他提倡以超連結(Hyperlink)聯繫互聯網的各種資訊,亦透過代碼建立世上首個網頁瀏覽器及網頁伺服器。整份原始代碼以「tar」壓縮方式儲存,檔案仍然保留當年的時間戳。

伯納斯‧李當時沒打算以此圖利,因此代碼寫成後並沒申請專利,只希望將之開放予大眾使用。CERN於1993年放棄代碼的所有權利,置放於公開領域,供同業及愛好者擷取開發,結果促成互聯網在全球各地急速發展。

時至今日,全球互聯網用戶超過40億。隨著時間過去,伯納斯亦一直關注互聯網引發的議題,例如資訊自由度,網絡私隱等。


伯納斯‧李沒替原始代碼申請專利,反而選擇對外公開

伯納斯‧李將原始代碼「NFT化」並帶往拍賣,有評論認為此舉有違他的初心。伯納斯‧李則形容:「NFT藝術品或像這樣(原始代碼)的數碼作品(Digital Artefact),是表現擁有權(ownership)的最合適方式,亦是了解互聯網起源的最佳包裝。」

買家購下的除了這份原始代碼,還有一段記錄代碼編寫的30分鐘黑白無聲短片;一張以Python程式語言重製、附有所有原始代碼的SVG圖像格式「數碼海報」,並附伯納斯‧李圖像化簽名;以及他在今年6月所寫、講述編寫過程和感受的信件「Readme」文字檔。


拍賣詳情

拍賣行:紐約蘇富比
專場:This Changed Everything: Source Code for WWW x Tim Berners-Lee, an NFT(網上拍賣)
拍賣結束日期:20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