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中央首次港台雙城拍賣 乾隆白玉抱月瓶、李可染山水磅礡領銜

日本龍頭大行 - 東京中央過往集中於香港、東京兩地舉槌,競投反應熱烈,叫好叫座。攜著過往佳績,今季東京中央獻出新猷,坐標從東瀛移往寶島,首次於香港、台北舉行雙城聯合拍賣:6月27 - 28日在港台兩地預展,29日隆重舉槌。

除了靈活變通、積極開拓市場外,今季東京中央亦用心策劃了多個專題。古董方面,可見一系列重要玉器珍藏,其中以一件乾隆白玉抱月瓶尤其值得注意,來源有序,出自百年古董老號馬錢特舊藏。

中國書畫方面,今季以李可染晚年大尺幅山水畫領銜,氣勢磅礡。此外,「東京知名書道會會長同一舊藏」專題中的古書畫更是市場難得,藉著書道家的慧眼精選出如董其昌、文徵明等大師名作,不可錯過。



Lot 294|清乾隆 白玉雕「穿蓮趕珠遊龍」紋雙龍耳活環抱月瓶

高度:20.6 cm
來源:

  • 法國重要私人收藏
  • 倫敦馬錢特 S. Marchant and Son Ltd
  • 香港蘇富比,2010年10月8日,Lot 2628

展覽:

  • S. Marchant and Son 馬錢特75週年紀念展覽,2000年11月

出版:

  • Post-Archaic Chinese Jades from Private Collections, S. Marchant and Son Ltd., London, 2000, cat. no. 14. 倫敦,2000年,編號14

估價:HK$5,000,000 - 8,000,000(NT$21,000,000 - 33,600,000)


中國玉文化源遠流長,先民自古便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氣的結晶,使玉在政治、宗教、思想等方面都被賦予重要意義。《禮記》有云:「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玉又被賦予人格,光華內斂、晶瑩、純粹等特質,象徵高尚德性。

乾隆愛玉如痴,程度在歷朝歷代帝王中無出其右。他不但收藏古玉,題玉詠玉的詩作多達數百首,十多位兒子更悉數取玉字部首為名,包括長子永璜、次子永璉、十五子顒琰(即後來的嘉慶帝)、乃至年紀最小的十七子永璘。

宮廷奉御旨製玉,乾隆帝經常親自監督過程,確保成品水準。此件白玉重器,用料貴重,精雕細雕,盡顯天威,當時無疑甚得乾隆垂青。

白玉瓶飾有活環龍環手柄,腹部正反面高浮雕五爪御龍,目光如炬,身軀蜿蜒,纏繞火珠,威猛矯建,鱗爪飛揚,穿梭於纏枝花卉之間,靈動如生。用刀深峻靈動,雕刻層次豐富,盡見乾隆宮廷藝術品水平之高超。

滿清帝王為證政權正統,勤於深耕中原文化,運用各類工藝強調皇權天授、順應天命。

追逐吞吐火珠的龍紋,最晚在唐代時便已出現。至於本品般直視觀者的正面龍紋,出於有明一代,於晚明尤為盛行,可見於雕件、瓷器、乃至袍服之上。

抱月瓶曲線圓滑,頸細而器腹扁圓,因形似滿月而得名,亦稱扁壺或寶月瓶,器形來源之主流說法有二。

一、源自波斯、西亞伊斯蘭地區,本為盛水裝酒用的金屬器,口部漸收可防止液體溢出;二、歷史可追溯至西夏之陶製馬掛瓶,流行於宋元期間,左右雙繫,掛於馬鞍之側。

清代官窯瓷器之中,飾以龍紋的抱月瓶甚為流行。然而,正面龍紋的瓷胎抱月瓶甚為鮮見;至於飾正面龍的玉器,則更是罕見。

自蒙元以降,藏傳佛教與中原朝廷一直關係密切。至乾隆一朝,天子對藏佛更是尤為尊崇。細心鑑賞瓶腹紋飾,可以發現兩面飛龍四足各抓一物,隱現於花卉枝草之間,正是佛教八寶。

佛教八寶又稱八吉祥,是八樣各有寓意的法器。法輪象徵佛法不滅、度化眾生;法螺比喻法音警世、降伏眾魔;法幢意味佛法堅固不衰、能勝外道;華蓋象徵免於痛苦、欲望。

蓮花出泥不染,意指佛陀菩薩清淨莊嚴;寶瓶聚滿甘露,為眾生消除災障;雙魚乃豐足富裕的吉祥物,亦表自由超脫;盤腸造型循環不息、無始無終,寓意佛法圓融無盡。

若正面龍紋的玉器抱月瓶已是罕見,再加上八吉祥的例子更是寥若晨星。


清中期 白玉龍紋抱月瓶|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從古到今,在不同文化碰撞下誕生的藝術品,往往能迸發更為動人之火花。

在西亞器形、中華龍紋、佛教八寶以外,抱月瓶頸部還飾有茛苕葉吊墜帶紋飾,西洋風味濃厚。

茛苕葉生長於歐洲沿海地區,代表勇氣與生命力,亦象徵高貴優雅,乃西洋藝術史上重要的裝飾紋樣,無論在羅馬式、拜占庭式、乃至哥德式建築都歷久不衰,至文藝復興時期亦盛行一時。

清代宮廷受到歐洲巴洛克和洛可可藝術影響,形成繁縟華麗的風格,至乾隆治下達到頂峰。當時,茛苕葉紋藉由傳教士引入,並用於圓明園的歐洲式宮殿建築之中。雖然這個皇家園林早已付之一炬,但在遺址出土中仍可找到茛苕葉紋琉璃釉構件殘片。


圓明園遺址出土的茛苕葉紋琉璃釉構件殘片

要創造出精彩的藝術品,只有巧思妙想並不足夠,還需要顧及實際所需。舉如要製作品質優良的瓷器,高嶺土是很關鍵的元素;至於製作本品般的白玉佳器,原材料當然是一個重要問題。

