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青銅鎣究竟是甚麼?存世真的僅7件麼?

古青銅器,鼎、爵、壺、尊等等,大家都見過。可是近日鬧得滿城風雨,惹來中國大陸政府抗議的「虎鎣」,卻很少人聽過。究竟「鎣」是甚麼?有甚麼功用?又是否如拍賣行所說,存世的真的只有7個?


今次上拍的虎鎣

鎣(音瑩),在青銅世界中並非主流詞彙。它與盉(音禾)很像,有意見指分別在於鎣短足且頸長。可是盉也有短足的,而且頸長這個說法也含糊,多長才是鎣?多短才是盉?不長不短的是哪樣?只憑頸長分別兩者,無疑略欠說服力。

那麼「鎣」這個叫法是從哪裡來呢?是青銅器本身的銘文而來,好像是陝西歷史博物館藏的西周「伯百父鎣」(上圖)。就主流意見而言,鎣實際上就是盉的一種,即使伯百父鎣銘文曰鎣,大家還是稱它作盉。所以要了解鎣,就是要了解盉。


西周青銅盉,廣東信宜出土

可惜對於盉的研究,還是有很多謎團。它形似水壺,學界經多年研究,也難斷定這容器的實際作用,只能肯定是用來盛載及傾注液體。問題是那些液體,是水?是酒?還是兩者皆有?按《說文解字》,盉是用作調混醬汁之用。近代學者則認為,盉於商代時用來盛酒,至周朝則演變成祭祀中倒水淨手之用。


今次上拍的虎鎣

青銅造的盉,大概在漢代以後不再出現,而在商朝至春秋戰國期間,形態則多有變之。商末至戰國的盉,器體常見圓形,少數情況下以動物混合體的形態出現。


蟠虺紋提梁銅盉|陝西歷史博物館

由於「鎣與盉」至今仍是無頭公案,所以要量度世上有多少件「鎣」,就可以有幾種不同的尺。據拍賣行說法,存世的鎣僅7件,5件在博物館裡頭,2件在私人手中,包括今次上拍的虎鎣,以及十多年前在蘇富比拍出的一件。

那5件在博物館裡頭的,包括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的「季良父盉」(上圖)。留意,館方分類是「盉」(Ritual Wine Vessel - he),就算借展到蘇州博物館,大陸這邊亦稱之為盉,英國拍賣行卻認為是鎣。正因為「鎣與盉」懸而未決,所以很難說7件鎣是錯,但事實上是,同類青銅器肯定不止此數。


圓明園遺址

此「虎鎣」之所以惹起中國大陸政府關注,全因行方高調宣稱這是「圓明園」之物。不過此器本身的藝術、學術、歷史價值究竟有多重,就未必與此等高調成正比了。

 


西周 「虎鎣」青銅器(暫譯)

拍賣行:Canterbury Auction Galleries
拍賣場次:April Two Day Sale of Fine Art & Antiques
拍賣日期:2018/4/11

拍品編號:450
尺寸:35cm長;26cm高(連座32cm高)
來源:英國皇家海軍上校 Harry L. Evans(1832-1883),此後家族傳承
估價:£120,000 - 200,000
成交價:£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