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不足一周,藝壇年度盛事「國際古玩展」(IAF)便會在香港揭幕。每一屆的專題特展均極具特色,是業內人士和藝術愛好者關注的重頭戲。今年亦不例外,其中一個專題特展「美感與信仰:民藝及日本藝術精粹」,分成佛教和茶道兩大主題。透過這兩個日本文化的重要元素,展現多種久遠流傳的東瀛傳統工藝。
The Value特別訪問了策劃特展的WADO PROJECT,由他們親自講解日本「民藝」。這個運動是怎樣興起?當中的精神理念是甚麼?如何影響日本手工藝?當然,也會為大家介紹今次重點展品。
今次特展由WADO PROJECT策劃
所謂「民藝」,可追溯至1920 - 1930年代。日本哲學家柳宗悅(1889 -1961)當時提倡「民藝運動」,旨在喚起人們對傳統工藝的欣賞。尤其是匠人手製的器物,諸如陶器、漆器、金器、木器、竹器等等,因為它們展現了「日常生活之美」。
日本當時開始急劇工業化,民藝運動亦可視為一種時代的回應。隨著社會大規模工業現代化,手工業逐漸被機械取代,生產出來的器物變得一式一樣。民藝精神則著重獨一無二、由每位匠人用自己雙手創造出來的工藝。
提借民藝運動的哲學家柳宗悅
日本工藝能夠發展至今時今日豐盛而獨特的風格,與「民藝」精神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民藝是東瀛美術工藝的一條骨幹,當中可以看到日本民族性、民間風俗、以及風土民情。
日本手工藝製作的本質,與民藝精神一樣,追求與生活共存的美感。這種追求,由日本獨特四季變化帶來的美感孕育而成。雖然在現代化的浪潮之下,現實環境、社會狀況、技術材料等方面都產生巨大變化,但匠人們堅持用雙手創作,民藝精神仍然在他們心中承傳下去。
匠人堅持用自己雙手創造出作品
他們透過作品的形態、製作過程、技藝等,展現出民藝精神。這種近乎信仰的堅強意志,至今仍然影響著日本手工藝發展。
民藝運動距今將近一百年,今次展覽WADO PROJECT為大家帶來多位近代匠人的傑作。他們的名字包括濱田庄司、河井寛次郎、黑田辰秋、横山一夢、堀一郎、松永圭太等等,當中有陶藝師、漆藝師、金工、木竹工、書法家,共同之處是都支持並堅持著民藝精神。
河井寛次郎製作的白釉罐
柳宗悅民藝思想的另一個深層根源,就是佛教和茶道。兩者對亞洲文化影響舉足輕重,同時亦是東洋美術創作的一大原動力。
特展分成佛教和茶道兩大主題,先介紹前者的焦點展品。柳宗悅透過他的好友、佛教學者鈴木大拙,開始接觸佛教哲學。柳宗悅深受佛教理論影響,熱愛佛教藝術。
棟方志功《沢瀉妃の柵》
今次其中一件焦點展品,乃棟方志功1977年的板畫《沢瀉妃の柵》。棟方志功是20世紀日本版畫的代表人物,喜歡從日本佛教傳說取材,作品常以女性人像為主題,象徵繁衍後代的生命力。他亦經常在作品中,展現他對生命之活力,以及宇宙之神秘的獨特視角。
接著是由罕見「神代欅」所製的觀音木雕,出自橫山一夢之手。這位木匠最著名之刻,是作品會保留木紋而不移除之,創作別樹一格。所謂「神代櫸」,是指被埋藏地下逾一千年的櫸木。它們多數是因為火山爆發等急劇的地貌改變,而被埋在地面之下。
橫山一夢的觀音木雕
木雕表面仍可見清晰木紋
茶道可謂日本人日常生活一個重要部分。今次特展的茶道主題,以日本民藝和日本藝術文化本質上視為神聖的「床之間」作佈置,配合現代製作的茶道用品,供參觀者體驗以茶會友的傳統文化。
茶道的焦點展品,要數第三代畠春齋的富士形鐵壺,這種鐵壺是畠春齋家族的傳統器形。畠春齋家族製作茶具超過300年,同場亦會展出第一代畠春齋繼承人的作品。其餘展品包括若宮隆志製作的陶製天目茶碗、第四代邊竹雲齋的竹編花瓶等等。
第三代畠春齋的富士形鐵壺
第三代畠春齋
若宮隆志製作的漆器茶具「たたら椀」
第四代邊竹雲齋的竹編花瓶
除了專題特展,WADO PROJECT更為古玩展帶來4場主題講座,務求讓大家對日本傳統工藝加深認識、交流。講座名額有限,有興趣的朋友記得先預約登記。講座詳情及登記方法如下。
預約登記
電話:+852 2548 8702(Kay Chan 陳小姐)
電郵:iaf.hongkong@gmail.com
每場講座名額:50位
講座詳情
第12屆國際古玩展(IAF)2019
展覽日期:
2019/5/24|6pm - 9pm(VIP開幕夜,僅限獲邀貴賓)
2019/5/25 - 27|11am - 7pm
2010/5/28|11am - 5pm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廳 5BC
地址:香港灣仔博覽道1號
除VIP開幕夜外,公眾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