康熙到乾隆前期,出產美玉的和田、葉爾羌地區被準噶爾部佔領,西北交通不暢,玉路不通。後來,乾隆用兵平定該區,廣開玉路,宮廷製玉有了飛躍發展。

本品白玉用料大方,選材考究,以整塊白玉精雕而成,質地緻密,光華內蘊,溫潤如瓊脂,誠為乾隆宮廷玉器之上乘出品。

由於本品龍紋、活環、茛苕葉紋俱是精彩,瓶身兩側所刻或許較易被人忽略。從構圖設計上來說,與殷商青銅器常見的饕餮獸面紋相似,顯示出乾隆帝的摹古情懷。

饕餮是遠古怪物,傳說貪吃,永不滿足,常飾於古代青銅酒器食器,鑄成一雙大眼,但無下顎,警惕貴族不要揮霍無度,暴殄天物。商朝饕餮紋飾,不少是由一對較為簡潔抽象的夔龍合併而成,本品亦是如此。


第二代掌舵人Richard Marchant,及馬錢特75週年紀念展覽圖錄


本品收錄於馬錢特75週年紀念展覽圖錄

本品原為法國重要私人收藏雅蓄,後來被馬錢特購入,並於其75年週年紀念展覽亮相,足見份量。

馬錢特是英倫百年古董老號,主攻明清宮廷藝術,以著重品相、來源見稱,在行內很是有名。為紀念第二代掌舵人Richard Marchant榮休,蘇富比兩度為之舉辦專拍,合共斬獲約HK$7,300萬。

去年,紐約佳士得亦舉辦「馬錢特 - 萬曆瓷器八珍」專拍,拿下近HK$1,500萬成交額。

談回本品,2010年曾於香港蘇富比舉槌,當時估價僅HK$100萬,結果在熾熱競投下以HK$1,130萬易主。今回在東京中央上陣,且看能再創下怎樣的佳績。



Lot 303|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紋鳩耳尊 「大清乾隆年製」款

高度:35.3 cm
來源:日本某重要藏家舊藏
參閲:

  •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瓷》,文物出版社,1993年,圖165
  • 香港蘇富比,2006年10月8日,Lot 1058
  • 東京中央香港,2023年5月28日,Lot 208

估價:HK$800,000 - 1,200,000(NT$3,360,000 - 5,040,000)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清三代之所以成就盛世,主因在於天子胸襟廣闊,能夠包容接納各種優秀的文化事物,再融會貫通,集各家之大成,

此青花鳩耳尊即為一例,乃乾隆朝融會古今,結合中西的御窯代表作。先從器形說起,闊頸,溜肩,鼓腹,飾對稱鳩首耳,沉雄古樸,胎體厚重堅纈,釉面瑩潔光潤,乃是取材自上古青銅器。

趙宋之世是摹古的一個高峰,宋徽宗曾親自下令編撰《宣和博古圖》,收錄當時北宋皇室在宣和殿等御府所藏,自商代至唐朝的青銅器共839件,可謂中國歷史上皇家金石收藏圖錄的鼻祖。

清帝敏求好古,其中以乾隆帝尤甚,曾諭令把紫禁城所藏精良古銅器編撰纂成《西清古鑑》,每卷先列器目,按器繪圖,因圖繫說,附銘文並加考釋,再記高度重量,乃其時有史以來規模最宏大的古銅器圖譜。

本品造型,類似《宣和博古圖》收錄的「周高克尊」,亦接近於《西清古鑑》中的「商父已尊」。從傳世文物實例看來,亦頗有周朝青銅壺的影子。


《宣和博古圖》記載的「周高克尊」


《西清古鑑》收錄的「商父已尊」


西周 青銅壺|大英博物館

明代永宣青花譽滿天下,藍頭發色是一大主因。

兩朝使用西亞入口顏料「蘇麻離青」,燒成的青花發色絢麗鮮艷,常見暈散現象。由於顏料含鐵量高,常自然形成不均勻的黑藍結晶斑點,深凹胎骨,與艷麗的藍色相互映襯,更增藝術魅力。

基於「蘇麻離青」這個特點,永宣青花雖然少有描繪人物,但渲染花鳥、海水、園景卻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同在宣紙作畫留下的筆觸墨痕,極富風韻。

乾隆青花器採用國產青料,發色效果本迥異於永宣的「蘇麻離青」,但匠人刻意用筆點染,營造永宣青花的暈散及鐵銹斑效果,可謂維肖維妙。

另有一點細節,就是口沿一圈的海水波浪紋,畫工比起清代官窯出品常見的更為奔放,亦是明顯仿效明初盛世的風格。

本品之紋飾佈局,自上而下繁密鋪陳,呈帶狀分佈,有層有次,亦是仿自古代青銅器。八層自上而下,包括海浪波濤紋,折枝花飾、如意頭、纏枝花卉等,蓮瓣等等。

腹部以纏枝蓮為主題紋飾,中心位置出現大朵西番蓮,花瓣少而細長,且彎曲有致,散發著非常強烈的巴洛克風格。

除了上述言及、隱露明朝遺風的海水波浪紋以外,本品其他層次的紋飾,亦各自帶著不同的中華古風。

從上而下第三層的卷草紋,和高古玉器與銅器常見的螭龍造型相似;至於近足處的蓮瓣紋,瓣瓣單獨而立而不連結在一起,則是始見於元青花裝飾;青花繪蓮花,取諳音「清廉」,亦隱含警示當朝大臣為官之道的意思。

《後漢書·禮儀志》有言:「鳩者,不噎之鳥也,欲老人不噎。」鳩因而帶有祝願老人健康長壽的含義。西漢有鳩首做杖,賜予老人鳩杖是尊老的體現;清代遵從敬老傳統,康熙和乾隆舉辦的千叟宴極為盛大,宮廷亦取鳩形長命百歲的寓意,作為器物上的一種裝飾。

