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相當罕見的青花抱月瓶,日前在愛爾蘭一場慈善拍賣,以超越估價的€61萬(HK$530萬;NT$2,000萬)成交,據悉買家來自大陸。這件抱月瓶是否永樂真品,我們難以單從照片判斷。不過翻查資料發現,它和北京故宮收藏的 明永樂 青花纏枝蓮雙環耳寶月瓶 非常相似。
在愛爾蘭成交的青花抱月瓶
明永樂 青花纏枝蓮雙環耳寶月瓶|北京故宮
這件青花抱月瓶,在愛爾蘭拍賣行Sheppard's的慈善專場亮相,估價€8萬 - 12萬。行方並無在圖錄中斷代,但在社交媒體上稱此瓶來自明代永樂一朝。資料指出,抱月瓶來自當地的私人收藏,自1960年代起在家族中承傳。拍賣引來美國、倫敦、新加坡、兩岸三地的收藏家爭相競投,結果由大陸買家勝出。
抱月瓶高49cm,直口,短頸,頸部凸起一周弦紋,一側飾小繫。腹體一面扁平無釉,中心凹進如臍。另一面隆起,中心凸出如半球狀,肩兩側各有一繫,原來應該配有活環。通體以青花裝飾,口沿處繪纏枝花,腹部凸起處飾海水江崖地八角錦紋,內繪纏枝花,外圍亦飾纏枝花,瓶壁側面飾海水江崖紋。青花色澤濃艷,紋飾流暢自然,極富動感。
翻查資料,此器無論在尺寸、器形、紋飾上,都和北京故宮收藏的 明永樂 青花纏枝蓮雙環耳寶月瓶 十分相似。最大分野是北京故宮的抱月瓶仍然保有活耳,今次拍賣的抱月瓶並已失去活耳。
行方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抱月瓶來自明代永樂一朝
愛爾蘭抱月瓶細節
明永樂 青花茶花扁壺|台北故宮
清乾隆 青花八寶紋雙耳寶月瓶|北京故宮
抱月瓶創燒於明代,器形曲線圓滑,頸部細直,附帶雙耳,器腹扁圓,故得名「扁壺」。由於形似滿月,故又雅稱「抱月瓶」或「寶月瓶」。抱月瓶最常見的器珍,大致可分為兩類:一種如台北故宮的「明永樂 青花茶花扁壺」(見上圖),另一種則如北京故宮的「清乾隆 青花八寶紋雙耳寶月瓶」(見上圖)。
無論是哪一類,抱月瓶大都是前後對稱,兩面都繪花紋和施釉(簡單來說,是前後看上去是一樣的)。可是今次上拍的抱月瓶,以及北京故宮所藏的 明永樂 青花纏枝蓮雙環耳寶月瓶,都有一面是扁平無釉,中心凹進如臍,究竟為何會有此設計?
要明白設計目的,我們得追溯抱月瓶的阿拉伯金屬器原型。
13世紀 伊拉克或敍利亞 黃銅錯銀抱月瓶|弗利爾美術館
黃銅錯銀抱月瓶的背面
愛爾蘭抱月瓶的背面
瓷製抱月瓶,原型來自波斯和阿拉伯世界的金屬工藝。在當地,這類器物乃是日常用器,用來盛載液體;到了中國,則作擺設裝飾之用。華盛頓的弗利爾美術館(Freer Gallery of Art)藏有一件黃銅錯銀抱月瓶,高45.2cm,來自13世紀的伊拉克或敍利亞一帶,器形上同樣是前面鼓圓,背面扁平,中心凹進如臍。
這個內凹的空間,其實是供木條插入做為支點,傾斜壺身後,便可能其中的液體傾倒而出。永樂時期的瓷製抱月瓶背後凹陷,只是仿照其形而造,並不具實際功用。
最後重申一次,單憑行方照片,我們很難判斷今次拍出的抱月瓶,是否永樂真品。