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蓮、乾草堆、滑鐵盧橋盡數登場 東京「莫內特展」10月揭幕

為紀念首個印象派展覽舉行150周年,東京的上野之森美術館策劃了重磅展覽「莫內 - 連作之情景」,將於本年10月20日至來年1月28日登場。

是次展覽帶來逾60幅畫作,來自各地頂尖美術館或私人收藏,囊括莫內最著名的創作系列,包括「睡蓮」、「乾草堆」、「滑鐵盧橋」、「象鼻海岸」等等,盡顯這位印象派宗師捕捉光影變化的筆下功夫。

此外還有一幅早期的室內人物情景畫,更可說是影響了莫內藝術生涯的一個轉捩點。

編按:展覽名稱中的「連作」,日語意思為系列


莫內攝於其吉維尼花園


莫內《睡蓮》油畫,66 x 104 cm,1897-98年繪|洛杉磯郡立藝術館


「睡蓮」系列為莫內晚期代表作,據統計有200多幅。他早年的創作主題,多專注於巴黎和現代生活,後來名成利就,於1890年代購下吉維尼一間大宅,把花園改建成大池塘,又在池邊栽種翠竹、杜鵑、日本蘋果樹和櫻花樹。

此座精心設計的花園,變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天地。生命餘下的年歲裡,莫內在這裡盡情觀察及描繪天氣、季節、晨昏變化,以及變幻莫測的色彩和形態,促成了以睡蓮和日本橋等為主角的一系列吉維尼花園名作。

莫內醉心於這個睡蓮池,經常一邊看著那水光瀲灩,一邊下筆作畫。「捕捉瞬間」是貫穿他藝術生涯的命題,亦是印象派的理念。這位法國人最擅長的,便是描繪不同光線在水面上反映的效果和氛圍,以及一切稍縱即逝的事物。

莫內「睡蓮」系列的拍賣紀錄,於2018年在紐約寫下。當時,紫藍調的《綻放的睡蓮》於佳士得舉槌,出自美國政商界巨人大衛·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1915-2017)珍藏,以US$8,460萬(HK$6.6億;NT$25.2億)售出。


莫內《睡蓮池》油畫,131 x 197 cm,1918年繪|Hasso Plattner收藏


藏家Hasso Plattner與本幅《睡蓮池》合照



莫內《吉維尼的乾草堆》油畫,66.1 x 81.3 cm,1884年繪|日本箱根 POLA美術館


「睡蓮」傾倒眾生,其實莫內的「乾草堆」同樣無與倫比,且遠為罕有。1890至1891年的18個月期間,他創作了25幅《乾草堆》。一位畫家花費如此長的時間,只為探索一瞬間的光影變化、天氣變幻,可說是藝術歷史上史無前例之舉。

這個系列稱為「乾草堆」(Haystacks),其實畫中的是「穀物堆」(Grainstacks)才對。穀物豐收與否,決定著人類能否度過接著的寒冬、嚴夏,亦即決定著人類的生與死。

許多偉大畫家都畫過穀物堆,並以之為整幅風景畫作中的重要元素,包括米勒 Millet、梵高Van Gogh等等。以米勒為例,他用畫筆來描繪及讚頌收成時的農民。至於莫內雖畫中無人,但穀物堆本身已象徵著人民的勞動收穫。

2019年,其中一幅《乾草堆》在紐約蘇富比上拍,US$1.107億(HK$8.63億;NT$34億)天價易主,成為史上首幅在拍賣場衝破US$1億大關的印象派畫繪畫,並保持莫內個人拍賣紀錄至今。買家為Hasso Plattner,這位德國富商是印象派藝術的收藏大家,上述《睡蓮池》亦是借自他的收藏。


莫內《乾草堆,雪天》油畫,65 x 92 cm,1891年繪|蘇格蘭國家畫廊



莫內《陰天的滑鐵盧橋》油畫,65 x 100 cm,1900年繪|都柏林市立Hugh Lane美術館


莫內著名系列除了「睡蓮池」和「乾草堆」外,還有「倫敦景觀」。此系列有三大主題,分別為「國會大樓」、「查令十字橋」、以及「滑鐵盧橋」。

倫敦天氣變幻無常,莫內會同時創作多幅油畫,穿梭於不同作品之間,以捕捉轉瞬即逝的光影變化。他在1901年寫給妻子的信中如此說道:「我無法向你形容今日有多美妙,那些景色很奇妙,只持續五分鐘,卻足以令人為之瘋狂。對於一位畫家來說,沒有比這裡更精彩的地方了。」