與此同時,「鳩」的諧音為最大之陽數「九」,也為「永久」的「久」,在中華文化中具有長壽、繁榮、高遠等象徵意義。

值得留意的是,清代官窯的鳩耳裝飾,大多是簡化圓潤的造型。至於本品之鳩耳,則傾向立體寫實,更為傳神生動。

事實上,綜觀各地公私收藏,與本品相同者,僅見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一例。此外有一例,造型與本品相同,然紋飾及佈局略異,曾於1998年與2006年兩度在香港蘇富比舉槌。


香港蘇富比拍賣之近例


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紋鳩耳尊|2023年,東京中央香港拍賣,HK$510萬成交(此尊所飾鳩耳,即為清代官窯常見造型)



Lot 271|元 剔紅牡丹雕葵口盤

尺寸:直徑 19.3 cm;高 2.6 cm
參閲:美國克利夫蘭藝術館藏「元 剔紅牡丹圖盤」
估價:HK$600,000 - 1,200,000(NT$2,520,000 - 5,040,000)


由於蒙古人是遊牧民族,曾幾何時許多人都以為,元朝藝術難登大雅之堂。然而,隨著近代考古發掘與學術研究的努力,大家發現這個帝國的工藝遠超以前想像,而且對後世影響深遠,其中雕漆即為箇中典範。

中華歷史上,剔紅工藝成熟於趙宋時期,經過三百年歲月發展後,於元代盛極一時。這一點與蒙古人政策有關,好像朝廷屢次頒佈法令鼓勵生產,又如攻城掠地有唯工匠免死的規定等等。

事實上,史上最有名的漆器匠人 - 張成與楊茂俱是元朝人,且同樣以剔紅見長。兩人名氣極大,故作品東傳後為日本人所傾慕,自此以「堆朱楊成」作漆藝專門名詞。

本剔紅盤主飾牡丹紋,以藏鋒刀法刻其形,肥潤豐滿;以刀尖細挑其花蕊和莖脈,細緻儼然。整體髹漆厚實,紋飾深邃立體,佈局繁複細密,所雕花草渾厚圓潤,層次豐富,枝葉飽滿,舒捲自如,盡顯元代雕漆工藝之成熟。

剔紅漆器,明初宮廷出品亦是赫赫有名。有趣的是,若把本品與永樂剔紅器放在一起,可以看出兩者風格相似,明顯是系出同門。

上文提及,剔紅工藝成熟於宋代。當時經濟基礎穩定,文化環境優越,加上翰林圖畫院畫家直接參與,使得以剔紅為核心的宋代漆器富有繪畫性之時代特徵,極具文人審美趣味。

後來,宋室南遷,建都臨安,髹漆工藝亦隨之南傳,諸多髹漆名匠和雕漆作坊聚集杭州,其中以嘉興漆業尤為顯著。

蒙元之世,官方非常重視嘉興的漆器重鎮地位,乃至於當地設官作嘉興漆作局,負責漆器之生產製作,如上述所言的張成、楊茂等漆臣更是人才輩出。

及至明代,朱棣篡位登基成為永樂帝後,遷都北京,由於他偏愛嘉興雕漆風格,遂延攬當地張德剛(張成之子)、包亮等名工,執掌北京果園廠的雕漆器作坊,奠定另一個剔紅盛世。

是故,本品與明初宮廷剔紅確是一脈相承,精雕細刻,打磨圓潤光滑,不露棱角和刀刻痕跡,即明代漆器權威著作《髹飾錄》所言的「宋元之製,藏鋒清楚,隱起圓滑,纖細精緻」。

元明剔紅的另一個共通點,是以花卉為題材者,一般花葉密布,多無錦地,正是《髹飾錄》所謂的「有無錦紋者」。

可與本品對比參考的例子,見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收藏之元代剔紅牡丹圖盤。


元 剔紅牡丹圖盤|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今日的古董市場,焦點經常落在天價成交的瓷器、造像、玉器等身上。其實論製作之困難、技術之複雜、成本之高昂、矜貴之程度,漆器非但絲毫不輸,有時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據專家研究,每1毫米的漆層,漆工需要反覆髹漆約30次才能達到。由於每道漆層之間,又需要晾大半天至兩天時間,待至半乾方能再髹下一層,如此計算,所需時間短至數周,長至數月不等。

然而,上述所言時間只包括了髹漆工序,接著還有同樣重要的剔刻部份,而且匠人往往只要一刀刻錯,便即滿盤皆落索,前功盡廢。

如是者,我們即能理解,為何西漢《鹽鐵論》會以「故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風就萬人之功」,來說明漆器製作是何其貴重。



Lot 279|清 吳昌碩銘沈石友舊藏 端石聽松亭瓦硯

尺寸:長 15 cm;寬 10 cm;高 2.2 cm
展覽:

  • 「中國の名硯」展,1977年7月,五島美術館,第222號
  • 「缶墨東遊 吳昌碩誕生 170 週年紀念」展,2014年5月,東京中央オークション,第 72 號

出版:

  • 《中國の名硯》五島美術館編輯發行,1977年7月,第113頁222號
  • 《沈氏硯林》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1993年10月,第78,79頁
  • 《缶墨東遊 吳昌碩誕生 170 週年紀念展》 三圭社發行, 2014年5月,第72號
  • 《沈氏硯林》 沈石友編輯,民國原拓本

估價:HK$400,000 - 600,000(NT$1,680,000 - 2,520,000)


同場有一方硯臺,可謂民國初年的文藝圈的縮影,頗值藏家注意。

此硯以端石為材,器呈四方,作古瓦形。全硯色紫微紅,石質細膩,敲之如古瓦當之聲。硯額之上有吳昌碩行書篆銘:「端溪之良,製眇香姜。左君文房,長樂未央。壬子冬仲,昌碩篆。」硯背則有沈石友銘:「不補天得瓦,全參書畫禪。辛亥閏六月石友銘於聽松亭。」

