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世逾百年 《吶喊》首度日本展出

今年年尾,大家又有多一個藉口到日本旅遊。事關孟克(Edvard Munch,1863-1944)名畫《吶喊》將首襲東瀛,降臨東京都美術館,與這位近代畫壇巨匠近百件其他作品共同展出。

上網搜尋《吶喊》的話,除了惡搞和二次創作版本外,真跡也會有不同色調的圖片。這並不是大家上載錯了,而是因為此畫本來就有幾個版本。奧斯陸的孟克美術館有兩幅,一是今次展出的蛋彩畫版本,另一是粉彩版本。奧斯陸的國家畫廊又有一幅。


左為奧斯陸國家畫廊版本,右為私人收藏版本

還有一幅在私人收藏手中,於2012年在蘇富比上拍,連佣近US$1.2億(HK$9.35億)成交,買家為紐約富商Leon Black,如今在「拍賣史上最貴畫作」排行榜中位列第六。


《自畫像》|1882年

關於《吶喊》的創作靈感,孟克曾有所談。1892年,他在日記寫道:「我與兩位朋友沿路散步 - 那時正是日落 - 天空突然變得血紅 - 我停下來,感到非常疲累,於是靠著欄桿 - 峽灣與城市上面有血與火舌 - 朋友繼續向前行,我則站在那裡焦慮著發抖 - 我感到一聲無盡的吶喊穿越自然。」

至於畫中那位正在吶喊的傢伙,有人認為原型是孟克本人,有意見認為是他見過的木乃伊,另有人則說是他一位早逝的姐姐。


《時鐘與床中間的自畫像》(暫譯)|1940-43

《吶喊》以外,今次展覽囊括約100件作品,當中逾60幅為油畫及版畫,另外有素描與版畫,橫跨孟克60年的創作生涯,展現這位表現主義大師由悲慘童年開始的一生,以及其強烈表現愛、絕望、嫉妒、孤獨等人性內在的代表作。


《Marat之死》(暫譯)|1907


《死亡與春天》(暫譯)|1893

孟克年僅5、6歲時,母親便因肺結核離世。大概10年之後,他最愛的姐姐亦同樣被結核病奪走生命。由於身體不好,他冬天時常因生病而無法上學,百無聊賴時便畫畫解悶,藝術細胞俏然而生。


《生病孩童》(暫譯)|1896


《帶著骷髏手的自畫像》(暫譯)|1895

1881年,孟克正式入讀藝術學校。在最早期的自由畫與肖像畫中,他就展現出難以掩蓋的天賦。1889年,他首次開辦個人展覽,立下創下生涯第一個里程碑。可惜的是,他得在同年為父親立下墓碑。家人相繼去世,令孟克深受打擊。這點也陸續在其創作上顯示出來 - 圍繞「喪失」主題的畫作。


《絕望》(暫譯)|1893-94


《夏夜‧人魚》(暫譯)|1893


《Madonna》|1895/1902

1890年代,孟克長居巴黎,創作出被稱為交響樂式的「生命的飾帶」(The Frieze of Life)系列畫作,展現妒嫉、愛、焦慮、失望、孤立、分離等最基本的人類情感與經驗。《吶喊》就是這段時期的創作之一。


《夏夜‧聲音》(暫譯)|1896


《吻》(暫譯)|1895


《海灘之吻》(暫譯)|1914

1908年,孟克精神問題愈趨嚴重,加上酗酒惡慣,已幾近瘋狂邊緣。他終於決定接受治療,回到久未踏足的家鄉挪威。這段康復時期繪下的作品,用色比以前的較為鮮艷,悲觀情緒逐漸散去。


《太陽》(暫譯)|1910-13


《星夜》(暫譯)|1922-24


《孤獨的人》(暫譯)|1933-35

來到人生最後階段,孟克搬到奧斯陸附近獨居,不過生活未算孤單。據聞他輕鬆以才華吸引到一批女子當模特兒,也和她們過了一段風花雪月的時光。

是次展覽將於本年10月開始,至來年1月結束。東京都美術館位於上野公園,最近的三個車站如下。

  • JR上野站「公園口」|步行7分鐘
  • 東京地鐵銀座線和日比谷線上野站「7號出口」|步行10分鐘
  • 京成電鐵京成上野站|步行10分鐘

 

「ムンク展 - 共鳴する魂の叫び」(暫譯:孟克展 - 靈魂的吶喊引起共鳴)


展期:2018/10/27 - 2019/1/20
地點:東京都美術館
入場:
一般|JPY 1,600
 大學生、專門學校生|JPY 1,300 
高中生|JPY 800
65歲以上|JPY 1,000
國中生以下、傷殘人士及一名陪伴人士|免費

 

東京都美術館


地址:東京都台東區上野公園8-36
開放時間:9:30am - 5:30pm
休館日子:
每月第一、三個周一(遇例假日或補假日順延至翌日)
7/9 -16、12/25、12/31 - 1/1、1/11 - 18
特別展與主題展休息日:周一(遇例假日或補假日順延至翌日)
查詢:03-3823-6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