1899 -1904年間,莫內繪下了共41幅滑鐵盧橋畫作,其中26幅現由公營機構珍藏。滑鐵盧橋是橫跨泰晤士河的古老橋樑,1817年建成啟用,名字源自大敗拿破崙的滑鐵盧戰役。及至1930年代,橋樑結構問題日益嚴重,政府決定拆卸重建。是故,莫內筆下的滑鐵盧橋,其實早已不復存在。

去年紐約秋拍,佳士得帶來微軟聯合創辦人Paul Allen(1953-2018)的藝術收藏。其中一幅《滑鐵盧橋,彩雲遮日》,以US$6,451萬高價成交。


莫內《日落的滑鐵盧橋》油畫,65.5 x 92.7 cm,1904年繪|華盛頓國家美術館


莫內《傍晚的滑鐵盧橋》油畫,65.7 x 101.6 cm,1904年繪|華盛頓國家美術館



莫內《Manneporte(埃特雷塔)》油畫,65.4 x 81.3 cm,1883年繪|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


莫內本身在巴黎出生,惟4、5歲時便隨家人遷往利哈佛(Le Havre)生活,並在這個上諾曼第區的沿海城鎮修讀藝術。

埃特雷塔(Étretat)同樣位於上諾曼第區,距離利哈佛大概僅半個小時車程。這裡有三座巨大的海蝕門,遠看如同站立海傍的大象,故又稱為象鼻海岸。本畫所繪的Manneporte,便是三座海蝕門中最有名的一座,直到現在仍然是熱門旅遊景點。

據作家Guy de Maupassant記載,莫內在象鼻海岸是如此度日的:「藝術家(莫內)沿著海灘散步,身後跟著一群孩子,他們手中拿著五、六塊畫布,畫的是同一主題在一日不同時間的效果。他根據天空和陰影的變化,輪流把它們拿起來,又放到一邊。」

莫內以如此角度描繪Manneporte的畫作共有6幅,今次展出的兩幅都是借自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


莫內《埃特雷塔附近的Manneporte》油畫,81.3 x 65.4 cm,1886年繪|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



莫內《午宴》油畫,231.5 x 151.5 cm,1868-69年繪|法蘭克福施泰德美術館


這幅《午宴》油畫,便是文章開首所言「影響了莫內藝術生涯的一個轉捩點」。

印象派藝術如今無人不識,其實當中一眾名家,包括莫內,最初都是不容於主流的小伙子。不過那時是19世紀,沒有互聯網,也沒有太多宣傳途徑,西方年輕藝術家要闖出名堂,許多還是要參加大型藝術展 - 好像是大名鼎鼎的「巴黎沙龍」。

1865年,莫內首次參加「巴黎沙龍」,兩幅申請的畫作都成功入圍。此後他連績5年都申請參加,但只有1866(兩幅)及1868年(一幅)入圍。

1870年,他以這幅《午宴》作申請,惟再度失敗被拒。莫內明白自己不受那些所謂「權威」垂青,於是和畢沙羅Pissarro、雷諾瓦Renoir等同好組成獨立私「無名藝術家協會」,並於1874年舉辦首次自家展覽。

當年,莫內以描繪家鄉海港煙霧朦朧景色的《日出,印象》上陣,被藝評家Louis Leroy貶斥為「流於印象」。自此,這些新進藝術家獲得了「印象派」的名號,此次展覽也被視為首次印象派藝術展。

如果這幅《午宴》當年被「巴黎沙龍」接納,莫內或許就不會成為印象派一代宗師了。


其他精選展品


莫內《羅浮宮碼頭》油畫, 65.1 x 92.6 cm,1867年繪|海牙市立美術館


莫內《韋特伊教堂》油畫,50.5 x 61.0 cm,1880年繪|南安普敦市美術館


莫內《文蒂米利亞風光》油畫,65.1 x 91.7 cm,1884年繪|格拉斯哥 開爾文格羅夫藝術博物館


莫內 - 連作之情景

地點:上野之森美術館
地址:110-0007 東京都台東區上野公園1-2
展期:2023/10/20 - 2024/1/28
開館時間:10am - 5pm(不定期休館,可按這裡到官網查看最新時間表
交通:

  • JR上野站(公園口)步行3分鐘
  • 東京地鐵,京城電鐵上野站步行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