沈石友,清末民初著名四大藏硯家之一,以「聽松亭」為齋號。他畢生製硯,藏硯豐碩,藏品中既有傳世古硯名品,也有特製新款,多為沈氏親自設計,蕭蛻庵修改,吳昌碩書寫,趙古泥刊刻。

此硯石質精良、設計秀雅,本就是一方佳硯,其上又有金石大師吳昌碩的篆刻,更是意義非凡。

吳昌碩十多歲便學習治印,磨刀奏石。據其兒子所言,吳昌碩對刻印幾近痴迷,連在私塾課堂上也操刀刻石,激怒了老師,險些被逐回家。篆刻成為了吳昌碩書畫藝術的基石,他將金石篆刻碑學融入了中國寫意畫中,成為別樹一幟的藝壇巨匠。

1917年,沈石友歿,事後不過數年,家境衰敗,平生所藏之硯為後人散出。有關此硯的流傳經歷,可從盒蓋背後貼著的「白沙邨莊」四字朱紋印簽中窺探一二。此印為近代著名篆刻家錢瘦鐵所刻。

1928年,日本畫壇泰斗橋本關雪在錢瘦鐵的建議下,重金買下大部分沈石友藏硯,並輾轉運至日本。橋本關雪曾多次來華,精通中國古文化,與吳昌碩、王一亭、錢瘦鐵等結為至交。橋本的庭園式住宅名為「白沙邨莊」,他的收藏多有「白沙邨莊」朱文印簽。1945年橋本過世,所藏之硯又陸續分散賣出。

此聽松亭瓦硯藏於東京知名書道家處多年,最早曾於1977年在日本五島美術館中展出,此後屢屢出版、展覽,足見其重要性。


端石聽松亭瓦硯出版品



Lot 78|李可染(1907-1989)《峽江帆影圖》設色紙本 鏡心

創作時間:1985年
尺幅:145 x 74cm
款識:峽江帆影圖。看似三峽,不是三峽,胸中丘壑,筆底煙霞。一九八五年歲次乙丑秋九月,可染作於師牛堂。
鈐印:李(朱)、可染(白)、山水知音(朱)、天海樓(朱)、峰高無坦途(白)
出版:

  • 《百代風範·中國現代繪畫藝術典藏大展作品集》,第69頁,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
  • 《雪蓮堂藏畫》,文物出版社,編號:八二,2015年4月第1版

展覽:

  • 「第三届(杭州)藝術品收藏與鑒賞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繪畫藝術典藏大展」,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浙江省委宣傳部、杭州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浙江美術館,2012年10月
  • 「首届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新疆國際會展中心,2014年6月25日-7月11日

估價:HK$3,000,000 - 5,000,000(NT$12,600,000 - 21,000,000)


要數現代山水畫大師,定必少不了李可染。

李可染早年的山水從正統派「四王」入手,亦從八大、石濤、黃賓虹等大師身上得到不少靈感。1925年,他以優異的成績於上海美專畢業。當時的畢業作品獲評為第一,所作正是王翬風格的細筆山水。後來李可染考入杭州國立藝術院成為研究生,一方面師從林風眠、法籍教授克羅多諸師,專攻西畫;另一方面亦繼續鑽研、自習國畫。

憑著對中西畫風的深刻理解,李可染最終成為新國畫的先鋒。他重視傳統又不拘泥於傳統,山水畫融合中西技法,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李家山水」。


李可染

李可染認為,山水畫創作是「為祖國河山立傳」,多年來他走遍大江南北寫生,創作出許多攝人心魄的山水作品。至80年代後,這位山水畫大師已是年過七旬的老人,遠途外出寫生的機會越來越少,但創作熱情並未消減。

他利用中年時期的寫生素材反覆提煉,創作出許多氣勢宏大、具交響樂效果的山水作品,「長江三峽」此一母題更是屢屢出現。1985-88年間,李可染至少創作過四幅構圖、筆墨相近的三峽山水:

  1. 《峽江帆影圖》,1985年,145 x 74cm(本次東京中央春拍拍品)|下圖左上
  2. 《煙江夕照圖》,1987年, 68.5 x 103.3cm|下圖右上
  3. 《峽江萬里圖》,1987年,99 x 67.5cm|下圖左下
  4. 《峽江帆影圖》,1988年,76 x 104.5cm,李可染藝術基金會藏|下圖右下

從尺幅來看,即將於東京中央春拍亮相的《峽江帆影圖》,乃目前所見李可染80年代以憶三峽為題材的作品中最大者。此作氣勢萬千,筆墨苦心經營,當為李可染晚年的代表作。


 

《峽江帆影圖》恢弘開闊,線性的筆墨轉化為團塊結構,濃重渾厚,深邃茂密。李可染尤善用墨,他在此作中把「積墨法」發揮得淋漓盡致,以墨勝彩。他在黑暗處下功夫,以濃墨重色寫成峰巒疊嶂,塊面厚實穩重,具壯碩之感。

然而,只有濃黑厚墨是不夠的,李可染還從西方油畫中獲得靈感,把光影融入筆墨中。他用赭石、花青來表現山體受光的部分,背光處則用大量濃墨,使畫面籠罩著一派倫勃朗(林布蘭)式的光影,對比強烈,層次豐富。

此作的構圖亦具「李家山水」典型的風格特色,視角特殊,運用了傳統國畫的「以大觀小法」,即以鳥瞰取景,並消減遠近透視大小差異,使境界得以擴展。

《峽江帆影圖》借助此種如飛動流觀的山水空間結構,創造出一個「非真非幻」的奇觀,令觀者體驗江山無盡。正如李可染在此作的題款中所言:「看似三峽,不是三峽,胸中丘壑,筆底煙霞」,此作一方面是畫家對三峽景色印象的重構,另一方面亦是在實地肉眼所不能見的宏大全景。


