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擴建工程無礙辦展 | M+舉行首屆希克獎

西九文化區的興建過程一波三折,例如去年M+和總承建商因財務問題解約,導致M+博物館大樓工程一度停工。儘管如此,種種問題並未阻礙M+的發展步伐,在12月,M+主辦希克獎(Sigg Prize),前身為中國當代藝術獎(CCAA),展出6位入圍藝術家的作品。

今年7月,有報導指M+博物館大樓前一塊工地出現地陷及水浸,但並未影響大樓的工程進度,M+指大樓將於2020年3月竣工,在落成前,M+展亭會提供展覽和活動的場地。希克獎的創辦人是瑞士收藏家希克(Uli Sigg),他和M+關係密切,曾將大量中國藝術收藏品捐贈M+。首屆希克獎的評審委員包括倫敦泰特美術館(Tate art museum)館長Maria Balshaw和藝術家徐冰。


西九文化區概念圖


上圖為M+展亭


上圖為網上流傳的照片,M+博物館大樓旁的演藝綜合劇場工地,地面出現下陷和裂縫。

6位入圍藝術家的作品各有千秋,主題圍繞身分政治的議題,有別於過往單一的文化身分,身分在這世代更為流動及多元。希克獎表揚在工作於大中華地區的傑出藝術家,評選結果會在20203月公佈,得獎藝術家將獲 $50萬獎金,其餘五名入圍藝術家則各得 $10萬,鼓勵他們繼續創作。

沈莘的四頻錄像裝置《夜鶯的挑釁》,在韓國光州亞洲文化中心進行拍攝。藝術家從歷史和宗教角度思考女性身分,其中一段錄像內容為兩名女性的對話,她們分別是佛教冥想教師和基因測試商業設施經理;另一段視頻是取自網絡上的視頻,包括佛教僧侶的性醜聞、焚燒《古蘭經》的女人被群眾當街打死的場面。

陶輝的九頻道錄像裝置《你好,盡頭!》,主角分別是9個來自日本社會不同身分的人,有服務員、苦行僧、教授等,他們打電話作告別,對話圍繞終結和死亡。藝術家深受電影藝術和流行文化影響,拍攝時借鑒電視劇的拍攝模式,每段影像的構圖、場景和主題相似,但9位人物之間沒有明確關聯,讓觀眾不由自主去猜測9人的交集。


沈莘(2017),夜鶯的挑釁


陶輝(2017),《你好,盡頭!》


陶輝(2017),《你好,盡頭!》


陶輝(2017),《你好,盡頭!》

楊嘉輝的錄像裝置《消音狀況#22:消音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是他《消音狀況》系列的尾聲。作品的原意是把一條聲道靜音,讓聽眾聽到演奏時受忽略的聲音,例如樂手的呼吸聲和按弦聲。他邀請德國科隆的交響樂團,演奏柴可夫斯基(Pyotr llyich Tchaikovsky)的《e小調第五交響曲》,一首代表屈服天意的樂曲。

林一林的錄像裝置《颱風》紀錄藝術家在廣州的一場行為藝術表演,身穿白色的睡衣、腳踏金屬高蹺,遊走在敗落的騎樓之間。胡曉媛的裝置作品《石疑》,以天然物料創作,以綃(古老的絲綢材料)包裹鋼筋水泥,探討萬物和時間的關係。梁碩的作品《山頂裡》,材料選用香港施工地盤常見的竹棚架,在M+展亭搭建道教中的「洞天福地」,使用日常物件建構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意境。

除此之外,M+亦為這次展覽創作一系列周邊產品,例如 《夜鶯的挑釁》的香氛入浴劑套裝,香味和顏色由沈莘挑選;《山頂裡》的存錢竹筒,材料取自創作時用剩的竹筒;《颱風》3D立體眼鏡,影片內容是林一林在《颱風》從未曝光的片段。


楊嘉輝(2018),《消音狀況#22:消音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


林一林(2019),《颱風》


林一林(2019),《颱風》


胡曉媛(2019),《石疑》


梁碩(2019),《山頂裡》


上圖為《夜鶯的挑釁》香氛入浴劑套裝


「希克獎2019」展覽

展期:2019/12/7 - 2021/4/13
時間:11am - 6pm
地點: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M+展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