《峽江帆影圖》出版品


在日本近代中國書畫鑑藏史上,有許多赫赫有名的私人收藏家,比如內藤湖南、長尾雨山、須磨彌太郎、阿部房次郎、山本悌二郎等。他們不只財力雄厚,且擁有深厚的文化素養,帶動了收藏的熱潮。

此次東京中央特別策劃「縱筆翰墨寫文心:東京知名書道會會長同一舊藏」專題,搜羅眾多深藏日本的書畫精品。

這位書道會會長博覽中國一流作品,鑑賞眼光獨到而敏銳。這此專題中的作品,都是書畫家的代表作或稀品,不只出版著錄纍纍,而且都是會長為學習、研究而尋,日夕摹寫,兼以考辨。此系列佳作這次釋出市場,機會難逢。


Lot 162|董其昌(1555-1636)《送唐存憶漕臺還朝二首》草書卷 水墨綾本 手卷

尺幅:(一)28.5 x 270cm(二)36.5 x 113cm
釋文:新恩入典羽林軍,好及清朝幾策勳。淮海咽喉資挽粟,黃河壁馬見敲雲。即今吳甸驪駒御,恰值堯階瑞草芬。何以贈行雄劍在,匣中時動鬥牛文。花北首五雲隈,柱史承恩切上臺。方簡禁軍天策府。重瞻宸衞栢梁臺。名高斧風霜肅,績盡旗常日月開。四海交情今自見,直詞誰似孔融來。
款識:送唐侍御還朝作,董其昌。
鈐印:董氏玄宰(白)、董其昌印(白)、玄賞齋(朱)
鑒藏印:陳致明收藏印(朱)(白)、致明藏書之印(朱)、陳致明收藏印(朱)、白沙翠竹江邨(朱)、寶善(白)、一竿風月(朱)、穆堂珍賞(朱)
題跋:

  • 乙酉中秋題於揚州,河間郭風惠。鈐印:郭風惠(朱白)
  • 己巳春日,邦達觀因題。鈐印:徐邦達印(白)

題簽:董其昌行書詩卷,辛未夏葉霜。鈐印:一雙(朱)
注:徐邦達題款
來源:

  • 東京知名書道會會長同一舊藏

出版:

  • 《中國明清書畫展》,玉石會,2003年,圖11號,16頁
  • 《中國明清の書畫名品展》,產經國際書會,2023年,圖7號,24頁

出展:

  • 《中國明清書畫展》,玉石會主催,會場:東京セントラル美術館,會期:2003年10月14日-19日。
  • 《第40回紀念產經國際書展特別企劃 - 中國明清の書畫名品展》,產經國際書會主催,會場:東京都美術館,會期:2023年8月14日-20日

著錄:

  • 《董其昌容臺詩集》董其昌著,明崇禎年間刊刻本,卷三之頁3-4,〈送唐存憶漕臺還朝二首〉

估價:HK$450,000 - 650,000(NT$1,890,000 - 2,730,000)


董其昌乃晚明藝壇領袖,影響中國書畫四百年而不衰。

萬曆十七年(1589年),三十五歲的董其昌中進士,自此仕途一帆風順,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在歷代書畫名家中,能夠當上大官的,實屬少數。

不過,與他的藝術成就相比,董其昌數十年的政治生涯沒有留下什麼豐功偉績,曾多次引退賦閑在家。儘管如此,他官宦經歷讓他得以進入精英階層,交遊圈中不乏名士與收藏大家,他亦因此能飽覽歷代名家墨跡。

萬曆年間,江南地區安定富庶、文風鼎盛,收藏之風極旺,出現不少大收藏家。例如董其昌的老師韓世能,藏有陸機的《平復帖》;另一位老師莫如忠,藏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可想而知,董其昌「朝夕觀覽」的不是普通的書家範本,而是千古敬仰的書法瑰寶。


本品收錄於《中國明清書畫展》,玉石會,2003年,圖11號,16頁


本品收錄於《中國明清の書畫名品展》,產經國際書會,2023年,圖7號,24頁

這種特殊的目鑑和臨摹真跡的經歷,使董其昌在鑽研書畫之路上,能夠站在前人的肩頭,高度不凡。

然而董其昌倡導臨習古人,並非要亦步亦趨的模仿,而是為創新做鋪墊,以復古為創新。他認為,臨古是化繭成蝶的必要過程,最終達至「妙在能合,神在能離」,自成一家。

此卷草書卷正好體現了董其昌化古為今的書法概念。內容乃董氏自作詩《送唐存憶漕臺還朝二首》,詩文見於《董其昌容臺詩集》。筆法從李邕而漸入米芾,用筆頗生拙古樸,墨色酣暢淋漓,運筆則瘦輕飛動,狂而不霸,草而不亂。手卷中的草字看似懷素,又不似懷素。

通篇上百字一氣呵成,顯出深厚功力。董其昌作品中疏朗的行距是其章法布局的一個標誌性特點,筆墨在黑白互補與篇章結構中相得益彰。此卷同樣體現了此一書風特色,行距寬於字距,視覺不疲勞,無沉悶壓抑之感。

值得一提的是,卷末見徐邦達題跋。徐邦達在古書畫鑑定領域成就斐然,有「國眼」、「徐半尺(意指他只需把畫軸展開半尺,便知真偽)」之譽。


Lot 161|文徵明(1470-1559)《真草千字文》水墨紙本手卷

創作時間:嘉靖己亥(1539)年
尺幅:24 x 310cm
釋文:千字文(略)
款識:嘉靖己亥春正月廿又七日。書於玉磬山房,徵明。
鈐印:徵明印(白)、悟言室印(白)
鑒藏印:吳近行印(朱)、□孫(白)
題簽:文衡山先生草書千字文真蹟。竹垞題簽。鈐印:竹(白)、垞(朱)
蓋內題:甲子春觀了並題簽,竹垞。鈐印:竹垞(朱)
注:附有思文閣購買收據
來源:

  • 東京知名書道會會長同一舊藏

出版:

  • 《中國明清書畫展》,玉石會,2003年,圖4號,8-9頁
  • 《中國明清の書畫名品展》,產經國際書會,2023年,圖3號,14頁

出展:

  • 《中國明清書畫展》,玉石會主催,會場:東京セントラル美術館,會期:2003年10月14日-19日
  • 《第40回紀念產經國際書展特別企劃-中國明清の書畫名品展》,產經國際書會主催,會場:東京都美術館,會期:2023年8月14日-20日

估價:HK$150,000 - 250,000(NT$630,000 - 1,050,000)


歷代書法家均把《千字文》作為習字和創作的主題,從趙孟頫、沈粲這樣的書法大家,到順治、康熙、雍正、乾隆等帝王,都曾臨習《千字文》,明代的吳派宗師文徵明亦不例外。

文徵明並非早慧的天才,史書記載他「幼不慧,稍長,穎異挺發」,據說他五六歲還站不穩,到八九歲尚口齒不清。從「不慧」到「穎異挺發」,靠的只有後天刻苦學習,沒有捷徑可走。

由於曾被批評書法不佳,他知恥奮進,自此開始精研書法,每天臨寫《千字文》。憑著刻苦用功、極其嚴謹的作風,文徵明終成詩、文、書、畫皆精的大師,惠及深遠。

在學習書法之路上,文徵明早年師承父親知友吳寬,研習蘇體,後拜南京太僕寺少卿李應禎學書,潛心宋元諸家,如歐陽詢、黃庭堅、米芾和趙孟頫。再由此再上溯晉唐,博取精華,終集古之大成。


清 李岳云《文徵明像》|南京博物院藏


本品收錄於《中國明清書畫展》,玉石會,2003年,圖4號,8-9頁


本品收錄於《中國明清の書畫名品展》,產經國際書會,2023年,圖3號,14頁

他精通篆隸真行草諸體,傳世書法作品,以行草數量最多,晚年則以行、楷為主。他的書風俊逸,法度謹嚴,卻又氣韻超脫;火氣較少,往往流露出溫文的儒雅氣質。

此卷《真草千字文》書於1539年,文徵明已屆69歲高齡。此作筆力秀勁,筆法精熟,但仍謹守字法,符合文徵明晚年的書法特徵。相比其早年臨古作品,此作已跳脫出臨寫智永與懷素《千字文》的框架,字形由早年的方闊轉為頎長,整體逐漸轉為遒勁灑脫。

《石渠寶笈》中著錄文徵明書畫作品共156件,其中《千字文》有6件之多,是文徵明創作最多的題材,而這6件《千字文》,僅一件是純粹以草書寫就。由此可見,本次東京中央春拍的一卷,是文徵明《千字文》系列的草書稀本。

把此卷與台北故宮收藏的文徵明《草書千字文》、《四體千文》對比,可發現三者有雷同之處。此卷與《草書千字文》的書寫形制十分相近,分別為一行十字及十一字的安排。而結字、用筆、字形等方面,此卷則與《四體千文》更為接近。


由左至右為台北故宮《草書千字文》、東京中央《真草千文字》、故宮《四體千文》



Lot 240|王鐸(1592-1652)《行書五言詩》水墨綾本 立軸

創作時間:丙戌(1646)年
尺幅:195.6 x 47.5cm
釋文:春至留寒意,陽山氣乍晴。人來如有約,水伏欲無聲。罨畫聞禽過,青蒼待鹿行。悠悠朝市遠,輾轉是何情。
款識:丙戌春日半酣書,王鐸。
鈐印:王鐸之印(白)、煙潭漁叟(白)、再芝園(白)
估價:HK$500,000 - 800,000(NT$2,100,000 - 3,360,000)


王鐸的書法在近代備受推崇,有「神筆」之稱,吳昌碩曾作詩贊曰:「有明書法推第一,屈指匹敵空坤維」。日本書壇更是極其欣賞王鐸,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們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更提出了「後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此《行書五言詩》為綾本立軸大字,乃明代書法家最喜歡的樣式。王鐸上朔魏晉,下逮唐宋,篆分真行草諸法兼備,尤以行草書名聞當時及後世。此軸書於1646年,時值王鐸55歲,書風成熟之時。

清軍入關隔年(1645),兵至揚州。明福王倉皇奔逃之際,令王鐸留守江寧。王鐸在多方權衡後,做出了他一生至關重要的決定:率文武百官開城投降。這為江寧的百姓免去滅城之災,卻也使王鐸從此受盡史家唾棄,留下百年罵名。

王鐸受時局所迫而降清,心中的無奈與苦楚只能寄於詩文筆墨之間。此行書軸的內容描寫冬去春來,天氣瞬息多變,寒意尤存。此時節氣容易犯困,從落款中「春日半酣書」,可見當時情景。此詩暗暗道出了王鐸當時的複雜心情。

此件行草巨幅立軸章法跳躍,氣勢磅礡。用筆主要以中鋒為主,同時又參以側鋒,增勁健之勢。抑揚頓挫,偶出顫筆,使作品顯得生動活潑。結字精密, 筆意連綿,姿態欹側,變化無常,足見書家的隨心所欲和不拘一格。


御風而行 - 日本書畫家髙橋廣峰舊藏台灣名家書畫|Lot 001 - 027


Lot 002|李義弘(1941-2023)《松園參禪圖》設色紙本 立軸

創作時間:乙亥(1995)年作
尺幅:135 x 68.5cm(約8.3平尺)
款識:長憶雙松水石間,碧陰終日覆禪關,雲移古院僧皆去,月滿高林鶴不還,萬疊驚濤鳴列岫,幾重寒翠落空山,貞元朝士無人在,誰得靈根可駐顏,翠蓋亭亭霄漢間,至今空憶萬重山,天風吹落西峰月,滿地松花鶴未歸。乙亥初夏,錄寒雨堂詩二首,前一律,後一絕,李義弘畫。
鈐印:李義弘(白)、在川(朱)、水流雲在(朱)、穆如清風(白)
來源:

  • 日本書畫家高橋廣峰同一舊藏

估價:HK$25,000 - 40,000(NT$105,000 - 168,000)


年豐人壽 - 紀念齊白石誕辰 160 周年繪畫藝術專題|Lot 072 - 077


Lot 075|齊白石(1864-1957)《豐年多鼠》水墨紙本 立軸

創作時間:戊子(1948年)作
尺幅:133 x 35cm(約4.2平尺)
款識:豐年多鼠。戊子八十八歲老人白石並篆。
鈐印:齊白石(白)、悔烏堂(朱)[參見《中國篆刻叢刊·第三七卷·齊白石》,小林斗盦編,二玄社,昭和五八年(1983)頁115、125]、吾年八十八(朱)、年高身健不肯作神仙(朱)
來源:

  • 東瀛白龍堂舊藏。

估價:HK$600,000 - 900,000(NT$2,520,000 - 3,780,000)


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Lot 079 - 133


Lot 096|黃賓虹(1865-1955)《西湖閒逸圖》設色紙本 立軸

創作時間:1952年作
尺幅:96 × 43cm(約3.7平尺)

款識:汝醴先生屬正,壬辰八十九叟,賓虹。
鈐印:黃賓虹(白)、取諸懷抱(白)
出版:

  • 《古調新歌:費立哲神父珍藏十九及二十世紀中國書畫》第554、555頁,檀香山藝術博物館,夏威夷,2007年。
  • 《中國繪畫總合圖錄》三編,第一卷,A50-73,第208頁,東京大學出版會,東京,2013年。
  • 《退潮有痕——黃賓虹書畫集》第156頁,上海書畫出版社,2022年。

展覽:

  • 「古調新歌:費立哲神父珍藏十九及二十世紀中國書畫」,檀香山藝術博物館,夏威夷,2007年8月30日至10月28日。

參閱:

  • 黃賓虹繪贈劉汝醴同一上款作品可參見東京中央2019秋季拍賣會,日本書畫家髙橋廣峰重要收藏專場,第169號拍品。

來源:

  • 費立哲神父舊藏。

估價:HK$1,200,000 - 2,200,000(NT$5,040,000 - 9,240,000)


縱筆翰墨寫文心 - 東京知名書道會會長同一舊藏|Lot 134 - 177



Lot 166|何紹基(1799-1873)蠅頭小楷《白居易池上篇》卷  水墨紙本 手卷

創作時間:丁卯 (1867) 年作
尺幅:

  • 5 x 67cm(約0.3平尺)
  • 15.5 x 17.5cm(約0.2平尺)

來源:

  • 東京知名書道會會長同一舊藏

著錄:

  • 《壯陶閣書畫錄》,上海中華書局發行,裴景福編著,1937年﹐卷十九P.60。

估價:HK$100,000 - 150,000(NT$420,000 - 630,000)


御苑妙筆 - 清代宮廷書畫專題|Lot 191 - 193


Lot 191|鄒一桂(1686-1772)《紀勝山水冊頁12開》  設色紙本 冊頁

創作時間:戊子(1768)年作
尺幅:29 × 37.5cm × 12,約0.9尺每幅
款識:

  1. 戊子花朝前五日,鄒一桂記。鈐印:鄒一桂(白)、號二知(朱)、數點梅花天地心(朱)、生生(朱)、小山桂(朱)、
  2. 鄒一桂恭記。鈐印:臣一桂印(白)、小山(朱)、七十雲峰主人(朱)、臣一桂(白)、偶得(朱)
  3. 鈐印:鄒一桂(白)、二知(朱)、意到(白)、
  4. 鈐印:鄒一桂(白)、詩畫(朱)、生生(朱)
  5. 己未春即錄三首,桂。鈐印:雲山(白)
  6. 鈐印:一桂寫生(朱),萼湖一老(白)、遊藝(白)
  7. 鈐印:卿心不解(白)、雲山(白)
  8. 鈐印:一桂之印(白)、畫史詩人(白)、物外自存真面目(朱)
  9. 鈐印:小山桂書畫(白)、
  10. 鈐印:染翰(朱)、鄒(朱)、一桂(朱)
  11. 禮部侍郎臣鄒一桂。鈐印:鄒(朱)、一桂(朱)、染翰(朱)
  12. 鈐印:鄒一桂(白)、詩畫(朱)、偶得(朱)、

題簽:鄒筱山侍郎山水十二頁。堅白珍藏。
蓋上題:清鄒小山紀勝山水冊。
蓋內題:

  1. 長尾甲識,鈐印:雨山(朱)
  2. 順天府劉嘉進舊藏,滬瀆王清波藏。

藏印:蘇黃米齋秘藏書畫印(白)、歸安趙氏(白)、內廷供奉(白)、堅白所得神品(朱)、渭卿審定(朱)、武庫中丞(白)、萬盛之書(白)、蘇黃米齋(白)、飽清淡室(白)、堅白珍藏(白)、瀕彥之印(白)、渭卿欣賞(朱)、大清吳興趙氏(朱白)、歸安趙氏蘇黃米齋印(朱)
著錄:

  •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三十一,欽定四庫全書本,P12
  • 《清高宗御製詩文集》二集卷三十九,國立故宮博物院印行1976年,P19-20
  • 《清高宗御製詩文集》二集卷三十九,國立故宮博物院印行1976年,P7-8

估價:HK$500,000 - 800,000(NT$2,100,000-3,360,000)


一期一會 · 聽茶聞香|Lot 261 - 275



Lot 268|光則 純金銀波紋壺一對(共箱)

底款:純金 純銀 光則
箱款:純金製湯沸波 純銀製湯沸波 光則
高度:20.5 cm × 2
重量:1011g(金壺);580g(銀壺)
估價:HK$450,000 - 550,000(NT$1,890,000 - 2,310,000)


古美術下條舊藏古代藝術品專場|Lot 284 - 287




Lot 286|明宣徳 青花折枝花果紋葵口碗

底款:大明宣徳年製
尺寸:8cm(高);22.5cm(直徑)
來源:

  • 東京醫學世家舊藏
  • 古美術下條遞藏

參閱:

  •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裡紅(上)》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p.159,No.151

注:附日本文化廳文化財部美術學藝課簽發古美術品出口鑑查證明書
估價:HK$850,000 - 1,250,000(NT$3,570,000 - 5,250,000)


御玉藏珍 - 重要玉器珍藏|Lot 288 - 294



Lot 289|清中期 翡翠雕獸鈕雙龍遊環耳三足爐

尺寸:24.5cm(長);10.5cm(闊);17cm(高)
來源:

  • 東京美術俱樂部會員舊藏

估價:HK$1,000,000 - 1,500,000(NT$4,200,000 - 6,300,000)


Lot 290|清乾隆 白玉硯屏一對

尺寸:20cm(長);15cm(闊)x2
估價:HK$350,000 - 450,000(NT$1,470,000-1,890,000)



Lot 293|清乾隆 白玉雕八吉祥壽字如意

尺寸:43.5cm(長)
來源:

  • 香港佳士得,2012年5月30日,Lot 4115
  • 香港私人收藏
  • 中國工藝品進出口公司上海市分公司 1981 年 5 月 15 日(根據收據)

出版:

  • 《文房四寶を巡って彩るもの 文房聚珍》三圭社發行,2017年4月,第152-153頁,第76號。

出展:

  • [文房四寶を巡って彩るもの 文房聚珍] 展,2017年4月26-30日,京都市美術館別館﹐隨風會主辦,第76號。

估價:HK$800,000-1,200,000(NT$3,360,000-5,040,000)


千年傳臻—重要明清瓷器珍藏及藝術品|Lot 295 - 318


Lot 302|清乾隆 金地洋彩寶相花靈芝葫蘆瓶

尺寸:21.8cm(高);13.8cm(直徑)
來源:

  • 亞洲某重要藏家舊藏

參閲:

  •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
  • 《瓷韻華彩-景德鎮陶瓷館藏珍》,2016年10月

估價:HK$500,000-800,000(NT$2,100,000-3,360,000)


秦峰男遞藏舊林原企業舊藏高古藝術品珍蔵専場|Lot 319 - 345


Lot 332|北宋 耀州窯刻花鳥紋豆形枕

尺寸:23.4cm(長);20.4cm(闊);10.4cm(高)
來源:

  • 舊林原企業舊藏
  • 秦峰男珍蔵

参閲:

  • 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 北宋 耀州窯青磁刻花花喰鳥紋枕

注:附舊林原企業收藏時所附庫簽
估價:HK$3,000 - 5,000(NT$12,600 - 21,000)


日本藏暁芳窯同一收藏|Lot 371 - 395


Lot 390|曉芳窯 青花花卉圖兎鈕水指

底款:曉芳窯製
高度:22cm
注:附勝山貿易購入發票
估價:HK$3,000 - 5,000(NT$12,600 - 21,000)


東方美人茶|Lot 396 - 405


Lot 402|民國 107 年 民國 108 年 民國 109 年 新竹縣東方美人茶(膨風茶)特等獎 共三罐

比賽主辦單位:新竹縣政府
製茶廠:義春茶園
製茶師:民國 107 年:姜金域、民國 108 年:黃美琴、民國 109 年:姜金域
年份:民國 107 年、民國 108 年、民國 109 年
比賽排名:特等獎
產地:新竹縣
季節:民國 107 年:夏季、民國 108 年:冬季、民國 109 年:夏季
規格:

  • 民國 107 年:75g±0.2g 一罐
  • 民國 108 年:75g±0.2g 一罐
  • 民國 109 年:75g±0.2g 一罐,共三罐

估價:HK$40,000 - 50,000(NT$168,000 - 210,000)


金門高粱酒|Lot 406 - 412


Lot 410|金門酒廠 民國72-76年 陳年特級高梁酒(黑金剛)共5瓶

年份:民國 72 年、民國 73 年、民國 74 年、民國 75 年、民國 76 年
數量:

  • 民國 72 年:1 瓶
  • 民國 73 年:1 瓶
  • 民國 74 年:1 瓶
  • 民國 75 年:1 瓶
  • 民國 76 年:1 瓶

酒精度:55% - 57%
估價:HK$25,000 - 35,000(NT$105,000 - 147,000)


瑰麗珠寶|Lot 422 - 459



Lot 430|鮮綠翡翠(蛋形十三件)和鑽石套裝(項鍊、耳飾及戒指)

項鍊:
天然翡翠(蛋面),鮮綠色﹐18K 白金
附香港玉石鑑定中心證書編號 KJ 106803
總重:約 343.24克(包括鑲托)
長度:約 15.23 x 13.37 x 4.78 mm

耳飾:
天然翡翠(蛋面)﹐鮮綠色,18K 白金
附香港玉石鑑定中心證書編號 KJ106801
總重:約 21.46 克拉(包括鑲托)

戒指:
天然翡翠(蛋面)﹐鮮綠色,18K 白金
香港玉石鑑定中心證書編號 KJ106802
總重:約 46.43 克拉(包括鑲托)
戒圈 14 號

估價:HK$2,800,000 - 3,500,000(NT$11,760,000 - 14,700,000)


東京中央香港 2024春季拍賣|香港台北聯合拍賣

預展時間:2024/6/27 - 28|10am - 6pm
拍賣日期:2024/6/29|10am開始

香港地點:東京中央香港藝術空間(香港上環永安中心26樓)
台北地點:華南銀行總行國際會議中心(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12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